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11

青藤6970
首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银屑病研究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hatever345

已采纳

银屑病又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在自然人群中发病率为到3%。皮损好发于头皮、四肢两侧、膝肘,常对称发生,皮疹呈针尖至扁豆大小炎性红斑,表面覆盖银白色鳞屑、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基底浸润,进行期有同形反应。脓疱型可在寻常型基础上出现多数无菌性小脓疱;关节病型伴发于寻常型或脓疱型,关节炎症轻重与皮损平行;红皮病型全身皮肤弥漫潮红干燥,大量脱屑,常因用药不当引起。本病病程较长,冬轻夏重,反复发作。 本病中医学相当于国家标准的“白疕(b)”,亦属于“干癣”、“松皮癣”、“风癣”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其病因病机不外乎内外因,外因以风邪为主,兼与寒、湿、燥、毒等相兼致病;内因则重在血分、血燥、血热、血虚及血瘀。此外,饮食不节,肝肾亏损或冲任不调等均可使营血不和,脏腑失调而发病。一、血热风燥证 【临床表现】皮损鲜红,皮疹不断出现,红斑增多,刮去鳞屑可见发亮薄膜,点状出血,有同形反应,伴瘙痒,心烦,口渴,大便干,尿黄,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滑或数。 1、凉血地黄汤加减。 生地黄、当归、地榆、槐花、黄连、天花粉、陈皮、赤芍、防风、黄芩、荆芥、甘草。痒剧者,加蒺藜、地肤子;鳞屑较厚者,加紫草、茜草。 2、凉血化瘀疏风汤加减。 生地黄、鸡血藤、赤芍、当归、白鲜皮、土茯苓、紫草、金银花、乌梢蛇1、重楼、白芷、防风。 血瘀者,加丹参、桃仁;血热者,加玄参、大青叶;湿热蕴结者,加龙胆、黄芩。 3、凉血解毒方加减。 水牛角、生地黄、丹参、土茯苓、白花蛇舌草、蒺藜、重楼、牡丹皮、赤芍、当归、莪术、甘草、青黛。 血热盛者,去当归,加羚羊角;服药后腹泻者,加白术。 4、银虎汤加减。 金银花、虎杖、丹参、鸡血藤、生地黄、赤芍、当归尾、槐花、大青叶、桔梗。 咽痛明显者,加山豆根、麦冬、玄参;情志不畅者,加郁金、柴胡、枳壳1;皮疹以背为甚者,加山茱萸、菟丝子、肉苁蓉、知母;痒甚者,加白鲜皮、蒺藜、地肤子。 二、血虚风燥证 【临床表现】皮损色淡,部分消退,鳞屑较多,皮肤干燥,伴头晕眼花,面色胱白,口干,便干,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缓。 1、当归饮子加减。 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防风、白蒺藜、荆芥、何首乌、黄芪、甘草、鸡血藤。 大便燥结者,加火麻仁。 2、龙蝎合剂加减。 地龙、乌梢蛇、白鲜皮、生地黄、全竭、蜈蚣、蒺藜、苍术、当归、栀子、牡丹皮、甘草。 皮屑覆盖较厚者,加乌梅;口渴者,加玄参。 3、愈癣汤加减。 板蓝根、生地黄、丹参、地肤子、白鲜皮、鸡血藤、制何首乌、紫草、生槐花、当归、山茱萸、赤芍、荆芥、防风、白茅根。 热郁血分、血燥者,加牡丹皮、地骨皮、桑白皮;耗伤阴血、血燥者,加麦冬、天冬、石斛;气血凝结、血瘀者,加桃仁、红花、益母草;风湿热虫瘙痒者,加土茯苓、百部、枸杞子、蝉蜕、全蝎、蒺藜、乌梢蛇;气虚者,加黄芪、党参。 