佼佼猪猪
医学 教育 是实践性教育,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要培养合格的医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基础,但临床技能水平更是重要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消化内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优质护理是为了让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更好地康复,让其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达到一个更好的状态,使其因为身心愉悦而缩短病痛带来的痛苦,进而促进其疾病的康复。可以说,护理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病情。因此,开展优质护理对病人有着非常好的作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消化内科;护理质量
一、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
通过掌握消化内科住院病人的心理特点可以为护理工作提供巨大的帮助。具体说来,消化内科住院病人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脾气暴躁,易冲动
由于消化内科的住院患者的病程长,住院时间较长,病情恢复起来十分缓慢,使得患者的脾气容易暴躁,冲动。这就使患者总是有怨言,自身的情绪不能得到有效地控制,稍有不顺心时,就会激动不已并不考虑后果地去做事,这给病情的恢复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
(二)内心较为孤寂
由于消化内科的住院患者需要整天待在病房内,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和朋友圈,使其缺乏必要的 人际交往 。时间一久,患者就会感到无聊、孤单,心里就会开始胡思乱想,使其内心压力大增。不仅如此,一些病症较重的患者还会担心自己的病情,在缺乏别人的关心时,内心的孤独感就会激增,从而产生恐惧。
(三)自责
很多消化内科的患者内心会产生自责的情绪,觉得自己的住院治疗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不但花费了很多医药费,也占据了家人更多的时间。
(四)感到悲观
很多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由于住院时间长,治疗反复且效果不明显,使得内心感到悲观、丧气。加上治疗费用较高,使得患者内心产生了抗拒心理,对治疗自暴自弃,甚至不配合治疗,使自己的病情得不到缓解,形成恶性循环。
二、在消化内科提供优质护理的重要性
由于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内心的情绪十分不稳定,常常出现上述心理,这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如果护理工作做得不到位的话,就会让患者产生抵触心理,不配合护理及治疗,出现脾气暴躁情况,不但给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麻烦,更对患者的病情治疗十分不利。
而如果有优质的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一个更好的治疗疾病、缓解内心压力的环境,可以让患者的内心更为平和,这对患者的病情是非常有好处的。因此,医院尤其是消化内科非常有必要提供优质的护理工作。
三、对消化内科提供优质护理的探讨
医院消化内科想要为住院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大对护理人员的素质培训力度
护理人员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是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因此,医院应该在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技能方面培训的同时也应该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进行教导,要让护理人员更加了解自己的工作,使护理人员明白自己的职责不仅仅是陪病人,而是陪护病人,对他们进行呵护。为此,消化内科可以制定定期呵护的规定,要求护理人员每隔一段时期就要为病人献爱心,提供帮助,为他们带去快乐。
(二)健全医院的护理制度
一个好的医院制度可以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对于消化内科来说,其可以将护理人员的工作进一步细化,让每个护理人员有更加明确的护理方向,并让护理人员将工作重点放在对消化内科患者生活方面的护理。除了生命体征监测、口腔护理、功能锻炼、出院接诊等,还应从患者的生活起居方面进行护理。
除此之外,消化内科还可以实行主责护士责任制,将患者的护理工作交由固定的几个护理人员形成一个个固定的护理小组,让护理人员全权负责,然后加强各个护理小组的交流,在工作中不断积累 经验 ,提高医院的护理水平。
(三)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辅导
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辅导工作有时候比生理护理工作更为重要。因此,消化内科应该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辅导。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实施心理干预技术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可以每天为患者播放一些舒缓心情的音乐,真诚地倾听患者的意见和抱怨,及时为其排解压力,从而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
对于那些自暴自弃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与其进行交流,让患者明白自己的病情,让其懂得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时间长、治疗反复的特点,增加其耐心和自信心,从而使患者更好地从病情中恢复过来。
(四)简化工作流程
由于护理人员每天都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询问、记录,使一些患者会变得不耐烦。因此,消化内科应该简化工作流程,把更多的时间放在陪护病人身上,使患者感受到亲切的护理服务。
(五)加大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考核力度
有效的监督是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加大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的考核力度,制定系统的奖惩机制,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全身心地呵护患者,从而让患者得到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
结论:优质的护理工作对患者的病情好转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可以让患者得到更好的病情照顾,另一方面还可以让患者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促进其病情的好转。
参考文献
[1]陈翠;庄海花;张倩倩;薛永芳;陈蓓;;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做法和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年24期
[2]张雪兰;文跃莲;钟灿华;;消化内科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实践与体会[J];全科护理;2011年22期
[3]李艳艳;;浅谈优质护理服务在内科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30期
[4]黄惠根;陈凌;黄红友;叶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0年05期
[5]刘娟.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房"实施初探.卫生职业教育,2011年29卷第20期.
