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哈尼尼
你公布的病理报告提示,该患原发乳腺导管癌,伴有腋下淋巴转移,属中期。建议术后运用食疗加中药进行后续治疗。如何运用食疗+中药治疗,请进入我的百度空间博客,详细阅读《治癌综述》、《治癌新理念详述》、《癌症患者全面管理饮食的建议》这些文章,你就会明白肿瘤患者怎样管理饮食,怎样运用中药治疗。
士多啤梨cake
姐姐2009年春天病理检查为乳腺癌,手术4个月后又复发,诊断为肿瘤广泛转移,极度消瘦,四肢无力,食欲不振。两侧腋下,颈部均有大小不等的肿块。服用一个老中医给开的药方,服后食量即见增加,服药30副时,各种肿物开始变小,服药至200副时,肿物完全消失,到现在两年多没有复发。药方如下,希望对其他乳腺癌病人有帮助。柴胡15克,黄芪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夏枯草30克,牡蛎30克,瓜蒌30克,石膏30克,陈皮30克,白芍30克,王不留行90克,川椒5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水煎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每次冲服蟾皮粉3克,牛根草根粉3克,三七粉3克.
吉果0412
一张病理报告,包含了疾病的诊断和预后信息。那么,哪些是重要的指标呢?看完此文,让你有个初步印象,可以初步判断乳腺癌的分期和预后。
第一个重要信息:
癌灶的大小,组织学分级。
一般以 2cm,2-5cm, 5cm为界限,癌灶的直径越大,风险越高。
组织学分级分Ⅰ、Ⅱ、Ⅲ级,级别越高,预后越差。
第二个重要信息:
腋窝淋巴结转移个数。
一般以1-3个,4-9个, 9个为界,腋窝淋巴结转移越多,复发风险越大。
第三个重要信息:免疫组化与分子分型。
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阴性、阳性。
如果雌孕激素受体阳性,并且阳性比率大鱼20%,预后较好。
HER-2指标(3+)代表需要应用赫赛汀。
ki67,是细胞增值性抗原指数,它的数值越高,说明癌细胞增值越快,相应的预后就差。
拿到报告以后,首先我们要看病理是什么类型的,它是浸润性癌,还是非浸润性癌呢?再一个就是看看组织类型。其次我们要看核的分级,是一级、二级、三级,分级越高,预后就越不好。
拿到报告以后,首先我们要看病理是什么类型的,它是浸润性癌,还是非浸润性癌呢?再一个就是看看组织类型。其次我们要看核的分级,是一级、二级、三级,分级越高,预后就越不好。
还有就是看淋巴结的情况,淋巴结转移的数目越多,恶性程度就越高,越容易复发转移。再就是看看免疫组化的情况,免疫组化我们包括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ER、PR。还有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也就是我们说的是Her-2阴性还是阳性。
还有就是细胞的增殖指数,KI67的变化,如果KI67越高,说明肿瘤恶性程度越大,长得越快。ER、PR阴性,它的恶性程度就大,阳性就是预后比较好。Her-2阳性,所以预后就不好,阴性预后是比较好的。
作为一名普外科医生,我来带大家看懂乳腺癌的病理报告。病理诊断是诊断肿瘤的金标准,它提供了非常多的信息,包括肿瘤的TNM分期,预后因素,对治疗是否敏感,可以指导医生用药,判断患者的预后。乳腺癌的病理报告你应该这样看:
虽然都叫乳腺癌,但是乳腺癌包括很多种病理类型,包括非浸润性癌,就是导管原位癌,预后很好;早期浸润性癌,还是早期,治疗效果好;浸润性非特殊癌,最常见,占80%以上,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等等;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小管癌,鳞状细胞癌等等。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这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病理报告会从三个方面描述病理分期,分别是TNM。T代表原发肿瘤的大小,比如2cm,5cm,N代表有没有淋巴结转移,哪里的淋巴结转移,是腋窝的淋巴结,还是锁骨下淋巴结转移。M代表有没有远处转移。
