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55

肚皮吃饱了
首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儿科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Ilovesmile

已采纳

儿科是全面研究小儿时期身心发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综合医学科学。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儿科医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医学生在儿科实习过程中的素质教育

摘要:临床实习是医学生由学生转变为一个准医务工作者的关键时期。儿科面对的是患儿及其家属这一特殊群体,医疗环境相对复杂,儿科实习除了注重医学生的临床知识与技能培养外,还必须注重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医学生;实习;儿科;素质教育

临床实习是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职业道德和临床技能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以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形势下如何让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锻炼,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如何培养合格临床人才,这就对临床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科的实习是医学生实习的重要阶段之一。儿科面对的是患儿及其家属这一特殊群体。除了应注重医学生的临床知识与临床技能的培养外,还必须注重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及法制观念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下面就临床医学生应具备的素质浅谈如下。

一、应具备较强的责任心、爱心和耐心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是做好事的基本保证。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们面对的是生命,病人把最宝贵的生命托付给我们,我们应意识到这沉甸甸的份量和治病救人这一职业的崇高神圣。尤其是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我们面对的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种疾病的伤害,如何为社会培养出一个心智和体格健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儿科医生的责任重大。在工作中,我们要秉着对病人生命、健康绝对负责的态度,力争做一名让病人信任并愿意托付生命的好医生。爱心,即同情、怜悯之心。做医生首先要有爱心,要时刻为病人着想。尤其是儿科医生,总是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们对孩子的爱,应不逊于孩子家长,看到孩子们生病,他们也很难受,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地呵护、帮助患儿,尽量减轻患儿的痛苦。他们付出很多,即使常常不为家长所理解,他们也无怨无悔。特别是对于新生儿,见到他们那么弱小,还要和病痛做着顽强的抗争,会使我们医务工作者悠然产生无限的怜悯和母爱之心。我们经常说,病儿们除了需要补充维生素A、B、C、D外,还需要一种更高级的必需维生素――I(爱),对于他们的一声呻吟、一声哭叫,医护人员都应以母爱之心给予回应,给予安抚。这样才能使疾病更快地去除。一个富有爱心的医生才是一个受欢迎的医生,才是一个负责任的医生。而这对儿科医生来说,却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所谓耐心,是指不急躁,不厌烦,能坚持完成一件可能十分烦琐的事情。由于儿科实习中,面对的患者大多数是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痛楚的幼儿及过度紧张患儿病情的家长,这就要求医生在病史采集中一定要耐心倾听,并快速、准确地收集患儿的起病因素、病情进展、诊疗经过及治疗效果等信息,做到心中有数。有时因患儿家属过度紧张,会提供一些与病情无关的信息,这就要求医生应迅速而巧妙地引导家长,切忌粗暴的打断。在儿科,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面对哭闹的小病患们,儿科医生从来没有丝毫厌烦,他们一边给孩子听诊,一边轻声细语地安慰他们,有时候还拿起桌面上的小玩具给孩子们玩,让他们能够转移注意力,方便自己看病。在临床实习中,必须教育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贴心服务。心存仁爱之心,以强烈的责任感及无私的爱心去治疗每一位患者。

二、良好的沟通能力

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益发突出,加之某些媒体不切实际的报道,医务工作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医患关系不协调,使得医患双方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而信任危机产生的实质就是缺乏沟通。如何引导医患双方走向良好的发展轨道,重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配合的医患关系,是当前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医学生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也是医学生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培养医学生的沟通能力,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认清医疗形势,改变服务观念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患沟通在整个医疗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医疗执业环境每况愈下,医患之间缺乏信任,医疗纠纷不断,医患矛盾恶化,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切身利益,影响了广大工作者的积极性,还影响到正常的医疗秩序和医疗质量,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长此以往,不利于医疗事业的长足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目前,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患之间的关系已变成一种契约、合同及法律关系。在当前医疗体制下,患者从以前的被动就医,到现在的主动择医,患者似乎成为医方的衣食父母,鉴于这种特殊关系,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打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个人形象也就是一个人的外表或容貌,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窗口。举止得体、衣冠整洁、温文尔雅,体现了一个实习医师的良好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和职业形象。提倡使用礼貌性、安慰性和鼓励性语言。希腊医学先驱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三件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可见语言交流在与病患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另外,雅观自然的姿势、轻柔娴熟的动作配合友好、和善的表情,都会令患儿及其家属感到亲切、舒心。以良好的形象面对病人,会增强病人对医院的亲切感、信任感,这样也才能在患者中树立医疗行业的良好形象。

