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62

肖肖肖肖肖雪*
首页 > 医学论文 > 柳叶刀医学杂志奥密克戎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猪头.

已采纳

科学家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展示感染奥密克戎病毒的非洲绿猴肾细胞。左图为未感染奥密克戎病毒的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E6);中图为感染奥密克戎病毒24小时后的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E6);右图为感染奥密克戎病毒48小时后的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E6)。 (视觉中国/图) 截至2022年5月21日,新冠病毒在全球感染人数已超过亿,死亡人数也超过627万。5月12日,朝鲜首次报道新冠病毒病例,预计感染人数已超过朝鲜总人口的10%。自2021年底以来,中国多地也因为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反复暴发疫情,导致疫情防控形势复杂而严峻。5月中旬发表在学术期刊《自然》上的最新研究显示,正是因为新冠病毒不断发生变异,且主流变异株如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性减弱,传染性变强,致使疫情防控难度加大。在学术界,一般根据基因突变的遗传关系来确定病毒的系统发育谱系,然后根据系统发育谱系给病毒变异株命名,如在2020年10-12月首先在英国发现的变异株,在南非发现的变异株,在巴西发现的变异株,以及在印度发现的变异株。由于字母加数字的命名法难以记忆,媒体往往喜欢用地名替代这种科学命名法,但是这势必容易造成对所涉国家或地区的误解和歧视。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决定用希腊字母对这些病毒变异株进行通俗命名,比如将、、和变异株分别命名为阿尔法(Alpha)、贝塔(Beta)、伽玛(Gamma)和德尔塔(Delta),之后出现的变异株均按这种命名法。 相对而言,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能力更强,超过了以往所有的变异株。截至2022年3月31日,奥密克戎变异株已在188个国家被发现,并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变异株,占2022年2月23日至3月24日提交序列的。2022年1月,全球 健康 专家、美国华盛顿大学克里斯多夫·默里(Christopher Murray)教授在《柳叶刀》杂志撰文预测,奥密克戎变异株将感染全球超过50%的人口。在2021年12月中旬登陆中国以来,奥密克戎变异株在中国多地引发较大规模的疫情,其中上海感染者累计已超过60万人。与德尔塔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的重症率、住院率、入住ICU率、死亡率、住院时间等均大幅降低或减少。相反,奥密克戎变异株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则大幅提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患者表现出比感染早期变异株的患者更轻微的症状。 除了临床观察结果之外,为了进一步研究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性,科学家一般选择体外细胞培养和动物试验进行。 2022年1月,《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香港大学和海南医科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利用人类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试验观察到,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复制效率比新冠病毒原始毒株降低倍,相应地,阿尔法、贝塔和德尔塔变异株复制效率与原始毒株相当或更高。研究人员观察到,在细胞中检测到的传染性病毒滴度方面,奥密克戎变异株比原始毒株降低100~500倍。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进行了转基因小鼠攻毒试验,该转基因小鼠表达了人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这是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关键受体。鼻内攻毒试验显示,与原始毒株和德尔塔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小鼠体内鼻细胞和肺上皮细胞的复制效率同样大幅降低。从小鼠感染后的症状来看,与原始毒株和其他常见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的小鼠体重减轻幅度显著减少,发病时间明显推迟,存活率大幅提高。 在同一天,《自然》杂志同时发表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和日本东京大学的著名病毒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河冈义裕(Yoshihiro Kawaoka)团队关于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减弱的动物实验研究结果。与香港大学的研究类似,河冈义裕团队利用表达人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转基因小鼠和仓鼠作为动物模型。结果显示,与贝塔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后实验动物体重减轻幅度很小,鼻甲和肺部的病毒复制水平和可传染性病毒滴度都大幅降低,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性显著变弱。 2022年5月16日,河冈义裕团队再次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同样采用表达人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转基因小鼠和仓鼠作为动物模型,这次重点评估了奥密克戎三个子变异株特别是的致病性和传染性。无论是转基因小鼠还是仓鼠,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之后,实验动物的肺脏或鼻甲病毒滴度和病毒载量均显著降低。具体来说,和的致病性和传染性相当,但是它们的致病性都显著低于原始毒株,这项研究也是首次在体内证实子变异株的致病性显著低于新冠病毒原始毒株。 研究人员还评价了已批准上市或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单克隆抗体和口服抗病毒药物对的治疗效果,其中一些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在仓鼠肺部的复制,而他们之前的研究显示这些抗体对基本无效;另外,三种抗病毒口服药均能有效抑制在仓鼠肺部的复制,而且有正在开展临床试验的S-217622抗病毒药物还能抑制在鼻细胞中的复制,有望成为另一款疗效显著的抗新冠病毒口服药物。如果说致病性变弱勉强算一个好消息的话,那么传染性变强则是奥密克戎变异株带给人类的一个坏消息。有研究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基础繁殖数(R0)可达8-10,是德尔塔变异株的2-3倍,仅次于传染性极强的麻疹、腮腺炎、百日咳和水痘。致病性变弱无疑是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变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大量无症状感染者的出现,为病毒感染留出了大量的时间,也让疫情防控难度大幅增加。除此之外,奥密克戎变异株依靠基因突变获得了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 无论是疫苗接种还是感染病毒获得的免疫防线,奥密克戎变异株都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据丹麦一项涉及近万个家庭的研究显示,在完全接种疫苗的人群中,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染性是德尔塔变异株的倍,而在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中,两种变异株之间的传染性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比德尔塔变异株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潜在再感染率大约是德尔塔变异株的10倍。据2022年5月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涉及360万名南非新冠感染者的监测研究显示,相对于其他变异株,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再感染风险显著增加,其中近84%的三次或更多次再感染风险是由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的。 奥密克戎变异株超强的免疫逃逸能力主要体现在能躲避各类中和抗体的攻击。据来自英国牛津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牛津研究所等研究机构2022年2月发表在《细胞》杂志的研究论文显示,接受三剂疫苗的接种者或新冠康复者血清的中和抗体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中和作用大幅减弱,这些康复者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原始毒株、阿尔法变异株、贝塔变异株、伽玛变异株或德尔塔变异株。不过,感染德尔塔变异株的康复者血清中的中和抗体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中和滴度仍然较为可观。 相对而言,接种第三剂疫苗的中和抗体滴度可比接种第二剂后的提高30倍以上,说明加强免疫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仍然有效。早期数据表明,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两次疫苗接种只能提供30%至40%的感染保护和约70%的住院保护,而第三剂疫苗加强免疫则可将抗感染的有效性提高到75%左右,重症保护率则可提高到88%。因此,加强接种仍然是对付新冠病毒新变异株的有效方法。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汤波

