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74

小老虎山大王
首页 > 医学论文 > 议论文阅读人生三病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可爱谈心

已采纳

人生在世都有喜怒无常,唯利是图,不仁不义,贪图美色这种病。就需要生活有规律,安分守己,做人做事有理,学会修身养性,还可以去改变他人这5种药。

141 评论

cleopatrazz

病症一:走题

一、病因分析

考生作文走题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五种:

1、课外阅读量太少,阅读面太窄。

2、审题粗心,不能认真阅读考题。

3、辨析能力不强,或者缺少辨析程序。

4、对材料的把握缺少方法。一则材料提供给考生,可写的东西很多,但是命题者的意图是什么?这段材料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考生如果没有掌握把握材料的方法,往往会出现走题现象。

5、写作时缺少对写作过程的监控策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作家在完成对某一人物的塑造时,出错率较低的人往往在写作过程中有监控策略,而出错率较高的人则缺少这一点。因为缺少过程监控,所以常常会出现半路偏题的现象。

二、病文诊断

[题目]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请根据上面这则寓言,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文章片段]

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对一个身体有先天残疾的人不能采取宽容的态度,枭也想有悦耳动听的歌声,一如残疾的朋友也想和正常人一样过着正常人的生活,但是人们为什么这么苛刻,非要去歧视别人,打击别人呢?枭已经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并且想通过迁徙躲避这种歧视,而别人为什么不能看到这一点,非得将歧视进行到底呢?学会宽容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进修的功课,只有宽容,社会才能和谐,时代才能进步与发展。

[病文分析]

这则故事的主旨是什么?毫无疑问,命题者不是要我们谈宽容问题,而是告诉我们“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身缺点”的道理。因为材料重点在鸠的一句话:“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写文章要在话题材料的关键语句上动脑筋。

三、疗治技巧

那么如何避免走题、偏题现象呢?笔者的建议有两点:

(一)监控

即看到题目后一定不要省掉以下几个程序:

1、养成用笔画出话题材料中的关键词的习惯;

2、画出关键词后,要轻声读一下,并确认无误;

3、养成将关键词的近义词与关键词辨析的习惯,找准写作主旨;

4、如果是话题作文或者材料作文,务必为话题或材料出三个(至少两个)题目,然后想一想:命题者的目的是什么?比较哪一个题目更切合话题或材料,然后选出最佳的题目。

(二)紧扣

即确定了关键词或准确定位主旨后一定要记住:

1、引论部分必须扣住关键词,组织好中心句,即论点必须清晰;

2、每段都必须突出关键词;

3、每一次举例后,都必须析例,在析例时,别忘了突出关键词;

4、结尾一节要学会以关键词为中心,构造压缩性排比句。

病症二:结构欠缺

一、病因分析

考场作文时,由于时间紧,往往写得比较匆忙,就有可能会出现诸如结构无序、局部结构不完整或结构不规范等情况。其原因在于:

1、在写作前缺少精心设计;

2、在构思布局阶段,缺少辩证思维;

3、平时写议论性文章较少,或者在写作时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

4、对高考作文特别是议论文的要求理解不清,即使作文有文体不限的要求,也要让阅卷老师看到你的结构功夫,结构太过简单,怎么能得到高分呢?

二、病文诊断

[题目](2006年高考浙江卷)

在汉语里,“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文章片段]

“说话”就是一件需要三思的事情。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不能收回,一旦口不择言说错了话或说了不合适的话,后悔都来不及。哪怕你本无意只是听者有心也不好。

有个笑话:一个人请几个朋友吃饭,其中一个按时到席。等了一会,东家急了:“怎么该来的还不来?”朋友一听,心想这不是说我不该来吗,就走了。这时恰巧又来了一个朋友,东家就对他说:“真是不该走的又走了。”第二个朋友一听也不高兴了,心想那该走的就是我喽,于是也走了。最后,那个东家把所有的客人都气跑了。

[病文分析]

作者举例来说明说话需要三思,这个例子非常好,但是,作者举完例子后就结束了,这样的局部结构显得不完整,缺少什么呢?缺少例析。我们可在事例后加上这样一段:“你看,东家好心请客,最终却一个客人也留不住,究其原因,还在于他说话前没有三思,随口说出的话又不能更改,最终导致事与愿违。如果他能做到三思而后言的话,我想结果一定如其所愿,主客皆大欢喜。由此可见,说话做事不能不‘三思’而后行啊!”

