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皮球佳佳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下面我带大家来看一下房颤怎么治?房颤治疗是不是越早越好? 房颤怎么治 房颤治疗重在坚持,患上房颤无需太过担心。通过房颤消融术等医疗手段,是有可以维持正常心律的。即便是无需手术或不具备手术条件的病人,也可以通过相应的医疗技术手段,控制心率,控制病情恶化。 对于某些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房颤的患者,现在通过做射频消融手术,甚至可以达到根治房颤的目的,现在国内大多数三甲医院都开展这项手术。临床研究显示:使用利伐沙班、华法林等药物可以大大降低房颤患者中风的危险(需要在专业医生的严格指导下使用)。房颤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坚持治疗。因为房颤患者心脏容易长血栓,血栓脱落后会发生栓塞并发症,致死、致残率很高,其中又以脑卒中最常见,因此,防止血栓的形成进而预防中风是房颤治疗的重要目标。 有些房颤患者接受治疗后,没有不适感就自行停止服药。然而临床显示,多数患者发生房颤时并没有特殊的感觉和症状,接近三分之一的患者是在中风后才被诊断为房颤的。因此,房颤患者要重视治疗,坚持用药。房颤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中风危险因素评估:如果评估结果显示有中风风险,无论有无症状,也无论是阵发、持续还是永久性房颤,一定要每天坚持服药,阻止心房中血液凝集成血块,预防中风的发生。房颤治疗是不是越早越好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以心房不协调活动而导致心房机械功能丧失为特征的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1903年Einthoven发明了心电图机后,Lewis便清楚的记录了房颤发生时形态不一且不整齐的颤动波(f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主任李广平表示,房颤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脑卒中、外周血管栓塞、心力衰竭及心肌缺血等,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最新欧美指南指出,房颤患者的死亡率是普通人的2倍,其导致的心力衰竭是正常人的3倍,脑卒中风险是正常人的2-7倍。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中国房颤的总体患病率为,美国房颤的患病率为,男性高于女性,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预计欧洲发达国家房颤的患病率将在50年内至少增加。房颤治疗越早越好,越早治愈,就越能减少死亡的几率。如何减少房颤 1.深呼吸 深呼吸可平衡副交感和交感神经系统,减少心率波动。 2.喝凉水 慢慢喝一杯冷水有助于稳定心率。尤其是对于那些脱水引起的房颤,特别管用。 3.有氧运动 有些患者在运动后感觉会好很多。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发表病例,一名阵发性房颤的45岁的运动员在有氧运动后症状消失。运动有助于体重控制,调节心率,减压,降低血压。一般至少要做20分钟的有氧运动,例如:行走、慢跑、远足等。举重也是有益的,运动前要热身。 点击查看原图 4.瑜伽 众所周知,练瑜伽可通过调整呼吸而得到放松。瑜伽不仅会让房颤症状消失,而且可以作为一种预防房颤的手段。有研究显示,房颤患者每周练习两次瑜伽,持续3个月,就可显着降低血压和心率,而且生活质量得到显着提高。 5.生物反馈训练 生物反馈训练在房颤发作时对人有镇静作用。生物反馈包括训练大脑控制身体对外界和内部刺激的反应。它可以改善一个人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可以稳定心脏节律。初步研究表明,它可以减少房颤发作。 6.刺激迷走神经 刺激迷走神经可以阻止阵发性房颤发作。通过一些刺激迷走神经的动作刺激迷走神经,进而影响心脏功能。比如咳嗽或类似于平时排便时的动作。 7.健康饮食 遵循健康饮食可减少房颤发作、中风和心脏疾病的风险。要戒酒,因为研究表明,即使是适度的饮酒可以使患有心脏病或糖尿病的房颤发作。限制或避免饮用含有咖啡因的茶、咖啡等饮料。肥胖更易患房颤 德国一项研究显示,肥胖会显着提高房颤的发生率,且对男性的影响比女性更严重。研究评估了近8万名欧洲居民,其年龄在24岁-97岁。研究提示,肥胖是房颤发作的一大危险因素。与正常体重人群相比,肥胖人群的房颤发生率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别提高了31%和18%。
1322183606ww
写成功率很难,说射频消融的成功率首先要说明白它的判断标准,怎么才算成功?怎么才算有效?怎么才算有效?我查了若干资料(正规学术资料,医生看的)。结果,再次验证了我一直以来的认识:没有什么明确的标准!
首先是“射频治疗房颤疗效”的评价标准
1、2016年,我查了一些文章,发现正规公立医院评价有效的标准是“射频后24小时内每次发作房颤不超过5分钟”。也就是说,射频完了,1天发作了10次房颤,每次4分58秒,这算成功!
说明:我相信自己的记忆力,但是今天找这篇文章死活找不到了!查了无数医学论文,就是没人提这个事儿!射频完了出现了早搏、房速、阵发室上速怎么算?没人提这事儿!
