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huaabcabc
中医针灸是非常健康的一个养生方法,这样对我们健康是很有好处的,大家完全可以通过中医针灸的方法来促进健康,这样对我们健康养生很有意义,而且对于常见的一些疾病来说,我们都可以通过中医针灸解决,一起看看应该如何解决。
善治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病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中医针灸来解决神经肌肉以及骨骼系统疾病,首先针灸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免疫功能增强,并产生镇痛作用。针灸还可以使炎性灶的血管通透性降低,抑制炎性物质渗出,从而达到治病效果,可以很好的治疗这样的疾病。而且如带状疱疹也伴有明显的神经痛,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可迅速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可避免西药带来的副作用,是我们不能错过的好选择。
治胃肠道疾病可针到症除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中医针灸的方法来保护好肠胃健康,可以很好的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黏膜下血流量,有助于溃疡愈合等,故针灸可治疗消化系统诸多疾病,其中比较多见且疗效肯定的主要有急慢性胃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厌食症、肠易激综合征、腹泻、胃下垂、胃溃疡等。如针灸支沟、照海两个穴位,可速缓便秘,这些常见的肠胃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中医针灸来解决。
可以发现中医针灸对我们健康很有好处,在平时很多人都会选择中医针灸的方法养生,这样对我们健康是有意义的,上面的这些疾病都可以通过中医针灸来改善和缓解,这样对我们健康很有好处,而且还可以增强我们身体素质。
我是怖怖
针灸 治疗的适应范围很广,举凡内、外、伤、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的许多疾患,大部分都能应用针灸来治疗。那么,针灸最适用于那些 疾病 ?哪些疾病用针灸治疗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使用针灸疗法又是否有副作用和 注意事项 呢?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有关资料,希望您喜欢。
针灸适宜治何病?
于涛博士指出:“据世界卫生组织(WTO)官方统计,大约有43种疾病是最适宜的,到针灸科就诊的患者中比较常见的有 肩周炎 、 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 腰肌劳损 、骨性 关节炎 、面瘫,中风后遗症,扭伤,视疲劳、慢性 结膜炎 、 鼻炎 、慢性咽 喉炎 、 胃炎 等,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他还举例说,像急性 胃痛 、咽喉肿痛的患者,往往一针扎下去,病人症状即可缓解,疼痛感消失大半,肿胀也迅速缓解,针灸治疗“立竿见影”的功效由此可见一斑。另外,用“天灸”来治疗支气管 哮喘 、慢性支 气管炎 、过敏性鼻炎等疾病也有较好的效果。
针灸都是根据 中医 理论和病症特点着手治疗,中医和西医在病症的叫法上也有所不同,例如中医称胃炎或溃疡引起的疼痛称“胃脘痛”、 网球 肘称“肘劳”、肩关节炎称“肩痹”等。于涛博士进一步解释说,“中医认为疾病发生的原因就是对应的脏腑或经络的气血不通,只要把脏腑和经络的气血疏通,就能基本达到治疗目的。针灸的作用就是疏通经络和调和气血,所以往往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急性胃痛、 痛经 、扭伤等疾患。对于 癌症 引起的疼痛针灸也有一定的疗效。”
那么,针灸治疗痛症与 中药 和西医治疗相比有何不同?于涛博士表示,中药治疗时效性相对较长,其存在着一定的量效关系,虽也可达到很好效果,但起效没有针灸来的迅速。西医的止痛主要是通过各类镇痛药物来治疗,如常用的 神经 阻断,也可达到较好的效果。而针灸科的治疗则主要通过整体调理、疏通经络的作用,正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针灸有何副作用?
小小针灸,发挥着无比巨大的功效,但也有人对针灸望而却步,扎针会不会出血?会不会感染?他们对针灸就是没有安全感,其实,他们是担心针灸有没有副作用呢!于涛博士指出,“这些人是多虑了,针灸的副作用相对比较少,目前来看唯一不好的就是有少许痛感,小孩的依从性比较差些,难以耐受,还有孕妇某些部位亦不能扎针,其他人一般是没问题的。”
同时,他提出了解决方法,依从性差或不能配合治疗的小孩,针灸时仅需在身上扎几针后不留针即可。而对于孕妇而言,虽能做针灸治疗但要注意方法,应避开腹部、腰骶部、下肢的部分 穴位 ,以免造成堕胎等副作用。除了禁忌的穴位,使用其他相关联的穴位来治疗头痛、颈椎病、面瘫等疾病均可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且不会对胎儿产生影响。
针灸有何注意事项?
