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37

大家族djz
首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癌总论文章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狸露宝1234

已采纳

拜读约瑟夫·墨菲的大作,我不禁暗中咋舌,但细想之下,他文章中的某些观点,的确十分有趣,并具备一定的可行性,特此分享。原文是这样的――        我个人的经历应该是最有说服力的。多年前,我得了恶性皮肤癌。虽然我找了最好的医生看病,试图用当时最先进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这些疗法都不起作用,病情越来越糟糕。      幸运的是,我认识一位有着丰富心理学知识的牧师,有一天他给我解释了《圣经.诗篇》第139篇:我未成形的体质,你的眼早已看见了。 你所定的日子, 我尚未度一日(注:或作“我被造的肢体尚未有其一”), 你都写在你的册上了。      他向我解释了我的潜意识中“册”的意义,以及它是怎样从一个微小的原始细胞形成和塑造了我所有的器官。他指出,因为潜意识创造了我的身体,同样可以重新创造它,也可以按照我身体里原来完美的形态来治愈它。       这位牧师指着他的表说:“这只表有一个制表人,但是在手表被制造出来之前,制表人已经在心中把它造好了。如果手表出了问题,他当然知道要怎么才能修好它。”       我知道他想要通过这个类比告诉我什么。创造我身体的潜意识的智慧就像制表人。它清楚知道整个治疗过程。但是为了使它能好好工作,我们需要向它传达一个健康的观念。 这个观念是因,而治愈是果。       我做了一个简单直接的祷告:       我的身体和我的所有器官都是由我潜意识中的无穷智慧创造的。它知道怎么来为我疗伤。它的智慧塑造了我所有的器官、组织、肌肉和骨头。我身体里的这股强大力量正在改变着我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使我变得更加完善。我要谢谢这股力量。这一智慧真是太神奇了。       我每天都要大声地重复这个简洁的祈祷两到三遍,每次五分钟。3个月以后,我身上的癌细胞消失了,皮肤癌痊愈了。我的医生非常吃惊,也非常迷惑,但是我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把能够给予生命完整美丽和完美的信息传达给了我的潜意识,这些信息挤掉了那些存留在我的潜意识中的消极的映像和思维方式,而这些消极的映像和思维方式正是我所有烦恼的起源。       你不会生病,除非在你脑子里先出现疾病的概念。如果你改变想法,不断地向大脑输人积极的信息,你就能改变你的体质。这是治病的基础。       所有的疾病都源于心。除非在你的心里出现了与之相对应的心理模式,否则你根本不会生病。       治愈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信念。       治愈的力量只有一种,那就是你的潜意识。 以上文字来自其书《潜意识的力量》,总体来说,他表达的是一种“一定要让你的潜意识充满和谐、健康与平和”,如果此般,身体机能便能恢复正常的观点。 我上网收索关键词“癌症不治而愈”,得到以下群众观点: 可见,大部分人都否决心理疗法,认为他只是一只故事,一种传说,只是一个引导人积极向上的幌子。那么,潜意识是否真的不能治愈疾病呢? 我们常常听说这样的故事:某人身患不治之症,有一天大彻大悟,看透人生,积极投入到各种志愿活动中,最终得到远超预料的寿命,甚至不治而愈。他们大多是如此真实,而生活中更不缺相应的实例―― 前段时间央视著名主持人李咏患癌,去美国享受最好的医疗条件,也不能挽救生命。韦德夫妇,男的患有直肠癌,女的患有乳腺癌,夫妻相伴环游世界,享受美景,反而癌症不治而愈。再看我们自身,感冒时保持一个好心情,就能迅速恢复健康这一不争事实,很多人都相信,潜意识治愈疾病是有一定基础的。 然而在我看来,很多人相信,是因为他们心底愿意相信,想要去相信。回归到约瑟夫的文章中,他提出的“所有疾病都源于心。除非在你的心里出现了与之相对应的心理模式,否则你根本不会生病。”这一观点,我在此持否定态度。相反,综合我和周围朋友的真实生活,常常是先出现相应的疾病,我们才改变了心理模式。所以我说,他说的潜意识可以治愈恶性肿瘤,并不一定就正确。 的确存在有癌症不治而愈的例子,在全世界大约有超过1000例成功的,在我国有数十例。这个概率对于庞大的患癌群体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也就是十万分之一,可见这种癌症自发治愈的事情真是非常的罕见。 但我却不认为潜意识无用 科研人员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毛毛虫放在单独的没有其他生命的空间里,他不久后便孤独死去,而如果在他附近隔着玻璃放一只假毛毛虫,他也会主动靠过去并正常生活。由此不难得出,潜意识可以杀人,正如这只被实验的虫子,也许在他的心里,他早已死去。 结合我的知识而言,我认为潜意识是一个基础,一个条件。在我潜意识充满健康的条件之下,配合科学的治疗方式,才能真正的“不治而愈”。 何出此言?众所周知,意识可以影响激素分泌,而潜意识无疑也具备这一功用。在庞大复杂的人体内各个反应之中,潜意识就像一股活水,潜意识内容的不同,往往决定着水质的不同,在潜意识聪明健康平和条件下,这股活水一定能细水长流地改造我们的人体,必然能帮助我们抵抗疾病,当然,我们不能缺少科学疗法,相信韦德夫妇在内所有的不治而愈者,都没有人真正的放下现代医疗。