三、疗治技巧

(一)养成作文动笔前运思的好习惯。

具体操作如下:

1、一定要在动笔前列出写作提纲;

2、列出提纲后,要学会思考下列问题:我的结构完整吗?我的文序是否清晰?我的论证结构是否详尽周到?

(二)规范与创新。

规范——在我们写作的初级阶段

模式一:横式结构(并列式结构)

1、概述一个与话题有关的故事(或介绍一则名言),引出中心论点;

2、第一分论点(阐述论点→举例→析例);

3、第二分论点(同上);

4、第三分论点(同上);

5、结论:申述论点,总结全文。

模式二:纵式结构(层进式结构)

1、概述一个与话题有关的故事(或介绍一则名言),引出论点;

2、用“是的,我们需要……”之类的语言引出下文(第一层次论述);

3、用“我们不仅要……我们更需要”这类的语言引出下文(第二层次论述);

4、用“除了上述两点外,更重要的是……”之类的语言引出下文(第三层次论述);

5、结论:申述论点,总结全文。

创新——在我们学会规范之后

模式三:纵横交错式

1、讲述一个与话题有关的故事(或介绍一则名言),引出论点;

2、用压缩性的排比句阐述论点;

3、第一分论点(举例+例析→第一层次观点);

4、第二分论点(举例+例析→第二层次观点);

5、第三分论点(举例+例析→第三层次观点);

6。用压缩性的排比句申述论点,总结全文。

病症三:细节失误

一、病因分析

在写作过程中,考生常常犯下列错误,比如:有时将事例中的主人公张冠李戴,有时引用名人名言不准确,有时对人物的思想内涵把握不准,有时自己添加材料里没有的内容进行议论。这些错误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读书时,对重要内容不做笔记,造成记忆偏差。每个人每天都要吸纳许多信息,这些信息大多因时间的推移而被遗忘,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被留存,而这被留存的一部分如果不及时温习就会发生差错。

2、写作时缺少严谨的态度。平时作文中引用名言时,考生应养成通过查检来验证所引名言的准确性的好习惯。

3、平时读书缺少思考,缺少思辨。对所读内容缺少深度思考,阅读面狭窄,在写作时,就可能无中生有。

4、引用和分析材料时出现的错误源于考生在写作时的先验观念与主观臆断。先验观念导致其写作时按照自己的已有经验“信手”而写,主观臆断导致其写作时按照自己熟悉的写作内容凭空铺展。

二、病文诊断

[题目](2005年高考湖北卷)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

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章片断]

居里夫人说过:“男人能做到的,女人也能做到。”不过她漏了下句:“女人能做到的,男人未必能做到。”我们要决定自己的道路。查泰莱夫人曾经说过:“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我们就是要做“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的女人,回到几十年以前的老路。而我心目中的夫君,不要求什么出将入相——那只怕忽然短命或祸事来临——只要“出有宝马奔驰靓车,入有别墅豪宅”,我就心满意足了。而这一切,要靠我们辛勤地梳妆打扮来完成。这,才是钓到金龟婿的唯一途径。这些学问,大学课堂里能教给我们吗?