(三)学会倾听,把握技巧

倾听,是发展良好的医患关系中最重要的一步。在儿科,面对的更多的是过度着急、紧张的父母,因此,学会倾听就变得极为重要。多听家长说几句,了解患儿的病情、治疗、检查、医疗费用情况和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及对患儿病情的认知程度,这不仅是诊治患儿的第一步,更是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时机。当然,在倾听中一定要把握技巧,努力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三、培养法制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法规逐步健全,病人的法律意识也逐步增强,体现在医患关系方面就是医疗纠纷越来越多。儿科面对的是患儿及其家属这一群体,且儿科病情变化快,家属关注度很高,很多家属过分紧张、着急,医患沟通中如果缺乏耐心,很容易引起医疗纠纷,作为儿科医生,更应该增强法制观念,在临床工作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努力使自己的行为更加严谨、规范。作为教学医院,应加强管理,通过教学、讲座、学习竞赛、临床带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强化医学实习生的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尊重病人的权利,维护患者的利益,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塑造临床实习医师的良好形象。

总之,医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包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一丝不苟的责任心,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的同情心,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业务技术上扎实的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还有工作时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谨的作风等。对于儿科医生来说,更需要我们有母亲般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同时,新的形势要求医生必须转变服务观念,讲究服务艺术,特别是善于为患者着想,将亲切、和蔼、宽容的态度和规范的语言融会在诊疗服务中,赢得患者的理解和信赖,树立良好的形象。目前,医学教育已进入到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的阶段,因此,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合格医学人才,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医学人才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乐,周英.浅谈新生儿科临床实习的教学体会[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1):98-99.

[2]阎樱.关于儿科临床实习教学的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5):589-591.

[3]徐美玉,赵建美.加强儿科实习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370-2372.

[4]许佩群,许双虹,罗坚,等.如何培养实习医生与病人沟通的能力[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5(3):

[5]熊晖,陈永红,王玉燕,等.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6):907-909.

浅谈儿科临床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摘 要]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医学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在儿科临床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到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医学生综合能力, 为其执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儿科;临床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儿科学是一门涉及多系统、综合多病种的临床学科。儿科医学已成为独具特色的医学学科,其病种繁多,跨年龄阶段大,亚科分类多,工作量大;病儿不能表述主观体验,家长护子心切,容易激动等特点使儿科临床医学生无所适从,这对儿科临床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儿科临床教学中,不仅仅是培养医学生的临床能力,更是综合能力的培养。

1 打好临床基础知识

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没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谈不上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儿科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习,采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将书本上的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学生有了扎实的临床专业理论知识,可结合文献检索、计算机应用、外语等现代知识学习的工具和手段,培养自身探索前沿科学知识的能力,并提高综合素质。举办儿科临床基本技能操作比赛等,提高和强化学生的儿科医学知识掌握,以达到培养有牢固的医学基础,有创造和开拓的能力,有对实际工作较强适应能力,并具备一定综合科研素质的综合型医学人才之目的。

2 培养儿科临床思维能力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儿科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既有医学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在指导学生进行临床病例分析时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病例的导人和问题的设置都作了精心的安排,并使学生面对真实病人,研究病因、病理、诊断、治疗。使学生们由原来的只听、只看,变成去寻、去学、去钻,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例如,针对婴儿腹泻的病例讨论,首先让学生复习课堂理论,多方面收集有关资料,明确婴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再让学生到临床查看患儿,由学生独立完成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直观地掌握由于腹泻导致的不同程度脱水患儿的临床表现,并根据临床表现制订出科学的补液方案,使理论知识与实际病例有机结合。

