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谁没吃
牛沙门氏菌病的主要症状是下痢。该病病源为牛沙门氏菌主要侵害10~30日新生幼犊,故又称犊牛副伤寒。
犊牛通常由于采食了带菌牛或病牛污染的饲料、饮水等感染发病。
体温可达40~41℃,食欲废绝,不久排出灰黄液状粪便,混有粘液,血液具有恶臭味。多数病犊因脱水而死亡。未死的可能发生关节肿或支气管肺炎。
成年牛症状多不明显或取隐性经过,少数表现严重下痢粪便带血,剧烈腹痛并可能很快死亡。孕牛流产。
该病的预防主要是加强对犊牛和母牛的饲养管理。
保持环境卫生,减少诱病因素。一旦发病,应对同种牛进行检查,及时检出带菌牛,予以淘汰,死亡牛应深埋或烧毁,同时对栏舍、用具及污染地进行彻底清毒。
对检出病牛首先按每公斤体重口服20毫升氯霉素一日4次或用其半剂量进行肌肉注射,连用5~7天。或者按每公斤体重内服70毫克复方新诺明,首次量加倍,每天2次。对下痢严重的牛,应配合对症治疗,及时输液,防止脱水。
鲁鲁鲁德林
该病主要侵害幼龄动物和音年动物是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中多种细菌引起的疾病的总称。该病主要侵害幼龄动物和音年动物,临床上表现为败血症、胃肠炎以及其他组织的局部炎症;成年动物则多呈散发性或偶尔呈地方性流行,但妊娠动物可能发生流产。
犊牛沙门氏菌病又称为“犊牛副伤寒”,其临诊表现为败血症和胃肠炎的症状,慢性病例还表现肺炎和关节炎的症状。
临床特征
潜伏期平均为1~2周。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
1、急性型
急性型的犊牛可于生后24小时内即表现拒食、卧地、迅速衰竭,常于3~5天死亡。多数在生后10~14日龄后发病,病初体温升高达40~41℃,呈稽留热,持续不退。
脉搏增数,呼吸加快,精神沉郁,食欲降低或废绝。初便秘、后腹泻,粪便呈灰黄或黄色液状,有的混有黏液和血丝。一般出现症状后4~8天死亡,死亡率达10%~50%。
2、慢性型
多由急性型转变而来。腹泻逐渐减轻或停止,但呼吸困难、咳嗽,从鼻孔排出黏液性分泌物,后变成脓性鼻液。初为支气管炎后发展为肺炎。
基督城里
牛沙门氏菌病又叫牛副伤寒,各年龄的牛都可发病,刚出生不久的小牛更容易感染,并且传播速度快。如果怀孕母牛感染该病,很可能发生流产,没有流产母牛生下的小牛常在出生后2天内开始出现发烧、拒食、拉稀、卧地等临床症状,病程3-5天,因脱水严重等引起迅速衰竭而死亡。在3周龄左右发病犊牛,病初体温升高达40℃-41℃,且高热不退,皮肤温度不均匀,精神差,食欲下降,拉灰黄色稀便,恶臭,粪便中混有血丝和粘液,发病4-7天可引起死亡。患病治愈的犊牛生长发育不良。生病时间长的牛,还会发生腕关节和跗关节肿大,甚至出现支气管炎和肺炎等。病牛是传播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沙门氏菌可以随患病牛的粪便、尿液、乳汁以及流产的胎儿、胎衣和羊水排出,污染周围环境及水源、饲料等,健康动物饮用了被污染的水源或食入被污染的饲料感染发病。牛感染发病与自身机体免疫力、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当牛营养不良,牛群饲养环境差、粪便堆积、通风不良、棚舍拥挤,多雨、潮湿,以及温度过低或过高、饲料突变、异地长途运输等因素降低牛只的抵抗力时,可促进本病的发生。牛沙门氏菌病是犊牛夏季和早秋季节,以及气候骤变时容易发生的疾病。主要引起发病牛体温升高(发烧)、拒食、拉稀,死亡牛脾脏肿大、真胃和小肠出血等症状。妊娠期牛多在晚冬、早春季节发生流产。治疗方法按照抗菌消炎、止泻补液的原则进行治疗,对于腹泻严重的病例,可选择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缓解脱水症状。具体用药及急救请咨询当地兽医。
(一)猪腹泻的疗法 腹泻是猪的一种常见病,发病率高,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率达50%~60%。 1.停食法:停食是治猪腹泻最简单的一种疗法。 它主要用于中毒
中药治疗信鸽沙门氏杆菌随着信鸽事业的迅速发展,养鸽户也在不断增多。信鸽沙门氏菌病已成为养鸽当中最常见的且防治最困难的重要疾病之一,其感染率、发病率和死亡率越来越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其中包括大肠杆菌性腹膜炎、输卵管炎、脐炎、滑膜炎、气囊炎、肉芽肿、眼炎等多种疾病,对养鸡业危害较大。诊断要点1、流
鹅沙门氏菌病,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鹅的传染病,常引起雏鹅的大批发病和死亡。本病是对养鹅业危害较大的细菌性疾病。 (1)症状 病雏鹅表现食欲废绝、口渴、饮欲增加、怕冷
犊牛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技术,怎么鉴别犊牛大肠杆菌病? 沙门氏菌是引起大肠杆菌病的一种病原体。患该病的牛主要特征是发热明显,腹泻,排泄混有血液的粪便,1~2周龄的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