根据TNM情况,会得出最终一个病理分期,分为一二三四期,分期越早,预后越好。
这也是非常重要的,雌激素(ER)和孕激素(PR)受体阳性,代表预后比较好,而且术后可以使用抗雌激素治疗的药物,绝经前的患者可以使用三苯氧胺,绝经后的患者可以使用阿那曲唑,来曲唑等等。
HER-2如果是3个加号,说明HER-2是过表达的,HER-2阳性的患者预后是不太好的,说明肿瘤的侵袭性强,容易出现复发和转移。幸运的是,现在有针对HER-2的靶向治疗药物,赫赛汀,而且赫赛汀已经纳入医保了,使得很多患者都能享受到靶向药物的治疗。
ki-67代表肿瘤细胞的增值情况,以14%为界限,大于14%为高表达。根据ER,PR,HER-2和Ki-67表达情况,可以将乳腺癌进行基因分型,分别是Luminal A型,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乳腺癌,恶性程度依次递增,治疗方案也不同。
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后会收到一份病理报告,分析了患者肿瘤的具体情况,包括: 病理类型,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情况等 。
一份完整的病理诊断是正确治疗的第一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安排适合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来说,也是了解自己病情的一个重要途径。
但很多人们都有这样一个体会,乳腺癌的病理报告太复杂了,全是专业术语,完全看不懂!其实不然,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就可能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了,现在就来教教大家如何看懂这份报告。
关于乳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目前国内多采用以下病理分型
1.非浸润性癌 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以及大部分的导管内乳头状癌、乳头湿疹样乳腺癌 都属于非浸润性癌,这一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 早期浸润是指 癌的浸润成分小于10% 。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早期浸润性小叶癌。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 3.浸润性癌 ⑴浸润性特殊癌:
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 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⑵浸润性非特殊癌:
包括浸润性导管癌(临床上最为常见类型)、浸润性小叶癌、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此型 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 ,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而组织学分级反映的是肿瘤与正常组织的差异,分Ⅰ-Ⅲ级,分级越高,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越差,恶性程度越高。
病理报告上的肿瘤大小,指的是 病灶浸润周围组织的面积 。通常肿瘤的大小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小于2cm的肿瘤、2cm至5cm的肿瘤、大于5cm的肿瘤,小的肿瘤比大的肿瘤预后要好。肿瘤最大径每增加1cm,复发转移风险即升高12%。
肿瘤部位即肿瘤长在乳房的哪个方向,一般用 四个象限 进行区分,即外上象限、外下象限、内下象限和内上象限。位于中央区和内象限的乳腺癌患者,一般建议术后放疗。
手术切缘为 阴性 ,表示肿瘤已切除干净;为 阳性 ,则需要再次手术或者尽早放疗。
帮助临床医生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指导辅助治疗。 脉管癌栓提示预后相对较差。
