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昕总理
茄子喜温作物,较耐高温,结果的适宜温度为25~30℃。对光周期长短的反应不敏感,只要温度适宜,从春到秋都能开花、结实。以露地栽培为主,长江流域多于冬季至早春在苗床播种育苗,北方各省于早春利用温床或阳畦播种育苗。由于茄子的结果期长,除要有充足的基肥外,还要求多次追肥(氮肥为主,适当增施磷肥、钾肥)。主要的虫害有地老虎、28星瓢虫和红蜘蛛,主要的病害有猝倒病等。1、品种:选择耐低温、弱光、早熟的品种。如:黑玉、沈茄一号、齐杂茄二号、绿圆茄、黑圆茄二号、永丰黑杂茄等。2、床土的准备:用无污染的大田土壤6份、腐熟优质鸡粪或猪粪2份、腐熟的马粪或稻糠2份,混匀后过筛备用。3、浸种、催芽:用1%高锰酸钾浸种30分钟,经反复冲洗后,放入55℃水中浸种15分钟,而后在20℃水中浸泡24小时。催芽前用细砂搓掉种皮上的粘液,然后包在湿布里,放在25-30℃处催芽,一般需5-6天出芽。4、播种:在温室内用育苗盘或木箱铺好10厘米床土,拍平浇透水。然后将种子均匀播到床面上。每平方米播种量35-40克。5、分苗:以8-10厘米的株行距移栽幼苗,分苗后浇透水。前期提高昼温至25-30℃,夜温15-18℃。缓苗后降低温度,白天25℃,夜间15℃,最低不能低于10℃。茄子苗龄多在80天以上,由于苗龄长,后期易脱肥,可采用磷酸二铵根外追肥。6、定植(1)定植前的准备闷棚消毒:每立方米温室或棚室,用硫磺粉4克,加80%敌敌畏克和锯沫8克,混匀后点燃,密封温室或大棚24小时,然后开口放大风。整地施肥:亩施优质农家肥5000千克,粪土混匀耙平,并按55厘米行距开10-15厘米深的定植沟。亩施磷酸二铵20千克,硫酸钾30千克,施肥后覆土5厘米(要躲开滴水线)。(2)定植:以25-30厘米株距摆苗(注意避免苗坨破碎引起的缓苗慢),随后在沟内浇足定植水,渗后培土成垄。第二天覆膜,用米宽地膜,一次扣两垄,拉成与垄同长,然后用刀片在每个植株位置划成纵口,将苗从口中引出,最后拉紧地膜,用土压严,封好定植口。(3) 定植后管理水肥:定植后3-4天浇一次缓苗水,缓苗后开始蹲苗,到门茄瞪眼时(13天左右)开始暗沟灌水,地温达到18℃后,明暗沟均可灌水,但要注意放风排湿。门茄瞪眼时,亩追施尿素10-15千克或磷酸二铵10千克,每隔20天追一次。也可用大民"绿兴"或"云大120"根外追肥。整枝打叶:采用双干整枝。门茄形成后,剪去两个向外的侧枝,只留两个向上的双干。一般到第7个果摘心,以促进果实早熟。门茄瞪眼时打掉基部3片叶,以后随着植株生长,逐渐打掉底层叶,利于群体通风透光。7.采收:以萼片与果实连接处无白色环带时采收,早熟品种开花20-25天后就可采收。[编辑本段]病害及防治1.茄子黄萎病发病特征:茄子黄萎病,定植后不久即会发病,遇低温定植,发病早且重,但以坐果后发病面积最大,病情最重。发病初期植株半边下部叶片近叶柄的叶缘及叶脉间发黄,后渐渐发展为半边叶或整叶,叶缘稍向上卷曲,有时病斑仅限于半边叶,引起叶片歪曲。早期发病茄株呈萎蔫状,早晚或雨后可恢复,后叶片变为褐色,全株萎蔫,叶片脱光,整株死亡。严重时,往往全叶黄萎,变褐枯死。该病多数为全株发病,少数仍有部分无病健枝。发病时:多由植株下部向上逐渐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脱落。发病株矮小,株形不舒展、果小,长形果有时弯曲。纵切根茎部可见到木质部维管束变色,呈黄褐色或棕褐色。发病规律:茄子的黄萎病是真菌浸染引起。病菌以休眠菌丝、厚垣孢子和微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浸染源。病菌通过混有病残体的肥料、带菌土壤和茄科杂草,借风、雨,人、畜及农具传到无病田。第二年病菌从根部的伤口或直接从幼根表皮、根毛侵入,后在维管束繁殖,并扩展到枝叶,该病在当年不进行重复浸染。发病最适温度为19℃~24℃,菌丝、菌核在6℃时10分钟后致死。一般气温低,定植时根部伤口愈合慢,利于病菌侵入;地势低洼,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灌水不本当及连作地发病重。防治方法:(1) 与非茄科或瓜类作物轮作3~4年;(2) 选用无病种子和抗病品种;施足腐熟有机肥;(3) 及时拔除病株深埋或烧毁,并在根际土壤中灌注药液消毒杀菌。(4)种子消毒处理,种子先用冷水预浸3~4小时,再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阴干备用。(5)药剂防治方法,定植时施药:茄苗定植时用1菌根消1000倍液浸苗根部,定植后并用此药液灌根,每株灌药液250毫升。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株500毫升每10~15天一次,连灌2~3次。2.茄子细菌性叶斑病发病特征:该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多从叶缘开始,从叶缘向内沿叶脉扩展,病斑形状不规则,有的外观似闪电状或近似河流的分支,淡褐色至褐色。患部病征不明显,露水干前,手摸斑面有质粘感。发病规律:该病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存活越冬,依靠雨水溅射而传播,从水孔或伤口侵入致病,温暖多湿的天气及通风不畅有利于感病。防治方法:(1)与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并对种子采用78——85 ℃的热水处理。(2)精选 无菌良种,并进行消毒。(3)对大棚和土壤进行杀菌消毒。(4)实行全方位地膜覆盖,防止浇水过大,并及时通风排湿。(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施叶叶青可湿性粉剂5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
