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67

蓝晶灵儿
首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网络医学杂志官网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吃了一鲸

已采纳

人工智能的第一代模型,有优点,但是也有很大局限性。这个优点是显然的,因为它是模仿人类的,它可解释,鲁棒性很强,但是它的局限性也非常大。因为最大的问题是人类的知识经验,很难准确表达,这就是产生的后来人工智能冬天的根本原因。当时的应用很有限,几乎没有推广,但是,有了大数据以后,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特别是机器的能力提高以后,可以把大量的数据作为知识放在机器里,这就是最典型的沃森系统。沃森系统可以做癌症的免疫治疗,这里面用多少知识呢?100万个医学杂志中抽取的2500个摘要,400万病人的数据,再加上1861年以前所有药物的专利,它有医学知识,并联的数据再加上药物知识,就可以做癌症的免疫治疗。当然了,很多慢性病的治疗和管理,这个系统也做得很好,中国的国内也有大量这方面的工作在探索和研究。第二代人工智能,一个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深度学习。也就是说,第一代人工智能提出来,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人类的知识,就可以建立很好的人工智能系统,如果我们有充分数据,也有可能建立起有用的人工智能的系统。深度学习为什么这么受重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它有两个重大变化。当网络层次增加以后,有两个重大变化:第一个变化,输入只要原始数据,不需要预处理。第二个是性能提高很多,这就造成了深度学习的重大突破。也就是说,它从一定意义上有通用工具,对领域的知识要求不高,同时能够处理大数据。这就带来很大的变化,大家也看到了,语音识别,2001年时它的识别率停留在80%,也就是20%的误识别率;2016年误识率就降到了,达到专业速记员的水平,到了2017年,所有产品包括谷歌、微软,包括中国的讯飞、百度,用的全是深度学习。变化更大的是图像识别。有一个标准的图像识别数据集 ImageNet,大家知道,2011年,它的误识率是50%,有一半认错了。但是四年以后,2015年就超过了人类水平,原因也是利用了深度学习。最后一个,给大家印象最深就是AlphaGo,大家都知道了。因此就有很多估计,十年之内代替40%以上人类的工作,三五年里面,智能驾驶车就可以量产,等等,刚刚李院士说到了这个问题,他分析得很深刻。实际三五年里面不可能量产。

264 评论

夏日风清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的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工智能现在成为了相当火热的技术,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人工智能的利与弊。人工智能的利与弊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的益处1、商业价值很高一般认为,人工智能有三大商用方向:一是信息聚合;二是评估用户情绪反应;三是与用户建立关系,可以通过这三点建立与用户之间的社交纽带,让他们经常回访。怎么做?给用户反馈。第一步就是要收集用户数据,利用人工智能更好地了解用户,基于大数据的分析,为用户创造优质的、长期的个性化体验。企业就能够相应的赚取更多的商业价值;2、带来更多新的工作机遇就像曾经脱离了传统农业、传统手工业的大量劳动力,在现代工业生产和城市服务业中找到新的就业机会那样,人工智能的进步也将如此——由当前数据密集型机器学习、通过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会话的系统而延伸出的很多领域,将会在未来带来很多工作机遇;3、人工智能让人类生活更美好比如说,人工智能的医疗应用惠及大众。我们医生或许难以保持最新治疗方案和方法,也无法了解所有医学例案。人工智能可以在短时间内分析大量数据,精确判断病症,并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案,为人们提供最好的治疗;二、人工智能带给我们的弊端1、大规模的失业人工智能的发展,导致很多人失业。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6年新闻发布会介绍,2016年末中国失业率达,机器人不会犯错,不会累,不需要休息,不需要工资。这完全可以代替很多职业,例如工人,司机等等不需要思想的工作。如此便会导致大批大批的人失业,大批大批的人整日无所事事;2、对人类的一次大淘汰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可能是对人类的一次大淘汰。机器人对人类的大淘汰,如果处理不好有可能引发核大战,那将是人类的灾难,人类可能因此而灭亡;3、人才争夺战导致垄断、贫富分化加剧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必将引发空前的人才争夺战。谁拥有的各类一流人才数量多质量高,谁就能赢得最后胜利。同时这会导致巨头的垄断、贫富分化加剧;对待人工智能,我们应该以客观的角度去看待它,扬长避短,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优点。希望我的理解能够帮助你们更进一步了解人工智能。