这是病理报告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一般来说, 乳腺癌最早转移的部位是腋窝淋巴结 ,淋巴结是否有转移及转移的数目可以指导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如是否需要化疗,放疗等。 腋窝淋巴结受累每增加1枚,复发转移风险升高6%。 淋巴结转移是重要的预后指标,用X Y表示。X代表转移淋巴结数,Y代表送检病理数。X值愈大预后越差。
病理报告中免疫组化的结果看似复杂,其实,只要抓住四个重要指标就可以了:
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ki-67。 这四个指标,减号代表阴性,加号代表阳性。
ER、PR其中之一是阳性,说明内分泌治疗有较好的效果,Her-2阳性的乳腺癌则需要接受靶向治疗。
但特别要提醒的是,Her-2指标分为四档:-,1 ,2 ,3 。-和1 ,都代表Her-2是阴性的,3 才代表Her-2是阳性的,2 属于中间地带,提示需要进一步检测来判断Her-2到底是阴性还是阳性的。
ki-67是细胞增殖最重要的指标,用百分率表示。阳性比率越高,预后越差。
总而言之,由于包含很多的专业词汇,看懂乳腺癌病理报告单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把握了上述几个要点后,患者可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当然,最终的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还需要由有经验的专科医生全面评估上述指标后来制定。
以上问题由美中嘉和医疗团队整理回答
乳腺癌的病理报告一般情况下都需要乳腺科医生和病理科医生亲自看诊。病理报告作为疾病确诊的依据之一,专业性较强,一般人士是无法看懂的。
确诊乳腺疾病后须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进行干预,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中医治疗、内分泌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案,根据病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进行干预,癌症的治疗原则应以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早康复为主。另外,癌症患者需树立坚定的信念,良好的心态是战胜疾病的必备因素。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评估乳腺癌病理时,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明确乳腺癌的来源,因为有些乳腺癌是来自于小叶,有些是来源于导管,一般是浸润性导管癌为多见;2、免疫组化最主要是看ER和PR,如果这两个阳性提示着后期可以口服内分泌治疗药物;还要看HER2的表达情况,如果HER2 3+,提示着可以用抗HER2 治疗,如用赫赛汀;3、还要评价kI 67的指数,因为kI 67在乳腺癌是以14%为临界,大于14%的患者提示着乳腺癌增殖活性较高,恶性程度也相对比较高。”
找主治医生看,不要自己看自己治!
龙舌兰日出shine
我姥姥前几天做得手术大病例是浸润性导管癌 腋下淋巴结0/10ER- PR- P53- CerbB2- Ki67+ 40%左右求大夫告诉我这种情况如何治疗是否危险到什么程度 回答:是雌激素,PR是孕激素,两者阴性表明肿瘤是非激素依赖性生长的,因此,内分泌治疗方式是无效也是没有必要的;是医生为了鉴别诊断乳腺癌的类型所作的指标,通常阳性提示预后较差;,也叫做HER2,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若阳性,提示患者预后不好,但可以采用靶向治疗药物赫赛汀。若阴性,则没有必要使用赫赛汀;是增殖指数,40%说明肿瘤生长还是比较快的。因此建议尽快化疗; 肿瘤的分级来看应该是TXN0M0,多处于II期,预后相对还比较好。治疗可采用1.化疗:2.化疗后是否加做放疗,到时候评估了再说。
舟舟的食儿
