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就奇
xiǎo ér tuō gāng
infantile proctoptosi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infantile proctoptosi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小儿脱肛(infantile proctoptosis[1])为病证名[2]。是指发生于小儿的以直肠黏膜或直肠全层脱出肛外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
小儿肛管直肠甚至部分结肠移位下降外脱的病证[2]。
《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小儿患 *** 脱出,多因利久肠虚冷,兼用躽气,故 *** 脱出。”小儿血气未充,或因久泄久痢等,以致中气下陷,不能摄纳而致脱肛[2]。
治宜内服益气升提之剂,如补中益气汤。针灸:取百会、足三里、长强、承山等穴[2]。
瑞贝卡tt
脱肛是什么意思? 对身体有什么危害吗? 最佳答案:我帮你找到两个答案,都是从百度搜到的,真正的作者不是我,供你参考.一、脱肛 脱肛是指直肠、肛管和乙状结肠下段的粘膜层或全层脱出于肛门外的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可由以下因素导致脱肛,由于小儿支持直肠的组织尚未发育完全,直肠固定较差,另一方面,小儿骶骨弯曲度小,直肠由于没有骶骨的有效支持,易于向下滑动,加上某些疾患如便秘、腹泻、长期咳嗽等使腹腔内压增加,以上内外因素结合从而出现脱肛现象。中医学认为造成小儿脱肛的原因是小儿素来体虚,营养不良,或久病正气耗损,气虚下陷不能上提肛管,或是湿热积于大肠,湿热下注,迫肛外脱。常见症状是:大便时直肠粘膜脱出肛外,轻者便后能自行回纳,重者脱出物不能自行回纳,须用手托揉后才能复位,甚至在啼哭、咳嗽、站立时亦会脱出,常伴有精神不振、便时哭闹等。 [治法]:利湿,升提阳气,健脾补肾川连6 云苓18 土茯苓10 升麻10 熟地15 白术15 白芍12 葛根18 炙甘草6 补骨脂15 熟附子9 党参24 淮山20 二、脱肛1、什么是脱肛? 脱肛是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并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 2、脱肛的特点: 直肠粘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伴肛门松弛。 3、脱肛相当于西医的什么病? 脱肛相当于西医的直肠脱垂。 4、如何诊断脱肛? 根据脱出病史,视诊看脱出物即可诊断。脱肛可分为三度: (1)I度脱垂:为直肠粘膜脱出,脱出物呈淡红色,长3~5cm,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便后可自行回纳。 (2)II度脱垂:为直肠全层脱出,脱出物长5~10cm,呈圆锥状,淡红色,表面为环形而有层次的粘膜皱襞,触之较厚,有弹性,肛门松弛,便后有时需用手回复。 (3)III度脱垂: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达10cm以上,呈圆柱形,触之很厚,肛门松弛无力。 5、脱肛的鉴别诊断 I度直肠脱垂应与内痔脱出相鉴别,内痔脱出时痔核呈分颗状,无环状粘膜皱襞,黯红色或青紫色,容易出血。此外,还有一些疾病应与脱肛相鉴别,如直肠息肉、肛管直肠癌、肛乳头瘤、肛管疣、赘皮性外痔等。 治疗脱肛有哪些方法 (1)保守疗法 如果脱肛继发于便秘、腹泻等疾病,就要积极治疗这些原发病,原发病治好了,脱肛多能痊愈。治疗期间不能蹲位排便,要立位、侧卧位或仰卧位排便,小婴儿可直着腿把屎把尿,大孩子可坐高盆排便,就是把便盆放在高椅子上拉屎。如能坚持1~2个月,多数脱肛可以痊愈。如改变排便方法后脱肛未愈则可行手法复位,用纱布折成厚垫,压住肛门,用粘膏将两臀拉紧粘牢,令小儿卧床1 ~2周,坚持卧位排便,多可痊愈。 (2)中医治疗 此病多为气虚下陷,长时间腹泻不愈、久病卧床伤气、大便干结,均可以出现脱肛。治以补益中气,升提下陷。药用炙黄芪、党参、白术、升麻、柴胡、当归、陈皮。便秘加熟军;有热加连翘、栀子;阴虚加玄参、生地。另外可以针灸百会、长强,病久加足三里。 治脱肛方: 参麦芩连归地汤(肖正安教授) 组成:沙参5克,麦冬12克,黄芩10克,黄连5克,当归6克,生地15克,枳壳6克,厚朴9克,乌梅9克,白芍9克。 功效:清热凉血,利肛收敛。 主治:肺热气虚之脱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收肛散(柏莲松教授) 组成:五倍子9克,炒浮萍草9克,龙骨9克,木贼草9大象。 功效:收涩固脱。 主治:肛门直肠粘膜脱垂Ⅰ、Ⅱ度。 用法:共研细末,干擦或麻油调敷。 提肛汤(王静安主任医师) 组成:黄芪15克,升麻5克,当归10克,枳壳10克,炒淮山药15克,沙参15克,麦冬10克,乌梅15克,白芍15克。 功效:升阳举陷,益气滋阴。 主治:小儿脱肛。 加减:若小儿滑泻不禁,可加煨诃子10克;炙粟壳5克,以清之;若久泻虚寒甚者,可加良姜3克,附片5克温补中阳。本方为自拟方,临床运用30余年,有效率达96%。 用法:日1剂,水煎,分早、中、晚服。 脱肛液(李润庭主任医师) 组成:明矾6克,盐酸普鲁卡因2克,加水至100毫升。 功效:固肠收涩。 主治:直肠脱垂。 用法:注射于直肠周围或直肠粘膜层与肌层之间。 益气升阳汤(张梦侬名中医) 组成:黄芪15克,当归1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柴胡10克,生麻10克,炙甘草10克,樗树皮10克,陈皮10克,罂粟壳10克。 功效:益气升阳。 主治:脱肛。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服。参考资料:http: 回答者: yyfreeliang - 经理 四级 12-11 21:05 其他回答:脱肛是指肛管、直肠和直肠粘膜突出于肛门外的疾病,好发于老人、小儿、多产妇和久病体虚之人。[病因病机] 脱肛与大肠直接相关,涉及肺、胃、脾、肾等脏腑。肺与大肠相表里,脾为肺之母,胃为五脏六腑之大源,肾开窍于二阴,又主一身之元气,这些脏腑病变都可影响大肠。 脱肛之虚者,多因素体虚弱,中气不足,可劳伤耗气,或产育过多,或大病久病后气血方虚,或便秘努责,或慢性腹泻,或久咳等可以致气虚下陷,固摄失司而脱肛。若小儿先天不足,气血未旺,或年老体衰,或滥用苦寒攻伐药物亦能导致真阴不足,关门不固而脱肛。脱肛之实者,多由湿热痔疾下注直肠而发脱肛。[辨证论治]主症:发病缓慢,初起仅在大便时感觉肛门坠胀,肠端轻度脱出,便后能自行回纳。久延失治则稍有劳累即发,直肠脱垂程度日趋严重,不能自行回缩,必须推托方能复位。或伴有面色萎黄,神疲肢软,头眩,心悸,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肛内肿物脱出,色紫暗或深红,甚则表面部分溃破,糜烂,肛门坠痛,舌苔黄腻,脉弦数。 分析:元气不足,中气下陷,大肠失固,故直肠脱出。则伤气,故稍累即发。中气不足,运化无力,生化之源不足,血少气虚,故面色萎黄,神疲肢软。气虚不能上营,头目失养则眩。心失所养则悸。舌淡苔白,脉细弱均为气虚之象。若湿热下注,蕴结于肛肠,则有肿物脱出,有热则色紫暗或深红,有湿则表面糜烂溃破,湿热阻滞气机则坠痛。舌苔黄腻,脉弦数为湿热内蕴之象。治则:益气固脱或兼清利湿热。处方:取督脉、足太阳经腧穴为主。针用补法或泻法。酌情加灸。 穴取百会、长强、大肠俞、承山、阴陵泉。方义:足太阳经脉循尾骶,肛门又为大肠连属部分,取承山配大肠俞可促进直肠回缩。长强为督脉之别络,位近肛门,刺之可增强肛门约束功能,百会乃诸阳之会,气属阳,统于督脉,灸之以益气升提,举陷提肛。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功可清利湿热,和承山相配泻之,可宣通大肠气机,为清热利湿而设。随证配穴:久咳气喘加太渊、气海,久泻不愈加上巨虚、足三里。其他回答续:脱肛(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段向外翻出脱垂于肛门之外。 