3 提高儿科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

注重实践,培养正确的临床诊断方法在临床带教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儿科临床医学生学习具备了基础理论知识,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己有所了解。当一位新病人人院后能迅速做出诊断,为什么做这样的诊断,它和临床、基础理论是否相符,它应与哪些疾病鉴别,给出诊断依据和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同时,要激发儿科临床医学生学习热情。儿科临床医学生对儿科临床医学生学习是医学生将在校所学过的理论在毕业学习中进一步吸收、消化、理解的过程,是为今后转人社会、参加工作打下一个坚实、较好基础的重要阶段,是提高医学生临床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和环节。临床实习时,带教教师要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为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工作伙伴关系,多与实习医生交流,对他们的劳动成果给予肯定,充分尊重实习医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4 尊重病人,加强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在儿科临床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医疗实践取决于在尊重病人前提下,医生、病人和病人家属之间的相互理解。要得到病人的理解信任,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医德,要尊重病人。医德是医术发挥良好作用的基础,是指导和支配医护行为的灵魂,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前提冈。我们提倡学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从病人的角度,把病人的需要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尽自己所能为病人解除痛苦。另外指导他们勤查房,应用人际沟通的技巧,多与病人沟通,注意倾听。通过与病人交谈,能深人了解病人及家属,同时能介绍适合他们需要的信息和保健知识,使病人及其家属能以平等合作者的身份接受医疗方案。

5 培养儿科临床医学生的交流能力,有助于培养其综合能力

临床医学生将来的服务对象是病人,而这种服务需要在与其他医生、护士的协作中实现。因此,良好的医生与患者交流、医生与患者家属交流以及医生与其他医生、护士的交流有助于双方正确理解对方的意愿,协调双方的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在儿科临床医学生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的培养他们交流能力,学生必须从个人形象、行为举止、说话技巧、倾听技巧等人际传播要素的各方面全面提升自己。在教授过程中要求医学生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提高了学生的医患交流能力。

6 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循证医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向学生强调循证医学思维的意义和重要性。所谓循证医学,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应以最新的系统研究结果为主要依据,而不能单凭医生个人的临床经验或依据零星文献上研究报告来处理病人。循证医学不盲从经验,也不完全排除经验,它通过系统观察获得临床经验,并依照系统,严谨的研究和医学理论指导医疗实践,以科学依据、平均数据、安全性、有效性和预后终点来评价疗效。在儿科学临床见习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一些医学领域中的哲学问题,运用循证医学的观点,注意培养学生的循证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在儿科临床教学中,围绕这几个方面训练学生:提出患儿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收集有关问题的资料;评价资料的真实性和有用性;将研究的结果指导患儿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丁宗一.儿科医学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4(3) :161-165.

[2] 宋艳秋,袁长吉,刘小玲.等.毕业实习中加强医德教育的探讨[J].医学教育,:33.

[3] 伟桂姬.规范带教程序提高儿科临床实习效果[J].中国高等教育.2009,2(5) :92-93.

[4] 刘理.祝火盛,杜华.加强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 12 (3): 97-98.

356 评论

齐吃大乳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小儿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处于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在解剖、生理、生化、营养代谢、免疫、病理等方面或在疾病的发生、发展、症状表现、治疗、预后等方面,都与成人有许多不同,掌握小儿各方面特点,对于儿童保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一、小儿生理特点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脏腑即人体的器官系统,娇嫩即娇气、稚嫩。阳化气,阴成形。形为有形之物,指形体结构,即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气指生理功能,如肺气、脾气。充,即充盛、充实。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指小儿时期的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发育及生理功能均处在需要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中。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生机指生命力、生长状态。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是指脏腑形态结构的成熟、生理功能的完善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连续过程。年龄越小,生长发育的速度也越快。

二、小儿病理特点

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加以寒温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一旦调护失宜,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因此,外感时邪和肺、脾、肾三脏病证更为多见。

肺主气,司呼吸。小儿“肺常不足”。除反映在解剖、生理上,也表现在免疫上。外邪袭表,侵犯肺系,肺失清肃,易致感冒、咳嗽、哮喘、肺炎及时行诸病,体现出“肺为娇脏,难调而易伤”的特点。

脾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输布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与此相比,小儿消化系统的发育及运化功能就显得相对不足。若感受外邪或饮食不能自节,皆可损伤脾胃,使胃纳与脾运的.功能发生紊乱,产生呕吐、泄泻、厌食、积滞、疳证等病证,成为“脾常不足”在病理方面的具体表现。

肾藏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小儿的骨髓、脑髓、齿、发、耳等的正常发育与功能都与肾有着密切的关系,故禀赋不足可出现先天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等,表现肾阳虚的证候。

