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咔嚓咔嚓啦
观看了那部以艾滋病为题材的青春剧——《青春的忏悔》。那是一个大学生的故事,它让我们意识到艾滋病离我们并不远,有时甚至只是一步之遥。对于我们年轻人,电影中的故事警示着我们,要自律,要懂得保护自己。在当前对艾滋病还没有特效药的情势下,一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那可是哭都来不及了,就等于是被判了死刑。艾滋病就如一个从瓶子里释放出来的魔鬼,它无情地吞噬着我们的灵魂。尽管现在不断地提出、呼吁要对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多一份关爱,减少社会对他们的歧视,可他们摆脱不了弱视群体的待遇。当被查出携带有这种病毒,他们便再也不可能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地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我们知道,其实艾滋病与黑死病、SARS等疾病没有本质区别,它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灾难性传染病。可以说,绝大多数感染者是无辜的,既然无辜,为什么要“忏悔”?!艾滋病区别于其他几种要命的传染病的备受关注的一点正在于其可以通过性传播。截止目前,在社会公众的潜意识中,艾滋病仍然没有脱离其伦理道德的贬义定位。我们应该科学地面对艾滋病,首先要懂将疾病与伦理脱钩,没有道学桎梏,才能依靠科学战胜病魔。目前,我们青少年正处在艾滋病的危害之中。有关资料表明,全世界每14秒钟就会有一个青年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因此,宣传教育青少年预防艾滋病意义极为重要。现在,很多年轻人以及他们的家长,仍然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十分遥远,《青春的忏悔》正是要提醒更多的年轻人、家长、学校和社会加强这方面的意识,加强艾滋病的防治。值得关注的是:我们云南是艾滋病的重灾区,特别耿马县是灾区的中心之一,真实的艾滋病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提醒年轻人,我们每个人都应懂得去保护自己。
深田和美
以静脉注射方式滥用毒品后感染上艾滋病,这是毒品对社会的一种新的危害。 艾滋病每15分钟就夺去一个人的生命。预防艾滋病毒感染的重点人群是卖*雨嫖娼者、性关系紊乱者、性犯罪者、同性恋者以及吸毒者。由于毒品滥用日益严重,特别是当前越来越多的人采用静脉注射方式滥用药品,所以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比例迅速上升。据报道,美国纽约1987年静脉吸毒者中还无一例hiv阳性者,但到1989年就有29%的静脉吸毒者感染上艾滋病病毒。1980年比例又上升了44%,到1981~1983年有52%的静脉吸毒者感染上了艾滋病毒。截至1990年,全球已有32个国家报告在静脉吸毒者中发现艾滋病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艾滋病,目前已为许多国民逐渐了解。这种能导致人体免疫缺陷的病毒一经被感染便可终生隐匿于人体,它能破坏人体的t淋巴细胞而导致全身器官组织被侵袭,最后死于各种严重感染。 艾滋病病毒的传染途径有四种:①静脉吸毒者共用被感染的注射器;②与感染者的性接触;③接受被感染者的血或血制品;④妊娠围产期母婴之间的垂直传播。 那么为什么吸毒者中感染艾滋病这么多呢? 吸毒者中的构成以中青年、文化程度低、卫生观念淡薄者为多。乡村和边疆地区的吸毒者也不少。由于海洛因的成瘾性,吸毒者通常走向静脉注射毒品方式吸毒的道路,吸毒者毒瘾发作时总是急不可待地由静脉推入海洛因溶液。由于卫生观念差和吸毒者成群接触,一个注射器常常反复使用或多人共用,只要一个是艾滋病毒的感染者,病毒便可通过此途径进入其他人体内。另一个原因是不少女性吸毒者为了购买毒品而“以*养吸”,这些人对性交如同家常便饭一样随意。这两个原因无疑使吸毒者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增高。 因此,在吸毒人群及高危人群中宣传有关艾滋病的知识已经成为预防艾滋病的最根本措施之一。
若曦0518
禁毒教育的价值在于通过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引导主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与社会主流相一致。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禁毒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巩固禁毒成果的长效机制构建
【摘要】边境民族地区的禁毒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要将其巩固进而从根本上消除毒品的危害,则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应在近年来禁毒斗争取得的成就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禁毒的思路及对策措施,使禁毒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并更加富有成效。
【关键词】边境民族地区 禁毒 和谐社会
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历来是毒品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也是禁毒斗争的前沿阵地和全国乃至全世界禁毒战争的主战场。开展禁毒人民战争以来,禁毒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但由于地缘的特殊性,要从根本上消除毒品的危害,尚任重道远。
毒品对边境民族地区的危害
云南边境民族地区是世界最大毒品产地之一“金三角”毒品贩运的黄金通道和集散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际和国内的贩毒集团和贩毒分子把这里作为他们贩运毒品的首选之地。我国的对外开放,给跨国贩毒以可乘之机。毒品的危害不仅影响了边境民族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而且影响了民族的生存发展。