一、病因与病理 发病多与长期腹泻、习惯性便秘,排尿困难等因素,使腹内压增高,促使直肠向外推出。年老衰弱,幼儿发育不全者,盆底组织软弱,不能支持直肠于正常位置。临床常见有不完全脱垂和完全脱垂两种,前者是直肠下部粘膜和肌层分离,向下移位,形成皱折。粘膜脱出呈紫红色,表示有出血点或糜烂。后者为直肠全层脱出,因括约肌收缩,直肠壁静脉回流受阻,不及时回纳,可发生坏死、出血,甚至破裂。 二、临床表现 排便时直肠由肛门脱出,便后自行回缩到肛门内,以后逐渐发展到必须用手托回,严重时不仅大便时脱出、在咳嗽、喷嚏、走路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均可脱出。常有大量粘液污染衣裤,引起肛周瘙痒。当脱出的直肠被嵌顿时,局部水肿呈暗紫色,甚至出现坏死。 检查时令患者蹲位用力,使直肠脱出,不完全性脱垂仅粘膜脱出,指诊只是两层折叠粘膜。完全性脱垂为全层肠壁翻出,粘膜呈同心环状皱襞,肿物有层层折叠,如倒宝塔状。 三、治疗 (一)一般疗法 排粪定时,蹲踞时间不可太长,避免便秘或腹泻,便后立即复位,以改善局部情况,嘱病人每日自行收缩肛门多次,以增加肛门括约肌的能力。 (二)注射疗法 直肠粘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部分脱垂病人,按前后左右四点注射至直肠粘膜下,每点注药1~2毫升。注射到直肠周围可治疗完全性脱垂,造成无菌炎症,使直肠固定。常用药物有5%酚植物油或甘油溶液等。 (三)手术疗法 1.脱垂粘膜切除 对部分性粘膜脱垂患者,将脱出粘膜作切除缝合。 2.肛门环缩术 麻醉下在肛门前后各切一小口,用血管钳在皮下绕肛门潜行分离,使二切口相通,置入金属线(或涤纶带)结成环状,使肛门容一指通过,以制止直肠脱垂。 3.直肠悬吊术 以重度的直肠完全性脱垂患者,经腹手术,用两条阔筋膜(腹直肌前鞘、纺绸、尼龙布等)将直肠悬吊固定在骶骨胛筋膜上,并封闭直肠陷凹,加强对直肠的支持。 其他回答续:脱肛是指直肠、肛管和乙状结肠下段的粘膜层或全层脱出于肛门外的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可由以下因素导致脱肛,由于小儿支持直肠的组织尚未发育完全,直肠固定较差,另一方面,小儿骶骨弯曲度小,直肠由于没有骶骨的有效支持,易于向下滑动,加上某些疾患如便秘、腹泻、长期咳嗽等使腹腔内压增加,以上内外因素结合从而出现脱肛现象。中医学认为造成小儿脱肛的原因是小儿素来体虚,营养不良,或久病正气耗损,气虚下陷不能上提肛管,或是湿热积于大肠,湿热下注,迫肛外脱。常见症状是:大便时直肠粘膜脱出肛外,轻者便后能自行回纳,重者脱出物不能自行回纳,须用手托揉后才能复位,甚至在啼哭、咳嗽、站立时亦会脱出,常伴有精神不振、便时哭闹等。 [治法]:利湿,升提阳气,健脾补肾川连6 云苓18 土茯苓10 升麻10 熟地15 白术15 白芍12 葛根18 炙甘草6 补骨脂15 熟附子9 党参24 淮山20
韵味八足
中医·脱肛脱肛(rectalprolapse)为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又称脱肛痔,截肠(《外科大成》卷二)、直肠脱垂、州出(出《五十二病方》)。是指以大便后或劳累、下蹲时肛管和直肠黏膜或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脱出肛外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特点是直肠粘膜及直肠反复脱出 *** 外,伴 *** 松弛,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诸病源候论》卷五十:“脱肛者, *** 脱出也。”脱肛相当于西医的肛管直肠脱垂。包括直肠或直肠黏膜脱出。脱肛的病因病机脱肛多因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或湿热下注于大肠所致。小儿气血未旺,中气不足;或年老体弱,气血不足;或妇女分娩过程中,耗力伤气;或慢性泻痢、习惯性便秘、长期咳嗽引起中气下陷,固摄失司,导致肛管直肠向外脱出。中医认为脱肛除与大肠相关外,还与肺、胃、脾、肾等有关。