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96

柔柔1989
首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医学杂志郭伟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木秀于森林

已采纳

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医疗护理需要;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技能;更新观念,改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流程,保障措施到位;实施风险管理,制定防范对策;制定质量控制指标,严格质量管理。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医疗护理需要设置【摘要】门急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工作的第一线,是面向社会的主要窗口。门急诊工作质量历来是衡量医院整体水平、服务质量和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如何使门急诊护理工作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变化,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是护理管理人员面临的严峻课题。笔者一直从事门急诊护理工作,分析总结了提高门急诊护理工作护理质量的几点措施。【关键词】急诊;护理质量;措施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急救医学的进步,愈来愈多的危重病人经过医护人员的抢救,转危为安而达康复。在进行这一系列工作的过程中,病人及家属对急诊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从以下方面着手,不断提高门急诊的护理质量。1 加强思想认识 强化服务意识针对近些年来急诊护理队伍年轻化、新护士服务意识差、在急诊工作中易引起护患紧张的特点,对每年新进的护士,护士长将多年的工作经验、处理护患关系的技巧等传授给她们,讲清服务态度在急诊科工作中的重要性。护士长的言传身教使新进科护士从思想上、观念上和行动上做到处处为病人着想。 加强思想教育开展经常性的优质服务教育活动,使护士能够从病人及病人家属的切身利益出发,体会病人及家属就诊时焦急的心理和迫切希望得到诊治的心情,从而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强化风险意识教育每一位护士,使他们认识到急诊工作具有高风险性。对一些高风险的护理活动,要加强风险管理,制定措施,如对危重卧床患者预防褥疮管理及安全管理,对服毒者防止自杀等,做好每个环节工作,使风险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2 熟悉急诊科护理工作制度(1)急诊科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急诊病人,认真询问病情,凡病情复杂的患者,由分诊护士决定,首检医师负责诊治,并做好各项记录登记工作。(2)凡危重病人先观察生命体征,根据病情立即给予必要的应急措施,同时报告值班医师作紧急抢救处理;遇疑难、危重病人立即请上级医师诊治或通知各科会诊,共同诊治。急需转送住院部者,除派专人护送外,应电话通知医务科、总值班或相应科室做好接待准备工作。(3)遇重大抢救,如大批急性食物中毒、意外工伤事故等,应立即通知急诊科主任、门诊部主任,并向医务科、总值班汇报,组织抢救工作,凡涉及法律纠纷的病人,在积极救治的同时,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4)各类抢救药品及器材要准备完善,保证随时可用,由专人保管,放置固定位置,便于使用,定期检查、维修,及时补充、更新,确保合格率百分之百。(5)急诊科的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做好交接班,严格执行急诊各项规章制度和熟练掌握各项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各种危重病人抢救技术操作程序。(6)对留院观察病人,根据有关科室急诊医生所开医嘱,做好护理,详细填写各项化验单,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及时报告经治医师作相应处理,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天。(7)急诊科专科护士应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和其他有关急救常识,掌握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定期组织学习、培训和考核。3 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急救技能培训 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我们每月组织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每年进行“三基”理论及专科理论考试各2次,并要求护理人员每年撰写护理工作总结1篇。在3~5年内撰写护理论文2篇,进行科内、院内交流,或向市级以上专业杂志投稿,从而使她们的专业理论水平不断提高。 加强急救技能培训。培养护士综合处理问题能力我们对急诊科护士,特别是新护士定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制定急诊抢救护理常规、抢救护理程序,并经常进行急救情景模拟练习,训练护士的应急能力。对常用的急救仪器操作每月进行抽查,定期选派人员参加省、市级以上的急救护理学习班。通过一系列的在职培训,提高了急诊护士对病情的判断能力、应急能力以及与病员、家属的沟通能力和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脚。4 加强护理管理工作作为护理管理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预防管理思想,使每个环节达到管理标准。管理者要善于分析在医疗活动中与护理相关纠纷产生的原因,探究其根源,制定可行的防范对策,并以纠纷实例举一反三,对大家反复教育,防止类似问题重复出现;合理安排班次,对双休日及晚间急诊室患者增多这种情况,安排老护士及护士长带班,增作力度,把隐患降低至最低点。5 小结抓好急诊护理工作,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是新形势下做好急诊工作、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加强思想认识,熟悉急诊科护理工作制度,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急救技能培训,加强护理管理工作,积极采取管理对策等措施,从而提高护士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发挥护士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急诊护理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减少护理事故、护理投诉,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病人对急诊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93 评论

熙熙ToKi

天津市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最好的神经内科大夫向您推荐赵建国院长!

