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48

光影碎片
首页 > 医学论文 > 精辟总结伤寒杂病论文目录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莎菲娜娜

已采纳

《伤寒杂病论》序(张机)《伤寒杂病论》序(桂林左德序)第一篇平脉法第二篇辨脉法第三篇六气主客第四篇伤寒例第五篇杂病例第六篇温病脉证并治第七篇伤暑脉证并治第八篇热病脉证并治第九篇湿病脉证并治第十篇 伤燥病脉证并治第十一篇 伤风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篇 寒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十四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十五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十六篇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篇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十八篇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九篇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二十篇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篇 辨霍乱吐利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 辨痉阴阳易差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三篇 辨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四篇 辨疟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五篇 辨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六篇 辨咳嗽水饮黄汗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七篇 辨瘀血吐衄下血疮痈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八篇 辨胸痹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九篇 辨妇人各病脉证并治该书编成后不久亡失,后晋王叔和轶析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二书,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刊,历代刻印数10次而流传至今,对中医学治疗急慢性传染病、流行病以及内科杂病等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曾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历代医学家围绕着张仲景于该书内所阐发的理论问题和医疗技术问题展开热烈的争论,特别是围绕着防治急性温热病的病因、辨症和治疗思想、选方用药等,有时甚至是十分激烈的,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学派。例如:经方派与时方派之争,伤寒派与温病学派之争,促成了时方与温病学说得到独立与发展壮大。随着时间流逝,经方派之继承发扬虽然有些衰退,但直至现代却并未退出历史舞台,相反在近些年来随着中成药生产的扩大,在国内外大有复苏和再发展的明显趋势。桂林本目录此为桂林本目录,改本界内仍有争议,括号内篇目宋本,成本等均无,成本开篇有五运六气与脉相图,具体条目各版也不完全相同,可参见《伤寒论版本大全》《金匮要略版本大全》李顺保著。平脉法——《伤寒杂病论》第一篇辨脉法——《伤寒杂病论》第二篇(六气主客——《伤寒杂病论》第三篇)伤寒例——《伤寒杂病论》第四篇杂病例——《伤寒杂病论》第五篇(温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六篇伤暑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七篇热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八篇湿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九篇伤燥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十篇伤风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十一篇寒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十二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伤寒杂病论》第十三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伤寒杂病论》第十四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伤寒杂病论》第十五篇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十六篇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十七篇辨太阴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十八篇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十九篇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二十篇辨霍乱吐利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二十一篇辨痉阴阳易差后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二十二篇辨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二十三篇辨疟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二十四篇辨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二十五篇辨咳嗽水饮黄汗历节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二十六篇辨瘀血吐衄下血疮痈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二十七篇辨胸痹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二十八篇辨妇人各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二十九篇

130 评论

miss.w\^O^/

中国中医药发展史上的丰碑——公元196年张仲景的医术张仲景又名张机,是东汉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约生于公元150~219年,是一位卓越的有创造性的医学家。他从小就非常好学,博览群书。他生活的年代是战争频繁、社会动荡、瘟疫四起的年代,人民生活非常痛苦。从史书中他看到记载有扁鹊给齐桓侯看病的故事,使他对扁鹊的高超医术非常钦佩,决心研究医学,以救死扶伤解除人民疾苦为自己的志向。他拜同郡名医张伯祖为师,刻苦钻研,好学不倦,学到了许多医学知识和医术,很快成为当时著名的医学家。大约在公元196~204年间,瘟疫流行,张仲景家族200多口人,在不到10年时间里,死亡了三分之二,其中患伤寒病而死的占70%。面对这种景象,他博采众方,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成了一部他最重要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成书于公元3世纪初,共16卷,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伤寒”就是现在的《伤寒论》,“杂病”就是现在的《金匮要略》。《伤寒论》共10卷,22篇,选取了113个药方,397条治疗原则,是论述外感内热的辨证施治的专书。《金匮要略》共6卷,25篇。记载了药方262个,主要论述了内科杂病及外科、妇科疾病等,其中记载了40多种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药方,书中列出的药物有214种。《伤寒杂病论》这部书是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著作,它总结了汉朝以前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发挥了祖国医学“辩证论治”的传统,使我国临床医学和方剂学发展到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但是,由于当时战祸不断,这部著作都已散失,现存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经过晋代名医王叔和的整理,宋代林亿等人校正刊行的。另外,张仲景还经过科学总结,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临诊方法体系。他看病时,一定要先检查一下病人的身体情况,观察病人的气色如何,再听听病人的声音,了解病人的症状,检查病人的脉搏。在治疗方面,他共归纳出4种治疗方法,就是汗、吐、下、和。这是他根据内经上所记载的治疗方法而来的。汗法就是用发汗排去病毒;吐法就是让病人呕吐,把积聚在胸腹的毒物吐出来;下法是让病人排泄,把肠胃中的毒物排出体外;和法是用药物和解体内病毒。他认为,各种治疗方法需要医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运用。另外,张仲景还主张有病要及早进行防治,他提出生病的原因,或是因为内在的关系,或是因为外在的关系,或是因为意外的伤害。在1700多年以前,已经这样有条不紊地记述疾病发生的原因,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指出许多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如果能保养身体,遇事小心谨慎,节制饮食,起居有规律,劳逸结合,发现有小毛病,能及时医治,这样便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而有些疾病如不及早救治,是有生命危险的。张仲景在京师行医的时候,青年文学家王粲同他来往很密切。他们初次见面时,张仲景就对他说:“您身体有病,得早点医治才行,否则将来眉毛脱落,有生命危险,现在喝五石汤可以防治。”王粲听了他的话很不高兴,不久,两人再次见面时,张仲景就问王粲服药了没有,王粲回答说服了。但是张仲景却摇了摇头说:“从您的气色上看,不像是已经服过药的样儿,您为什么讳疾忌医,轻视自己的生命呢?”王粲仍然不信,认为自己的身体很健康,为什么要服药呢?几年以后,王粲的眉毛果然脱落了,半年后不治而死。张仲景是一位博学多能的医生,他能用针灸等技术治疗疾病,已经使用灌肠法导便,使用人工呼吸法急救昏厥的病人,不仅在当时对人民保健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就是到现在还有相当的效果,后世的许多方剂都是从张仲景的方剂变化而来的。张仲景作为东汉一代名医,他继承了前人的医学遗产,而且影响了后世医学的发展。与他同时代的名医华佗读了《伤寒论》后,称赞道:“这真是活人的书呀!”唐代名医孙思邈也说:江南的医师把张仲景的药方秘不外传。可见张仲景医方的宝贵。而《伤寒杂病论》这部医书后来被尊称为“方书之祖”,书中的药方被称为“经方”。它不仅成为祖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还流传到日本、朝鲜等国。经过一千多年的临床实践检验,其中大部分药方仍有很高的疗效,直到今天,这本书仍为学习中医的必读的经典书籍。