我豆是我
辣椒叶斑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在各种植产区均有发生,给农户们造成了极大的损失。那么,农户们该如何应对辣椒叶斑病?本文将就此为大家做详细的总结,供农户们参考。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色小斑点,不规则形,水浸状。发展后为褐色至铁锈色,病斑大小不等,叶肉凹陷,呈薄膜状。病斑部位质脆,有穿孔。会造成大量落叶,最后引起整株死亡。发生规律:(1)气候因素。雨后易发病。高温高湿蔓延快。(2)栽培因素。排水不良,土壤贫瘠缺肥的地块,发病重。保护地没有消毒或消毒不彻底,棚室内的病残体清理不净,种子带菌,发病重。棚室内灌水后没有及时通风排湿,导致棚室内高温高湿,发病重。前茬收获后,土壤不进行深翻暴晒,直接进行下一茬的栽培,发病重。防治措施:(1)种子消毒。播种前用种子重量的50%可湿性粉剂琥珀酸铜,或5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拌种。(2)农业防治。与非辣椒、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2~3年。平整土地,垄作或高畦栽培。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积水,避免大水漫灌。棚室中在灌水后及时升高棚室内温度,要通风排湿。棚室内的蓄水池要覆盖薄膜,防治室内温度升后增加空气湿度。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或及时深翻。(3)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50%琥珀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4%络氨铜可湿性微粒粉剂300倍液,或氢氧化铜干粒剂6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继续改一个
【答案】:水稻胡麻叶斑病的发病规律:水稻胡麻斑病菌以分生孢子附着于稻种或病稻草上,或以菌丝体潜伏于病稻草组织内越冬成为该病的初侵染源。播种病种后,潜伏的菌丝可直接侵染幼苗;在有病稻草上越冬的菌丝体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引起秧田或本田初次侵染。病菌从表皮细胞直接侵入或从气孔侵入。潜育期长短与温度有关,25~30℃时仅需24h左右即可产生病斑,随即形成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同一品种不同生育期抗病性也有差异,一般在苗期和抽穗前后易感病。防治策略:以农业防治为主,特别是要加强深耕改土和肥水管理,辅以药剂防治。①农业措施:深耕能促进根系发育良好,增强稻株吸水、吸肥能力,提高抗病性;增施有机肥,用腐熟堆肥作基肥,改善砂质土的因粒结构;适量施用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促进有机质正常分解;在施足基肥的同时要注意氮、磷、钾配合使用,科学施用微量元素肥料;科学用水,实行浅水勤灌。②处理病种和病稻草。③在抽穗至乳熟阶段辅以药剂防治保护剑叶、穗颈和谷粒不受侵染。
1、修剪叶片:使用干净的剪刀将玫瑰花上有黄斑的叶片全部剪掉。2、正确浇水:将玫瑰花置于通风处,晾干土壤中多余的水分。3、补充光照:将玫瑰花移至散光照射的室外,促
是蓝莓的红点病。彻底清除病叶、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是行之有效的防病方法。 染病初期,叶面产生橙黄色、稍隆起、边缘清晰的近圆形斑点。病斑逐渐扩大,颜色逐渐加深,病
沈小杰 请采纳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植物的作用主要为对污染物的治理及其预防和监测。但由于各环境要素存在差异,植物在各环境要素保护中的作用不尽
石榴产业已成为增加我市山区农民收入的主要产业,随着石榴面积的不断增加,石榴病虫害危害程度也随之增加。由于去年我市石榴大面积发生早期落叶病,为提早预防和除治,现将
叶片上的病斑是圆形,暗褐色的,背面有许多的黑色小点儿;尽量选择一些抗病的品种增强田间管理,多施一些肥料,尽量减少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