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之夜
1.产地检验在国内调种引种前,尽量到产地作实地考察,尤其在孕穗抽穗期,对繁种田块作产地检疫,根据症状就能确认,十分有效且完全必要。明胶液化 一 +牛乳培养 一 +阿拉伯糖发酵 不产酸 产酸青霉素 敏感 不敏感2%葡萄糖培养基 能生长 不能生长3一羟基丁酮产生 一 +L一丙氨酸作为唯一的碳源 一 +无维生素的酪蛋白氨基酸 一 +(N03)2抗性 + 一血清学反应 相互不同,无交叉反应2.种子检验如没有实施田间的产地检疫,就必须对调运中的种子,按种子量的~作抽样检查,种子样品作下列程序的检验。取种子100~500g,脱壳或粉碎后用磷酸缓冲液按l:2比例浸泡2~4h(4℃),过滤或离心,上清液经高速离心浓缩(1000rpm/10min),得上清液和沉淀两部分。上清液用于噬菌体检测,沉淀经悬浮后作血清学检验和接种试验。3.噬菌体检验分别于3个培养皿中加样品的上清液和指示菌液各lml,混匀后加NA培养基,摇匀后在28℃恒温下培养12~16h,如出现噬菌斑,即可判断该种子来自病区。4.血清学方法(ELISA检测、免疫吸附分离) 进行检验,也可用常规的种子分离法检验或者种子育苗检验。ELISA用于对病原菌进行ELISA检测,方法成熟,检测方便,耗费低。5.致病性检验取沉淀的悬浮液用针刺法接种在感病品种(汕优63)5~6叶龄的稻叶上,若有条斑病菌,5d后即可出现透明条斑。6.免疫分离检测 利用专化抗血清对病原菌的专化吸附功能,将样品中的细菌吸附在固相载体上,通过半选择性培养基,使细菌在半选择性培养基上长出特征性菌落,即可证明种子样品是否带菌。
xianla19850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具有流行性、暴发性、毁灭性等特点。在我国南方、东南亚稻区和其他部分国家都有发生,水稻细条病属于检疫性病虫害,传染性极强,因而必须引起重视、
该病主要危害水稻叶片, 在秧苗期即可出现典型的条斑型症状。
发病初期病斑呈暗绿色半透明水渍状, 后逐渐沿叶脉方向扩展呈条斑症状。病斑表面常分泌有许多黄色菌脓, 干结后呈黄色树胶状小粒, 严重时多个病斑可相互连成枯斑, 并不断扩展, 叶片呈红褐色、不规则黄褐色至枯白, 对光可见许多半透明条斑, 在水稻孕穗期尤为明显。
水稻发生细条病主要有如下原因:
1、种子带菌
种子、病残稻株带菌是下一茬水稻的主要侵染来源。
带病播种随着种子发芽生长, 病菌开始侵染幼苗芽鞘和叶梢, 插秧时又随病秧带入本田。
2、气候原因
气候条件适宜是发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条件之一, 尤其以降雨日、相对湿度和大风影响更为明显。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的适宜温度为28~30℃;降雨天数越多, 田间相对湿度越大, 发生越严重;大风雨会给叶片造成大量伤口, 有利于病菌侵入, 从而迅速扩展蔓延。
3、栽培管理不当
播种前不进行种子消毒, 药剂防治不及时, 串灌、漫灌等田块发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氮、磷、钾肥施用不合理, 偏施、迟施氮肥, 造成水稻植株徒长, 叶片嫩绿, 抗病力减弱, 都有利于发生发展。
发病规律:
1、发病时期:移栽期、分蘖末期到抽穗前期、台风暴雨后。
2、 病菌来源:主要通过田间病株残体传播。
3、浸染途径:病斑上菌脓借助风、雨、露水由气孔、伤口或机动细胞处侵入。
4、栽培诱发条件:病害的严重程度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磷钾肥的增加而减轻,田间植株密度越大发病越重。
防治意见与办法:
1、品种选择:种植感病品种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培育与推广抗病品种是控制病害流行的决定因素。虽然目前尚未发现免疫品种,但品种之间抗性存在很大差异,定位的抗细条病QTL有3个。
2、用强氯精浸种消毒。通常1克强氯精对水公斤浸种谷公斤或者药剂可用85%三氯异氰尿酸300--400倍液浸种。增强秧田治理,防止串灌,避免淹苗。
3、加强栽培管理上,培育壮秧,注意合理施肥,控氮增磷钾,合理密植,分蘖末期适当晒田,晒田复水第二天施钾肥8--10公斤每亩。台风暴雨过后,应立刻排水打药防治,抑制病害的盛行扩大。
4、药剂防治,已发病田块及时防治,要禁止串灌、漫灌和使用循环水,防止病害扩展蔓延,首次防治后5-7天再防治一次,确保防效。防治该病的适用药有噻徾酮、噻唑锌、碱式硫酸铜、噻森铜、噻菌铜、中生菌素、三氯异氰尿酸、氯溴异氰尿酸等。发病后期用药防治效果会下降,应在用药防治的同时配合施肥促进水稻恢复。
5、加强植物检疫,发现细菌性条斑病后立即采取拉黑、控制、扑灭等措施。在已发病的稻田,采取农业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病害不传播、不扩散。病田鼕季灌水耙沤30天以上可消灭田间病菌。
此文和图片转载于网络,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皮肤性病科护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皮肤护理课包括的专业理论知识多,专业操作技能广泛,学院 非常重视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教学,所以要上好一堂生动的、高质量 的皮肤护理课
1、前期投饲量过大,引发水质调控跟不上;引起水质恶化、尤其是亚硝酸盐的爆表中毒! 2、前期的暴饮暴食,引发严重性代谢系统病变。如肝、胆、肠道性病变,下图所
番茄细菌性叶斑病,又称细菌性叶斑病和细菌性叶斑病,近年来日趋严重。番茄产量一般下降10%-30%,严重时可达50%。 番茄菌斑病危害 番茄菌斑病主要危害叶片
1、播种前,使用56℃温水浸种5分钟,或使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天。2、秧苗移栽前3-5天,每亩地喷施60kg的20%三环唑600倍液。
经常浏览我的网页的朋友会发现,我对性功能障碍论述得比较详细,对生殖器感染、性传染病很少详细论述。这是因为性功能障碍的原因简单明确,一般网友们只要详细阅读,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