103 评论

上官雨莜

皮肤的基本功用为保护人体免于受到病菌侵袭,亦可避免受到电磁波伤害。而皮肤癌即为皮肤组织产生的恶性肿瘤。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皮肤科主任潘企岳表示,全身的皮肤都可能会病变为皮肤癌,所幸绝大多数的皮肤癌都出现在皮肤较表浅的位置,可以及早发现,除非癌细胞转移,否则不会发生在太深的部位。

常见的3种皮肤癌

1. 基底细胞癌 潘企岳主任指出,基底细胞癌外观看起来有点像痣,一开始只是一个小节结而已,会慢慢变大,呈现肤色透亮或黑色,有时候则以溃疡表现。大多数的基底细胞癌分布在脸上和鼻子上。每年每十万人就有数百人罹患此种皮肤癌,是所有皮肤癌中最常见的种类。基底细胞癌的形成与过度日晒有关。

2. 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的成因也与日晒有关。通常一开始仅为脱屑性斑块,不过会逐渐增厚,演变为硬块,表面常会有溃疡。大多为单一斑块。分布位置为脸上、嘴唇、耳朵或身体任何部位。每年每十万人约有几十个病例。

3. 黑色素细胞瘤 通常为单一斑块。每年每十万人约有个位数的人罹患黑色素细胞瘤。病程的变化为:一开始是边缘不规则的深色斑块、可能颜色不均,逐渐越变越大,在颜色的表现上,黑色、棕色、灰色或蓝色都有可能。黑色素细胞瘤常出现于脚底、脚趾甲周围。潘企岳主任表示,当脚底的痣大于公分、或是脚趾甲附近的皮肤产生黑色变化时,就要特别小心。

危险因子与防范措施 ●肤色白的人较易罹患皮肤癌。因为皮肤白皙的人皮肤组织内的黑色素较少,肌肤容易受到紫外线的伤害。

●长期大量曝晒在紫外线之下。喜欢日晒却不爱防晒的人,有较高的机率罹患皮肤癌。

●从小被晒伤,长大后皮肤癌变的机率也会比较高。婴儿的肌肤相当娇嫩,年纪越小被晒伤(甚至晒到起水泡),长大后越易成为致癌的危险因子。图1

●长期受辐射线影响,可能会引发皮肤癌。

●免疫机能低下者,罹癌机率也较高。

●曾经烧伤、烫伤,并且留下疤痕者要特别注意疤痕处是否有变化。疤痕来自于皮肤细胞受损,随着时间的流逝易有病变。

●老年人较易罹患皮肤癌。

●有皮肤癌家族史的人,如果皮肤有不明斑块,最好定期至医院接受检查。

●慢性鉮中毒的人易罹患鳞状细胞癌。井水的含鉮量比较高,尽量不要饮用过多井水。

●小腿有慢性溃疡者,容易罹患鳞状细胞癌。另外感染人类乳突病毒也属于危险因子之一。

●本身有很多痣的人,要随时注意痣有无变化,以免痣病变为黑色素细胞瘤。

哪些种类的痣或斑块需要多加留意? ●痣或斑块的形状不对称、边缘不规则。

●同一个斑块或痣上有多种颜色、或是颜色持续变化。

●出生就有的胎记大于5公分以上、或是后天所生成的痣大于公分,若持续变大,可请皮肤科医师检查。

●从平的痣或斑块,演变为隆起的痣或斑块。

●如果身上有慢性溃疡病灶,假使过了数月仍无法自行痊愈,就要注意。

(假使痣或斑块数年一直没有变化过,会形成皮肤癌的机率就不高。一旦有不明的皮肤斑块形成且越长越大,应尽早请医师检查。)