很多人不了解针灸,在第一次治疗时难免过于紧张,容易出现晕针的场面。于涛博士说:“针灸治疗还是会有些痛的,如果是空腹、紧张、过于疲劳、身体状态不好时,很容易出现“晕针”现象。”所谓的“晕针”,指的是扎针后脸色变白、出冷汗,甚至 头晕 、头昏、眼前发黑、 血压 下降等现象。处理方法其实也很简单,于涛博士表示,立即将针拔出,让病人平躺,并饲以温开水很快就可缓解。
另外,妇女经期不建议在腹部扎针,但如果是治疗月经病,则医生有时还会特意选择经期来治疗,这是因为排经的时候是引邪外出的良好时机,通过针灸可以把体内的寒气、痰、淤血等邪气通过月经排出体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至于治疗痛经也需注意,最佳针灸治疗期为月经前一周至月经结束,无论是宫寒或有淤血的患者,经过针灸都可达到很好的调整作用。
“什么时候可以冲凉?冲凉会影响针口吗?”很多患者扎针后都会咨询医生上述的问题。于涛博士回答说,“其实,扎针后1-2小时后就可冲凉,因为针口非常小影响不大;若是 拔罐 ,则3-4小时后再冲凉;若是灸法,则建议稍微缓和之后再洗热水澡,对治疗不会有影响。”于涛博士提醒,无论是针还是灸,治疗时间和药物敷贴时间,均应遵医嘱执行,以免时间过长引起皮损。
所以,当你不慎患病又想快速缓解症状时,不妨到中医院针灸科尝试针灸疗法,该治疗目前按所用的针法和用针数量来收费,可 医保 报销,属于“治疗费”范畴。多数病症在门诊治疗即可,但以下几种病人需要住院,如行动不方便、不能自理的病人。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43种针灸有效的病症
一、 呼吸 系统疾病
1. 鼻窦炎 ;2、鼻炎;3、 感冒 ;4、扁桃腺炎;5、急、慢性喉炎;6、气管炎;7、支气管哮喘。
二、 眼科 疾病
8.急性结膜炎;9、中心性视网膜炎;10、 近视眼 ;11、 白内障 。
三、 口腔科 疾病
12.牙痛;13、拔牙后疼痛;14,牙龈炎。
四、胃肠系统疾病
15.食道、喷门失驰缓症;16、呃逆;17、胃下垂;18、急、慢性胃炎;19、胃酸增多症;20、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疼缓解);21、单纯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炎;22、急、慢性 结肠炎 ;23、急性(慢性)杆菌性痢疾;24、 便秘 ;25、 腹泻 ;26、肠麻痹。
五、神经、肌肉、骨骼疾病
27.头痛;28、 偏头痛 ;29、三叉 神经痛 ;30、面神经麻痹;31、中风后的轻度瘫痪;32、周围性神经疾患;33、小儿脊髓灰质炎后遗症;34、美尼尔氏综合征;35、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36、遗尿;37、肋间神经痛;38、颈臂综合征;39、肩凝症;40、网球肘;41、坐骨神经痛;42、腰痛;43、关节炎。
火星的星星
摘要: 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在50年代后期就受到了较大的重视,有针灸治疗小儿早期视神经萎缩的报告。也有百例大样本的临床观察。在60年代,有的还以经络测定仪测定的数据为依据,选穴配方和运用补泻手法治疗本病。自七十年代后期起,则主要从不同方面寻求提高疗效的途径。如在穴位选择上,除用传统穴位外,还发现了一些有效的新穴;在手法上,则强调在补法的基础上使感应到达眼区;在穴位刺激方法上,以针刺为主,亦运用头针、穴位注射、电针及耳针等法。针灸治疗本病的效果,由于各地评判标准不一,刺灸方法各异,有所差别,有效率在55~90%之间。
关键词: 针灸治疗 视神经萎缩
视神经萎缩是视神经纤维受各种病因损害而发生变性和传导功能障碍的退行性病变。其特征为视力下降、视野缩小和眼底的视神经乳头苍白。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多发生于视神经外伤、中毒症,或原发于进行性麻痹等;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多发生于眼底疾患之后,如继发于视神经视网膜炎、视乳头水肿、视网膜脉络膜炎、视网膜变性等。
诊断要点
根据症状及眼底检查,结合外伤、中毒、颅内炎症、肿瘤、血管性疾病及眼底疾病病史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
1.有原发性眼病的表现或其他病史。
2.视力逐渐或突然下降,甚至仅存光感,但少有完全黑蒙。
3.视野检查:视野有不同程度及特征的损害,如偏盲、周边视野缩小等。
4.眼底检查: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可见视乳头颜色变淡或苍白,边缘清晰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可见视乳头颜色变淡呈灰白或蜡黄色,边缘模糊,视网膜血管变细。
二、辅助检查
1.视神经诱发电位P波潜伏期延长。
2.其他辅助检查头颅X线片、CT等,有助于查明病因。
治 疗
一、体针疗法
1.处方:取穴分为四组,第一组取头部的穴位,如鱼腰、太阳、阳白;第二组取百会、风池等;第三组取远隔部位的穴位,如紫宫、玉堂、膻中、内关、神门等;第四组取远隔部位的穴位,如T1~T5夹脊穴、大 杼 、风门、肺俞。第一组、第三组穴位同时取用,第二组、第四组穴位同时取用。两种处方交替使用。
还可根据病因加取穴位。