240 评论

丢了肥膘的猪

在计算机科学中,人工智能(AI)有时被称为机器智能,是由机器展示的智能,与人类和动物展示的自然智能形成对比。通俗地说,“人工智能”一词用来描述模仿人类与其他人类思维相关联的“认知”功能的机器,如“学习”和“解决问题”。随着机器变得越来越有能力,被认为需要“智能”的任务通常会从人工智能的定义中删除,这种现象被称为人工智能效应。特斯勒定理(Tesler's Theorem)中的一句妙语说:“人工智能是尚未完成的事情。” 例如,光学字符识别经常被排除在人工智能之外,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技术。现代机器能力通常被归类为人工智能,包括成功理解人类语言, 在战略游戏系统(如象棋和围棋)中处于最高水平的竞争, 自主操作汽车、内容传递网络中的智能路由以及军事模拟。人工智能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系统:分析型、人类启发型和人性化人工智能。分析型人工智能只有与认知智能一致的特征;生成对世界的认知表示,并利用基于过去经验的学习来为未来的决策提供信息。人类启发的人工智能包含认知和情商的元素;除了认知因素之外,还要理解人类情感,并在决策中考虑它们。人性化人工智能显示了所有类型能力(即认知、情感和社会智能)的特征,能够自我意识,并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自我意识。人工智能于1956年作为一门学术学科创立,此后几年经历了几次乐观浪潮, 接着是失望和资金损失(被称为“人工智能冬天”), 接着是新的方法、成功和新的资金。 在其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人工智能研究一直被划分为许多子领域,这些子领域之间往往无法相互沟通。 这些子领域是基于技术考虑的,如特定目标(如“机器人学”或“机器学习”), 特定工具的使用(“逻辑”或人工神经网络),或深刻的哲学差异。 子领域也基于社会因素(特定机构或特定研究人员的工作)。人工智能研究的传统问题(或目标)包括推理、知识表示、规划、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感知以及移动和操纵对象的能力。 一般智力是该领域的长期目标之一。 方法包括统计方法、计算智能和传统的符号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中使用了许多工具,包括搜索和数学优化、人工神经网络以及基于统计、概率和经济学的方法。人工智能领域借鉴了计算机科学、信息工程、数学、心理学、语言学、哲学和许多其他领域。这个领域建立在人类智能“可以被如此精确地描述,以至于可以制造一台机器来模拟它”的主张之上。这引发了关于创造具有类人智能的人工生命的思想本质和伦理道德的哲学争论,这些问题自古以来就被神话、小说和哲学所探索。有些人还认为人工智能如果发展势头不减,将对人类构成威胁。其他人认为人工智能不同于以前的技术革命,它会带来大规模失业的风险。在二十一世纪,随着计算机能力、大量数据和理论理解的同步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经历了一次复兴;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解决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和运筹学中许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299 评论