【摘要】 所谓胃病,实际上是许多病的统称。也是最麻烦难缠的一种,它们有相似的症状,如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吃饭很少但却感觉饱胀、胃酸、甚至恶心、呕吐等等。胃病的症状可以很轻也可以很重,严重者发生胃癌。所以,要时时刻刻注意饮食,合理的用餐搭配也是至关重要。下面的论述会让我们了解如何预防和护理相关消化内科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胃病;消化性溃疡;医疗;护理
消化内科是研究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及胰腺等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临床三极学科。消化内科疾病种类繁多, 医学知识 面广,操作复杂而精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如消化内科的胃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这些病例的临床治愈率很高,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这些病的复发率极其高多达40-70% 导致人们的身体质量越来越差。
1 消化内科胃病的总体概括
胃病患者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内科之一,不同的地区发病率不一,还体现在不同的职业发病率也是不同的,如在校学生、白领、工人等等。胃病是有什么引起的?胃病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种多病因疾病。比如环境、饮食、药物、遗传、细菌及抽烟、饮酒等都可以引起胃病。上述的这些因素都可导致胃酸过度分泌而破坏胃,临床上常见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等。
消化内科引起胃病的原因 胃病的具体病因一般有以下原因:第一,长期喝烈酒抽烟、饮食无规律、浓茶、浓咖啡,吃辛辣和垃圾的食物等不合理生活习惯。第二,胃炎后胃黏膜损伤持久不愈。第三,经常服用对胃部有损害和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药,阿司匹林药物等。第四,一些慢性疾病,如尿毒症,慢性肾炎,重症糖尿病等。
消化内科胃病的医疗用药 方法 抗酸剂:使用药物其中主要成份为抗酸剂有小苏打、胃尤、碳酸钙、胃舒乎、盖胃平、胃必治、胃得乐以上药物必须在餐后小时服用,这些都是专家研究过的,为了使药物发挥良好的效果,可维持缓冲作用长达3-4小时,而餐后立即服则药效只能维持1小时左右,没有发挥到好的治疗效果。有些药物可根据自身情况或者药效来定量,如服用氢氧化铝凝胶后症状减轻不明显可改为每日4次,一般规定是每3次,每次10ml。注意胃舒平、盖胃平为咀嚼剂,嚼碎后服下效果好。为了较好的治疗胃溃疡的药物有丙谷胺,成人每次2片,饭前15分钟服下,口服每天3-4次或者遵守医嘱服用。连服30-60天左右。停药时间应遵医叮嘱,根据内窥镜的检查情况来决定。为治疗胃部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较好的药物有胃复安、吗丁啉和胃尤等,每次1-2片饭前服用,成人每日3次。为了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应该要避免不能与相克的药物服用,例如胃复安不能和阿托品这些相生相克的药物同时服用,否则效果会大大降低。
消化内科胃病的食疗护理 第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坚持吃一个苹果,从此远离病。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因为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发挥预防和恢复胃病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病能力。第二,对于胃食道反流性患者这些患者不宜食用的食物有巧克力、咖啡、辛辣、薄荷、柑橘、蕃茄、全脂牛奶及洋葱等,可食用的食物有高蛋白、蔬菜、谷类、易于消化的米粥等。避免下食道无法适当地发挥功能,胃液反流到食道。第三,胃功能性差、经常胃痛、消化不良者平时应吃多少蔬菜、水果。这些清淡食物为主,每日早餐坚持和小米粥易于消化,可适量喝鲜果汁等。胃病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应多吃一些五谷杂粮、鲜榨豆浆、豆类食物、肉类(鱼、嫩瘦肉、动物肝脏)等。这些食物都是有助于胃消化、营养丰富、含钙高。这样的饮食搭配就大大减少了对胃肠粘膜的伤害和刺激。第四,胃病患者无论男女都应该做到少喝咖啡、浓茶、生冷和碳酸性饮品、酸辣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都是对胃有严重伤害的。少吃油炸、腌制、生冷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
2 以消化性溃疡为例进行的分析
