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44

陌茉默墨
首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康复评论文章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子非鱼1102

已采纳

社会上很多人对患有精神病的患者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歧视,精神病患者更应该提高自己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正确对待周围人异样的目光和歧视,这样对之后的治疗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处理社会歧视的重要性精神疾病患者在饱受病痛折磨的同时,社会各方面的歧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如今的现状显示: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社会各阶层普遍存在歧视问题。究其原因则是大部分人对于精神疾病不了解甚至存在很大的误解,这种情况导致很多病人精神症状加重,最终放弃了自己,所以,如何处理社会歧视,也成为了精神疾病患者需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二、社会歧视现状社会上大部分都存在从众心理,加之对精神疾病的不了解甚至误解,导致歧视的问题想要从根本上解决仍旧需要很长时间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个时候,不能改变周围环境的康复员,就只能从自身入手,尽力改变周边一小部分人,同时自我的加强抵御社会歧视的能力。三、处理社会歧视的常用方法(1)提升自己的能力面对外界的质疑,最有利的应对方式就是用事实说话,对于外界谈及精神疾病时各种恐怖的传言,如果康复员能够克制自己的精神症状,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歧视自然不攻自破。(2)对周围的人进行精神疾病知识教育对于身边亲近的人,让他们了解精神科的相关知识,可以让日常的相处更加融洽,在精神症状严重时也可以给予康复员相对专业的干预和帮助。(3)不让关系一般的人知道我们的精神疾病社会上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难免存在很多误解和难以解决的问题,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康复员对于关系一般的人,最好不要透露自己的病情,防止受到他人有意或无意的伤害。四、常规练习(1)如果你的雇主询问你有没有精神疾病,你要怎么回答?(2)你的朋友不小心得知了你的病情,你要怎么和他解释,并让他理解你的情况,继续和你做朋友?

328 评论

毒师999999

对于精神分裂症这个医学难题如何破解,很多人都期望获得一个标准答案,这是很多读者的期待,虽然我从业30年,还是很难总结出这个标准答案, 如果认真阅读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精神病学》,将前面的诊断和治疗与后面的精神康复结合起来看,才能比较全面的认识精神分裂症这个问题。

精神分裂症康复的文章写了很多,但很多读者只是当成鸡汤文,并没有仔细阅读和深入领悟,更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人, 都在热切期待有一种根治精神分裂症的良药横空出世,或者有一种一劳永逸的方法彻底解决精神分裂症这个烦心不已的问题, 也是很多人在私信中问我最多的问题。我不能说你的想法是错误的,如果换了我是患者,我也可能有如此急切的想法。我是盐城心理医生张怀礼,虽然从业30年了,我非常明确地告诉你,我提供不了你想要的标准答案,估计全国也没有专家能拿出这么一个答案。

我、我的孩子得了精神分裂症,该怎么办?这是读者问得最多的问题。说实心话, 如果我没有花上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去了解你或你孩子的病情,了解问题的前因后果,我很难给出一个相对准确全面的答案, 即使给出了答案,对你来说也未必有多大的意义。

虽然精神分裂症的诊治没有标准答案,但人及人的需要和发展总是有共性的,疾病也有它发生、发展的规律可循。 《精神病学》将精神分裂症的诊治分为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三个阶段,认真读过这本书,你会发现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特别是经过了急性期和巩固期,到了维持期,预防复发、全面康复、回归 社会 就成为最重要的任务,完成这个任务,就不仅仅是药物在起作用了,教材上讲得非常清楚。

很多人对于精神分裂症的认识,还停留在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这个认识水平,以为随便找个方法就可以治好精神分裂症似的。在我的文章里已经就精神分裂症康复做了大量的论述,但是仍有很多人来信询问,希望得到一个立竿见影的良方。也有很多人认为我对精神分裂症的解读,与自己的情况很相似,却不愿意认真去领悟,去实践,去行动, 只有对着我提出的问题,认真做,反复做,直到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自己的认知图式,与面临的环境、面临的发展任务去对接,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水平,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我写的每一篇精神分裂症康复文章,都出于我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我是这么写的,在实践中我也是这么做的,即使没能如有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家人期待的那样,达到“孩子可以面对一切挑战,乐观前行”这种康复水平,很多孩子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些受益的患者及家庭可能会更有发言权。 我个人认为在我写过的文章中,有不少篇是值得家长和患者去认真阅读的。

