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18

tracy07280917
首页 > 医学论文 > 法庭科学和法医学杂志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武装的蔷薇1

已采纳

人会撒谎,但证据不会。

——《法证先锋4》

几乎每个案件都会有通过生物信息学来破解身源之谜的经典桥段,毕竟自1985年英国遗传学家Alec Jeffreys首次报道DNA指纹技术以来,法医DNA检验技术已经在众多刑事、民事案件及一些重大事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一门让无声物证“开口说话”的艺术。

现如今,在法医工作中,基因组学、表观组学、转录组学和其他相关分析方法共同致力于解决“基因组”、“信息结构”和“复杂性”三个关键科学问题。

01 基因组学

开发可供法医学应用的多态性位点一直都是法医遗传学研究的热点和基础问题。目前法医学常用位点主要是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DNA遗传标记,比较常见的有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s)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等。

STR基于个体特异性高、多态信息含量高、共显性遗传等特点,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法庭科学中的个体识别与亲权鉴定中,是法医学中最常见的遗传标记;而SNP大都是二等位基因,易于分型,适合PCR扩增以及用来分析降解DNA和混合样本,但单个SNP的信息含量其实很少,需要大量的SNP位点信息堆叠才具有参考和区分价值。

02 表观组学

表观遗传学是指DNA序列没有发生变化,而基因表达发生变化,表观遗传中研究最多的是DNA甲基化。DNA甲基化在法医学亲缘关系鉴定、年龄推断、同卵双生子的鉴别以及组织来源鉴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DNA甲基化数据库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目前比较常见的DNA甲基化数据库主要有:NCBI Epigenomics、MethDB、MethBank等。

03 转录组学

RNA是DNA的转录产物,与遗传信息的表达和调控有关。在法医学研究中,主要是通过芯片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mRNA和miRNA的差异表达来进行体液斑和种属特异性鉴定以及死亡时间推断等方面的研究。

04 其他相关分析方法

随着生物信息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微生物以及动植物等非人源物证在法医学的研究中显得日益重要,与之相关的生物信息分析方法也不断得到发展,通过对尸体周围的微生物的群体特征,群体水平的新陈代谢重组情况以及土壤的生化水平等进行分析,发现微生物在死亡时间以及死亡地点的判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让无声物证“开口说话”的艺术仍在书写,实验室里的每一件物证,每一瓶试剂,每一个样本,每一份报告,都在诉说着法医事业的发展历程,他们没有影视剧里神秘的面纱,却依然脚踏实地而铿锵有力地执行着“人会撒谎,但证据不会”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赵晶, 唐晖, 严江伟. 生物信息学在法医学中的应用与展望[J].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8,033(001):43-46.

205 评论

伊月寒水20

你好============刘耀()法庭科学、法医毒物分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山西省河曲县人。1963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曾任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校长。现任中国法医学会理事长、印-太地区法庭科学会副理事长。主持参与完成了16项重大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国家科技大会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四等奖1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著作3部。解决了一大批疑难案件物证鉴定难题;开创并发展了我国刑事技术标准化工作;主编《中国法医学杂志》。1997年被人事部、国家教委评为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泛美法庭科学会授予他“对中国和世界法庭科学做出突出贡献奖”。 工作简历 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法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法医毒物分析工作37年, 主持并参加完成了15项重大科研项目,应用效果显著。筹建并发展了我国刑事技术标准化工作;筹建了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参与制定75、85、95和10年刑事技术发展规划;主持行业标准和一些部门技术法规的制定;主编《中国法医学杂志》;长期担任印-太地区法庭科学会副理事长;是世界毒物学会会员和中国地区代表;促成联合禁毒属培训合作,举办了15期麻醉药品检验技术培训班;97年任中国法医学会理事长。 学术及科研成果 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著作2部。“毒物分析质量控制技术研究”、“疑难客体指纹显现提取新技术研究”均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固相萃取技术在药、毒物分析中应用研究”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还有一些科研项目分别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四等奖1项,国家科技大会奖1项。解决了一大批疑难案件物证鉴别的难题,为国家和群众挽回了重大损失。97年被人事部、国家教委评为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泛美法庭科学会授予他“对中国和世界法庭科学做出突出贡献奖”。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44 评论