皮肤癌的检查方法 当医师怀疑痣或斑块为皮肤癌时,就会将该皮肤组织切片检查(健保给付),切片后即能确诊。若罹患基底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因为此两种癌细胞转移的机率很低,通常只要皮肤切片即可;倘若罹患黑色素细胞瘤,因为癌细胞易转移,所以除了皮肤切片检查,可能也要作电脑断层、照胸部X光,确认癌细胞是否转移出去。又由于黑色素细胞瘤的癌细胞通常是借由淋巴结转移到其他器官,所以同时也可能要作淋巴结采样检查。

治疗方式 不同的皮肤癌也有不同的治疗方式。潘企岳主任指出,基底细胞癌的治疗方式会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采局部麻醉,健保给付,治愈率很高。倘若不想以手术治疗且肿瘤较小,亦可采电烧或冷冻治疗。鳞状细胞癌的治疗也是以手术切除为主,因为手术才能根除病灶。另外病灶若小于1公分,可采用电烧;病灶若大于1公分,可采放射治疗。不过放射线治疗的副作用则为皮肤会红肿疼痛。

至于黑色素细胞瘤就要看肿瘤厚度、有无溃疡、是否有局部淋巴结或远端转移而定。如有远处转移才会采用化疗,不过化疗仅能缓解疼痛症状,效用不大。在肿瘤的厚度方面,如果肿瘤不厚,可广泛性局部切除,但在病灶周围也要留1~3公分安全距离,以防止有潜在的癌细胞;万一肿瘤较厚、或是确定癌细胞已转移至淋巴结(淋巴结肿大为症状之一),医疗处置大多为广泛性切除肿瘤,并搭配局部性淋巴结切除,以防止癌细胞扩散。

皮肤癌的预后及预防 皮肤癌只要癌细胞还没转移,一般预后皆不错。为了避免病情复发,手术后每3~6个月要追踪一次,至少追踪3~5年。其实只要作息正常、营养均衡、经常保持愉快心情与适量运动,身体的免疫机能良好,罹患皮肤癌的机率通常不高。此外也有几个小诀窍有助于预防皮肤癌的形成:

●富含维生素C的各式水果可多加补充,因为维生素C有抗氧化的效用;若营养不均衡亦可斟酌补充综合维他命锭剂。

●由于晒伤后的皮肤组织容易病变,所以白天出门前要作足防晒功夫。衣物无法遮蔽的地方要涂抹防晒油,出门前30分钟擦第一次,并每隔2个小时随时补充。也可以撑抗紫外线的伞或戴宽边帽,甚至是戴口罩。

●中年以后,若发现有新的痣生成、或是有不明斑块出现,最好要留意一下外观的变化。若有经久不愈的溃疡或是原有的痣逐渐变大时,应请医师检查一下比较保险。

台北市立万芳医院血液肿瘤科主治医师张家仑表示,血癌又称为白血病。不同于一般常见的恶性肿瘤,血癌常以血球的异常增生引发血球功能异常作为表现。少数亦会产生如肿块聚集的现象,如骨髓性肉瘤。血癌来自于不同分化阶段中的血球细胞。这些原本会成为成熟白血球、红血球及血小板的细胞在成熟分化的过程中,因基因突变或染色体断裂等因素,造成单一细胞异常增生,破坏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及引发血球功能异常。在分类上,可依细胞的型态或来源,区分为急性、慢性、骨髓性及淋巴性等不同种类的血癌。

由2008年国健局癌症登记报告可以发现,白血病发生个案数约为全部恶性肿瘤的2%,并不在十大癌症之列。但死亡率却分别为男性及女性的第九位。整体来看,年龄越高,血癌的发生率越高。但在急性淋巴芽细胞白血病的病患族群中,反而大多是孩童,一般发生的高峰在3~7岁,3/4的病患在6岁前发病。

临床特征 当恶性肿瘤细胞聚积在骨髓中,会因骨髓衰竭而引发贫血,此外血小板也会减少。病患会因为贫血而容易疲惫,爬楼梯时也易喘,并伴随胸闷、头痛、头晕等现象。血小板低下则容易出血,初期在关节活动处易见许多小出血点伴随着如牙龈出血、肠胃道出血的症状。白血球数量可能上升,但不代表抵抗力更强,增加的多半是不具有战斗能力的癌细胞,真正能发挥效果对抗外来病菌的成熟白血球相对减少。如此一来,不仅感染的机会大增,血液中过多白血球增加血液黏稠度,亦会增加中风、心肌梗塞的机率。某些特定亚型更会影响正常凝血功能,抑或造成牙龈、皮肤或是淋巴系统肿大。