精神分裂症症状控制以后,康复的任务就成为首要问题,康复的方法都已在文中讲述,《精神病学》中只有更概括的描述,你可能根本就没办法使用。 更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长并没有能力和耐心,去真正理解和领悟我讲的每一句话的真正含义,即使你看懂听懂,但是入心的并没有几人,真正落实到行动,反复强化,最终转化为自觉的认知行为反应的,那更是少了又少。

文字的篇幅有限,因为 每一个人的病情不同,每一个人的成长背景不同,每一个人的人格特质不一样,每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不一样,我无法给你写出治疗的每一句话,让你回家抄作业。

如果你真的想获得更多的精神分裂症康复知识,就去认真阅读相关的文章,关于精神分裂症的原因、康复方法,人格建设、创伤处理、幻觉妄想的消除,在我的文章中都已均讲述,不要指望每一句话怎么对孩子说,我都能来手把手教你,我没有义务做你的心理保姆,我们只是简单的阅读关系。

即使我告诉你该说什么,因为你的经验、底蕴、状态、个性等因素,从你嘴里说出来的时候已经走样,即使你知道该说什么, 当你面对患者说出的时候,因为你很难把握说话的时机,说话的腔调和语气,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反应回馈方式不同,因为焦虑着急和烦躁的情绪状态,沟通的效果可能相去甚远。

你也许会告诉我,你已用心尽力,你已强制自己和声细语,但你不知道的是,人的心理惯性是巨大的,没有很长的时间,没有反复的练习,没有坚定的信仰和信念,你的思维惯性是很难扭转过来的。

只有用心的人,投入 情感 的人,真正接纳和包纳的人,才能真正的心平气和,这些能力不是从书上读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接纳,经过反应的专业训练,这往往需要往往几个月、几年的实践和反复总结,最终形成稳定的沟通能力和价值取向。

今年以来工作很忙,我已大幅减少了精神分裂症康复文章,我不知道我的辛勤付出,有多少人会认真地对待,还是就把我的文章当成了茶余饭后的笑谈而已?

你可以质疑,你可以反对,你可以完全不看,我不想与你争论,你爱听就听,不喜欢就当我没说好了。 每一个夜晚的灯下苦熬,都是为老铁们付出的。 我想听见读者真实的声音,以此来决定我今后的输出速度,你觉得我以后还有必要一如既往地输出不被一些人欢迎的康复文章吗,欢迎在文后分享你真实的阅读体会。

112 评论

风舞飞雁

精神病人康复了怎样走向社会精神病人康复应该去娱乐场所或者接触人群聊聊天这样自然走向社会

296 评论

北京飞猪

开心呀,雀跃呀,没有什么比身体好了更值得开心的事情了。精神病很多时候,是被某一些不愿意接受的事情给刺激的,导致脑神经突然短路了一样,在得病的时候,自己是不知道自己有病的,等自己好了之后,才知道自己的荒唐行为。

234 评论

zhang小美123

文/老K

2019年,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等在《柳叶刀 · 精神病学》发表研究文章,对中国精神卫生调查(CMHS)的患病率数据进行了报告。

在中国,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2个月患病率为。

而我国抑郁症患者至少在9000万以上,其实抑郁症作为一种精神问题并非是新型疾病,但是人们对它的了解还是太少太少。

在中国,抑郁症在全球疾病负担中排名第二,但目前仍未得到相应重视。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贾福军教授指出,抑郁症带来的 社会 经济负担大部分都是源于“误工”和“工作效率低下”。究其原因,抑郁症发病的年龄高峰为20-60岁左右,这一年龄段的患者多为职业人群。

当人们患上抑郁症的时候还是不愿意正视它,所以造成了很多悲剧,而且就算抑郁症得到有效治疗但是他们也不能保持长期持续性的治疗,所以复发率非常高。

很多精神科大夫发现抑郁症存在一些本质上的态度问题,他们往往因为回避问题导致长期不能正规治疗而拖延成为难治性抑郁症。

比如微笑型抑郁症,患者常以乐观形象示人,看起来根本不像抑郁症;或者勤勉型抑郁症,常表现出工作狂的状态,别人会以为他的工作生活都充满了热情;还有一种隐匿性抑郁症,通常以躯体症状为主诉,掩盖了抑郁症状,在综合医院求诊一圈儿,最后发现没有问题,连患者本人也没想到是抑郁症,在这种情况下,及时治疗也就可能被耽误了。