4、愈银汤加减。 白鲜皮、苦参、土茯苓、地肤子、蛇床子、当归、炒白芍、熟地黄、川芎、丹参、何首乌、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全蝎、蜈蚣,甘草。 急性期皮损红甚者,加紫草、生地黄、牡丹皮;稳定期鳞屑多者,加桃仁、红花;恢复期,加黄芪、党参、白术、麦冬。 5、养血祛风方加减。 生地黄、紫草、赤芍、益母草、鸡血藤、丹参、土茯苓、槐花、白鲜皮、甘草。 三、瘀滞肌肤证 【临床表现】一般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多年不愈,皮损肥厚浸润,颜色暗红,鳞屑较厚,有的呈蛎壳状,或伴关节活动不利,舌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或细缓。 1、桃红四物汤加减。 生地黄、当归、桃仁、丹参、三棱、莪术、泽兰、半枝莲、槐花、白鲜皮、甘草。 血热者,加紫草、金银花、水牛角;痒甚者,加蒺藜、地肤子。 2、复方参地汤加减。 生地黄、丹参、乌梢蛇、白蒺藜、土茯苓、紫河车、白花蛇舌草、三棱、莪术、茯苓、甘草。 气虚者,加黄芪、党参。 3、化瘀消银方加减。 莪术、三棱、鸡血藤、赤芍、红花、威灵仙、白鲜皮、蝉蜕、生地黄、生甘草。 急性期皮损红甚者,加紫草、牡丹皮;稳定期鳞屑多者,加桃仁;恢复期,加黄芪、党参、白术、麦冬。 4、活血方加减。 丹参、当归、鸡血藤、赤芍、紫草、川芎、黄芪、党参、地龙、甘草。 皮屑覆盖较厚者,加乌梅;口渴者,加玄参。 5、血府逐瘀汤加减。 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进行期者,倍用生地黄;静止期者,将生地黄改为熟地黄、赤芍改为白芍;血热型者,加白茅根、水牛角、生槐花;血燥型者,加当归、天花粉、鸡血藤;痒甚者,加白鲜皮、蒺藜、乌梢蛇。 6、消银除屑饮加减。 土茯苓、白花蛇舌草、金银花、生地黄、鸡血藤、墨旱莲、黄精、蜂房、当归、凌霄花、僵蚕、重楼、乌梢蛇、三棱、丝瓜络、甘草。 皮损基底潮红或暗红、痒甚、便秘、苔黄厚者,加牡丹皮、紫草、白鲜皮1、大黄;病程较长、皮肤干燥、皮疹色淡、面色苍白者,加何首乌、丹参;皮损呈斑块状或肥厚、鳞屑附着较紧、舌质紫暗者,加红花、鸡血藤。 四、湿热蕴阻证 【临床表现】多发在腋窝、腹股沟等屈侧部位,红斑糜烂,瘙痒,或掌跖部有脓疱,或阴雨季节加重,伴有胸闷纳呆,神疲乏力,舌红,苔薄黄腻,脉儒滑等症状。 1、萆薢渗湿汤加减。 萆薢、薏苡仁、黄柏、土茯苓、牡丹皮、泽泻、金银花、丹参、木通、甘草。 上肢皮疹明显者,加川芎;下肢皮疹明显者,加独活。 2、蓝川清热合剂加减。 板蓝根、白茅根、生地黄、紫草、丹参、赤芍、川芎、土茯苓、白花蛇舌草、乌梢蛇、白鲜皮、甘草。 下肢重者,加独活;脱屑多者,加徐长卿。 3、消银方加减。 黄连、山豆根、重楼、当归、郁金、白芍、生地黄、丹参、乌梢蛇、麦冬1、黄芪、甘草。 五、火毒炽盛证 【临床表现】多属红皮病型或脓疱病型。全身皮肤发红,或呈暗红色,甚则稍有肿胀,鳞屑不多,皮肤灼热,或弥布散在小脓疱,常伴壮热口渴,便干溲赤,舌质红绛,苔薄,脉弦滑数。 1、清营汤加减。 水牛角、生地黄、玄参、金银花、丹参、黄连、连翘、麦冬、紫草、大黄、生甘草。 热郁血分、血燥者,加牡丹皮、地骨皮、桑白皮;耗伤阴血、血燥者,加天冬、石斛。 2、复方败毒活血汤加减。 黄连、黄芩、栀子、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水牛角、生槐花、乌梢蛇。 热郁血分、血燥者,加牡丹皮、地骨皮、桑白皮;耗伤阴血、血燥者,加麦冬、天冬、石斛。