小儿发病,也易动肝风,出现高热、惊厥、昏迷,常见于小儿各种热性病,称为“肝常有余”。小儿病后变化迅速,具体表现在病程中寒热虚实容易相互转化或同时并见。钱乙将此概括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清灵,即清嫩灵活。小儿脏腑,少七情之伤,处在生机蓬勃、活力充沛的发育过程中,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在不断增长、完善,故小儿患病,较成人易趋康复。《景岳全书·小儿则》说:“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非若男妇损伤积痼痴顽者之比”。

三、小儿稚阴稚阳学说的意义

“稚阴稚阳”之说表述了小儿机体柔弱,阴阳二气均较幼稚,形体和功能未臻完善的一面,而“纯阳”之说恰指生长迅速。由于稚阴稚阳,才需要迅速生长,由于生长旺盛,又使小儿形与气、阴与阳均显得相对不足,共同构成了小儿生理特点的两个方面。

299 评论

安德鲁鱼

小儿自初生到成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各种生理功能都处于尚未成熟状态,随年龄增长,才逐渐趋于完善。这种不成熟状态,年龄越小,表现越显著,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小儿看成是成人的缩影。中医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归纳起来,生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易于发病,易于变化,易于康复。掌握这些特点,对了解小儿的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均有极其重要意义。 【生理特点】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脏腑即指五脏六腑,形气是指形体结构、精血津液和气化功能。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说明小儿出生之后,五脏六腑均较娇嫩脆弱,其形体结构、精血津液和气化功能都是不够成熟和相对不足。具体表现为气血未充,经脉未盛,筋骨未坚,内脏精气不足,卫外机能未固,阴阳两气均属不足。脏腑娇嫩,虽五脏六腑形气皆属不足,但其中尤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小儿“肺常不足”,指肺主一身之气,外合皮毛腠理,肺脏娇嫩,则卫外不固,而易为外邪所侵,肺之气赖脾散发之精微充养,脾健肺卫则能自固,反之脾虚则肺气亦弱;小儿“脾常不足”,指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迅速,生长旺盛,对气血精微需求较成人相对为多,但小儿脾胃薄弱,运化未健,饮食稍有不节,便易损伤脾胃而患病;小儿“肾常虚”,指肾为先天之本,肾中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关系到人的禀赋体质与成长,各脏之阴取之于肾阴的滋润,各脏之阳依赖于肾阳之温养。小儿生长发育,抗病能力以及骨髓、脑髓、发、耳、齿等的正常发育与功能,均与肾有关。小儿初生正处生长发育之时,肾气未盛,气血未充,肾气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充盛,此即小儿“肾常虚”的含义。古代医家根据小儿这些机体特殊表现,提出了“稚阴稚阳”的观点,认为小儿机体是“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这里的“阴”,一般是指体内精、血、津液等物质,而“阳”是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和活动。故“稚阴稚阳”说明小儿无论在物质和生理功能方面,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是处于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这主要是指小儿机体如萌土之幼芽,在正确的哺育下,将得到迅速生长。 在这个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从体格、智慧以至脏腑功能,均不断趋向完善和成熟,年龄越小,其生长发育的速度也就越快。古代医家观察到小儿这种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动态变化,提出了小儿为纯阳之体的观点。所谓“纯阳”,指的是阳气兴旺之意,我国现存最早一部儿科著作《颅由经》中,首先提出了“孩子三岁以内,呼为纯阳”的说法,生机属阳,阳生则阴长。当然“纯阳”并不等于是“盛阳”,也不是有阳无阴,“纯阳”主要体现小儿机体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这一生理现象,也就是说由于小儿机体生长发育迅速,对水谷精气之需求格外迫切,在机体阴长阳生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常常表现为阳气的旺盛,而常常相对感到阴液的不足。小儿机体也正是由于这种阳气旺盛的生理过程,才能使小儿以成人无法比拟的生长速度发育成长,犹如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 总之,“稚阴稚阳”和“纯阳”两个观点,是用来概括小儿机体生理功能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小儿机体柔弱,阴和阳两气和成人相较均属不足,后者则是指小儿机体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由干生机蓬勃,往往阴液相对不足,水谷精微需求相对要多而言。两者代表了小儿生理特点的两个方面,这也是小儿不同于成人的特殊性。 【病理特点】 1.易于发病 小儿由于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对某些疾病的抗病能力较差,加上小儿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故外易为六*之邪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肺脾两脏疾病发病率特别高。