正版TJ状妈

编号 发表时间 论 文 题 目 杂 志 位次 1 家兔死后玻璃体液离子浓度检测的微量重复取样法 《中国法医学杂志》 21卷第3期 1 2 A Preliminary study for vitreous humor sampling methodologies on rabbits Z Huazhong Uni Sci (Med Sci), volume 26, 4. 1 3 家兔玻璃体液间隔多次微量取样方法研究 《中国法医学杂志》 21卷第6期 1 4 家兔玻璃体液微量取样与一次取样的比较 《法律与学杂志》13卷第6期 2 5 人工神经网络的法医学应用 《中国法医学杂志》 1 6 APM染色法在羊水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法医学杂志》 1 7 阿尔辛蓝-荧光桃红-马休黄染色在羊水栓塞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中华病理学杂志》 2 8 羊水栓塞研究进展(综述) 《人民法院法医学理论与实践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人民法院法医学理论与实践学术交流会 “优秀论文” 1 9 浅析视力减弱补偿率在伤残等级评定中的应用 《法律与医学杂志》 1 10 医疗事故处理处理条例相关法律问题探讨 《人民法院法医学理论与实践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 11 蛛网膜囊肿的法医学鉴定 《山东省法院司法鉴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 12 陈阳性海绵瘘误鉴1例讨论分析 《山东省法院司法鉴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 13 羊水栓塞研究 《山东省法院司法鉴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1 14 AB-P-MY双重组化染色法法在羊水栓塞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山东省法院司法鉴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1 15 1例以抗癌药物投毒致畸胎的法医学鉴定 《法律与医学杂志》 1 16 视力减弱补偿率法医学参考价值的探讨 《山东省法院司法鉴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1 17 1例以抗癌药物投毒致畸胎的法医学鉴定 《山东省法院司法鉴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1 18 五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法医学鉴定 《中国法医学杂志》 3 19 二例外伤性鼓膜穿孔原因分析 《中国法医学杂志》 2 汪岚(周子涵饰)28岁,允杰的前妻。允杰是汪岚大学时代同社团的学长,两人因社团活动渐生情愫,甚至在双方父母都不在身边的状况下跑去登记了。汪岚向往记者工作,在大学刚毕业报考 电视台的新闻记者,意外成为电视台储备主播。正准备大展身手之际却发现她怀孕了!完全没有准备的她,一度想把孩子拿掉,犹豫不决的心境下找到了手术资料。想等理清思绪后告诉允杰,但在阴错阳差之下允杰误以为汪岚拿掉小孩,两人起了严重争执离婚收场,之后她选择生下小孩。一次出差,与允杰意外重逢,才明白她还爱着允杰,也就说此次重逢,允杰一家人得知项家有个八岁大的孙子。更没有想到,再次相遇后,不是一段重拾旧爱的选择而是一场亲子争夺战。

349 评论

晓柚崽崽!

文稿应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应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数据准确、结构严谨,格式符合本刊稿约,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论著字数一般在5000字以内;综述类文稿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其它类文稿一般不超过2000字。 来稿需经作者单位审核,并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并加盖公章。如涉及保密问题,需附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发表的证明。 来稿应一式两份,要求字迹清楚,英文摘要及文献应隔行打印。特殊文种、上下角标符号、需排斜体等均应注明。大小写、拉丁文、希腊文应明确。除英文外,其他外文字请注明文种。请自留底稿,除非作者声明,一律不退原稿。该刊接受电子版投稿。来稿请注明作者或联系人的详细通讯地址、电子信箱和固定电话、手机。 对重大研究成果,该刊将使用“快速通道”在最短的时间内发表。凡要求以“快速通道”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单位正式介绍信、查新报告和2位专家的推荐信,以说明该项成果的学术价值。论文投寄该刊后,经专家审阅通过,一般在收到稿件后4个月内刊出。 来稿回执将通过电子信箱通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凡接到该刊收稿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转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 作者对来稿的真实性及科学性负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刊具体情况,编辑部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加工、修改、删节。 来稿须付稿件处理费,每篇40元。确认稿件刊载后需按通知数额付版面费。要求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其他形式出版稿酬 ),并赠当期杂志2册。 来稿一经接受,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专有使用授权书,该论文的专有使用权即归中华医学会所有;中华医学会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网络出版等形式出版该论文。未经中华医学会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 基因纳米粒子在血管再狭窄的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李大伟,冷希岗人工神经网络在基因组信息学中的应用 陈志宏,严壮志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 沈干,丛笑倩,刘晓音,汪铮,曹谊林植入式装置与体外程控装置数据交换技术的进展 曹妮妮,金捷,孙卫新,狄亮磁感应断层成像及其实验室设计 李世俊,秦明新,董秀珍生物芯片及其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 刘伟庭,郭希山,王钟,陈裕泉,王立人电磁场对骨组织和成骨细胞的作用 赵云山,张西正,郭勇载药纳米微粒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肖延龄,李伯组织工程中生物材料表面修饰的研究 郝杰,郑启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的研究进展 王运涛脂肪组织工程研究进展 梁伟中高强度聚焦超声切除肿瘤过程中的空化效应 顾惠琼睡眠监护技术的发展 叶志前,郑涛,裘利坚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及预防其老化的研究进展 何黎升,高瞻,陈富林Platelet-rich Plasma(PRP)在骨组织再生中的应用 刘兴文独立分量分析及其在脑电逆问题中的应用 高诺,朱善安哺乳类动物心室肌细胞的Luo-Rudy模型及计算机仿真研究的进展 金印彬,杨琳,阔永红,张虹,黄诒焯,蒋大宗3D-EIT图像重建的研究进展 王妍,任超世血浆蛋白对生物材料细菌粘附影响研究进展 李艳星,黄云超,熊素华生物人工肝的临床应用及其生物成分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舒桂明共同培养在生物人工肝中的应用 黄艳欣,刘晨有限元分析法研究脊柱生物力学的新进展 高允海磁共振谱成像(MRSI)技术的研究进展 钱勇先,黄敏,林家瑞生物电流检测和组织功能成像的新技术 刘军,李光,陈裕泉心脏建模仿真研究进展 霍梅梅,夏灵基于突变理论的心脏运动数学描述 刘长征,李迪,孙尧骨组织力学信号转导的研究 王昊,张西正,张永亮,郭勇心室辅助装置的内皮化 李晖基因工程的下游技术 周思翔,华慧,王正荣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来源、培养和评价 孙安科,裴国献角朊细胞培养技术最新进展 李政

