美丽的球姑娘
① 计算总分:每一项目均为两级回答。凡回答“是”者,记1分。回答“否”记0分。全部项目得分相加即得出CMI的总分。② 计算M-R分将MYR部分每一项目的得分相加,即得出M-R值。3.筛查界值的参考值在美国常用的筛查界值,总分为30分,M-R为10分。许丽英等将CMI翻译成中文,并进行了初步修订。在中国医学生、内科门诊病人和神经症病人中试测结果表明,CMI总分和M-R分能够较为敏感地反映不同人群精神障碍的程度。并提出不同性别筛查标准参考值。男性总分≥35分,M-R分≥15分;女性总分≥40分,M-R≥20分。该界值有较好的效度,总分值敏感度,男女分别为和,M-R分值敏感度,男女分别为81. 8%和75. 0%。此参考值有待在大数量人群的试测出加以验证。
华科办公
CiteScore
影响因子是评价学术期刊的一项重要指标,曾被认为是学术界的金标准。但近年来由于在学术评价体系中被滥用受到各方人士的强烈抵制。2016年7月5日,几大顶尖级学术出版机构包括多家著名期刊也联合在预印本网站BioRxiv上发表文章呼吁期刊降低对影响因子计算的痴迷和依赖程度,并强调用引用分布曲线(Citation Distribution)来取代影响因子的简单算术平均。其他一些权威机构也纷纷提出多元化的文献计量评价指标,以期打破影响因子一家独大的局面。2016年12月8日,出版业巨头Elsevier重磅推出了他们基于Scopus数据库的全新期刊评价体系:CiteScore。Scopus数据库涵盖了世界上最广泛的科技和医学文献的文摘、参考文献及索引,因此被各界人士认为是影响因子最有力的竞争对手。与影响因子相比,Cite Score具有以下优势。
一,期刊涵盖数量众多,中文期刊显著增加。
CiteScore涵盖的期刊数量达到22256本,比影响因子的11000种期刊多了一倍。尤为重要的是,相比SCI数据库中的几十种中文期刊,Scopus收录了几百种重要的中文期刊。有学者表示,这对中文期刊会是一件好事。以往很多优秀的中文期刊由于不在SCI检索范围内,在高校职称评定时不被认可,因此稿源越来越少。如果将来国内认可CiteScore,那么对于被收录在Scopus数据库中的这些优秀的中文期刊又是一次极好的机会。
二,指标计算公式有所不同。
与影响因子的计算某期刊连续2年论文在第3年度的篇均引用次数类似,CiteScore计算的是期刊连续3年论文在第4年度的篇均引用次数。但两者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影响因子计算时的可引用内容只有论文和综述,剔除了编辑评述、读者来信、更正信息和新闻等计入分母,但其引用数仍被计入分子。而CiteScore将所有文献内容都视作可能被引用的内容,包括编辑评述、读者来信、更正信息和新闻等。这些内容的引用很少,因此会拉低期刊的得分。
三、影响因子没有学科领域的区分,而CiteScore有不同领域的相对排名。
大家都知道,把不同领域的文章混在一起谈影响因子,是没什么意义的。比如数学和工程的跟化学和生物领域的科研人员就没法说到一块去。一个是顶了天都不到2的影响因子,另一个是到10都很正常。CiteScore也是只有比较同一领域的期刊才有意义,对选择发表论文才具有专业引导作用。所以在查询网站中还有Highest CiteScore Percentile在CiteScore后面,这就能够看出期刊在不同领域的相对排名。
四、CiteScore是免费的。
与影响因子只对购买者开放不同,CiteScore对任何在线用户免费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官方网站来查看期刊CiteScore,也可以分析期刊的引用情况。
CiteScore一经推出,学术界人士普遍表示支持。多数人认为,影响因子是应该有个对手了,只要有进步,有比较都是好的,我们不要一家之言!本人也认为,影响因子已经在评价指标第一把交椅上坐得太久了,以致现在负面影响隐隐有超过积极影响的架势,也是时候有另一个因子取而代之了。但是影响因子毕竟在学术界还是影响深远,全盘否定而推出一个完全不同的指标有可能是操之过急。CiteScore在计算方法上与影响因子大同小异,虽然只是治标,但可能更加符合现在的需求。无论如何,有创新总是好的,多元化的计量评价指标才能让评价体系越来越趋于完善。
指数的每个成分,加权后得到指数。以股票指数为例,一个指数只有2个成分股A和B。A的市值6亿元,B得市值4亿元。初始指数一般都为100点。那么当A股股价和股本不变
如果是专科论文的话,那么一般来说字数会要求在5000字左右,一般少一点的话,3000字就可以了。
医学论文都是计算字符数,表格另行计算,乘以百分比。字数总计=字符数+表格所占字符数。
上边的9是最高级,你可以定义你的最高级的数字。
是毕业答辩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