297 评论

二哥不二1993

《伤寒杂病论》共16卷,是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该书流传至宋代,后由林亿等人整理校定为现存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在中药方剂方面,《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62首,除去重复,两书实收方剂269,使用药物达214种,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方书之祖”。       《伤寒杂病论》系统总结了汉朝以前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记载了对疾病的各种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和治疗各种传染病和杂病的药方,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该书把病症分成若干条目,每条先介绍临床表现,然后根据辨证分析,定为某种病症,最后根据病症提出治法与药方。     《伤寒论》是《伤寒杂病论》一书中综合论述传染病、流行病理论与治疗规律的重要部分,共10卷。     《伤寒论》在大量的治疗传染病,流行病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其发病的因素,临床症状病候表现,治疗过成与愈后等等共性的问题,分析,从而创造性提出了六经辨证的理论学说,即将当时儿乎年年常发的许多热性病,按其发病初期、中期、末期不同的临床表现,以及不同治疗的反应与结果,分为辨太阳病、辨阳明病、辨少阳病、辨太阴病、辨少阴病、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此即历代所称的“辨伤寒六经病”,由此构成了该书的主体内容。有的学者视六经病为六个征候群以帮助学者学习理解。实际上,太阳病所论基本上是综合论述了许多传染性或流行性疾病初发的症状、征候表现,以及切脉等四诊之要点和治疗之原则方法等。在这些辨证论治的过程中,张仲景以其渊博的学识,以及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依据各种传染病、流行病与不同病人体质等不同反应所表现的千变万化的征候,作出了颇富科学思想的综合、分析、论述和预见性结论。与此同时,张仲景还以“平脉法”、“辨脉法”、“伤寒例”(一说为王叔和整理时所加),集中论述了伤寒的切脉与切脉诊断等问题。       《伤寒论》的理论体系即六经病证的辨证论治体系。它以六经辨证为纲,方剂辨证为法,对六经传变过程中之征候、脉象等各阶段的审证、辨脉、论治的结果,给予遣方、用药等,进行了有规律性的论述。世称《伤寒论》113方、397法,虽不尽确切,但其逐条评述传染病、流行病不同发展时期不同表现的因素、病理、症状体征以及据以诊断的依据,治疗处方用药的原则与具体方法,无不条分缕析。     《金匮要略》是《伤寒杂病论》的组成部分,专论内科等杂病,共3卷。全书共分25篇,所论述之内科杂病有:痉、湿、暍、百合病、狐惑病、阴阳毒、疟、中风,伤疖、血痹、虚劳、肺痛、咳嗽上气、消渴、黄疸、下痢等40多种;外科

87 评论

相关问答

  • 精辟总结伤寒杂病论文范文

    张仲景为人谦虚谨慎,提倡终身坚持学习。他在序文中说:“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张仲景引用孔子语录,在于说明自

    路人乙1987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论文伤寒杂病论的结语

    张仲景为人谦虚谨慎,提倡终身坚持学习。他在序文中说:“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张仲景引用孔子语录,在于说明自

    家军小太郎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伤寒杂病论论文

    1、题目 题目必须与内容相称、贴切,不能小题大作或大题小作,更不能文不对题。好的题目可一目了然,看题目可知内容梗概。 2、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的概括,包括四部

    汀汀2008200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伤寒杂病论论文题目

    B是辩证施治还是其它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③》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3版)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40页有这样一段文字:

    华蓥山5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论伤寒杂病论文

    平脉法第一 平脉法第二 六气主客第三 伤寒例第四 杂病例第五 温病脉证并治第六 伤暑脉证并治第七 热病脉证并治第八 湿病脉证并治第九 伤燥病脉证并治第十 伤风病

    飞翔25874325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