肺与大肠相表里,胃为六腑之大源,脾为肺之母;肾开窍于二阴,又主一身元气,都可影响大肠,发生脱肛。脱肛有虚证、实证之分。现代医学认为,直肠脱垂与解剖缺陷有关,如骶骨前面弧度较平,直肠失去骶骨支持作用,肠管方向较垂直,肠管容易向会 *** 下移和套入,多见小儿发育未充或先天发育不全、年老久病、营养不良、神经麻痹等,也可由习惯性便秘,长期腹泻,多次分娩、久咳,体力劳动强度过大,致使腹压增高,引起直肠脱出。脱肛多由于肛提肌和盆底肌的薄弱或 *** 括约肌的松弛。某些长期引起腹内压增加的疾病,如习惯性便秘、慢性腹泻、长期咳嗽等也是引起脱垂的诱因。脱肛的症状肛管、直肠、乙状结肠下段的黏膜层或肠壁向外脱出于 *** 外。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和素体虚者。便后脱出的肛肠,初期可自然还纳,中期须用手托送回,晚期常因咳嗽、用力、步行等而随时脱出。脱肛的诊断脱肛多见于儿童、老年人、久病体弱患者及经产妇。脱肛起病缓慢,无明显全身症状,早期大便时直肠或肛管脱出肛外,便后能自行回纳,以后逐渐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托回。日久失治,脱出物逐渐增长,甚至咳嗽远行时 详见百科词条:脱肛 [ 最后修订于2017/11/1 14:31:45 共908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moncherisii
患者头晕目花,少气倦怠,腹部有坠胀感,脱肛,舌淡苔白,脉弱。其证候是气陷。
气陷证是指气虚无力升举而反致下陷的证候,常由气虚证进一步发展而来,或者劳动用力过猛,过久损伤某一脏气所致。主要临床表现:气虚证加上下陷证。即头晕眼花,少气倦怠,久泄久痢,腹部有坠胀感,脱肛或子宫脱垂等。舌淡苔白,脉弱。久泻久痢,腹部有医学教育网原创坠胀感,或便意频频,或脱肛,子宫脱垂,肾、胃下垂,伴见头晕目眩,少气懒言,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弱。
病机分析:本证以内脏下垂为审证关键。本证多由气虚证进一步发展而来,故见头晕眼花,少气倦怠;脾气不升,清阳下陷,则久泄久痢;正气不足,升举无力,则导致内脏下垂,临床常见脱肛,子宫脱垂等症;舌淡苔白,脉弱皆为气虚之象。
[机制分析]本证以气虚为病理基础,所以有头晕眩,少气乏力等气虚特点。由于气虚无力升举,反陷于下,故有久泻久痢,腹部坠胀,或脱肛,子宫脱垂等气陷的特征。所谓“气陷”,是指气虚无力升举,清阳之气不升而反下陷,内脏位置不能维固而下垂所医学教育网原创表现的虚弱证候。气陷一般是气虚的发展,或为气虚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以头晕眼花,耳鸣,疲乏,气短,自觉气下坠感,或内脏位置下垂,或有脱肛、阴挺等为常见证候。气陷一般是指中焦脾虚气陷,故临床往往称中气下陷证或脾虚气陷证。 ①本证以气虚无力升举而医学教育网原创致下行太过为主要病机。
②以内脏下垂、久泻久痢与气医学教育网原创虚之象并见为辨证依据。
气陷
③有气虚证的一般症状,医学教育网原创如头晕目眩、少气懒言、身倦乏力、舌淡苔白、脉弱无力等。 ④有久泻久痢、腹部坠医学教育网原创胀、便意频频、内脏下垂等气机陷下定性症状。本证常见于对泄泻、胃脘痛、脱肛、子宫脱垂、上眼睑下垂、胃下垂、肾下垂、崩漏、腰痛等病的辨证。应与气脱证、气虚证、脾气下陷证等相鉴别。
魔都贤先森
1、什么是脱肛? 脱肛是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并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 2、脱肛的特点: 直肠粘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伴肛门松弛。 3、脱肛相当于西医的什么病? 脱肛相当于西医的直肠脱垂。 4、如何诊断脱肛? 根据脱出病史,视诊看脱出物即可诊断。脱肛可分为三度: (1)I度脱垂:为直肠粘膜脱出,脱出物呈淡红色,长3~5cm,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便后可自行回纳。 (2)II度脱垂:为直肠全层脱出,脱出物长5~10cm,呈圆锥状,淡红色,表面为环形而有层次的粘膜皱襞,触之较厚,有弹性,肛门松弛,便后有时需用手回复。 (3)III度脱垂: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达10cm以上,呈圆柱形,触之很厚,肛门松弛无力。 5、脱肛的鉴别诊断 I度直肠脱垂应与内痔脱出相鉴别,内痔脱出时痔核呈分颗状,无环状粘膜皱襞,黯红色或青紫色,容易出血。此外,还有一些疾病应与脱肛相鉴别,如直肠息肉、肛管直肠癌、肛乳头瘤、肛管疣、赘皮性外痔等。 治疗脱肛有哪些方法 (1)保守疗法 如果脱肛继发于便秘、腹泻等疾病,就要积极治疗这些原发病,原发病治好了,脱肛多能痊愈。治疗期间不能蹲位排便,要立位、侧卧位或仰卧位排便,小婴儿可直着腿把屎把尿,大孩子可坐高盆排便,就是把便盆放在高椅子上拉屎。如能坚持1~2个月,多数脱肛可以痊愈。如改变排便方法后脱肛未愈则可行手法复位,用纱布折成厚垫,压住肛门,用粘膏将两臀拉紧粘牢,令小儿卧床1 ~2周,坚持卧位排便,多可痊愈。 (2)中医治疗 此病多为气虚下陷,长时间腹泻不愈、久病卧床伤气、大便干结,均可以出现脱肛。治以补益中气,升提下陷。药用炙黄芪、党参、白术、升麻、柴胡、当归、陈皮。便秘加熟军;有热加连翘、栀子;阴虚加玄参、生地。另外可以针灸百会、长强,病久加足三里。 治脱肛方: 参麦芩连归地汤(肖正安教授) 组成:沙参5克,麦冬12克,黄芩10克,黄连5克,当归6克,生地15克,枳壳6克,厚朴9克,乌梅9克,白芍9克。 功效:清热凉血,利肛收敛。 主治:肺热气虚之脱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收肛散(柏莲松教授) 组成:五倍子9克,炒浮萍草9克,龙骨9克,木贼草9大象。 功效:收涩固脱。 主治:肛门直肠粘膜脱垂Ⅰ、Ⅱ度。 用法:共研细末,干擦或麻油调敷。 提肛汤(王静安主任医师) 组成:黄芪15克,升麻5克,当归10克,枳壳10克,炒淮山药15克,沙参15克,麦冬10克,乌梅15克,白芍15克。 功效:升阳举陷,益气滋阴。 主治:小儿脱肛。 加减:若小儿滑泻不禁,可加煨诃子10克;炙粟壳5克,以清之;若久泻虚寒甚者,可加良姜3克,附片5克温补中阳。本方为自拟方,临床运用30余年,有效率达96%。 用法:日1剂,水煎,分早、中、晚服。 脱肛液(李润庭主任医师) 组成:明矾6克,盐酸普鲁卡因2克,加水至100毫升。 功效:固肠收涩。 主治:直肠脱垂。 用法:注射于直肠周围或直肠粘膜层与肌层之间。 益气升阳汤(张梦侬名中医) 组成:黄芪15克,当归1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柴胡10克,生麻10克,炙甘草10克,樗树皮10克,陈皮10克,罂粟壳10克。 功效:益气升阳。 主治:脱肛。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服。参考资料:
著名肛肠专家李春雨 李春雨,男,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 现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中国医大四院)第六普通外科(肛肠外科)主任。 【学术地位
一、中医论文的基本格式 论文格式是由论文内容决定的,中医论文总体上属于自然科学论文的范畴。撰写格式要遵循国家和国际标准和规定,国家标准是《GB7713—86科学
亲 需要发表论文吗?
【答案】:C不同的病证,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变化时,可采取相同的方法进行治疗,谓异病同治。久痢、脱肛及子宫下垂全是中气下陷所致的,病机相同而治法一样
写论文时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选题,论文题目有了明确的选题后才能确定整个论文内容组成部分,而且医学类专业论文撰写的选题如果没有一定的新颖性,是很难投刊发表的。下面我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