348 评论

XiangZong12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皮损特征是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有明显的季节性,多数患者病情秋冬季加重,夏季自然缓解。根据其皮损的不同特点,临床上一般将银屑病分为四型:寻常型、脓疱型、关节型、红皮病型。银屑病病因目前仍不清楚,一般和遗传、免疫、感染、精神等因素有关。 银屑病相当于中医学的“白疒”、“松皮癣”等,其发病原因复杂,概括起来有外因和内因两种。外因为风、寒、湿、热、燥、毒之邪侵袭肌肤;内因可由素体血热、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等。疾病初期多夹有风热之邪侵袭肌肤,以致营卫不和,气血不畅,阻于肌表而生;或因湿热蕴积,外不能宣泄,内不能利导,阻于肌肤而发病;病久不愈,风寒、风热、湿热之邪化火,而耗伤气血,则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或因营血不足,气血循行受阻,以致瘀阻肌肤而成;或因肝肾不足,冲任失调,更使营血亏损,血虚生风所致。 少数患者可因调治不当,兼感毒邪,湿邪化燥,以致燥热成毒,热毒流窜,入于营血,内侵脏腑,造成气血两燔的证候,临床上表现为严重型银屑病,即泛发型、脓疱型、红皮病型银屑病。 导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治疗银屑病四证四法四方: (一)血热证 临床表现:红斑、丘疹、银屑,新皮疹不断出现,皮疹散发,不连片,脱屑多,红斑压之褪色,瘙痒甚,伴见口干舌燥,心烦易怒,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或数。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活血。 方药:皮内2号方(即自拟荆芩汤加味)。 药物组成为:荆芥15g,枯芩15g,生地30g,丹皮15g,生槐花30g,赤芍30g,紫草30g,水牛角30g,小红参30g,乌梢蛇30g。 (二)毒热证 临床表现:红斑、丘疹、银屑,皮疹泛发全身,潮红热,压之褪色,皮肤肿胀,大量脱屑,瘙痒剧烈,伴见发热烦躁,形寒身热,重则神昏,口干口渴,便秘溲赤,舌质红绛,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护阴。 方药:皮内4号方(即黄连解毒汤加味)。 药物组成为:川黄连10g,枯芩小红参30g,生地榆30g,紫草30g,九里光30g,乌梢蛇30g,冰糖1小块。 (三)血瘀证 临床表现:红斑、丘疹、银屑,皮疹暗红,白屑难脱或屑多且薄,或疹色淡红,病程较长(半年以上),皮疹压之不褪色,伴见口干欲漱不欲咽,舌质暗紫或暗红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涩或沉涩,可有舌下脉络迂曲。 治法: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皮内6号方(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物组成为:黄芪60g,当归12g,川芎15g,桃仁15g,红花5g,赤芍30g,水牛角30g,小红参30g,生地榆30g,三棱15g,莪术15g,水蛭15g。 (四)血燥证 临床表现:红斑、丘疹、银屑,病情稳定或皮损部分消退,细碎脱屑,伴见口干舌燥,欲饮,秋冬加重,舌质淡红或舌质淡,舌尖红,苔少,少津,脉缓或沉细。 治法:养血活血,祛风润燥。 方药:消燥救肺汤加味,药物组成:炙枇杷叶15g,冬桑叶15g,炙甘草10g,阿胶(烊化)15g,炒胡麻仁15g,煅石膏30g,杏仁15g,麦冬30g,沙参15g,白藓皮30g,地肤子30g,小红参30g,乌梢蛇30g。 加减运用: 1.若咽痛、红肿者,加马勃15g、青黛(包煎)15g、白僵蚕15g。 2.鳞屑较厚者,乌梢蛇炒黄后研细末吞服(用药汁),并加紫草30g。 3.大便秘结者,可酌加生首乌45g或秦艽30g; 4.热盛伤阴者,加女贞子30g、枸杞30g、白芍50g; 5.脾虚湿盛者,加茯苓50g、白术15g、生苡仁30g; 6.脓疱型,加金银花30g、蒲公英30g、白花蛇舌草30g。 通过一年的跟师学习,我们体会到老师治疗银屑病有三个特点: 第一,辨证分型论治。 导师主张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认为血热毒盛为其基本病机,热邪侵淫营血为其表征,瘀血阻络贯穿于病程始终。加之患者多为阳热之体,且发病诱因以感染者居多,进而说明当病邪侵犯人体后,邪热郁搏而发为本病。因此,银屑病之病因,在外当推风热毒邪内侵,为病之标;在内责之素体血热蕴毒,属病之本。根据上述病因病机特点,将银屑病分为血热、毒热、血瘀、血燥共四型进行辨证论治。在病变过程中,各型可以相互转化或并见,在治疗时应注意标本缓急。 第二,方药应用特点: (1)应用云南特有中草药小红参,该药属云南民间草药,为茜草科植物云南茜草的根,性味微苦、甘、凉,功效补血活血,祛风除湿。 (2)重视顾护阴液。热毒之邪,最易灼伤阴液,肌肤失于濡养,致皮损干燥,叠起鳞屑;加之清热解毒之药多为苦寒之品,苦寒也易伤阴,因此,临证中要重视顾护阴液,导师刘复兴常以乌梅合冰糖,酸甘化阴,并加用女贞子、枸杞、白芍以滋养阴液。 (3)常用虫类药。血瘀证用水蛭,咽痛者,用僵蚕,其余几型均用乌梢蛇。水蛭为环节动物水蛭科的蚂蝗和水蛭及柳叶蚂蝗等的全体。 性味咸、苦、平,有小毒,入肝、膀胱二经。功效破血逐瘀。张锡纯认为,水蛭“破瘀血而不伤新血,专入血分而不损气分”。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的幼虫在未吐丝前,因感染白僵菌而发病致死的僵化虫体。性味咸、辛、平,归肝、心、脾、肺四经。功效散风泄热,化痰消坚,解毒镇痉,活络通络。乌梢蛇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性味甘平,无毒,入肝、脾经。 功效搜风通络,攻毒定惊。它能外达皮肤,内通经络,其搜风透骨之力最强,有“截风要药”之称。 第三,强调饮食宜忌。 导师认为,饮食宜忌在银屑病的治疗中占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临证时他不厌其烦地告诫患者忌口甚为重要:忌辛热刺激之品,如酒、韭菜之类;忌水产或海产品,如鱼、虾、蟹、海带、紫菜等:忌腥臭发物,如牛羊肉、臭豆腐、腌卤食品、牛奶、鸡蛋等;忌野菜类,如竹笋、蘑菇、香椿等;忌水果中之草莓、芒果、菠萝等。《外科正宗》:“凡病虽在于用药调理,而又要关于杂禁之法。……牛、犬、腥膻、腌腊、熏藏之物,俱能作渴;生干瓜、果、梨、柿、菱、枣等类,又能损胃伤脾;鸡、鹅、羊肉、蚌、蛤、河豚、虾、蟹海腥之属,并能动风发痒;油腻、煎、炒、烹、炙、咸、酸原味等件,最能助火生痰。”

