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18

背信弃翊
首页 > 医学论文 > 小麦黄矮病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仁义小红累不爱

已采纳

可能的原因,一是当地持续干旱,前期气温不稳定,麦子根系吸收营养的功能不良,导致麦株营养缺乏,叶片发黄;二是受到病害侵染,但目前未找到病因,当地值保部门曾将部分病株送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检测,据负责此项检测的省农科院植保所病毒病研究专家周益军介绍,检测结果发现有感染黄矮病和水稻条纹病毒的病株。据了解,水稻条纹病毒对小麦危害不大,不会引起太高的发病率。当地大面积小麦剑叶发黄是否由黄矮病引起,还不能确定。据有关资料显示,上述读者反映的小麦剑叶发黄等症状与小麦黄矮病在穗期的症状极为相似。小麦黄矮病病原为黄矮病毒,由蚜虫传播。该病于1950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大麦上首先发现,所以又叫大麦黄矮病。小麦全生育期均可染病。幼苗期得病,根系浅,分蘖减少,显症叶片先从叶尖褪绿变黄,逐渐向基部发展,病叶稍厚而硬,叶背蜡质层也较多,植株严重矮化,旗叶显著变小。幼苗期染病的植株容易在冬季死亡,不死亡的后期不抽穗结实,即使抽穗结实子粒数也会减少,穗粒重减轻。拔节期染病,则从中部至旗叶发病,也是先由叶尖开始变黄,叶脉仍为绿色,因而出现黄绿相间的条纹;病区可扩展至全叶的1/3-1/2,基部仍为绿色,保持的时间较长,且变厚变硬,叶色较浓,黄化部分颜色鲜艳,最后全叶干枯,有的变为白色,多不下垂;植株矮化不明显,秕穗率增加,千粒重显著降低,穗期染病,仅旗叶发病或旗叶先发病,然后再转向旗叶下1-2叶,即由上向下发展,植株不矮化,秕穗率高,千粒重降低。该病可由禾谷缢管蚜、无网长管蚜、玉米蚜、麦二叉蚜等多种蚜虫传播病毒,以麦二叉蚜最为重要。麦二叉蚜传播具持久性,但不终生传毒,也不能通过卵传毒。10月份气温高,次年3月下旬麦二叉蚜虫口密度高,黄矮病就可能大流行。不同小麦品种对黄矮病的抗性有很大差异,国内现已有高抗黄矮病品种,病区应尽量选用高抗病品种或耐病品种。防治蚜虫是控制黄矮病的重要措施,如果冬前干旱温暖,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需喷药一次,压低麦蚜越冬基数;春季蚜株率达到3-5%时,需继续进行防治。病区可以在小麦播种前用灭蚜药剂拌种。用药剂拌过种的,冬前可以不再防蚜虫。已发病的麦田,应抓紧对蚜虫进行防治,避免病害进一步扩散危害,同时可以喷施一些叶面肥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

295 评论

小遥CITY

小麦黄矮病又叫大麦黄矮病。各主产麦区均有发生,但以西北、华北发生较重。

症状

幼苗期感病,开始叶尖褪绿,逐步向叶基部扩展,病苗根系浅,分蘖减少,冬季易死亡。未死亡植株过冬拔节后,先从基部叶片开始显病,病叶先从叶尖褪绿变黄开始,从下位叶向上位叶发展,病株矮化显著,旗叶变小、不能抽穗或仅抽出小的穗子,穗粒数和粒重都下降。拔节期感病,植株中部以上叶片发病,先叶尖开始变黄,叶脉绿色,出现黄绿相间的条纹,最后呈鲜黄色,病叶质地光滑、增厚、挺直,黄化部分占全叶的1/3~1/2(彩版二,8),后期全叶干枯,植株稍矮化,瘪穗增加,千粒重下降。穗期感病仅植株最上部1~2片叶发病,病株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