2、现在国内有些医院,射频成功标准定义为:“在未用或使用以前无效的抗心律失常药情况下,无房颤发作或每月发作少于一次且持续不超过1分钟”。也就是说,在没用西药的情况下,或者西药射频前就用,但不管事儿,射频完了也还在用。在这种情况下,射频完了以后不颤了,或者虽然颤,但每个月不到1次,每次不到一分钟,这算成功!
射频完了出现了早搏、房速、阵发室上速怎么算?没人提这事儿!
我为什么提呢?因为我接触到大量患者,射频完了出现频发早搏、房速、阵发室上速等。患者肯定觉得是不成功,我也纳闷做射频的医院里把这算作什么?
3、2015年的房颤指南(什么叫指南,都有哪些指南,放到后边再讲)是这么说的:
对射频成功的定义是:“射频3个月后,没有房颤、房扑、房速”。如果有频发房早呢?没说!既然没说,射完了没有房颤、房扑、房速,但出现大量频发房早,或者出现阵发室上速,那肯定是算作成功了。
房颤复发:射频3个月后发生的房颤、房扑、房速,如持续时间≥30秒,视为房颤复发。也就是如果每次持续20秒,不管你一天是发作1次还是发作100次,不算复发。那刚做完射频的头3个月怎么算呢?他们把房颤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定义为空白期,在此期间发生的房颤、房速、房扑并不定义为复发。
大家明白了吧?射频完了前3个月不算,3个月后每次发作不到30秒也不算!
以上这算是好的,奇葩的标准更多,就说一个,国外的:
解释一下,前三个月不算,3个月后,如果有房颤,每次只要不到24小时,算成功;或者有房速但不到30秒,算成功;或者没来住院,算成功;或者没被电击(现在很少有人给房颤进行电击,有,但很少),算成功。
总之,射频的成功标准到处都不一样,想知道个明确的说法,没门儿!
下面继续。看成功率之前再次声明,你就别管它这个是怎么算的了,咱就看数,我先列举一些,大家就知道怎么回事儿了:
· 有个叫Cappato的2009年说:阵发性房颤成功率为%,持续性房颤成功率为75%,欧洲心律协会(EHRA)研究了欧洲10个国家72个医院,说成功率为%;
· 德国汉堡中心的哥们说:一次射频后,5年成功率为%,射好多次成功率为%;
· 另一老外也是研究了5年(射频后观察5年)说:1次成功率20%,多次射频的45%;
· 有个叫RASTA研究的,研究了1年(研究的年限越长,越费时费力啊)说:成功率为49%、58%和29%(三种不同情况对应的成功率,大家不要细究了,看个意思吧);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说:研究了12个国家,观察1年半,成功率为59%、49%和46%(三种不同射频方式对应三个数);
……知道点儿了不?……
· 至于国内,2016年,我个人比较认可的专家说他那里成功率是,67%。
总之,射频的疗效每家说的都不一样,想知道个明确的说法,还是,没门儿!
……这都是去年以及去年以前……
今年我写这篇文章,仔细花大力气查了很多资料,发现国内射频成功率突飞猛进,很多医院说成功率90%多,都是公立三甲医院针对患者的直接公开宣传。当然,还是属于科普性质,我查的专业文献里没有这么高的。
在看陈功率的时候还要注意一点儿,患者做完射频回家,有的是定期回医院检查;有的是医生打电话问;有的是联系不上了;有的房颤自己不知道;患者总不能天天背着Holter,有的患者射频之前就没症状,射频以后也没症状,你不知道他到底颤没颤,这都是研究中不可避免的。
最后,大家只要记住一点:医院说的射频消融的成功率实际上不是指房颤治疗的成功率,只是单纯手术成功率,这是两回事。
马宝琳观点来自于临床实践和独立思考,和目前主流观点有很大的不同。
清晨一叶浮舟
对于年龄<75岁、无或轻度器质性心脏疾患、左心房直径<50mm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在有经验的电生理中心,可以考虑作为一线治疗手段。目前,国内房颤射频消融的成功率已与国际相当,单次消融成功率在75%左右。只要是手术就有风险,主要是权衡收益和风险。 术后需要服用一段时间药物。
PP的猪窝
哦,你姥爷是阵发性房颤,这个确实可以考虑做射频导管消融的,但是据我所致一般也就是60%-70%的成功率。而且存在一定风险。其机制一般如下:一般阵发性房颤,考虑多数是在肺静脉中存在异常类似窦房结的起搏细胞存在,那么它也可以发出节律,导致房颤的。所以我们目前多数就是对肺静脉进行电学隔离,把你肺静脉和左心房这里用射频消融,组织肺静脉内的异常电位活动进入左心房,这样不就解决了房颤吗。人一般有4根肺静脉,所以现在多数采用全部或者多数肺静脉电学隔离。更有甚至,干脆我就在换绕肺静脉口对左心房做线性消融,这样似乎更加彻底 。但是实际情况是你有可能异常电位并不在肺静脉内呢,或者你本身心房内已经存在较多微小的折返环,那么这些都是导致房颤上述 消融方法不成功 的原因。国外还有对心房最紊乱电位产生的地方进行消融,你心房里哪里是最紊乱的电位活动,也就是说这个房颤发生的最厉害的源头我对其消融,但是这个也就是Nademanee医生做的成功率较高,其他人没法复制的。