严重摧残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由于吸毒成瘾,许多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丧失或减弱,甚至死亡,导致劳动力大量损失,土地荒芜,无人耕种。云南德宏州陇川县,是毒品问题最严重的地方。该县的吸毒人群中少数民族就占了75%。“由于吸毒,德宏有近万名青壮年完全丧失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①有的吸毒者长期好吃懒做,偷鸡摸狗,甚至违法犯罪,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环境。
破坏家庭幸福,影响边境各民族自身发展。在毒品的危害下,一些原本和谐宁静的少数民族山寨,出现家庭变故或酿成悲剧。一是许多未婚女子不愿嫁在本地而外出打工或远嫁他乡;二是一些已婚妇女由于丈夫吸毒而导致家庭破裂或者丈夫因吸毒死亡后自身生活无依无靠,只得抛家弃子,远走他乡另谋出路;三是有的吸毒者为了筹集毒资而变卖家当、甚至卖儿卖女;而95%以上的女性吸毒者为了换取毒资,不惜出卖肉体,成为艾滋病及其它传染病的感染者与传播者,严重伤害了民族自尊,影响了边境各民族的自身发展。
毒品引发的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影响社会治安。毒品问题是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根源之一。据《春城晚报》2009年6月27日报道,2005年云南全省法院受理的毒品犯罪案件7079件,占刑事一审收案数的,毒品犯罪案件数和比例均位居刑事案件各类犯罪之首。②
高危人群中艾滋病或肝病病毒快速传播,引发公共卫生危机。部分吸毒人员因吸毒致残、致死;因注射毒品或共用注射器吸食海洛因而感染肝炎、艾滋病等多种疾病,并迅速传播和蔓延。2009年11月28日《春城晚报》报道,2009年1~10月,云南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10271例,死亡1432例,其中注射吸毒人员感染率为。这些人员已成为高危人群,并引发公共卫生危机,对边境各民族的身心健康、生存以及生活构成严重威胁。
危及少数民族生存问题。在德宏州,截至2006年底,少数民族吸毒人员占全州吸毒人员总数的。因吸毒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数急剧增加,加之妇女大批出走等因素,导致少数民族人口严重减员和人口素质下降。如陇川县的景颇族村寨朋生二队已经连续多年人口出现负增长。
禁毒人民战争取得的成效
2004年10月,胡锦涛对云南毒品及艾滋病问题作出重要批示:“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云南真正打一场禁毒防治艾滋病的人民战争,确保取得成效。”③为此云南省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禁毒人民战争。经过第一个3年人民战争(2005~2007年)和正在进行的第二个3年人民战争(2008~2010年),云南禁毒斗争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阶段性成果。
毒源减少,贩毒、吸毒人数下降。通过第一个3年人民战争,境外罂粟种植面积已逐渐下降。为了消除毒源,国家下拨专项资金亿,云南省财政拨款9000万,帮助邻国边境地区实施罂粟替代种植,在“堵源截流”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由于贩毒活动的逐步减少,境内吸毒人员也逐渐减少。在云南德宏原“全州有吸毒人员万人,仅陇川县就有557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全县645个村寨涉毒村达542个,自然村吸毒覆盖率高达。”④经过禁毒战争,现已下降为。2007年统计的云南省吸毒人数比2004年下降了25%。
保护劳动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由于禁毒防艾工作深入开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们逐渐摆脱了毒品的危害,改变了精神面貌和懒散落后的状况,恢复了劳动者创造财富的能力,激发了边境各族群众摆脱贫困,走劳动致富之路的斗志,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和经济发展,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使百姓直接受惠于禁毒斗争成果。
社会治安日趋稳定。禁毒人民战争使因贩毒、吸毒而违法犯罪的势头有所遏制。据《春城晚报》2009年6月27日的报道,从2006年开始,毒品犯罪案件数量有了明显减少,收案数从5685件持续下降到2008年的4830件,2009年1~5月减少为2243件。由于不断加强禁吸戒毒的基础工作,使吸毒人员大量减少,社会治安状况逐步好转,为边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保障创造了有利条件。
群众禁毒防艾意识不断增强,参与度大大提高。各级政府派出了驻村工作队,组织和建立基层禁防工作领导机构,维护巩固创建“无毒村、民主法制示范村”优秀成果,制定和完善乡规民约,巩固禁毒防艾成果。据《春城晚报》2009年6月26日的报道,1999年云南省开展创建“无毒社区”工作以来,到2009年全省已创建27个“无毒县”,73个“无毒乡镇工作先进县”,754个“无毒乡(镇)”。
国际合作初见成效,禁种除源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通过加强与“金三角”周边国家边境地区的联合禁毒执法工作和实施罂粟替代种植,提高了当地老百姓的收入。据初步统计,2006年至2009年,我国替代企业累计投资16亿元人民币。现有100多家企业在缅甸、老挝北部开展替代种植,发展替代产业,实施替代种植项目200多个,种植面积达300多万亩。
对持续巩固禁毒成果的建议
进一步提高禁毒工作的认识。禁毒工作虽然取得了巨大成效,但在边境民族地区要持续巩固这一成果的难度很大。对禁毒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重要性要有清醒的认识。