148 评论

相关问答

  • 民间中医论银屑病论文研究

    笔者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尝试从肺论治银屑病 ,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病因病机 笔者认为该病多与感受风热之邪,久病伤阴,营血不足以及血虚肝旺,情志不

    杨梅的果实000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中医银屑病研究进展论文

    牛皮癣患者应该在生活中进行有效的皮肤护理,除了可以保护皮肤免遭外界刺激的侵袭,还能够促进康复。将护理和治疗结合起来,能够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效果。可是很多人对于牛皮

    山里吃吃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中药对于银屑病的研究论文

    药浴作为内病外治的一种传统疗法来源已久。 《礼记·曲礼》就有“头有疮则沐, 身有病则浴”。 东汉时期张仲景将浴法推广于临床, 《伤寒杂病论》载用百合洗方洗身以治

    凹凸威小姐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银屑病研究进展论文

    牛皮癣患者应该在生活中进行有效的皮肤护理,除了可以保护皮肤免遭外界刺激的侵袭,还能够促进康复。将护理和治疗结合起来,能够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效果。可是很多人对于牛皮

    夹心大便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世界研究银屑病论文

    牛皮癣在现代医学称为银屑病,是一种常见易复发的慢性皮肤病。其发病率近年来呈明显升高趋势。据调查,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白种人明显高于黄种人,黑种人次之。如美国近年

    felixcyrus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