142 评论

闪闪惹人爱ii

世界上第一个用科学实验证明“灵魂”真实存在(科学杂志) 英国医生山姆.帕尼尔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科学实验证明“灵魂”真实存在的人。他的实验 设计是这样的:如果病人死后“灵魂”能飘起来,还能看到自己的身体,看到医生们在抢 救他的身体,看到天花板上的灯,那么如果在天花板的下方放一块板,板的上面放一些小 物体(只有山姆自己知道是什么物体,别人不知道),那么 “灵魂”就应该能看到这些小 物体。如果这个病人能被抢救过来,能够说出板上的小物体是什么,那么就能区分出“灵 魂”到底是虚无缥渺的想象呢,还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 山姆对100多个病人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有7个被抢救过来的病人醒来后能说出自己“灵 魂”离体时看到的景象,特别是板上的小物体,说的全都对。山姆的实验获得了成功。 山姆的实验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是世界上首次用科学实验的方法,证实了“灵魂”的客 观存在。“灵魂”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有一定的大小,可以飘起来,可以移动,它是 人生命存在的另一种形式,而不是虚无飘渺的想象。 2001年6月20日,山姆应邀在休斯顿莱斯大学作了题为“濒死体验:透视脑死亡还是透视一 门新的意识科学?”的报告,吸引了不少对生命研究感兴趣的人。在他的报告中,山姆首 先介绍了对“濒死体验”研究的背景情况,有许多医生、科学家都对“濒死体验”进行过 研究。在谈到意识(灵魂)与大脑的关系时,山姆介绍了不同的观点。 传统观点认为:意识是在神经网络中产生的,如果没有神经网络,也就没有意识了;其它 新观点有这样几种: 1)意识是由于量子效应产生的; 2)意识是由于形态共振效应产生的; 3)意识是独立于大脑而存在的,就像电磁场可以独立存在一样; 4)“精神”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山姆还介绍了下一步研究情况:英国将花费140,000英镑进行心脏停搏的“濒死体验”的多学科研究;美国休斯顿贝勒医学院将进行“意识与基因表达关系”的研究;还有英国和美国进行的其它研究。最后山姆放映了典型的有过“濒死体验”经历人的谈话录像,并回答了听众提出的问题。 休斯顿德州医疗中心的科研人员对山姆的研究表示极大的兴趣,认为对探索生命的本质有重大意义,提出与山姆合作,共同研究这个生命的新领域。火箭之父范伯朗博士不仅是美国超级科学家,更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他深信神是万物的创造者,也确信灵魂不灭,他曾经说过:“物质不灭,能量守恒定律已经全然确立了,我也相信灵魂不灭定律。” 西方信仰基督教的人们定要认真思考,你的灵魂将来要往何处去?耶稣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儿子,他为救我们的灵魂道成肉身,降生世界,为我们行过许多神迹奇事,教导许多宝贵教训,最后在十字架上舍身流血为我们死,担负我们的罪孽,救我们脱离死亡的权势,赐给我们永远的生命。一次是八十年代初期期我国一位留学生在欧洲,看到同学中大部分人信仰上帝,感到惊奇,就问一位名叫玛丽的女同学,为什么信上帝,玛丽说自己的祖父母都信上帝,她从小就信,我国的这位留学生认为玛丽信上帝是受家庭影响,出于传统习惯,他又问一位名叫亨利的男同学,是否也信上帝,并且相信死后灵魂是否上天堂,亨利回答说:“是!”这位学生说:“你还没有死过,怎么知道死后灵魂上天堂呢?”亨利反问道:“你也没有死过,怎么知道死后没有灵魂呢?”并接着说:“我信有上帝,相信死后有灵魂,死后确有灵魂,我的灵魂就上天堂;而你不相信上帝,也不相信死后有灵魂,死后确有灵魂,你的灵魂却不能上天堂,我比你合算!”这位留学生佩服亨利毕竟是企业家的后裔,很能讲效益。“濒死体验”为揭开“灵魂”的神秘面纱照亮了一线曙光。所谓“濒死体验”,就是这个人的心脏跳动、脑电波都停止了(死亡),后来在医生的抢救下又活了过来。科学家们发现,成千上万的人都经历过“濒死体验”。有的人离开自己的身体后看到医生在抢救自己的身体;有的人从身体里飘起来浮在天花板下,能看见房间的顶灯在自己的旁边;有的人感到自己飘起来后的身体很小;也有人看到了其它生命,等等。研究发现,“濒死体验”与人的性别、年龄、种族、宗教背景、职业、文化程度等无关。 英国医生山姆.帕尼尔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科学实验证明“灵魂”真实存在的人。