门诊时间:周四上午,周二下午,(限号30人,需提前一周预约);周二晚诊(限号20人)。

门诊地点:国医堂

赵建国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贴专家,1952年生于天津市,先后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和天津市第八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00名。从事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临床工作30余年,主攻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科疾病,心脑血管病,老年病,内科疑难杂症等。

自1987年至今先后到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南斯拉夫、日本、蒙古等非洲,欧洲,美洲、亚洲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研修、医疗、讲学、科研合作及学术交流,为祖国医学在海外的传播和现代医学的前沿引进如卒中单元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主编出版著作有《脑梗死》(人卫出版社)、《中风病大讲堂》、《中风病防治指南》、《汉英.英汉常见医学病名词汇》、《汉英医学病名词汇》、《中风病与醒脑开窍针刺法》等12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31篇。

曾多次在国内外担任英语、法语翻译,1991年在巴黎召开的第二届国际针灸大会上是唯一用英法二种语言主持大会的中国代表。1993年在西班牙召开的第六届世界急救医学会议上,首次将祖国医学打入始终由西医垄断的世界急救医学学术会议中,并载入大会论文汇编

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

中国康复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脑保健专业学术委员会常务会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命题审题专家

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执行编委

《中医药学刊》特约撰稿人

《疑难病杂志》审稿专家

《中华中医药杂志》审稿专家

《中国综合临床》审稿专家、编委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编委

《抗衰老》杂志编委,天津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天津市抗衰老学会副理事长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科协委员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中青年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药品审评专家

天津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天津市劳动保障学会医疗保险分会专家组成员等。

143 评论

可琪宝贝

邹丽萍,教授、主任医师、特级专家,博士生导师,博士。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和康复中心主任;从事儿内科及小儿神经的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20多年。担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科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神经组成员;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系副主任;中国优生优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社》、《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小儿急救医学》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儿科杂志》《中华神经疾病杂志》审稿人。《父母》杂志的特约的攥稿人。1990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临床医师。1991和2000年两次获中华医学会全国中青年医学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00年获北京市科技成果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2003年获中华医学成果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北京儿童医院脑外科实力并不是很强大,我建议你考虑一下北京天坛医院罗世祺,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1966 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从事小儿神经外科和脑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发表论文 110 篇,主编出版“儿童颅内肿瘤”的专著,参加编写神经书籍 14 本,获国家级、部级和局级科技成果真如此 5 项, 89 年被授予“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的称号, 91 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周一上午的专家门诊,挂号费14元.周一下午为会诊中心,费用为300元.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挂号情况不太乐观,当天去的话,专家号很难挂得上,最好提前一个礼拜预约或者电话预约

164 评论

520美食吃货

“中国家庭急救教育科学普及联盟”于2013年6月20日在京正式成立,是有关政府部门、公共健康机构、协会及企业推动家庭急救教育及慢性疾病防治工作的助手,是开展急救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联盟组建是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第17号文件)及《关于深入开展现场救护培训工作通知》(市委办19号文件)的精神与指示,由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全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心肺复苏专业组、《健康时报》、《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老年产业》杂志、中国保健协会、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全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心肺复苏专业组、北京雪中金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媒体、协会、公共健康机构及全国健康产业的400多家企业代表共同发起组织,以推广、普及家庭急救教育为主要任务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中国家庭急救教育科学普及联盟”。 联盟本着协会章程的宗旨,积极开展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培训及相关慢性疾病的家庭防治工作。主要任务包括:组织急救教育普及推广活动,开展慢病危险因素筛查、慢病诊疗干预指导、慢性疾病防治学术研究、机构评估、急救产品应用、编辑急救技能学术资料和科普读物等,并实施三个健康评估①血管年龄评估②猝死风险评估 ③中风风险评估,推广急救教育新技术、新成果,与国际急救教育机构交流,传播急救医学信息、承办健康产业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基层讲师,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能力。联盟将全力推进我国急救教育社会化、家庭化,最终实现应急急救知识普及率在中国家庭达到100%,为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急救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此介绍信息来源于“中国应急急救科学普及联盟”官网的联盟简介栏目,内容可靠。

95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程文伟

    医学教育类杂志主要分为国内跟国外两类。国内医学教育类杂志有很多:比如:《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华医学杂志》、《中医杂志》、《药学学报》、《药学教育》等等。国外

    独行欧洲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郭伟萍医学论文

    由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起,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和传承意识日益高涨。对于民歌的传承方式也有各种各样的探讨与措施。改编民歌其实就是作曲家对于民间音乐传承与保

    威达天下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泌尿外科郭伟论文

    为加强我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和应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层,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水平,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了2023年重庆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需求征集和申报评审工作。

    似曾相识SaMa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郑州急救医学杂志

    1 中华医学杂志(中、英文版)2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3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4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5 营养学报6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7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8 中国中

    Scorpio&Aries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急救医学杂志郭伟

    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医疗护理需要;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技能;更新观念,改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流程,保障措施到位;实施风险管理,制定防范对策;制定质量控制指标,严

    柔柔1989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