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32

金吉小酉子
首页 > 医学论文 > 上工治未病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北京吃贷123

已采纳

“上工治未脖出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另外在《灵枢·逆顺》也说:“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2、这句话的基本意思就是重在预防

178 评论

文武大叔

出自:《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实际是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

原文:黄帝问于伯高曰:余闻气有逆顺,脉有盛衰,刺有大约,可得闻乎?伯高曰:气之逆顺者,所以应天地阴阳四时五行也;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之虚实有余不足;刺之大约者,必明知病之可刺,与其未可刺,与其已不可刺也。

黄帝曰:候之奈何?伯高曰:兵法曰无迎逢逢之之,无击堂堂之阵。刺法曰: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漉漉之汗,无刺浑浑之脉,无刺病与脉相逆者。

黄帝曰:候其可刺奈何?伯高曰: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下工,刺其方袭者也;与其形之盛者也;与其病之与脉相逆者也。故曰: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译文:黄帝问伯高说:我听说气有逆有顺,脉有盛有衰,针刺有它的大法,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伯高说:人体气行的逆顺,是与天地阴阳四时五行相应的;脉的盛衰,可以根据它来诊候血气的虚实及其有余、不足等情况;针刺的大法是,一定要清楚了解哪些病可以针刺,哪些病一时还不可以针刺,哪些病已经不可以施行针刺。

黄帝问:怎样诊候哪些疾病是不宜针刺的呢?伯高说:兵法上说:不可迎战士气非常高涨的敌军,不要出击阵容十分强大壮盛的部队。刺法说:不要刺热太盛的病人,不要刺大汗淋漓的病人,不要刺脉象浊乱的病人,不要刺病的外部表现与脉象相反的病人。

黄帝问:怎样诊候哪些病是可以针刺的呢?

伯高说:高明的医工,在疾病尚未表现于外时就给予针治,其次,在病势尚未大盛时就给予针治,再其次,在病势已经衰退时给予针治:不高明的医工,在症状叠发时才予以针治,或是在病势正盛时予以针治,或是在病的外部表现与脉象相反时予以针治。”

“所以,古医经上说:病势正盛的时候,不可施以针刺;等到病势已经衰退,再予针治,一定会有很好的疗效。所以古医经还说:高明的医工,在疾病尚未表现于外时就予以治疗,而不是等疾病发露于外才予治疗。正是说的这个意思。”

扩展资料:

《黄帝内经》并不是由一个作者完成于一个短时间内,是多个作者跨越了一个较长的时间段集结而成:

一、先秦文体多韵语,而《黄帝内经》中一些篇章亦有不少韵语,这些章节可能是先秦时期的作品。

二、与1973年长沙马王堆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1972年甘肃武威汉墓出土的压药简牍、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六王斌盘”和“太乙九宫占盘”相比较,可知《灵柩》中有些篇章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有些成书于西汉更早。

三、《黄帝内经》中引用的一些文献,如《上下经》、《睽度》等是战国甚至更早的著作。

四、《素问·宝命全形论》中用的“黔首”一词,是战国及秦代对国民的称呼,而《素问·灵兰秘典论》中的“相傅之官”和“州都之官”则是曹魏时期出现的官名。

五、《灵枢》中个别篇章晚出,如《阴阳系日月篇》有“寅者,正月之生阳也”句,故可断定成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0 )颁布太初历之后。

六、《素问》中一些篇章用干支纪年,而采用干支纪年是东汉之事。

《素问》第七卷亡佚已久,唐王冰据其先师张公秘本补入《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和《至真要大论》,实际上是另一部医书《阴阳大论》。

以其用甲子纪年,便可断定必在东汉汉章帝元和二年(085 )颁布四分历之后;以其曾被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时所引用,因此一定在张仲景之先。

七、《素问》中第七十二篇《刺法论》和第七十三篇《本病论》,在王冰次注《素问》时已是有目无文,宋刘温舒著《素问入式运气论奥》时却将该二篇作为《素问遗篇》陈列于后。可以认为这两篇系唐宋间的伪作。

综合论之,《黄帝内经》成书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其笔之于书,应在战国,其个别篇章成于两汉。至于王冰之所补与刘温舒之所附不应视为《黄帝内经》文,但依惯例认为属于内经亦无不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帝内经