[病文分析]

这篇作文据说是0分作文,我们抛开它的主旨不说,单看它的引用,我们就能发现问题。“男人能做到的,女人也能做到”和“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两句话是不是出自居里夫人和查泰莱夫人之口,这本身就有疑问。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居里夫人和查泰莱夫人都没有说过这样的话,是作者强加给她们的。前者是一句当代俗语,后一句话用自拿破仑的话“男人靠征服世界来征服女人;女人靠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考生随手瞎编名句造成的细节失误定会影响阅卷者的阅读心情,这样的作文分数怎么会高呢?

三、疗治技巧

为了避免细节失误,笔者建议:

(一)平时养成严谨求实的读书习惯。

1、准备摘录簿,随时摘录自己认为有用的作文材料,同时在摘录时,学会分类,便于检索;

2、平时作文遇到引用时,一定要认真核对原文,不出差错,日久天长,准确率会越来越高;

3、养成思辨式读书的好习惯,读透一位人物(作家、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等),对其生平、思想、成就了如指掌。

(二)注重掌握一些应试技巧,比如,当我们记忆不清,但是又需要引用时,我们可以采取间接引用法,即不用原文,不加引号,而是采用大意概述法,比如“某某曾经说过这样意思的话……”,或者“古人有言”“记得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之类,这样,阅卷者就不会对此产生疑问。当我们不记得具体人物是谁时,我们可以采用模糊法,比如用“春秋战国时期曾经有一位君主”来代替某具体人物,这样总比你写错好得多,它至少说明你的谨慎和诚实。

