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42

LuckyXue521
首页 > 医学论文 > 粘孢子虫病相关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超爱吃的丫头

已采纳

目前,危害鲫鱼养殖的黏孢子虫主要包括:1、引起鲫鱼喉孢子虫病的洪湖碘泡虫。2、引起鲫鱼肤孢子虫病的武汉单极虫。3、引起鲫鱼鳃孢子虫病的汪氏单极虫。不同黏孢子虫病的流行情况与黏孢子虫的生活史及各地水温与鲫鱼的养殖周期有密切的关系。

第一、鲫鱼黏孢子虫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及预防方法

尽管鱼病的预防比治疗重要的理念早就有了,但由于很多因素的限制,特别是对于黏孢子虫生活史认识的不足,鲫鱼黏孢子虫病的治疗往往开始于肉眼可见包囊的出现,但是包囊出现即意味着成熟孢子的出现,为感染晚期。

目前鲫鱼黏孢子虫病的早期诊断一般有三个方法:①形态鉴定。对某些需经历血液发育的种类,通过早期查血是可以做到早期诊断的,但这需要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且因为尚无理想药物杀灭血液期黏孢子虫,即便诊断出,也没有好的方法阻断血液期的黏孢子虫向成熟孢子发育。②免疫诊断。利用某些孢子虫的特异性多抗或单抗识别其特定的抗原位点,从而快速鉴定鱼体是否感染。免疫诊断的优点是快速、方便、便于推广,但由于不同黏孢子虫、同种黏孢子虫不同发育阶段表面抗原变异很大,免疫学方法诊断鲫鱼黏孢子虫病的准确性有待提高。③分子诊断。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扩增各黏孢子虫的特异基因或片段,可在整个养殖周期监控黏孢子虫,且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缺点是需要特定的仪器设备,不利于临床应用。

第二、针对鲫鱼黏孢子虫病有哪些药物治疗方法?

治疗鲫鱼黏孢子虫病尽管无理想的特效药物,但药物治疗依然是目前控制鲫鱼黏孢子虫病的主要方法。想强调一点的是,鲫鱼黏孢子虫生活史涉及两宿主,成熟于鱼体的黏孢子虫需要离开宿主进入水体感染底栖动物才能完成其世代繁衍,甚至需要宿主鱼死亡分解后才能溢出鱼体外的特定内生黏孢子虫,也进化出可自行离开宿主进入水体的能力,因此对非高强度感染的鱼,不用药物鱼也可自行康复。

因此鱼类黏孢子虫病治疗的根本在于如何控制其感染强度及由黏孢子虫的侵染可能引发的继发性细菌性病害上。另外,鲫鱼黏孢子虫病随着苗种、亲鱼等的跨域贸易而广泛传播,严格的检疫检验也是减少鲫鱼黏孢子虫病发生的重要手段。

216 评论

wisteria爱发呆

这是鱼白虫,食用了有鱼白虫的病鱼,鱼白虫会在人的体内大量的繁殖,严重的会有危险 不会往你身体钻的建议:用肠虫清半片即可

258 评论

hinomoonna

需要根据鱼的生长情况进行判断,观察鱼的表面,观察鱼的一些器官,可以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需要提前进行预防。