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溃疡的形成都与消化作用密切相关,又被称为消化性溃疡。相比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来说,消化性溃疡比较常见。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原因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季节性发病,春秋之季,是此病的复发高潮期,主要症状为有律性腹痛、胃溃疡进食时疼痛。而十二指肠溃疡呈疼痛,然后是进食,并睡觉时夜间伴有腹部疼痛。胀满、泛酸、恶心呕吐等。
发病常与情志不畅、饮食无规律、劳累过度、受寒等因素相关。
消化性溃疡的护理 药物护理;养胃药:常见的有吗丁啉10mg,成人每日3次,饭前15分钟口服。硫糖铝,每日lg,一日3次,每次都是饭前1小时及睡前各服一次,作用,保护胃粘膜。抑制酸药:800g,每日1次,口服。严重者可采用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手术适用于急性穿孔、幽门梗阻、大量出血、恶性溃疡等。一般治疗;少吃辛辣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酒,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情绪波动,劳逸结合,每天都要保持一个好心情。
3 总 结
通过两个消化内科胃病和消化性溃疡的分析,让我们了解到,消化内科的详细病情以及各种方法的护理。主要引起的原因各种各样,胃病时很多人不以为然,不够重视,觉得自己在家买药或自行到药店药就行了,其实这并不要当。应该经过医生的建议后再服用什么药物,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后果。但在生活方面,我们可以去预防和护理,可见,合理的饮食习惯对我们的消化系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胃病的预防,自我调节就很重要了,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c,少吃生冷、辛辣、油炸的垃圾食品等。饮食规律化,定时定量、禁止暴食暴饮。“生命诚可贵,贵在珍惜”,让疾病远离我们,从身边小细节做起。
参考文献
[1] 肖良.护理干预对消化内科患者的影响[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5).
[2] 谭光秀.消化性溃疡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0(03).
[3] 杨凤翔,李梅,王桂荣.综合康复护理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13).
有关消化内科护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有关消化内科护理论文
2. 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3. 关于护理论文范文
4. 有关外科护理论文范文
5. 有关肝胆外科护理论文范文
6. 医院护理毕业生论文范文
映雪堂明
什么是早期胃癌?如何发现早期胃癌?胃癌的治疗效果与胃癌的发病早晚,病理类型,手术根治的彻底与否以及综合措施得当有关。早期胃癌的治疗效果最佳。胃壁分三层:粘膜、肌层与浆膜层。早期胃癌是指癌组织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的胃癌者,不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均为早期胃癌。早期胃癌大多发生在胃的中下部,贲门部少见;从病理上分,高分化腺癌占70%,低分化腺癌占30%。早期胃癌的预后与浸润深度有关,粘膜内癌罕见胃周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接近100%;癌灶侵及粘膜下时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约占15%~20%:平均5年生存率为82%~95%。由于早期胃癌无特异性症状,病人的就诊率低,加上缺乏有效便利的普查筛选手段,目前国内早期胃癌占胃癌住院病人的比例还不到15%。为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早期发现胃癌,对家庭成员有胃癌病史或原有胃病史的人群应当做定期检查。对40岁以上有上消化道症状而无胆道疾病者;原因不明的消化道慢性失血者;短期内体重明显减轻,食欲不振者应作胃的相关检查。推荐的方法是纤维胃镜加活组织检查,诊断胃癌已不再困难。电子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粘膜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并可获取病变组织作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胃癌的最有效方法,为提高诊断率,对可疑病变组织活检不应少于4处。
双子座K先生
在美国矽谷和台湾皆设有研发中心的全球癌症检测龙头CellMax Life合度精密生物科技公司,以致力透过非侵入性血液检测,提供一般大众都负担得起的早期癌症侦测及管理的方案闻名,今天于2018美国临床肿瘤医学会年会消化道癌症研讨会临床研究发表研究成果 。 论文摘要显示运用 CellMax Life专利CMxTM平台进行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血液检测(CellMax CTC blood test),不仅能早期侦测出大肠直肠癌,并在许多临床案例中,也能侦测出早期癌化病变,检测的准确率达到84-88%!