119 评论

青岛崂山逗号

我认为有心病,还有心理上的病,还有身体上的病,所以我认为一种是医生,一种是自己,一种是伤害我们的人,才可以救治就是我们。

256 评论

瑶瑶瑶姚

转自泉水叮咚博客好书者三病 原文:好书之人有三病:其一,浮慕时名②,徒为架上观美,③牙签锦轴④,装潢炫曜⑤,骊牝之外⑥,一切不知,谓之无书可也。其一,广收远括、毕尽心力,但图多蓄⑦,不事讨论,徒洗涴灰尘⑧,半束高阁,谓之书肆可也⑨。其一,博学多识⑩,矻矻穷年[11]?而慧根短浅[12],难以自运[13],记诵如流,寸觚莫展[14],视之肉食面墙诚有间矣[15],其于没世无闻,均也[16]。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17]! 注解:①选自明代谢肇淛(音zhé浙)《五杂组》。谢肇淛,字在杭,福建长乐人,进士出身,曾为广西右布政使,学者,文学家、有著作《文海披沙》等。本文讲的是喜欢书籍的人的三种毛病。好(hào耗):爱好、喜爱。病:毛病、弊病。②浮慕时名:浅薄地羡慕时尚的虚名。③徒为:只是为了,仅仅为了。观美:好看。④牙签:象牙制的书签。旧时藏书者系于书函上作为标志,以便翻阅。锦轴:古代装成卷轴形的书,这里指用绵缎裱在外面的卷轴。⑤炫曜:光彩美丽,炫丽耀眼。⑥骊(1í离)牝(pìn聘):牝牡骊黄;鸟兽的雄雌和颜色的黑黄之分。指表面的浅薄知识。⑦但图:只求。多蓄:多收藏。⑧徒:白白地,只是。涴(wò卧):污染。⑨书肆:书铺子、书店。⑩识(zhì志):记。[11]矻矻(kū枯):勤奋不停的样子。穷年:一年到头。[12]慧根:佛教语,指天赋聪明悟性,即才思才华。[13]运:运用。[14]寸觚(gū姑)莫展:属于自己的心得一个字也写不出。觚,古代书写的简策。[15]肉食,指高位厚禄而不学无识者,来自《战国策·曹刿论战》“肉食者鄙”。面墙:面墙而立什么也看不见,指不谙世事,知识贫乏,语出《论语·阳货》。有间:有区别。此处“间”读为(jiàn见)。[16]均:一样。[17]此句从《论语·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化来的。 译文:爱好书的人有三种易犯的毛病:一种是浮浅地仰慕时尚的读书虚名,只是为了书架上好看,象牙书签绵缎轴面,装潢得美观炫目,可是除了一些像动物分公母、毛色有黑黄的表面知识以外,什么都不知道,这叫做没有书也是可以的。一种是,广为收揽、远地搜求,费尽心力,只求多收藏,不去探索研究,只是沾染了灰尘,多半束之高阁,这叫做书铺子可以了。一种是,广学多记,一年到头地在那里抠,可是智慧才思缺乏,难以自己运用这些知识,虽然背诵如流,可是自己的创见一点也写不出来,这跟不读书不看报的鄙陋高官和不懂世事、知识面极窄的迂腐学者虽然有区别,但他们都将因无益于社会而永世默默无闻又是一样的。至于真的懂书而又能喜好它,喜好它又能运用它,古人也以为是很难的,何况在今天呢? 解释:徒:副词。独,仅仅。莫:无,不 识:(zhì志):记 悉:尽 、全的意思 《好书者三病》中好书之人的三病:一病:徒为观美,即只知道装饰书,却对书的内容一窍不通。 二病:到处搜集书本,但只图书本数量多,而将书束之高阁。 三病:读书不少,可以倒背如流,而不能运用书中的知识。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 (1)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诵如流,寸觚莫展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博学多识,兀兀穷年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事无大小,悉以咨之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明的话概括“好书之人”的“三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自始至末读之、思之、整理之、发明之,不得已而后辨难之,万不得已而后排击之,惟求有益于身,有用于世,有功于古人,有裨于后人。 (1)这段话有道理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在市场上出售一种装潢书橱,上面画好了一排排整齐的书,摆在家里,能显示浓重的文化氛围。据此,请你自拟标题,写一篇简短的议论文,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赵云德设计) 说说“好书人三病” 沈闻 2008-01-28 明代笔记小品《好书人三病》中说,爱好读书的人有三种病:第一是羡慕一时的虚荣,只是为了书架好看。这种人可以说没有书;第二是用尽心力,广泛收罗,只想藏书,并不想读书。