你好,我是名乳腺外科医生.1,3cm大的浸润性导管癌2级,同时腋窝淋巴结2/28枚转移,术后需要进行积极的综合治疗.2,穿刺病理的免疫组化ER 3+,C-2 -,ki67 60%,术后的免疫组化ER 3+,C-2 2+,ki67 80%,虽然可能有人为的主观误差,但一般新辅助前后的免疫组化都会存在一定的漂移.根据目前的大样本统计分析,ER,PR的漂移率约20%,C-2的漂移率约5%.就你母亲的情况分析,术后的综合治疗方案应该根据术后的ER 3+,C-2 2+,ki67 80%来制定.3,C-2 2+,需要做一个FISH检查,来确定HER-2基因的扩增情况,如果是扩增的,为了尽量的避免复发和转移,原则上需要用赫赛汀靶向治疗,不过那个药非常贵(即使是有中国癌症基金会的买6赠8活动,大概也需要15万左右).但即使你用不起这个药,HER-2状态的检测也是必要的,扩增时起码化疗可以用的重一点.4,ki67是一个反应肿瘤细胞核增殖系数的指标,简单的说就是越高代表肿瘤长的越快,你母亲的情况是它增高了,这与化疗的效果本身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可以指导我们后续治疗,治疗的强度可能要加大.5,你说你母亲经过化疗,心脏出现了些问题,这个问题有多严重?目前的射血分数是多少?如果心脏的副作用较重,同时第2个疗时肿瘤缩小不是很明显,可以考虑和你的医生商量更换化疗方案,改成以紫衫类药物为基础的方案,这样相对于蒽环类药物减轻的心脏负担,同时也针对了淋巴结有转移且ki67高增殖的情况.6,2次的免疫组化ER 都是3+,内分泌治疗对你母亲的乳腺癌类型应该是很敏感和有效的,化疗结束后需口服5年内分泌治疗药物.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继续问
小企9999
乳腺导管内癌是乳腺常见的恶性肿瘤,一般需要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药物等综合治疗。乳腺导管内癌需要及时手术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根据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术后需要化疗,如果ER阳性需要内分泌药物治疗,如果HER2阳性需要吃靶向药物,提高治愈率,延长寿命。
bluecode12345
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性(NOS)定义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性(导管NOS)是浸润性乳腺癌分类中最大的一组异型肿瘤,由于缺乏丰富的特征表现,难以象小叶癌或小管癌那样将其分成一种特殊组织学类型。ICD-O 编码 8500/3历史名称及意义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型(导管NST);浸润性导管癌这类乳腺癌曾有许多命名,包括硬癌、单纯癌和球形细胞癌。浸润性导管癌由美国军事病理研究所(AFIP)提出,被以前WHO分类所采用。这一名称延续了传统的观念,认为浸润性导管癌来源于乳腺导管上皮,可以此来与来源于乳腺小叶的小叶癌相区分(认为小叶癌来源于乳腺小叶尚无证据)。另外研究表明大多数乳腺癌起源于末梢导管-小叶单位(TDLU)。一些分类方法保留了“导管”一词,但增加了“非特殊性(NOS)”,而其它分类则倾向于采用“非特殊型(NST)”,以强调与特殊类型肿瘤区分。后者的观点在国际上日益被接受。由于“导管”一词被广泛采用,因此“浸润性导管癌,导管NOS或NST”是较好的命名选择。流行病学非特殊性导管癌(导管NOS)在乳腺癌中占绝大多数,其流行病学特征与乳腺癌总体一致。非特殊性导管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类,在公开发表的文献统计病例中占40-75%,可能是由于缺乏与特殊性癌相区分的严格标准,以及某些研究未将非特殊性导管癌伴特殊性癌的混合型癌单独分组,而是将它们并入非特殊性导管癌一组中。非特殊性导管癌和所有乳腺癌一样在40岁以下妇女中少见,但年轻妇女与老年妇女的肿瘤分类比例是相同的。与已知的风险因素如地理、文化/生活方式、生育情况等相关的非特殊性导管癌的各型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在癌症发生过程中某些疾病如不典型导管增生和小叶内肿瘤与大多数高发病风险的特殊性乳腺癌,特别是小管癌和典型性小叶癌相关。