大肠直肠癌是可以预防的! 如果在早期发现,其治愈率是非常高的,然而在台湾,大肠直肠癌却已连续九年稳居十大癌症的第一名!传统的大肠直肠癌筛检方法,如大肠镜或及粪便检测,是侵入式或不便利的,以致于民众接受大肠镜的意愿偏低,导致大多数的大肠直肠癌被发现时为时已晚,无法达到提升存活率的目标。
林口长庚纪念医院暨本研究计画领导人蔡文司医师表示:「本项研究的重大意义在于早期大肠癌或前癌病变中血液循环肿瘤细胞CTC就可能产生,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利用CMxTM平台能非常灵敏的检测出CTC,精准评估癌症风险,为那些想要定期接受检测,但却抗拒大肠镜检测,或不愿意接受粪便检测的民众,提供一项全新又便利的癌症筛检选项,并且此项晶片平台检测技术未来也能应用在乳癌、摄护腺癌、肺癌等等癌症检测」。
循环肿瘤细胞(CTC) 循环肿瘤细胞(CTC)来自于癌症肿瘤转移的过程,癌细胞由原位肿瘤剥离并进入血液循环中。循环肿瘤细胞在很早以前就已经知道可以被用来检测癌症,但目前大部分循环肿瘤细胞的技术都只能侦测晚期的癌症。CellMax合度生技的循环肿瘤细胞血液检测(CellMax CTC blood test),也称为”液态切片(liquid biopsy)”,可以早期在血液中侦测出这些循环肿瘤细胞。这是最早的临床研究之一,显示循环肿瘤细胞血液检测(CellMax CTC blood test)可以有效地在早期、更易于治疗的时期侦测出癌症。
在这次发表的论文中,研究人员共招募了620位超过20岁自愿接受此研究的受检者,这些包含了到医院接受常规大肠镜检查或是已经证实罹患大肠直肠癌的患者。在接受大肠直肠镜检查以及病理组织切片后,438位受检者被发现罹患有癌前的腺瘤性瘜肉(adenomatous polyps, pre-cancerous growths)或是早期到晚期的大肠直肠癌。剩余的其他参与检测者则没有罹患瘜肉或是大肠直肠癌的迹象,因此做为此临床研究的对照组。
受检者只需要透过常规抽血取得2ml的周边循环全血,即可进行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血液检体接下来经由CMx检测平台处理,血液检测结果与大肠直肠镜结果再进行盲性分析取得最终的比较数据。
本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此检测的敏感度(sensitivity),在有检测到CTC的癌前病变群体中有77%,在有检测到CTC的第一到第四期癌症群体中有87%。在同时计算敏感度(sensitivity)和专一性(specificity)后,检测的准确度(accuracy)在癌前病变和癌症检体中高达84%~88%。此外,此项检测的准确度也优于现行大肠直肠癌筛检指引的粪便潜血检测(FOBT)。
该研究的共同作者,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肠胃科医师暨生物工程创新与设计中心的医学主任Ashish Nimgaonkar医师表示:「CellMax的循环肿瘤细胞血液检测(CellMax CTC blood test)可以填补大众对于同时兼具便利且可以正确侦测早期大肠直肠癌的检测需求。由于这项检测的血液检体只需要一般常规的抽血,因此可以很容易地整合进入一般大众的检查项目,提高检测率。」
本次临床研究的研究者计画在台湾展开更多的临床研究并在将来延伸展开美国的临床研究。由于循环肿瘤细胞剥离的机转,以及CMx TM 平台侦测的原理适用于所有的实体肿瘤,因此,预计此平台将可为其他实体瘤如乳癌,肺癌和摄护腺癌提供良好的结果。
CellMax Life合度生技共同创办人暨执行长Atul Sharan表示:「早期侦测或许才是癌症的唯一解方。为了能够更有效果,早期癌症的筛检检测必须是非侵入式、简单、可负担得起且准确的,而CellMax Life的循环肿瘤细胞血液检测(CellMax CTC blood test)符合所有这些要求」,他进一步指出:「近来的调查显示,在未选择侵入式大肠直肠镜检查的患者中,有超过80%的患者倾向选择血液检测而不是粪便筛检。本检测可以提供患者另一个选项并且也可提高筛检率」。