这可称为书店;第三是终生勤奋读书,背书如流,但只是读死书。 环视朋友,患三病者并不鲜见。 时下,有些人为赶时髦和包装自己,把高雅庄重的书籍做为家中的装饰品,并视之为一种门面,以炫耀和标榜自己。 这些人搬新居时,把新房的布置、书橱的摆设作为一种科学来研究,大有向文化靠拢之势。他们花钱购回一些中外名著、古今佳作,整齐划一地置于书柜,以体现主人的高尚追求和儒雅精神。当然,装璜书橱总比装璜酒柜显得高雅,也比在房中放“小狗”、“小猫”或挂赵公元帅的巨像或大如斗的“发”字“福"字要少些俗气。然把书籍当装饰品,用以包装自己,只摆不读,这不仅不能体现书籍的价值和功能,反而还弄巧成拙,造成浪费。 “一个家没有书籍,等于一个房子没有窗户”。有些人深谙其道,花高额购回上等图书,且穷尽心力,广为搜求。他们购书的目的并非为了与时俱进地填补自己的空白或不断积累知识,而是购了就藏,只藏不读。自以为藏书越多,儒雅成份就越高,学识就越渊博:藏书越少,文化底气就越现得危机。其实,这是一种寻找“精神胜利”的慰藉罢了。 藏书数量的多寡,种类的不一,藏书者自然各有春秋。然藏书的目的应该毫无区别:为读而藏。倘只藏不读,那决不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要有高尔基那种“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的好读精神。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指存在的诗书要通过不同渠道消化吸收进入“腹中”,才能使自己的气质和气度得到升华。只有把藏书变成读书,最终才能成为“腹书”。不然,那怕是藏书堆满屋,也是“腹中空”的。“富贵必从勤苦得,男人需读五车书”。我想,倘使藏书读书成为一种时尚,我们的国家就振兴有望。 还有些人,嗜书如命,把读书当作人生最大乐事。一卷在手,便沉迷苦读,读得背诵如流,可却是不求甚解,“钻进去钻不出来”。 “爱读书”并不等于“会读书”。“书是知识的源泉,是文明的财富。读书并非仅为消遣,求其意境,放于舒心而己,更重要的是为求知修身治世之道。不求甚解于己无益。有些人书是读了不少,也读懂了,却是“食书不化”,空装了一肚子书而被讥为“两脚书橱”。这种人喜欢咬文嚼字,故弄玄虚,不为其他,只为唬人。常常会将书义胡乱诠释,牵强附会,有时死抱着书中一两句话,只顾翻云驾雾,那管离题万里,此为读死书。而有智者应抱卷深研,探幽寻微,索其精义,触类旁通,活学活用。有道是“书可以把人读死,人可以把书读活”,此为真言。故好读者要跳出书本,接触社会,品味好社会生活这部大书。 “书籍对于懒惰的人是一堆废纸,对于虚荣的人是一种摆设,对于勤读善学的人才是无价之宝”,好读者切记! 好书者四病(周献洲) 好书是一种欲望,凡是欲望,这夹杂着私心的冲动,多少有点病态。 比如痴好美人,病在相思不相忘。痴好凡物,病在物欲穿心。好书虽也是痴恋凡物,毕竟不同于一般物欲,故而好书不是普通病种,细究起来,大概属于精神病。 好书之人有四病。 其一,只求摆设,徒慕架上精美、豪华珍本。数十年来未翻得一页,只为“牙签锦轴,装潢炫耀”。其好书程度虽非同一般,只是有书无书没什么区别。数年前,有一段时间居室装修流行摆设书壳,外观看起来精装本满架,其实只是一批印刷精美的硬纸壳,里面装的是空气。我经常注意到某公某爷的办公室内,一大柜的管理类、文史类书籍放着,书柜通常在写字桌的背面,据我所知,这也是一种摆设。而且,他们要拍玉照公诸于众,一般选择这个地方,流行的姿态是手执电话或钢笔。 其二,广收远括,用尽心力蓄藏。一套丛书缺了一两本,凑不全心不安,想方设法补足。方法很多,网上邮购,出版社咨询,书店预订,托人代买,费尽周折,终于买全了,而且买书的时候好像有很多看书计划,浮想翩翩,结果呢,束之高阁,终于没有看得几页,积满灰尘。更有甚者,对于喜欢的作家,寻觅其不同版本,虽然内容大多重复,只能美其名曰“收藏”,品种越多越全,不是越有价值吗?只可惜只藏不读,这样的藏家,一般称之为“书柜”,其藏室可谓之“书肆”。 其三,读书无计划,唯读少许所好之书。好之者心切,挑灯夜战;或遇事心乱,则废弃多日;或慵懒无聊,读书自遣,美曰闲读。审视自己的读书状态,多近于此病。 其四,博学多识,穷年,而慧根短浅,难以自运,虽坐拥书城,记诵如流,而寸觚莫展。这类先生同“肉食者鄙”应大有区别。只可惜往来古今之间,终未有所述作,亦碌碌无闻矣。而我辈读书,虽见得一片热情,连“记诵如流”竟不能,勿论述作。连读书这么好的事,都难以自省自振,竟自病至此,说来惭愧。孔阿公早说过:“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我几时可曾记得?诊断“好书者” 三鑫双语学校 初二(13)班 梁旎 书,在这个世界上,无疑是必不可缺的。它是人类精神的粮食,所以人类没有它也就死定了。