有关数据统计, 在我国抑郁症治疗率不足10%, 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得不到及时的诊治,病情恶化,甚至还可能出现自杀的严重后果。

其次还有一部分抑郁症患者担心药物副作用,自己已经非常严重的抑郁,可就是不愿意吃药,最后导致持续性痛苦,这就很可惜了。

根据大量数据统计,如果第二次发作的概率(5年内复发率)是 50% ,第三次复发的概率是 75% ,第四次是 100% ,第五次…呵呵,只要发作过三次,基本上就是终身患病了,所以差不多有 37% 的患者需要药物维持治疗。

根据《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重度抑郁障碍误诊率高达 ,总体复发率高达 50%~85% ,其中 50% 的患者在疾病发生后 2年 内复发。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精神科医生总是建议抑郁症患者第一次治疗时要足量足疗程服用药物的原因,

贾福军教授强调,抑郁症的第一次治疗非常重要,如果第一次治疗不规范的话,以后的治疗难度就会增加。按照国际的治疗指南来说,抑郁症是一个全程治疗,包括急性期、巩固期、维持期的治疗。对于首发的患者,需要全程治疗的时间是在两年左右。

这里有个现象,很多抑郁症患者在康复后很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们对负面情绪异常敏感,要知道人类各种情绪本都是正常的,但是由于很多抑郁症患者他们害怕自己再次陷入抑郁而过分紧张。

(⭐️优质心理学和心理成长社区,这里会每日分享优质心理学和精神卫生知识,大家一同成长讨论吧!)

把一些本来正常的抑郁情绪当作抑郁症复发,这是很危险的,很多时候抑郁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时刻恐惧抑郁。这样就会让我们陷入持续的负面情绪,本来不是复发也搞成复发了。

关于综上所述 ,WHO的建议是,在首次抑郁发作治愈后应预防用药至少6个月,在第二次发作治愈后应预防用药2-3年,出现第三次发作时,应考虑终身用药。

⭐️ 更多心理疗愈文,可以参考我的学习经验:

针对焦虑症的康复,有时候“慢”即是“快”

焦虑症半年差点住院,走出后我想告诉你为何“接纳”很重要

战胜焦虑症:记住“面对、接受、飘然、等待”这四个词

都知道在焦虑抑郁中接纳很重要,但是很多人做不到,这里几个故事启发你一下!

专业测试:心理 健康 VS心理不 健康 (含专业心理测评量表)

治愈强迫、焦虑、抑郁等神经症的5个关键因素

如何走出抑郁症(正念冥想方法引导)

心理学讲解除痛苦要“接纳自己”,那么到底什么是接纳自我?

走出神经症,森田疗法告诉你必须接纳它(专业解读)

再谈“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过去焦虑抑郁经历让我重新顿悟

↙↙点击链接阅读更多文章,推倒阻碍改变内心的障碍!

282 评论

蓝梦与信

如果一个人得了精神病,而且康复了的话肯定会非常的开心了,虽然我没有得过精神病,但我能体会到如果一个人发疯之后,那么他的世界肯定是灰色的,他没有任何的喜怒哀乐,他完全被病魔所控制,如果他康复的话,那么太幸福了。

256 评论

相关问答

  • 精神病康复论文

    精神病学术论文篇三:《精神病人的犯罪分析》 摘要近年来,精神病人犯罪的比率不小,对其周围的人的生命和安全造成了威胁。因此本文通过对精神病人犯罪的分析

    又肥又馋的兔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精神病康复评论文章

    社会上很多人对患有精神病的患者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歧视,精神病患者更应该提高自己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正确对待周围人异样的目光和歧视,这样对之后的治疗上也具有非常重要

    陌茉默墨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精神病康复论文范文

    精神病学术论文篇三:《精神病人的犯罪分析》 摘要近年来,精神病人犯罪的比率不小,对其周围的人的生命和安全造成了威胁。因此本文通过对精神病人犯罪的分析

    治愈系小精灵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精神病康复评论文章摘要

    对于精神分裂症这个医学难题如何破解,很多人都期望获得一个标准答案,这是很多读者的期待,虽然我从业30年,还是很难总结出这个标准答案, 如果认真阅读人民卫生出版社

    丫丫King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精神病国外评论文章

    精神分裂症可能在大脑中有一个特殊的指纹,甚至在其症状完全出现之前。现在,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一种分析这种在大脑褶皱内发现的指纹的新方法可以帮助预测哪些患有精神分裂

    小老头and小胖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