本临床研究是由台湾卫生福利部第二期癌症研究计画资助林口长庚纪念医院执行的提升癌症存活率转译研究中之一项子计画,研究成果将由此研究第一作者蔡文司医师在2018年1月20日星期六举行的美国临床肿瘤医学会消化道癌症研讨会发表(2018 ASCO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Symposium)。届时参与大会者也可以到CellMax Life合度生技公司的摊位(编号#27)参观并了解更多关于CellMax CTC blood test 在大肠直肠癌的研究结果与应用。
阿蒙宝贝
1.早期食管癌(T1N0M0) 包括黏膜内浸润癌和黏膜下浸润癌,无淋巴结转移证据。如癌局限于上皮内称原位癌或上皮内癌,如癌已侵入肌层则为中期食管癌。 晚期食管癌是指癌已侵透肌层达外膜或外膜外组织。早期食管癌看不出病变或仅粘膜粗糙、糜烂或呈斑块乳头状突起,以糜烂和斑块状为多见。 2.早期贲门癌(T1N0/1M0) 包括黏膜内浸润癌和黏膜下浸润癌,无论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证据。 3.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早期胃癌Kodama分类 将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早期胃癌分为: 小黏膜(<4cm)、 浅表扩散癌(>4cm)、 穿凿型(<4cm)。 小黏膜癌和浅表扩散癌均限于黏膜层(小黏膜M和浅表M)或灶状浸润黏膜下层(小黏膜SM和浅表SM)。 在穿凿型(包括2个亚型:PenA和PenB),浸润黏膜下层的范围比上面提到的两型更广泛。 PenA型的浸润前沿呈挤压状,它比PenB少见,PenB呈多点浸透黏膜肌层。 4.预后 在早期胃癌中,小黏膜癌、浅表癌和PenB病变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血管浸润率低,外科手术预后好(10年生存率大约90%)。 对比起来,PenA型病变的特点为血管浸润率及淋巴结转移率高,手术后预后差(5年生存率大约,与结肠腺癌相反,结肠癌如果边缘呈挤压式则预后较好)。上 述的多种方式共存者为混合型。 5.早期胃癌的分类 早期胃癌是指发生于胃粘膜下层以上(未侵犯肌层)的癌,可有淋巴结转移。早期胃癌分为隆起型、表浅型和凹陷型,其中表浅型又分为表浅隆起型、平坦型和表浅凹陷型。 隆起型: 息肉状病变明显高于周围的正常胃粘膜(大于正常粘膜厚度的2倍),常为有蒂或广基性胃息肉的早期癌变,癌细胞常限于粘膜层内。 浅表型 : 病变较平坦,又分为以下几型 表浅隆起型:病变稍微隆起于周围正常粘膜,呈平盘状。 表浅平坦型:病变处粘膜无明显异常,可稍显粗糙。 表浅凹陷型:病变处粘膜浅表凹陷。深度限于粘膜层内,形成癌性糜烂。 凹陷型: 病变处粘膜明显下陷,形成深达粘膜下层的溃疡,最多见。 6.胃癌Lauren分类: 分为2种主要类型,即肠型和弥漫型。 肠型和弥漫型比例大致相同的肿瘤称作混合型。 7.制片步骤 1.在固定ESD标本的泡沫板上,标记该标本在体内的相对位置,例如口侧、肛侧、前壁、后壁等,便于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与内镜表现相对照。 2.固定标记好的标本及时浸于10%中性甲醛溶液中,并将标本固定6~48h。 3.需要临床提供的病理检查申请单信息齐全包括病史、内镜下病变的表现和分型、既往活检的病理诊断等. 4.将固定后的ESD标本在组织取材前拍照,测量记录切除黏膜的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和厚度。 5.肉眼观察黏膜表面的颜色,是否可见明显的病变,大体分型,病变的轮廓是否规则,有无明显隆起或凹陷,有无糜烂,临床是否特殊标记,病变黏膜与周围正常黏膜的位置关系,病变与黏膜侧切缘最近距离。 6.确定病变位置及范围。