283 评论

babyfaceonlyme

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已成为主要流行新冠毒株,它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无症状感染者增高。资料显示大约有95%的感染者为无症状感染或轻型病例,那么是不是说,风险已经降低了呢?根据权威研究显示,有两类人的风险仍然很高。 近期英国剑桥大学Tommy Nyberg教授团队发表于《柳叶刀》杂志的一项大型全国性研究,收集了英国本土超过100万新冠患者的数据,从研究数据可以明确以下几点: 1、可以再感染。新冠患者痊愈后,可以再感染新冠病毒,其感染奥密克戎的概率接近10%。这些再感染患者一般都是在3个月前感染过新冠病毒。说明新冠病毒抗体的滴度并不能长期存在,而且抗体对变异的病毒作用也会减弱,和新冠疫苗注射的效果类似。 2、病情减轻。奥密克戎感染症状较轻,与德尔塔相比,住院风险下降59%,死亡风险下降69%。研究还指出,奥密克戎感染的患者,整体就诊的风险比感染德尔塔病毒降低44%。从目前国内奥密克戎感染的情况看,整体上无症状患者居多,其次大多数是轻症患者,极少出现重症感染。 3、低龄人群风险高。研究显示,0~9岁的儿童,奥密克戎感染的住院风险仍然高于德尔塔毒株。 4、高龄人群风险高。70岁以上年龄风险下降少,但较德尔塔病毒仍然有所下降,下降率达到50%以上。 5、疫苗保护能力下降。这比较好理解,因为现有的疫苗主要针对德尔塔病毒研发,奥密克戎的变异较明显,因此存在较明显的免疫逃逸现象。但对于接种第三针加强针的人,仍然能提供70%的保护效果。 疫苗保护效果减弱,而患者症状减轻,住院风险减少,进一步说明奥密克戎的毒力在减弱。 本次奥密克戎主要感染的是上呼吸道,由于儿童的气道较短,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另外,这两类人群疫苗的接种率可能没有成人高,由于年龄的特点,本身存在免疫力低下的问题,加上老年人存在较多基础性疾病,所以,这2类人的住院风险需要高度重视。 结合目前国内疫情传播情况,建议在疫情防控方面,针对风险较高的低龄儿童和老年群体,继续加强疫苗注射,提供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有利于减少住院风险。

296 评论

扬州宏宏

新冠后遗症,5种最常见6月16日,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在《柳叶刀》上发布了全球首个关于感染奥密克戎后遗症的研究。该研究通过观察5万多位奥密克戎病毒感染者以及4万多名德尔塔病毒感染者,结果发现有的奥密克戎患者出现后遗症,德尔塔感染者出现后遗症的概率为。其中,有5种后遗症最为常见,分别是极度疲惫、头痛、注意力障碍、脱发与呼吸障碍。其中在新冠肺炎患者中,有58%的患者存在极度疲惫的情况,其他分别为44%、27%、25%和24%。此外,FAIR Health针对近200万的新冠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新冠患者中最常见的5种长期后遗症分别是疼痛、呼吸困难、高血压、高脂血症、不适以及疲劳。其中,疼痛是最常见的一种长期症状。

119 评论

相关问答

  • 《柳叶刀》医学杂志

    《柳叶刀》是1823年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部分是由李德·爱思唯尔(Reed Elsevier)集团协同出版。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

    xian蝦米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自然医学杂志奥密克戎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导致身体受到影响,导致死亡。

    一见卿心711 9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医学杂志《柳叶刀

    《柳叶刀》医学杂志是英国的。 《柳叶刀》创刊于1823年,创始人托马斯威克利,是由爱思唯尔出版公司主办,《柳叶刀》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医学学术刊物,是国际上公认的综

    桃乐丝816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英国医学杂志奥密克戎

    说到奥密克戎病毒,相信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吧。没错,奥密克戎病毒作为当下感染人数较多的一种病毒来说,它在新闻信息上出现的频率还是非常高的。其中,

    shangbabayue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自然医学期刊奥密克戎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27日在北京表示,寄望通过感染奥密克戎获得天然免疫的做法很危险,他还透露,中国研发的奥密克戎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确定结果还需时

    小傻求好运 9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