他的实验设计是这样的:如果病人死后“灵魂”能漂起来,还能看到自己的身体,看到医生们在抢救他的身体,看到天花板上的灯,那么如果在天花板的下方放一块板,板的上面放一些小物体(只有山姆自己知道是什么物体,别人不知道),那么“灵魂”就应该能看到这些小物体。如果这个病人能被抢救过来,能够说出板上的小物体是什么,那么就能区分出“灵魂”到底是虚无飘渺的想象呢,还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 山姆对100多个病人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有7个被抢救过来的病人醒来后能说出自己“灵魂”离体时看到的景象,特别是板上的小物体,说的全都对。山姆的实验获得了成功山姆的实验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是世界上首次用科学实验的方法,证实了“灵魂”的客观存在。“灵魂”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有一定的大小,可以飘起来,可以移动,它是人生命存在的另一种形式,而不是虚无飘渺的想象 许多人相信灵魂存在,那灵魂存在在哪里呢?它会在何时离开身体?许多人相信灵魂会在人死后离开身体,甚至有人说美国有一个实验,说人在死后会轻掉几百克,而这就是灵魂的重量……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人何时才算是死呢?以前在心脏停止跳动以后就算是死了,而现在医生会在你脑死亡后宣布你死亡。心脏停止,一个人的脑部还会有思想一段时间,所以这个人还未算死亡;而脑死亡了,人不能再思想,所以现代科学认为脑死亡就是一个人的彻底死亡。那么说来,一个人脑死亡后,灵魂就会离开,甚至轻掉几百克。但,若果脑部还有一小部分没死亡,成了植物人呢?即大脑细胞死了,但小脑和脑干还运作,这时人已经没思想了,他的灵魂还在吗?同样,如果脑一部分负责性格的细胞死了,这个人的性格改变了,那他的灵魂又会怎么样?如果一部分记忆的细胞被取走,这些记忆不再存在,他在死时还会有这些记忆的“重播”吗?他的灵魂又会还有这些记忆吗?一个人的一生,他的脑细胞总会有一些一早就死亡掉,撞击、肿瘤、病毒、自然损坏等等;你的脑细胞有一些死亡了,你还是你吗?……你的确已经不是“你”了,你想想你小时候时的事情,你的思想改变了、性格改变了、许多事情不记得了、想象力也没有那么好了,甚至,今天的你也已经不是昨天的你了,一切都在改变,而灵魂能吗?今天的你只是昨天记忆的延续~至于“轻掉几百克",这几百克又是在哪里的?如果把一个人的头砍掉,在头被砍掉后,如果那人未被吓死,那他的头还是有思想的,会对外界作出反应一段时间,大约1分钟左右(经过人类几千年的砍头实验,已经完全证实了!)。这几百克应该不在身体,不然人的器官移植早就把它移植掉了;就是说这几百克应该在头部,并且应该在脑部了,就是说,脑部有几百克会在脑死亡后消失。我倒希望有人再作作实验,把一半脑部取出,在这一半脑部死亡后,它会轻了吗?关于灵魂在这个研究领域里面一个主流的学科,叫做“濒死体验研究”,英文叫做(Near Death Experience Study)。这项研究主要是对一些濒死病人,就是快死的人,他们往往在医院里躺在病床上或者是手术台上,医生给他们抢救,这时候他们就昏死过去。结果当他们昏死以后,他们觉得自己的灵魂就离开了身体,这个魂出去以后就在外面看到种种的境界,之后当他们又回到自己的肉体上来以后,就会跟医生讲刚才灵魂出体以后的所见所闻,这种体验就叫做濒死体验。实际上濒死体验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根据美国一个著名的社会调查公司,叫做盖洛普公司的统计,仅仅在美国就有一千三百万的成年人曾经有过这种濒死体验,如果把儿童、未成年人也算进去,那个数目就更加可观。根据美国的康乃狄克大学一位叫做肯耐斯.瑞恩博士,这位研究员跟他的研究小组对于濒死体验进行大量的研究,结果他们总结出来,大约是百分之三十五的人,快死的时候都会有这种濒死体验,剩下的百分之六十五,并不是说他们没有濒死体验,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有过濒死体验,但是他们因为太糊涂、太健忘,就记不起来。 在濒死体验研究这个领域有很多著名的学者,这里我给大家举举他们的名字,然后就他们其中的一、二位的研究成果加以比较详细的说明。这些濒死体验的著名学者包括美国华盛顿大学儿科教授麦尔文.莫尔斯博士、美国内华达大学教授雷蒙.穆迪博士、著名的死亡问题专家,心理医生伊丽莎白.居伯乐.罗斯博士和卡里斯.奥西斯博士等等。在这方面的研究,不仅是出现了很多位著名的学者,而且还在一九七八年成立了一个“国际濒死体验研.协会”,很多的这些研究著作论文也都在国际的权威医学杂志上发表,包括著名的《柳叶臅》杂志、还有《濒死体验研究》等等。可以说在这个研究方向,这个科研真的是方兴未艾h其中最著名的一位是美国的著名死亡问题专家伊丽莎白.