因为我们首先必须找到消融的部位,目前的定位系统还比较困难。以上我大致讲了房颤射频导管消融的治疗机制。一般其实还只是少数心脏中心可以做,一是需要高档的设备,关键是需要三维立体电解剖定位标测系统,比如CARTO,EnSite3000,因为这样定位相对容易些,一是需要技术非常高超的电生理检查/射频导管消融的高手。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但是即使这样,也就是国内北京上海等少数心脏中心有条件,做的比较好一点。另外也有外科手术,目前是可以做到迷宫手术Maze Ⅲ,本世纪初美国还有Mini Maze(微创迷宫手术)出现,这个是微创外科结合用胸腔镜手术技术来做的,道理和射频导管消融差不多,也是肺静脉消融,左心房内线性消融,心外膜部分去神经化,左心耳切除。国内部分医院比如北京安贞医院也开展了这个手术。国外最高有90%的成功率报道。不过,我个人以为这个似乎也是不太靠谱的。其实,射频导管消融也好外科微创迷宫手术也好,都是存在一定风险的,比如你对肺静脉消融,那么可能导致肺静脉狭窄呀,而且目前大多是对多数肺静脉(3根甚至全部4根肺静脉)进行消融,那么一旦导致肺静脉狭窄,那么后果也是比较讨厌的。另外其他的情况比如心脏穿孔等很多严重情况也是时有发生的还有就是成功率实在并不那么高,据我所知就是所谓的成功者,也很多不是当场就立刻成功,往往是手术以后继续服用一段时间的胺碘酮,大概3-4个月以后才成功的。实际上也反映了我们对房颤形成机制等很多情况并不完全掌握,以及我们定位也并不总是那么准确的。我个人认为,一项技术,如果你的把握性还不是那么大,那么就只能说还在探索中,这个我看还是应该科学一点,保守一点,你既然是探索中的,那么你就不应该收我费用那么多吧,对吧。我这个人说话实惠的很。
墨剂先生
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是难度非常大的手术,国内能开展,并且例数较多的医院就那么少数几家,名气较大的是马长生(安贞)姚焰(阜外),有些医院虽然可以开展,但是例数少,成功率当然要打好多折扣。成功率,所谓的成功率文献报道是80--90%,事实上这个数字是有非常大的水分的,成功率能达到60--70%就不错了,风险,最大的是恶性心律失常,猝死,心包填塞,当然,这些风险发生率是比较小的,最常见的问题是手术不成功。真正危及生命的风险非常小。费用,这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大约要7万左右,(室上速的消融便宜,只有3万左右,而房颤消融麻烦的多)个人感觉,射频消融并非必要,有好多药物完全可以预防房颤发作,最常用的胺碘酮,控制率可以达到45%左右,只是这种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即使,房颤不能完全预防,那么,房颤本身也不是危及生命的病症,完全可以药物控制,还有,文献统计,75岁以上的老年人,房颤发生率在6--8%,这些人群真正选择射频消融的微乎其微。千万注意,有些不良医生,自己在这方面并非有把握,或者医院刚刚开展,那么,你姥爷就有可能为医生作为练技术的MODEL.并且,还要为此付出大量金钱。房颤最大的害处在于,可以引起中风,(比不是房颤的人高5倍左右)这种情况完全可以用华法林预防(在医生指导下)所以,如果经济上没有任何问题(七八万不是小数字)可以考虑,但是成功率不是太高,如果,经济上并不是七八万无所谓,那么药物治疗一样有好的结果。就说这么多吧,希望你能满意,祝你姥爷健康平安。
医学四大期刊名单:1、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M)。2、柳叶刀( Lancet)。3、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4、英国医学期刊(BMJ)。作为医学界的四大期刊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下面我带大家来看一下房颤怎么治?房颤治疗是不是越早越好
又到了肚子里没有墨水,只有干货的深空小编给大家吹牛...不是,说新闻的时间了。小编整理了半天,给大家带来了这篇文章。准备好瓜子板凳,我们一起去瞧一瞧。据外媒报道
记者 李惠钰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致死率高居女性恶性肿瘤的榜首,也被称为“沉默的杀手”。过去几十年来,卵巢癌的治疗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特别
nejm是新英格兰医学期刊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的简称。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Massachusett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