做学生的我们,更不用说离不开书了。那么,你喜欢书吗?如果你是“好书者”的话,请看看你是否有“好书者三病”。 明代谢肇浙有一篇《好书者三病》,指出了喜欢书、喜欢读书的三种误区。让我们来诊断诊断自己吧! 其一,“浮慕时名,徒为架美观,牙签锦轴,装潢炫耀,骊牝之外,一切不知,谓之无书可也。”这种病,在我们中学生可能普遍存在。当我们在买一本书的时候,或因为它的封面夺目,或因为它的作者是时尚、出名的,或因为里面的插图好看吧。当这些书们荣誉放到书架上时,尽管用象牙做书签,用丝绸裱卷轴,装饰得光彩照人。可是,试问,除了书的外形以外,你还知道别的吗?这种人就和没有书一样,只在乎表面的光彩,只追求虚浮的名声。有的人正是看上了我们现在的这种心态,市场上出售一种“装饰书橱”。这是什么?上面画好了一排排整整齐齐的“书”,摆在家里,多像一个“好书者”珍藏的书橱啊!其实,包括买的人也知道,里面放着的并不是书,而是一堆用来填补我们心里的那种追求所谓的“浓厚的文化氛围”、所谓的充分体现“爱书之深”的替代品。它们永远替代不了,只有真正的“好书者”才能不刻意地营造真正的“浓厚的文化氛围”。 其二,“广收远扩,毕尽心力,但图多蓄,不事讨论,徒涴灰尘,半束高阁,谓之书肆可也。”这种人的家里简直是开书店的,他们历尽艰辛,广泛的搜集,竭尽全力,只贪图多收藏,却不做研究探讨。我说,要是你真的是口袋的钱用不完,也不用这样来糟蹋书啊。知道吗?在这天蓝天下,还有多少人向往着这些书,他们如饥似渴地想读到书,有的甚至连书也没见过,这样做,你对得起良心吗?可怜他们的书啊,被主人摆在书橱上,直到沾满了灰尘,一半束之高阁,也就能这样一直到有心人发掘啊! 其三,“博学多识,矻矻穷年,而慧根短浅,难以自运,记诵如流,寸觚莫展,视之肉食面墙诚有间矣,其于没世无闻,均也。”这种人呢,学识是很广博,记的也是很多,终年勤奋不懈,看上去实在值得人称道。但是往往他们就是缺少一种才思,难以灵活运用读书中的知识。虽然北宋书本滔滔不绝,但是一点东西也写不出来。到尾,真是苦读了一辈子书啊!这种认同生活优裕而不学无术的人相比,却是有所不同,不过一生没有作为因而取得名声这一点上,是完全一样的。现在,死读书的人就是这种人啊,他们之所以其实有知识课就是没出息,不就是因为自己吗?快点醒过来吧! 篇末,谢肇浙还给我们开出良方:“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这句话告诉我们,掌握书中的知识并且喜欢上它,喜欢学习又能把学得的知识灵活运用,这一点古人尚且难以做到,何况是现在的人呢!我认为讲得很队,没错!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本领。快来吧,及早地发现自己的病症以后,请快快对症下药,早日康复啊!

292 评论

相关问答

  • 人生有三病议论文

    好书之人有三病:其一,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牙签锦轴,装潢炫曜,骊牝之外,一切不知,谓之无书可也。 其一,广收远括,毕尽心力,但图多蓄,不事讨论,徒洗浣灰尘,

    penny900627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人有三病议论文

    三病指的是:喜怒偏激 、亡义取利 、好色坏德 。五药指的是:动静有礼、起居有度、推分引义、虽憎犹爱 、教化愚顽

    依我以希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人生三病议论文阅读答案

    阅读题是语文考试中的一个常见题型。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做好一些课外的阅读理解题也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我整理的人生的境界阅读题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

    浮云秋叶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人生三病议论文

    人生在世都有喜怒无常,唯利是图,不仁不义,贪图美色这种病。就需要生活有规律,安分守己,做人做事有理,学会修身养性,还可以去改变他人这5种药。

    最真的poor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人生三病》中考议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

    耶丽芙小熊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