居伯乐.罗斯博士。这位罗斯医生她这一生自己亲自做过濒死体验的案例就有二万多个,包括她自己本人也曾经有过这种濒死体验,自己的灵魂离开了身体又回来。她的著作有很多,在这方面领域的著作包括有On Life After Death《关于死后的生命》,和On Death and Dying《关于死亡与临终》等等。现在我想用内华达大学的教授雷蒙.穆迪博士的一项研究成果来给大家介绍濒死体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是穆迪博士在一九七二年到一九七四年之间做的一项研究,他通过对于一百五十个这种濒死体验的病例来进行研究归纳,发表了一篇著作,叫做《生命之后的生命》(Life After Life),发表在一九七五年。在这个科研报告当中,穆迪博士是给我们这样描述,一个人临死的时候会出现什么状况?他说当一个垂死的病人正躺在手术台上面,医生还在给他进行抢救的时候,当他感觉到自己的肉体疼痛到极点的时候,他就听到医生在旁边宣告这个人的心脏已经停止跳动,这是医学意义上所说的死亡。完了之后他就听到一些响铃的声音,嗡嗡的一些噪音,紧接著他就看见一条黑色的隧道在他的前方,然后他很快的通过这条黑色隧道。当他到了隧道那一头的时候,他就发现自己已经离开了肉体,他在半空当中看到自己的肉体还躺在床上,医生还在给他抢救。 这些人,有的人会看到已经过世的一些亲属、一些朋友,有的人会看到一些很美丽的色彩、很庄严的形相,像天堂一样,有的人还能看到这些宗教里神话当中的一些神灵。比如说基督教的人士,当他在濒死体验当中就可以看到耶稣基督,他们描述说这些神灵在他们面前是一种闪光的生命,非常亲切、非常热情的来迎接他们。然后神灵就像放电影一样,在他面前把他一生当中主要的事件全都给他放映出来,然后他自己看到自己这一生当中所做的,善的、恶的、人家看不见的、人家看得见的这些事情统统都摆在面前,瞬间当中就把这一生过了一遍。 科学家相信人死后灵魂还活著 资料来源:【看中国报导】2004年12月22日据俄罗斯《真理报》12月22日报导,许多研究人员相信人死后意识仍然在活动。这种观点多半来源於对人类临床死亡状态的研究。临床上的死亡是一种临界状态:测试不到心跳、呼吸,神经系统功能消失,但是精神活动仍在进行。这种状态将持续数分钟,接著出现的是生物死亡,而生物死亡才是不可逆转的。专家们都承认临床死亡对於他们来说至今仍是一个谜。他们对於临床死亡者的体验持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意见。1976年,这种现象最早的研究者雷蒙-穆迪医生出版了著作《死后的生活》,提出了本人经历死亡、曾经濒死或者了解已死者体验的150人作为例证。据此书的描述,有幸逃离死亡的人们说,在临床死亡状态下他们看到明亮的光,或者与已经过世的亲友相会。还有人说他们看到了上帝在审判。有些病人说他们离开了身体但没有走远,或者到某地旅行。穆迪的书在普通人和科学家当中都引起了严重的迷惑。难道这意味著死后的生活真的存在,而死只是通往更好生活的转运站?穆迪不是进行过该调查的唯一的研究专家,其他一些专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死亡根本不存在”。瑞士研究人员则称他们发现临床死亡状态下人的精神如何离开他们的肉身。他们称此过程中右脑的一个旋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个旋从大脑其他各部分收集信息,形成关於某一时刻身体位於何处的观念。由於某些神经信号束从错误的轨道发出,大脑形成了错误的知觉,仿佛人们从外部看自己。但是直到现在,某些死后体验的现象仍然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例如医生们不能解释为什麼盲人死时能够看见手术室里的情形。事实上,美国医生肯尼斯-林的一项研究证实,已经记录有200名盲人身上出现这种情况. 有一些科学家并不用大脑中的生理活动来解释死后的体验。心理学家瓦森认为人们在死亡的过程中会回忆刚出生时的场景,而在出生时第一次看到自己死亡时的情景。这些幻像起源於精力充沛的身体中分子和原子的运动。当一个人死去时,这种运动也就消失了。关於临床死亡过程中异常状态的研究至今还相当热门,很多研究专家相信死后人的意识仍然活著。英国南安普敦医院的首席医师山姆-帕尼尔声称,毫无疑问某些人在大脑停止活动之后仍然能够做出反应以及进行回忆。该医师及其同事坚持认为患者心脏、大脑以及呼吸停顿之后,意识(或所谓灵魂)仍然在进行思考。俄罗斯医学院院士纳塔亚-贝特勒娃也认为死后生命以某种方式在延续。关於死后生活的理论尚未得到有分量的证实,毕竟没有人从“死亡之国”返回过(临床死亡不是彻底死亡)。不是所有脱离死亡危险的病人都记得死亡时的经历。临床死亡阶段很多人什麼都没有看见,也没有离开过自己的身体。但他们称临床死亡使自己对於生命产生了新的看法。他们热爱生命,不再惧怕死亡。甚至有病人说他将生命的每一秒都看作珍贵的礼物。