危险因子 血癌或淋巴瘤的许多成因目前仍无法确定。不过仍可归纳出一些容易影响基因变化的危险因子:

1.先天遗传性疾病或本身有家族史。

2.如苯、化学治疗药物、辐射线等。

3.感染特定病毒或细菌,如EB病毒或爱滋病毒、胃部幽门杆菌感染等。

诊断方式 由于大多数的血癌存在于骨髓及血液中,因此疾病的预后不像一般常见肿瘤,可以利用肿瘤的大小或是否转移作为预测。多数血癌的诊断都需要接受骨髓的穿刺切片,借由病理切片观察骨髓中芽细胞所占的比例而定。

骨髓穿刺是一项安全性相当高的检查,一般人常将脊髓穿刺和骨髓穿刺混淆。骨髓穿刺是由胸骨或肠骨等处抽取骨髓、或采骨髓组织切片。过程其实和一般抽血类似,惟骨髓位于骨头内,故需使用较粗硬的针头突破硬骨的部分,以抽取髓部。在良好的局部麻醉下,施作时仅有轻微的疼痛,在抽取骨髓或切片时,会感到一阵酸麻。但施作后一般不会再有麻痛或产生长期后遗症。骨髓穿刺切片虽存在着感染或出血的风险,但感染机率很低。由于为侵入性检查,凝血功能不佳的人应先与医师充分讨论后再决定是否要采行。

治疗方法 对于血癌病患的治疗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一是支持性疗法及各种抗癌治疗。所谓「支持性疗法」,是指对于癌症引发的并发症作良好的控制,如贫血、凝血功能异常、感染及肿瘤溶解症等。适当地输血、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控制感染,初步使血球量降至较安全的范围,都是很重要的支持性疗法。

由于近年来医学的进步,在血癌的治疗上产生许多不同的改变。最大的改变应属于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可使用标靶药物治疗;而在淋巴瘤方面,单株抗体的使用也使病患痊愈的机会大增。但大多数的病患仍需要接受化学治疗。

和一般固态肿瘤的情况不同,急性白血病一般较为凶恶,但确实有相当比例的病患在治疗后可以痊愈。而慢性白血病近年来在标靶药物的使用下,存活期亦延长许多。因此,积极地对抗癌症,接受化学治疗或其他正规抗癌疗法,是对抗血癌的不二法门。

「化学治疗」究竟是什么? 「化学治疗」是利用药物影响细胞分裂时DNA的合成,达到毒杀癌细胞的效果。一般来说,分裂越快速的细胞,所需合成的DNA便越多,也因此对于化学治疗的效果较好。癌症细胞的分裂多半较一般细胞来得快,因此化疗对于癌细胞有毒杀的作用。不过人体内,并非只有癌细胞会作快速的分裂,包括肠胃道的黏膜和其他造血干细胞、头发等,亦有可能受到化疗药物的攻击而产生贫血、呕吐、疲惫与掉发等现象。因此,良好的支持性疗法是完成良好抗癌治疗的基础。对于预后较不好或病情复发的病患来说,干细胞移植合并高剂量化学治疗,可降低复发或死亡的风险。但移植本身亦属于高风险的治疗方式,须请经验丰富的血液专科医师施行较为安全。

血癌应如何预防与改善 由于大多数的血癌病因不明,要能够事先防范并不容易。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才是对抗血癌的重点。不过借由维持健康的身体机能,生活规律、少接触不必要的污染,对于健康仍然有帮助。

淋巴瘤也是淋巴性白血球所引发的癌症。和淋巴性血癌不同处在于:一般所指的淋巴瘤常以淋巴结或体内的肿块作表现,但有时亦会在周边血液及骨髓中发现癌细胞。在部分的情况下,淋巴瘤和淋巴性血癌是互相重叠的。淋巴瘤的分类,主要可区分为何杰金式及非何杰金式两类。非何杰金式淋巴瘤中可分B及T细胞淋巴瘤。此外可按照疾病进展的速度分为高恶性度及低恶性度淋巴瘤。一般常见的弥漫性B型大细胞淋巴瘤,便是属于高恶性度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则为低恶性度淋巴瘤。

临床特征 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淋巴瘤细胞聚集有关。常见的症状包括:

1.淋巴结肿大。肿大的部位可能会出现在颈部、腋下或鼠蹊部等淋巴结较表浅的部位。不过即使是淋巴结肿大,也不一定是淋巴瘤,一旦摸到身上有不明肿块越长越大,最好去医院请医师检查。淋巴瘤所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常会有不对称、坚硬、和附近软组织相互黏附的现象,且多为无痛性。

2.淋巴瘤细胞亦会聚集于骨髓中,因此抑制了其他正常血球生成而产生贫血、血小板低下、白血球低下、容易感染出血等现象。

3.肝脾肿大。肿瘤细胞聚集于肝脾所造成,可能会影响肝功能,造成血球破坏而加重贫血症状。 图9 图10(请放较小)

4.例如:发烧、夜间盗汗、体重减轻等,由肿瘤细胞分泌的细胞素经血液循环全身后所引起。

诊断方式 淋巴瘤的诊断还是要靠组织切片。一般会用影像导引(如电脑断层扫描、超音波),判断淋巴瘤所在的部位,再以切片针穿刺切片确诊。在一些较难切片的情况下,仍有可能需要手术切开取得检体。除病理切片判定外,亦需细胞遗传学分析辨别。

治疗方法 不同淋巴瘤的预后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皆不同。整体上来说,高恶性度淋巴瘤生长快速,产生症状又快又急,若无及时治疗,常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或甚至是死亡。相对来说,低恶性度淋巴瘤生长较缓慢,但对于化学治疗的效果却不如高恶性度淋巴瘤来得好。

高恶性度淋巴瘤治愈的机率则会比一般固态性肿瘤来得更高。低恶性度淋巴瘤虽不易治愈,但由于肿瘤生长缓慢,一般病患存活期也较长。对于一些和特殊感染相关的淋巴瘤,如胃部淋巴瘤,甚至可以借由抗生素治疗胃部幽门杆菌后,令其自动消失。近年来单株抗体的发明提升了原本化学治疗的反应率,目前健保在许多淋巴瘤的治疗中,都有给付单株抗体的使用。另外对于一些局部的淋巴瘤或治疗后残存的肿瘤,亦可考虑使用放射线治疗。

张家仑医师表示,癌症的治疗过程相当艰辛,主要是因为当今的化疗、放射线治疗,甚至是近年来热门的标靶治疗都避免不了副作用的产生。因此除了药物剂量、剂型的改变以减少副作用之外,病患常会寻求其他辅助食品或药品的帮助。日前报导有民众以天仙液及养生气功等,作为抗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其实这并不是很理想的方法。目前尚无直接临床实验证实,天仙液在各种癌症治疗中,是否有延长存活时间或增加反应率的效果,因此尚不鼓励病患单独食用来治疗肿瘤。

另有新闻指出,有癌症患者想要利用「不进食来饿死癌细胞」。姑且不论断食疗法是否真能饿死癌细胞,但在营养不良的情况下,病患的体力消耗、反复感染,反而减少疾病接受抗癌治疗的机会。这种玉石俱焚的作法,在医学界仍不太鼓励。癌症虽然可怕,但医学近年来的进步,已促使癌病存活期提升,同时也可维持良好生活品质。因此积极面对、多与医师咨询、接受正规的抗癌治疗,才是对抗癌症的最佳良方。

潘企岳 学历:中国医药学院医学系 经历:罗东博爱医院皮肤科主任 现任: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皮肤科主任

张家仑 学历:成功大学医学系 经历:林口长庚医院内科部住院医师、林口长庚医院肿瘤科研究员 现任:万芳医院血液肿瘤科主治医师

299 评论

相关问答

  • 皮肤癌预后论文

    从癌细胞到肿块,大概需要多久? 我们都知道,早期癌症甚少有明显症状,多是到了中晚期才出现异常表现。在出现癌症症状之前,癌细胞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 一个癌细胞

    兜兜里有糖布布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皮肤癌护理论文

    良好的心理护理,不仅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同时还是一项高超的艺术,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也是一样的道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在世界

    秀之美--艳梅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皮肤科文章论文

    在皮肤科工作也需要经常写总结,这样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提高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让我们更好的投入工作,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皮肤科护士个人总结范文精选三篇的参考资料,提

    chetcn094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皮肤癌2017cell论文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等因素,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到态势。居死亡原因之首。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也将有550万新发癌症病例,其中死亡人数

    冲哥是个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皮肤癌最新论文

    咖啡可以促进皮肤排汗,加速肌肤的新陈代谢使皮肤加速排出废旧角质,淡化因循环不畅导致的黑眼圈,另外就是具有抗氧化延缓肌肤衰老的作用。

    杨枝甘露儿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