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气,外合皮毛,由于小儿生理上形气未充,经脉未盛,卫外机能未固,故邪气每易由表而入,侵袭于肺,影响肺的正常功能,出现咳嗽、哮喘、肺炎等。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和输布精微,小儿生长发育迅速,所需水谷较成人迫切,但又脾常不足,若饮食不节,饥饱无度,均能影响脾胃运化,出现呕吐、泄泻等。 2.易于变化 小儿不仅发病容易,而且变化迅速,寒热虚实的变化比成人更为迅速,更显复杂,具体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特点。若患病之后,调治不当,容易轻病变重,重病转危。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由于小儿机体柔弱,感邪后每易病势嚣张,出现实证。但邪气既盛,则正气易伤,又可迅速转为虚证,或虚实并见。在易寒易热的病理变化方面,其产生和小儿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稚阴未长”,故患病后,易呈阴伤阳亢,表现热的症候群;而“稚阳未充”,机体脆弱,又有容易衰竭的一面,出现寒的症候群。 3.易于康复 由于小儿生机蓬勃,处于蒸蒸日上,不断生长的阶段,脏气清灵,活力充沛,患病以后,若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疾病的恢复较为迅速,早晚的变化十分明显。这种易于康复的特点,除了生理上的因素外,和病因单纯,少七情影响等也有关。明代《景岳全书·小儿则》中说: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取之,则一药可愈。”可谓是对小儿这一病理特点的概括。 近代关于小儿解剖生理特点与发病之间关系的认识,和中医在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方面所阐发的理论观点,基本是吻合的。如在呼吸系统方面,由于小儿鼻腔短小,粘膜血管丰富,没有鼻毛,加上抗体产生较少,故易感染。婴幼儿耳咽管较宽、短而直,鼻咽开口处低,感冒时易并发中耳炎。咽喉淋巴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达,至成年后又逐渐退化,因此咽峡部炎症常见于年长儿,而婴儿则可发生咽后壁脓肿。喉腔狭小,声带及粘膜薄弱又富于血管,感染后易产生喉头水肿而呼吸困难。同样气管和支气管炎症后粘膜易于肿胀,肺泡弹性欠佳,纤毛运动又差,易被粘痰堵塞。在消化系统方面,小儿的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较松弛,故易呕吐和溢乳。肠管相对较长,有利于消化与吸收,但胃酸及消化液分泌相对较少,消化酶活力较低,故饮食稍有不当,即易引起腹泻。在循环系统方面,除了小儿心尖部位常在第四肋间隙,比成人心尖位置高外,心冠状动脉较宽,吻合支多,毛细血管较成人粗大,血容量占体重的比例高于成人,这些都有利于新陈代谢进行,但患病后失水也较成人多见。在神经系统方面,新生儿大脑皮层兴奋性低,受到外界刺激后,易疲劳而进入抑制,因此,大部分时间处于睡眠状态; 婴幼儿大脑皮层对皮层下中枢的控制能力薄弱,熟睡时易惊跳。又因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兴奋易于扩散,因此高热时易出现惊厥。此外,2岁以内小儿肾的位置较低,下端常达髂嵴之下,女孩的尿道很短,接近肛门,容易引起尿路感染。以上这些特征,都是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变化迅速等生理与病理特点的进一步说明。

94 评论

相关问答

  • 儿科护理小论文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探究论文 儿科患儿的年龄普遍偏小,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不具备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且通常表现为治疗护理配合度低等特点。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儿科护理

    熊猫大王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儿科护理小儿肺炎的论文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近年来临床医学专业不断发展,研究成果论文也越来越多。以下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以供参考,欢迎借鉴阅读。 论文题目:小儿肺

    微尘8313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中医儿科生理病理特点论文范文

    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现已越来越大,尤其在新生儿护理的过程中,面对的都是有着家庭重托不会言语的小生命,新生儿科护士肩负着孩子们的康复和孩子家庭的幸福和谐。下面是我为

    嘻嘻哈哈喽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新生儿的护理儿科护理论文

    摘要:医学水平提高,低体重儿存活率随之提升,但新生儿的护理干预也越发繁琐。袋鼠式护理是低成本,且效果显著的干预方法,对低体重儿的体温与神经行为等影响较大,且经过

    Leap丶飞。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中医儿科生理病理特点论文怎么写

    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

    小璇璇APPLE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