166 评论

相关问答

  • 神经医学医学杂志官网

    医学核心论文发表网系《南方医科大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IM收录期刊)编辑部、《第三军医大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编辑部、《神经解剖学杂志》(中文核心期刊)编辑

    lula不是luna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药学杂志网络版官网下载

    《中国药师》《临床误诊误治》核心期刊一手操作诚邀代理QQ 601163667反正也是要发论文 后期评职称也是要发 为什么不做代理呢

    sailwithjada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药学杂志网络版官网

    药学论文投稿网是一家专业、权威、诚信的论文写作指导与论文发表服务网站。最初由武汉大学5名博士创办,经过八年不懈努力。现有中国各大院校100多位博士、老师加盟,执

    guodong93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药学杂志网络版官网网址

    药学论文投稿网是一家专业、权威、诚信的论文写作指导与论文发表服务网站。最初由武汉大学5名博士创办,经过八年不懈努力。现有中国各大院校100多位博士、老师加盟,执

    猫咪抱抱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植物神经医学杂志官网

    许多人都喜欢看电脑、低头玩手机,长期下去,对颈椎会有一定的影响,还有可能会造成颈椎病,患有颈椎病不仅是对颈椎有影响,而且对于身体很多部位都会造成一些影响,引起严

    福娃小宝贝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