与BRCA1基因突变相关的家族性乳腺癌通常为非特殊性导管癌,但具有髓样癌的特征,核分裂数高,大多数具有连续的向周围压排性边缘,与散发性乳腺癌相比淋巴细胞浸润明显。与BRCA2基因突变相关的家族性乳腺癌也常为非特殊性导管癌,但在其组织学分级中小管结构评分高(小管极少数),大部分肿瘤有一连续的向周围压排性边缘,与散发性乳腺癌相比核分裂数较低。肉眼检查这些肿瘤肉眼观察无明显特征,大小各不相同,范围从10mm到100mm以上。肿瘤外形不规则,呈星状或结节状,边缘尚清楚或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缺乏明显界限。触之感觉质实或硬,切之有砂砾感。切面通常呈灰白带有黄色条纹。组织病理学肿瘤形态不一,缺乏规律性结构特征。肿瘤细胞排列成索状,簇状或小梁状,一些肿瘤表现为实性或伴有合体细胞浸润,且间质少。部分病例腺样分化明显,在肿瘤细胞团中可见伴有中央腔隙的小管结构。偶尔可见一些具有单层线状浸润或靶环状结构的区域,但缺乏浸润性小叶癌的细胞形态特征。肿瘤细胞形状各异,胞浆丰富,呈嗜酸性,核形规则,大小一致或呈高度多形性,伴有多个核仁且明显,核分裂象缺乏或广泛存在。80%以上的病例可见相关导管癌原位病灶(DCIS),通常为粉刺型,组织学分级为高级,其它形式也可见。有一些病例是非特殊性导管癌的亚型,即浸润性导管癌伴广泛的原位癌成分浸润。肿瘤间质可表现为多种多样,有的表现为纤维母细胞增生,或结缔组织少,或可见明显的玻璃样变性。导管周区或血管周围可见局灶性弹性纤维变性。也可见局灶性坏死,偶尔表现为广泛性坏死。极少数病例可见淋巴浆细胞浸润。混合型癌对于一种肿瘤的诊断,应选有代表性的切片仔细观察,只有超过50%的肿瘤区表现无特殊性才能诊断为非特殊性导管癌。如果只有10-49%的肿瘤区表现无特殊性,而其余部分表现为已确定的特殊型乳腺癌特征,那么这可能是混合型癌的一种:混合性导管和特殊型癌或混合性导管和小叶癌。除此以外,极少病变会与非特殊性导管癌相混淆。多形性癌ICD-O编码 8022/3多形性癌是组织学分级属高级的非特殊性导管癌的一种罕见变型,以奇异的多形性肿瘤巨细胞增多为特征,占肿瘤细胞50%以上,其背景为腺癌或腺癌伴梭形和鳞状分化。病人年龄28~96岁,平均51岁。大多数病人表现为可触及的肿块,其中12%的病例最初症状为转移性肿瘤。肿瘤平均大小为,大部分肿瘤可发生囊性变和坏死。大多数病例中肿瘤巨细胞占75%以上,核分裂数>20/10HPF。所有肿瘤组织学分级为3级。上皮内成分排列成通常为高级别的导管结构,且伴有坏死。19%的病例表现淋巴管浸润。通常BCL2、ER和PR呈阴性表达,2/3的病例表现TP53阳性,1/3的病例表现S-100阳性,所有病例对,EMA,pan-cytokeratin(AE1/AE3,CK1)均表现为阳性。大部分肿瘤细胞(68%)的染色体为非整倍体,其中47%为三倍体。63%的病例表现为高S期分数(>10%)。50%的病例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常侵犯3个或3个以上淋巴结。大部分病人表现为晚期病变。伴有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癌ICD-O编码 8035/3这些肿瘤最常表现为间质中可见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纤维母细胞和血管增生,可见外渗的红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与单核及双核的组织细胞排列在一起,其中一些组织细胞含有含铁血黄素。巨细胞大小不一,围绕在上皮成分周围,或是存在于由癌细胞构成的腔隙内,含有数目不等的细胞核。巨细胞及反应性血管增生可见于转移性淋巴结和复发病灶。癌组织类型常为高至中等分化的浸润性导管癌,其它类型也可见,特别是浸润性筛状癌、小管癌、粘液癌、乳头状癌、小叶癌、鳞癌和其它化生性癌。大约有1/3的病例报道有淋巴结转移,五年生存率大约为70%,基本类似于或高于普通浸润性癌,预后与相关的癌变特征有关,但似乎不受间质中的肿瘤巨细胞的影响。巨细胞均表达CD68(通过石蜡切片中KP1抗体证实),S-100、actin、cytokeratin、EMA、ER和PR均表达阴性。酸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和溶菌酶均为强阳性,而碱性磷酸酶表达阴性,另外巨细胞的形态特征与组织细胞和破骨细胞相似。