病原

由大麦黄矮病毒(BYDV)引起,是1种球状病毒。黄矮病毒由麦二叉蚜、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麦无网长管蚜和玉米蚜等传播。黄矮病毒有不同株系。几种麦蚜传毒能力在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的不同年份都有明显差异,但在病害流行年份,优势传毒媒介多为麦二叉蚜。

发病特点

黄矮病的发生与小麦品种、栽培条件、麦蚜虫口数量、气象因素有密切关系。蚜虫传毒时期:冬麦区主要在秋苗期和春季小麦返青期;春麦区主要在春季。一般冬小麦早播病重,迟播病轻;向阳坡地病重,阴坡地病轻;旱地重、水浇地轻;地头重,地中轻;精耕细作地病轻,缺肥、缺水,盐碱地重。麦二叉蚜冬前基数大,早春虫量高,黄矮病易流行。头年10月温度高,降水少,当年1~2月平均气温高,对麦蚜繁殖、传毒、越冬及早春活动有利,容易引起黄矮病的流行。如头年10月气温低,降雨量大,当年1~2月平均气温低,对麦蚜繁殖、越冬及秋、春季活动不利,黄矮病发生轻。小麦品种对黄矮病的抗病性也有差异。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种植抗耐病品种,冬小麦适期晚播,可减少发病,春小麦适当早播,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可减轻发病。

(2)药剂防治。麦种用75%三九一一乳剂按种子重量浓度拌种,未拌种麦田秋苗期有蚜株率20%时,及时用药剂防治。防治药剂有40%乐果或氧化乐果或50%辛硫磷,任选1种,每667平方米50克对水10千克进行低容量喷雾。也可用50%抗蚜威每667平方米5~8克对水10千克喷雾。

125 评论

紫雨洋依

防治小麦黄矮病应适期播种,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清除田间及其附近的杂草,防治好苗期蚜虫。

在11月上旬用10%吡虫啉3000倍或高效氯氟氰菊脂1500倍加天达2116(粮食专用型)600倍混合喷雾,可有效地控制黄矮病的发生。

早春小麦起身拔节期发现有黄矮病发生的地块,用50%菌成粉剂1000倍加高效氯氟氰菊脂1500倍加600倍天达2116混合喷雾,防治效果很好,同时能兼治小麦纹枯病、锈病、白粉病、蚜虫和红蜘蛛。当然也要加强水、肥等栽培管理,叶面喷施天达2116和天达裕丰能显著增强植株抗病力。

拓展资料:

1.黄叶病是缺锌、缺铁的表现,造成黄叶的主要原因是土质黏重,板结,积水,通气不良,导致毛细根发育不良甚至枯死。

2.严重影响了根部对营养成分的吸收,导致叶片营养溃乏而形成黄叶病。个别叶脉绿色、叶片变黄、叶缘发白、严重者叶缘焦枯;有些树主根上有根瘤或细根上段状坏死。

百度百科_黄叶病

108 评论

相关问答

  • 小麦全噬病论文

    1981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1984年12月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曾3次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澳大利亚进修和合作研究。从事植物病虫害生物学、生物防治和

    欣欣向上,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小麦叶绣病的论文

    锈病是小麦常见的病症之一,今年锈病在我国各大麦区大爆发,是近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需要特别注意。 据全国农技中心2020年全国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网络会商会上发布的

    超爱吃的丫头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小麦叶枯病论文

    这可能是因为缺少一些微量元素,植物的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施肥。

    雪梨的天空shelly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小麦常见病与防治论文

    目前,小麦已经进入产量,到了决定性时期,但发生了很多地块白粉,对今年小麦的高产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小麦一旦感染白粉病,就很难完全控制。今天的篇介绍了面粉粉病的有效

    日光浴的懒猫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温病学小论文沙参麦冬汤

    咽喉炎咳嗽 男,32岁,广东人,2021年5月1日大家中医。感冒后,吃辣椒、喝酒等刺激诱发咳嗽,本地中医开药不见好转。晚上零时起咳嗽得厉害,无法入眠,早上咳嗽连

    姹紫嫣红NEI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