来福胶泥MAY

袁丽,1971年7月,医学硕士,诉讼法学博士,四川大学在站博士后,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副主任法医师。主要从事法医学的教学、科研及鉴定工作。1994年赣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获医学学士学位;2004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医学专业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2010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诉讼法专业物证技术方向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2011年四川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在站博士后。 1、参与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的法律问题研究》,2006;2、参与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DNA科学证据规则研究》的研究工作,2006;3、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Y染色体miniSTR国产化试剂的研究与法医学应用》的研究工作,2007;4、主持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道路交通事故中困难检材的DNA分析》,2007;5、主持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DNA证据应用研究》;6、主持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非CODIS系统STR在中国多个群体遗传多态性的研究》,2010,项目批准号KF1003;7、主持教育部一般人文项目《DNA证据相关问题研究》,2011,项目批准号11YJC820158。 论文:1、袁丽. 法医学专业法医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公安学刊, 2010(6), 、袁丽, 鲁涤, 姜伯玮, 等. 手部皮肤脱落细胞的DNA检验[J].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10(4): 、袁丽, 叶健, 姜成涛, 等. 3个STR基因座在岫岩满族及广州汉族群体遗传多态性[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10, 2, 、袁丽, 叶健, 姜成涛, 等. 山西地区汉族人群六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J].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10, 27(2), 、袁丽, 鲁涤, 杨雪, 印佳. 车辆上脱落细胞STR检验[J]. 证据科学, 2010, 18(1): 、袁丽, 叶健, 姜成涛, 等. 荧光复合扩增调查北方汉族6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10, 1, 、袁丽, 鲁涤, 刘耀. 低拷贝DNA模板检验方法探讨[J].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09, 24(6): 、袁丽, 狄胜利. 早产和胎盘早剥的损伤程度鉴定(附1例分析)[J]. 证据科学, 2009, 17(5):、袁丽, 常林. 试论医疗过失司法鉴定文书[J].(收录在“第十七届医学法学大会”国际研讨会论文全文光盘),中国司法鉴定. 2008, 12:、袁丽, 鲁涤. 动物STR遗传标记检测与应用. 法医遗传学进展与应用.2008, 、袁丽. 论DNA鉴定结论的证据效力的研究[J]. 中国司法鉴定, 2008, 3:、袁丽, 王旭. 车祸后孤立性颅脑深部血肿1例伤残评定[J].法律与医学, 2007, 14(4):、袁丽.微量DNA的STR分型策略[J]. “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007: 、袁丽, 姜成涛, 叶健. 用克隆技术制备STR等位基因分性标准物的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7, 3:、袁丽, 张俊.DNA证据审查初探[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7, 2:、袁丽, 鲁涤, 杨雪.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的DNA鉴定2例[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6, 10(4): 、袁丽, 鲁涤.动物PCR-STR分型技术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J].第八届全国物证鉴定技术破案研讨会论文选, 2006:、袁丽, 鲁涤, 毋丽娜.石蜡包埋人体组织STR检验的探讨[J].法律与医学杂志, 2006, 13(1):、袁丽, 鲁涤, 杨雪.中国北方汉族人群D6S1043、D2S1338和PentaE基因座遗传多态性[J].中国法医学杂志, 2006, 21(1):、袁丽, 叶健, 鲁涤, 等。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的法医应用和制备研究[J].法律与医学杂志, 2005, 12(3):、袁丽, 鲁涤, 杨雪.国产STR荧光复合试剂盒DNAtyper15应用结果分析[J].刑事技术, 2004, 增刊:、袁丽, 陈帅峰, 胡盟, 等.D2S1338基因座在华北汉族的遗传多态性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4, 10(2):、袁丽, 赵兴春, 张志强, 等.CTAB+磁珠法提取火烧骨DNA的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3, 9(4):、袁丽.SNPs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J]. 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6:118-119.参编:1、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1978-2008,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2、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2009,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 《常染色体非CODIS系统STR荧光复合扩增试剂的研制及其法医学应用》,2011年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96 评论

相关问答

  • 法医和法律医学杂志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技研究所主办

    小铃铛MISS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法医与法律医学杂志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技研究所主办

    狂爱KIKI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法医学杂志和中国司法鉴定

    看你发的是什么文章,每个期刊都是不一样的。看你是需要什么级别的,省级还是国家?知网收录还是维普龙源收录?壹品尤刊

    PolarBella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法庭科学与法医学杂志

    刘耀(1937年11月23日-)法庭科学、法医毒物分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山西省河曲县人。1963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曾任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公安

    苏州小迷糊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法律和医学杂志

    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延展阅读:1、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以下简称本所)(英文:Fada Institute

    大眼博奇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