一些细胞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研究证实这类特殊性癌可表现破骨细胞的组织细胞学特性,最近的体外实验也证明了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前体细胞可直接形成破骨细胞,且与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可分化成转移时影响骨质吸收的多核细胞。癌症中存在的破骨细胞样巨细胞也可能与TAMs相关。由癌症引起的血管生成和白细胞趋化可能与组织细胞向肿瘤区迁移及最终转化成破骨细胞样巨细胞有关。伴有绒毛膜癌特征的癌非特殊性导管癌患者血浆中人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可升高,60%的病例可找到β-HCG阳性细胞。绒毛膜癌样分化的组织学依据极少,只报道过少数病例,年龄在50~70岁之间。伴有黑色素特征的癌一些病例报道描述了表现导管癌和恶性黑色素瘤共同特征的乳腺实质肿瘤,其中有些存在一种细胞向另一种细胞过渡的现象。最近一项有关这类病变的遗传学研究证明所有肿瘤细胞均表现在染色体同一位点上的杂合性缺失,提示肿瘤细胞来源于同一瘤细胞克隆。乳腺癌细胞中仅有黑色素存在并不能解释成黑色素细胞分化的依据。当乳腺癌侵犯皮肤及真皮—表皮连接处时,细胞中可出现黑色素沉着。另外,应仔细区分乳腺癌伴黑色素细胞分化与乳腺癌伴明显的胞浆脂褐素沉积。大多数乳腺的黑色素瘤是起源于乳腺外的恶性黑色素瘤的转移灶。原发性黑色素瘤可发生于乳腺皮肤的任何部位,但乳头乳晕区极罕见。乳头乳晕区的恶性黑色素瘤的鉴别诊断必须包括Paget病,该病变细胞中偶尔有黑色素沉着,将在Paget病一节中讨论。遗传学乳腺癌总体遗传学变异同样也在非特殊性导管癌中反映,最近证实对此进行分析或解释是困难的。随着肿瘤组织学分级的级别升高(分化程度降低),其遗传学改变也逐渐累积增加。这一现象支持非特殊性导管癌和浸润性乳腺癌总体的线性演变模式假说。最近几组有关与肿瘤组织学类型或非特殊性导管癌分级相关的特异性遗传变异的研究结果并不支持上述观点,提示非特殊性导管癌发生包括一些与遗传因素无关的肿瘤演变途径,与特殊的乳腺癌包括小叶癌和小管癌相比显示了根本的不同。而且,最近cDNA微阵列分析证明非特殊性导管癌可依据基因表达方式分成亚型。 验方偏方验方:①海藻30g,海带30g,决明子30g,女贞子25g。水煎日服2次。上海肿瘤医院方。②三根汤:藤梨根60g,野葡萄根30g,枸骨树根30g,云实30g,八角金盘3g,生南星3g。口服,每日1剂,煎2次分服。先将生南星煮1—2小时,再加其它药煎煮。本方报告服用2个月治愈乳腺癌1例。方源浙江诸暨县马剑公社寺坞大队医疗站。偏方:①麝香0.5克,生半夏3克,丁香3克,木香3克。共研细末,薄棉纱裹,塞对侧鼻孔里。②鹿角尖100克。薛荔果100克,共研细末。每日10克,黄沙糖和陈醋送下。③龟板数块炙黄研末,黑枣肉捣烂为丸,每日10克,白开水送下。
碘盐,在我们日常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90后、00后往往就是在碘盐的伴随下长大的。大多数人,每天食用的食盐都是添加了碘元素的盐。只不过如今走进超市,已经不再是碘盐
细胞角蛋白 ( Cytokeratin, CK) 主要存于上皮细胞胞浆中 ,是构成细胞骨架的一类中间丝状物 ,有多种类型 ,其中以 细胞角蛋白 19 ( CK1
ER、PR: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内存在ER、PR。当细胞发生癌变时,ER和PR出现部分和全部缺失。如果细胞仍保留ER和(或)PR,则该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仍然受内
乳腺癌的话,是一个女性比较高发的肿瘤,乳腺癌的症状主要是如果在早期的话,主要是无症状的一个肿块,其实好多女性可以在洗澡的时候,可以自己做一个体检,如果你发现了在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甲状腺癌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术后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摘要: 总结并探讨甲状腺癌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