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选用28~30号毫针,向下平刺阳白±寸,向后平刺太阳±寸;横向平刺鱼腰±寸。向前平刺百会±寸;向鼻尖方向斜刺风池±寸。向脊柱方向45°角斜刺T1~T2夹脊穴、大 杼 、风门、肺俞±寸。向下平刺膻中、玉堂、紫宫±寸;直刺内关±寸;直刺神门±寸。
每天针刺1~2次,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3~5次。均用中等强度捻转手法,捻转的幅度为2~3圈,捻转的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10~30秒。
3.按语:头部血管分布着来自T1~T5的自主神经,所以还选了T1~T5节段区内的穴位。
通过调节相应节段的自主神经的功能来调节病变部位的血液供应,选用第二组、第四组穴位的目的'就在于此。取用第一组、第二组穴位既可调节高位中枢的功能,也可调节视神经的功能。
二、电针体穴疗法
1.处方:与体针疗法的选穴相同。取穴分为四组,第一组取头部的穴位,如鱼腰、太阳、阳白;第二组取百会、风池等;第三组取远隔部位的穴位,如膻中、玉堂、紫宫、内关、神门等;第四组取远隔部位的穴位,如T1~T5夹脊穴、大 杼 、风门、肺俞。第一组、第三组穴位同时取用;第二组、第四组穴位同时取用。两种处方交替使用。 2.操作方法:分为两步,第一步进针操作与体针疗法一样,第二步为电针疗法操作方法。第一步操作完毕后,在第一组(头部的穴位)与第三组穴位之间,在第二组(头部的穴位)与第四组穴位之间,分别连接电针治疗仪的两极导线,采用疏密波,刺激量的大小以出现明显的局部肌肉颤动或患者能够耐受为宜。每次电针治疗20分钟,每天治疗1~2次。每次电针6~8个穴位即可。没有接电疗仪的穴位,按普通体针疗法进行操作。
三、耳针疗法
1.处方:主穴、配穴同时取用,两侧交替。
(1)主穴:取一侧的眼、目1、目2。
(2)配穴:取另一侧的脑点(缘中)、脑干。
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用28号~寸毫针斜刺或平刺耳穴。每天针刺1~2次,每次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均用中等强度捻转手法,捻转的幅度为2~3圈,捻转的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10~30秒。
四、电针耳穴疗法
1.处方:主穴、配穴同时取用,两侧交替。
(1)主穴:取一侧的眼、目1、目2。
(2)配穴:取另一侧的脑点(缘中)、脑干。
在上述耳针疗法处方的基础上,选取单侧的体穴内关、后溪、中渚(双侧交替使用)。
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用28号~寸毫针斜刺或平刺耳穴。用28~30号毫针,直刺内关±寸,直刺后溪±寸,直刺中渚±寸。然后在耳穴与内关、后溪、中渚之间分别连接电针治疗仪的两极导线,采用疏密波,刺激量的大小以出现明显的局部肌肉颤动或患者能够耐受为宜。每次电针6个穴位(主穴、配穴交替使用),每次电针20分钟。每天治疗1~2次。没有接电疗仪的耳穴,按普通耳针疗法进行操作。
古代成方举例
1.肝虚自不明:灸肝俞二百壮。小儿斟酌可灸二七壮。(《千金方》)
2.目昏:头维、攒竹、睛明、目窗、百会、风府、风池、合谷、肝俞、肾俞、丝竹空。(《神应经》)
3.眼目昏花,视物不明:上星、心俞、肝俞、肾俞、二间、足三里、光明。(《杨敬斋针灸全书》)
参考文献
1.张雅林 视神经萎缩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 [期刊论文] -光明中医2009(4)
2.于慧.危立飞.王锐 睛明穴的临床应用探讨 [期刊论文] -针灸临床杂志2008(12)
3.徐红.刘坚.徐斯伟.宗蕾.张仁 针灸治疗难治性眼病的文献分析 [期刊论文] -中国针灸2008(8)
4.林碧珠 视神经萎缩的中医治疗近况 [期刊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 医药月刊2008(7)
中医学作为一门具有东方古老传统 思维方式 的应用科学有其内在的本质规律可循。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中医临床的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相对穴”在针灸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 将四肢内外侧或躯干前后方相对位置上的部分针灸腧穴命名“相对穴”, 如内关与外关,阴陵泉与阳陵泉,悬钟与三阴交等。“
2017医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题目: 多节段颈椎病手术不同疗效对比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影像学上显示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或退变, 压迫脊髓,在颈椎多节段椎体
对此我觉得针灸确实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治疗颈椎病的,但是不能够全面的根治,应该长期的进行治疗才能够有显著的效果。
中医学作为一门具有东方古老传统 思维方式 的应用科学有其内在的本质规律可循。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中医临床的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