确保能将主要病变置于第一刀的位置并有效取材。 7.选择标本改刀方向:查看病变距黏膜切缘距离,选取垂直于最近切缘切线方向进行切割,保证病变与最近切缘的关系在同一条组织上可视(谨记第一刀取材在病变最显著处)。 8.确定改刀方向后,先在最显著病变部位距病灶旁侧1mm下刀,然后再向两侧按照2-3mm的距离依次平行下刀切割,将所有的组织取材检查,取材后拍照(便于与制片后切片对照,并可在ESD标本照片上标记不同区域病变黏膜的病理诊断、病变的严重程度以及空间位置关系)。 9.将ESD标本全部取材、拍照后,将组织块按顺序依次平移入脱水盒,并记录脱水盒序号和每盒中组织块数(必要时可画示意图)。放入前先在脱水盒中垫薄层海绵,放入后再加覆薄层海绵,确保组织块在脱水盒中位置固定,减少脱水过程对组织块收缩扭曲的影响。同时,每个脱水盒放入组织块不超过4条。 10.若仅有常规脱水盒,可在确定最近切缘垂直切割方向后,将欲切割方向粘膜纵轴最长距离与脱水盒比对,若长于脱水盒有效距离,需在平行于最近切缘切线方向选取合适位置将ESD标本改刀成两片,尽量将粘膜病变纳入同一片取材组织上,便于读片测量;确定是否水平改刀后,先进行水平方向切割,再进行垂直切割。 11.制片标准:修整蜡块,要求连续切6到8个组织面,捞取在同一张载玻片上;常规HE染色,封片。 12. 肿瘤侵犯的深度(SM1 )胃:<500μm 食管:<200μm 结肠:<1000μm。 8.食管基底细胞增生: 上皮基底细胞层增生厚度≥上皮全层的15%,细胞核增大,但细胞核无显著异型性,细胞排列无极向紊乱。 9.低级别上皮内肿瘤 该组病变为肿瘤性病变,但发展为癌的几率较低,可随诊或局部切除。 组织形态学与周围组织有区别。表现为腺体拥挤、密集,但多数为圆形、椭圆形腺体,很少有复杂的分支或乳头状结构。 细胞核杆状、拥挤、深染、无明显核仁,呈单层或假复层,位于腺管的近基底部,细胞核的极向仍保持。核分裂象可增多,无病理性核分裂象。 10.高级别上皮内肿瘤 该组病变为肿瘤性病变,形态与上皮内的癌难以区分,发生浸润及转移的风险很高,应局部或手术切除。 病变与周围组织形态学变化截然不同。腺体的结构混乱,除密集拥挤外,常见复杂的分支和乳头状结构,大小差距显著。细胞核多形性明显,近圆形且不规则,深染,核质比增大,易见明显核仁。 单层或多层排列,且细胞核的方向混乱,极向消失。可以见到病理性核分裂象。当出现不确定的浸润时,可归入“高级别上皮内肿瘤,可疑浸润”。
医学 教育 是实践性教育,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要培养合格的医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基础,但临床技能水平更是重要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消化内科护理论
通常情况下,人体细胞的代谢可使它们变为容易排泄的废物,被排出体外,但也可能在酶的生物转化作用下,使它们变成能直接引起细胞遗传物质DNA突变的物质,形成癌细胞。然
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当临床症状明显时,病变已属晚期。早期胃癌:随着病情发展,胃的功能和周身状况逐渐发生改变,这些症状常无特异性,可时隐时现,可长期存
食道癌治疗首选手术治疗,辅以放疗,化疗和中医保守治疗。食道癌的治疗方案已经比较成熟,多数有效,而且可以辅以人参皂苷RH2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肿瘤的复发转移。中西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不规律的生活时间表和不规律的锻炼使这个时代的癌症爆发趋势越来越高,癌症筛查是预防癌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面对医疗机构的各种癌症预防筛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