334 评论

jessicabeck

中医“治未病”说,在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经被提出来了。《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四气调神大论》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论述,开创了中医对这一领域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中医的这一思想,在历史上各时期的典籍中都有体现,且不断发展与完善。中医“治未病”说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康复三个方面。“未病”不仅是指机体处于尚未发生疾病时段的状态,而且包括疾病在动态变化中可能出现的趋向和未来时段可能表现出的状态,包括疾病微而未显(隐而未现)、显而未成(有轻微表现)、成而未发(有明显表现)、发而未传(有典型表现)、传而未变(有恶化表现)、变而未果(表现出愈或坏、生或死的紧急关头)的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值得提及的是,把中医的“未病”说和现代提出的“亚健康”状态等同看待,是欠全面的。现代所谓的“亚健康”状态,仅是中医“未病”中部分阶段的表现,即疾病微而未显、显而未成的时期,而不能包括中医未病说的全部。中医治“未病”从哪些环节入手呢?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中有丰富的论述。尽管对治“未病”的每一个阶段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不尽相同,但如下的认识却是其最基本的和最具共性的要素: 养精调神铸就健康支柱精神状态是衡量一个人健康状况的首要标准。中医认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的刺激是百病之源。因此,中医始终把心理调治作为防病健身、治病疗疾的第一步。医生为患者解决的不仅是身病,而且是心病,与患者心灵的拉近和沟通,是治疗身病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较之前者更为重要。从了解患者的精神因素入手,针对与病情有关的心理、情感障碍,应用开导、鼓励、暗示、转移等多种心理疗法,为患者开出可操作的精神疗法处方。在帮助患者消除精神障碍的同时,再辨证地开出药方。 合理饮食打造健康基石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之气血、津液、精血均来源于脾胃的生化。饮食合理则不病或病轻;反之,则多病或病重。因此,中医养生之要以食为本。在这方面,古人有很多有见地的论述,认为除正常养生之外,凡病更应从调理脾胃入手,先食之而后药之,即“善用药者,使病者而进五谷者,真得补之道也”。药物的输布、吸收、代谢同样依赖于脾胃的受纳、传化、运输功能,以使其升降斡旋,内而脏腑,外达肌肤。胃气一败,既失去健康的基础,又不能使药物直达病所,百药难为。特别是久病之人,服药太多、太杂,如不知速以护卫脾胃为救,抓紧时机扶助机体正气,治亦难见起色。故无论何疾何病,只要有饮食欠佳一条表现,必重用调理脾胃之品,先使其胃气来复,再辨证治,其效未有不如鼓应桴者。 强身健体增添健康动力“黄帝曰,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华佗的五禽戏、孙思邈的导引术和现代的各种健身方法无不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和应用。运则立,动则健,机体正气的强弱、血液循环状况的良否、新陈代谢质量的高低、抗病能力的大小、疾病治疗和恢复程度的快慢等,都是运动产物的不断积累。在既病之前,运动疗法属于防的层次,在既病之后,运动又具有治疗和康复的意义。根据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的差异,可以制定出适应各种人群的运动处方来,以适应健身和疗疾的不同需要。如调整睡眠,治疗失眠、多梦的处方,为早晨慢跑、打太极拳,睡前散步、摩擦脚心;调整呼吸和治疗肺痿的处方,是晨起深呼吸,拉长声音喊嗓子;预防和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处方,是双手反叉腰倒步走,把大拇指按在双侧肾俞穴上,一边有节奏地走,一边左右扭转颈项等。这些做法既有利于健康者的健身,也有利于患病者身体素质的增强,又能对药物治疗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如此,则“骨正筋柔,腠理以密……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科学用药充实健康保障谈到治疗,中医有“齐毒药攻其中,樗石针艾治其外”的方针。“凡药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胜”。中医对药物毒副作用和药源性疾病的认识,是非常超前和科学的,同样是治未病思想的延伸和发展。毋庸置疑,中医“治未病”说的意义除表现在健康学之外,其社会学意义也非常重大。在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训已足可引起我们的借鉴:美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1975年间,虽然在诸如心脏手术、脊髓灰质炎疫苗、冠脉搭桥等一系列新医疗技术上有很大发展,但也同时引起医疗费用的大幅度增加(由原来的120亿美元增至1185亿美元,年增长率高达96%),而患者的死亡率却未能明显下降(一直保持在7%~8%之间)。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美国开展了类似于中医“治未病”说内容的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为基石的全民健康教育,结果很快取得了成效。因此,一些社会学和经济学家把“治未病”说称为“供得起和可持续的医学”。

122 评论

誓吥錵訫

上工守神,上医治未病上工守神,指的是一个真正的上医,应该守神,神为天,为道,就是说真正的医生,应该是没有人心,心应该定在本心本性的神上,守神即是定性,依天,归道,也可以说上工守神,即是天人合一,与道相合,定心定性,真正的上工应该守神,守住心神,定在本心本性上。这才是上工,上医。     上医治病是治未病,已病在肉体的物质层面,未病为疾病之因,一切疾病皆由心生,上古之医,知疗人之心,心病还需心药医。一药医百病为之道,德道才是医心之良药。中毉大夫

178 评论

吃得圆圆的

《黄帝内经》上医治未病,方无尚也,垂经论焉不知道对不对

211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治未病

    1.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不同术式选择,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17(1):56-572. 56例骨质疏松症并发脊椎压缩骨折的发病特点以及治疗方案,中国

    小喵酱碎碎念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治未病观论文

    智者的眼光不仅要能看到当下,更要能洞悉未来。 《黄帝内经》中有言:“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古人箴言如炬。凡成大事、创大业者,未尝不是拥有深远的目光

    依然泛泛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治未病论文800

    这篇关于高中议论文800字:自然与感恩,是 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看到这个题目时,也许你的第一反应就是父母亲人,但是在这里我要说的是父

    打怪兽789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治未病议论文

    智者的眼光不仅要能看到当下,更要能洞悉未来。 《黄帝内经》中有言:“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古人箴言如炬。凡成大事、创大业者,未尝不是拥有深远的目光

    小苏果果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治未病的论文

    这篇关于高中议论文800字:自然与感恩,是 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看到这个题目时,也许你的第一反应就是父母亲人,但是在这里我要说的是父

    Baby大太阳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