加大投入,巩固、提高禁毒成效。持续巩固禁毒成果,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大禁毒工作的经费投入,主要用于:提高禁毒的仪器设备,提高毒品查禁的工作效率并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进一步提高基层组织、禁毒参与者的工作经费和生活补助;设立禁毒专项基金。加大对在禁毒斗争中受伤、牺牲人员的补偿力度;对禁毒的专业人员和参与的群众进行培训,帮助他们准确地掌握禁毒的先进技术和自我防范的技能,尽可能避免工作失误和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强毒品抵御能力。经济收入的微薄以及生活条件的限制导致当地一些贫困农民易受毒贩子的引诱,把贩运毒品当作脱贫致富的捷径,并逐渐发展成以家族、民族、乡亲为纽带的贩毒团伙。因此,要使禁毒斗争成果持续巩固,更重要的是提高边境民族的自身抵御力,而增强这种能力的关键是发展经济。当经济发展了,群众生活富裕了,老百姓才会自觉地提高对毒情的严峻性和毒品危害性的认识,自觉地杜绝毒品的危害。
加快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提升民族素质。禁毒斗争不是靠几年或一段时间就能完成的,而是要靠一代、两代人甚至更长的时间。为此,需要通过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化建设等各种方式,提高少数民族同胞的素质,以此提高抵御毒品的能力。一是在中小学的教育中,增加毒品危害及防范的教育内容;二是加大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及少数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发掘与弘扬,以此促进他们进一步提高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归属感,提高抵御毒品的自觉性;三是加快发展卫生医疗事业,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农村卫生服务体制,深化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众因看病难、看病贵而依赖毒品的现象,增强体质,坚定杜绝毒品的意志力。
认真履行国际公约,加强禁毒合作。禁毒不只是毒源地及重灾区要加大力度,而是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共同打击毒品的吸食和贩卖行为。我国通过近10年的国际合作,在打击跨国贩毒集团及遏制毒源产量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要从根本上消除毒品的危害,还需要进行长期而深入的合作。一是进一步扩大合作面,使更多的国家参与国际合作组织并密切配合,联动打击毒犯,铲除毒源,遏制毒品扩散;二是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替代种植,继续在缅甸、老挝北部开展以粮食、橡胶、甘蔗、茶叶、水果等多种农经作物罂粟替代种植工作。
注释
①④傅是杰:“破解禁毒工作难点的思考”,《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3期。
②茶莹:“打击成效显著,形势依然严峻”,
③梁晋云:“云南禁毒工作现状分析”,《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下页带来更多的禁毒教育论文
新津东方
描写思路:首先写毒品和艾滋病的简介,然后写对毒品和艾滋病的认识,最后写对于禁毒防艾看法。其范例为:
毒品和艾滋病已成为一个我们人人熟知的词汇,“毒品”,一个可怕的名词,只要一不小心就会落入它的魔掌。多少鲜活的生命,被它妖艳的外表所诱惑,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路。这是一条充满了精神和肉体的痛苦,充满了妻离子散的痛苦之路;而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不仅严重影响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对中国经济和社会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当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可以有效抵抗各种病毒的袭击。一旦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体内,这种良好的防御体系便会土崩瓦解,各种病毒乘机通过血液、破损伤口长驱直入。
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目前,病死率几乎高达100%的艾滋病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被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故此我们把其称为“超级绝症”。
这二者又有什么联系呢吸毒者喜欢肌肉或皮下静脉注射毒品,而这些注射毒品用的针头往往存有艾滋病毒,这便成为了艾滋病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说,吸毒必定让人感染艾滋病,艾滋病必定让人家破人亡。
作为一名中学生,也作为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我有义务、有能力做好禁毒防艾工作,坚决做到不吸烟,不喝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校,协助老师、同学宣传禁毒防艾知识,共撑起我们美好的明天。“禁毒防艾,远离毒品,关爱未来”,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像是一口警钟。时时刻刻在耳边响起。
一、发病机理二、发病症状三、传播途径四、预防措施五、关爱艾滋病人...
乇、36757636
你要800字,怎么不悬赏?
乇、36757636
.文艾防艾论坛 可以领公益试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