360 评论

匆匆来匆匆走

一、发病症状 发病池塘水面6亩,水深米左右。发病前1周从外省调进规格为300~600克的异育银鲫近2万千克。发病初,鱼体表无明显疾病征象,体表鳞片完整无损,只是池鱼在池中表现不正常。一是鱼啄边,吐水,反应迟钝,受惊吓也不散开,有的停留在池边不动,有的表现出极度烦躁不安,在水里乱窜,怀疑是池水溶氧量不足与池鱼对新环境不适产生的应激反应;二是垂钓者发现鲫鱼皮肤上,形成可看见的灰白色点状或者瘤状胞囊,鱼体表面有粘液,异育银鲫失去商品价值,垂钓者无功而返。三是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胞囊越来越多,鱼体失去平衡,影响正常的游动和摄食,最后有部分异育银鲫消瘦死亡。二、治疗过程 根据门诊和现场复诊确定为粘孢子虫病后,依照病情与危害程度、水源水质和鱼池水质状况、池塘环境条件和特定的垂钓功能,拟定切合实际的措施。采取外消和内服结合,由于粘孢子虫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加之许多是体内组织寄生,防治此类寄生虫较为困难。第1天多次全池泼洒晶体敌百虫,使池水浓度为1毫克/升,发现病鱼及时深埋处理。连续7天内服氯苯胍,每吨饲料添加的氯苯胍小于800克,在500~800克之间,每天只能服用一次。在内服氯苯胍的前三天,有死鱼现象发生,但呈呆滞样的鱼明显减少:用该药三天后,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7天后池鱼停止死亡,连续20天左右每千克鱼口服槟榔30克,能有效地控制粘孢子虫病的发生,并能开始进行垂钓业务。三、建议防病措施 鲫鱼粘孢子虫病是一类常见的寄生虫,在上海、江苏、浙江一带较为常见,7~9月是主要流行季节,一般不引起大批死亡,从这次用氯苯胍防治鲫鱼粘孢子虫病的效果分析,氯苯胍治疗粘孢子虫病用每吨饲料添加的量为600~800克之间有很好的效果,病程较长,能治疗鲫鱼粘孢子虫病。用每千克鱼口服槟榔30克,连用20天左右能很好地防治粘孢子虫病的发生。粘孢子虫病病程发展快,如发现异育银鲫在水里池边不动,表面有一点瘤状突起,即是发病前兆,应迅速用药,可使异育银鲫的死亡量减少,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鲫鱼喉孢子虫的防治方法 江苏盐城地区是全国较大的银鲫养殖基地,每年鲫鱼孢子虫病广为发生,同发水产技术服务部经多年摸索、观察、研究终于在07年发现了治疗该病的方法,成功的为十几户养殖户治疗好该病,有鉴于该法不同于传统方法,现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能治疗必能预防) 一、传统的治疗方法 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外用敌百虫等,内服氯苯胍、左旋咪唑等。本人观察发现,鲫鱼在生喉孢子虫病早中期时均在料台附近觅食,而外用孢子虫药后,大部分生病的鱼离开料台,但仍然有部分病鱼在料台附近继续传染,对于一批生病数量较少而群体较健康而说,外用就有效果,而发病比例较大的,使用这种方法却没有任何效果,这就是为什么有人有用有人没用的原因。 二、新治疗理念 同发渔药根据人和禽类生孢子虫病的治疗方法,结合药理知识和渔病发展特点以及鱼生理特点,选择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案——全程内服。 三、新治疗方法 同发渔药根据孢子虫的特点结合鱼病的习性选用在禽类上使用效果最好的药物C——SN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复配。 四、治疗实例 在小盐场的客户,我想大家都知道,这儿的养殖户都应当了解,从预防——祁飞他家前后东西面几乎家家都发生了喉孢子虫病(后面还没开塘)(注:治疗的客户不希望对外宣传,大家都已知道) 在发阳公司,你可以就近了解周海军、孙德军;在兴阳公司,你可以了解刘家将;在芦苇开发公司,可以就近了解周其浩(有鉴于部分养殖户不希望对外宣传,故不一一类举),如果你不熟悉这些客户,你还可以向海辰饲料的宏义军了解一下,他全程参与了该病的治疗。(注:因本文不系对外发表,言语组织上不够严谨,望见谅) 你们想想一个不能治疗孢子虫的药可以防治嘛?-----谁的药品可以治疗的,我可以为他检测,我这有检测孢子虫活性的药品

129 评论

打篮球的猫咪

感染初期无任何症状,只有镜检才能发现。感染中期,病鱼鳃、体表、鳍等部位肉眼可见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白色或淡黄色孢囊,寄生鳃部的伴有黏液增多、鳃丝腐烂肿胀;寄生于鳍上的伴有蛀鳍现象;寄生于体表的伴有体表粗糙、鳞片竖起等症状。感染中期病鱼常伴有在下风处非缺氧性集群浮头现象,出现少量死亡。感染后期,中期表现症状加重,死亡量急剧增加,没有死亡的个体伴有异味。清塘时清除过多淤泥,加大生石灰或其它药物的用量杀灭孢子虫体。鱼种放养前用敌百虫和硫酸铜合剂浸洗。

148 评论

相关问答

  • 旋毛虫病相关论文

    旋毛虫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疾病,是英国人Peacock于1828年首次在人体中发现并由Owen(1835)命名为旋毛线形虫。我国于1965年在西藏地区发现首例

    爱吃爱疯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虫媒病相关论文

    自从新冠病毒肆虐以来,科研工作者和媒体大众一直在努力寻找病毒中间宿主。先不论能不能找到,单就“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这个概念而言,已经

    d132925655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兽医包虫病相关论文

    犊牛新生,腿脚不硬朗,需要加强营养饲喂,新生牛每次4公斤初乳灌服,以后在常规饲喂,每天6-9公斤牛奶

    做梦的燕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大脖子病相关论文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1]。目前对该病的治疗 方法 多种多样,包括保守治疗(手法推拿、牵引、中西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而多以保守治疗为主。下面是我为

    BOBO薄荷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血吸虫病的相关论文

    预防医学毕业论文不难的,开始我也不会。还是学长介绍的雅文网,写的《HGF基因治疗和预防病理性瘢痕的实验研究及相关机制探讨》,很快就通过了低强度复合振动联合阿仑膦

    油炸妹子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