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满
小儿喂养不当,内伤乳食,停积胃肠(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 。《诸病源候论》:小儿食不可过饱,饱则伤脾,脾伤不能磨消于食,令小儿四肢沉重,身体苦热,面黄腹大是也。《保婴撮要·食积寒热》说:“小儿食积者,因脾胃虚寒,乳食不化,久而成积。”明确指出了小儿食积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 其发病以婴幼儿为主,季节无特殊性,特点是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预后多数良好。尝云: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不能小看了这个简单的积食。其外因:乳食内积,损伤脾胃,内因:脾胃虚弱,乳食不化;其病位在脾胃,病机为乳食不化,停积胃肠,脾运失常,气滞不行。需要常记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常有余,常不足,积常有。 食积可分为伤乳和伤食。伤于乳者,多因乳哺不节,食乳过量或乳液变质,冷热不调,皆能停积脾胃,壅而不化,成为乳积。伤于食者,多因饮食喂养不当,偏食嗜食,饱食无度,杂食乱投,生冷不节;食物不化;或过食肥甘厚腻、柿子、大枣等不易消化之物,停聚中焦而发病。正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乳食停积中焦,胃失和降,则呕吐酸腐不消化之物;脾失运化,升降失常,气机不利,出现脘腹胀痛,大便不利,臭如败卵;或积滞壅塞,腑气不通,而见腹胀腹痛,大便秘结之症。此属乳食内积之实证。 食积日久,损伤脾胃,脾胃虚弱,运纳失常,复又生积,此乃因积致虚;亦有先天不足,病后失调,脾胃虚弱,·胃不腐熟,脾失运化,而致乳食停滞为积,此乃因虚致积。二者均为脾虚夹积、虚中夹实之候。 积滞与咳嗽:积滞导致咳嗽,中医上说的“食咳”。《内经》:“食于胃,关于肺”;《医学入门》:“食咳因积食生痰,痰气冲胸腹满者”;《脾胃论》:“脾虚肺最受病”。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积食过久,脾胃虚弱,容易生痰,导致咳嗽不止。所以有些食咳的孩子,大多有积食化热的症状,比如说肚子胀、不爱吃饭、嗳腐、口臭、手足心热、大便干结或便秘,舌质偏红、舌苔厚腻等。这时候用一些消食和胃为主、肺胃同治的药,效果就会特别好。 积滞与发热:积滞导致的发热叫“积热”,吃的食物都停滞在中焦,积滞时间长了就会化热,热蒸于内,孩子体温就上去了。这类孩子大多表现面黄、腹胀、吐泻、乳食不化、大便酸臭异常。《脉经》中说:“小儿有宿食,尝暮发热.明日复止,此宿食热也。” 积滞与肺炎:积滞伤脾 脾虚生痰 痰贮于肺 痰阻肺道 郁久化热、伤肺。脾虚日久 土(脾)不生金(肺) 肺阴亏虚 阴虚内热 子盗母气 脾气更虚。脾虚生痰,郁热炼液为痰;而痰贯穿于小儿肺炎疾病全过程,是小儿得肺炎的重要因素。所以,很多得肺炎的孩子,把脾胃功能调好了,肺炎也跟着好了。 积滞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一直是临床常见病,大部分孩子一生病就吃药输液,反复吃药输液,孩子抵抗力越来越差。其实,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积滞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进而影响到肺,但是“肺主皮毛”,有积滞的时候孩子毛孔是开放的,所以体表一受外邪,就容易反复呼吸道感染。 辨证原则:实证为主,虚实夹杂;需要辨:伤乳伤食,体壮体弱,新积久积,热积寒积。 治疗原则:消食化积,理气行滞。 乳食内积之实证以消食导滞为主。 脾虚夹积之虚中夹实证以健脾消食,消补兼施为法,积重而脾虚轻者,宜消中兼补法;积轻而脾虚甚者,则用补中兼消法,扶正为主,消积为辅,正所谓:“养正而积自除”。 对于乳食内积证,以消乳消食,和中导滞为主,主方:消乳丸或保和丸加减; 食积化热证以清热导滞,消积和中为主,主方: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加减; 脾虚夹积证以健脾助运,消补兼施为主,主方:健脾丸(医方集解)加减。 《幼幼集成-食积证治》:夫饮食之疾,必用消导。消者,散其积也。导者,行其气也。脾虚不运则气不流行,气不流行则停滞而为积…故必消而导之。若积因脾虚,不能健运药力者,或消补并行,或补多消少,或先补后消,洁古所谓养正而积自除。故前人破滞消坚之药,必假参术赞助成功。 故治法难点在于:补与运、消的应用(牢记小儿生理特点) 由此,余归纳小儿脾胃六法:消 导 泻 运 清 补 以运、消为主,以补为辅 运脾开胃--脾健不在补贵在运。宜轻清芳香之剂解脾气之困,拨清灵脏气以恢复转运之机,使脾胃调和,脾运复健,则胃纳自开。 脾运失健证固当以运脾开胃为主治,弱体壮积热,则可通腑攻积泻之 脾胃气虚者,亦当注意健脾益气而不壅补碍胃,同时佐以助运开胃之品 脾胃阴虚者,亦当注意益阴养胃而不滋腻碍脾,同时适加助运开胃之品 肝脾不和者需疏肝理气助运。
久美雍希
食积 食积,九积之一。食滞不消,日久成积者。《儒门事亲》卷三:“食积,酸心腹满,大黄、牵牛之类,甚者礞石、巴豆。”《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症瘕痃癖痞源流》:“食积,食物不能消化,成积痞闷也,宜青礞石、鸡内金、枳实、巴豆、香附,方用保和丸,连萝丸、佐脾丸。”《医医偶录》治肚腹胀硬拒按,吞酸嗳腐,不思饮食,用大和中饮。脾虚者,参用六君汤。参见肉积、面积、果菜积等条。 详细资料: 食积是因小儿喂养不当,内伤乳食,停积胃肠,脾运失司所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临床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食积又称积滞。与西医学消化不良相近。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夏秋季节,暑湿易于困遏脾气,发病率较高。小儿各年龄组皆可发病,但以婴幼儿多见。常在感冒、泄泻、疳证中合并出现。脾胃虚弱,先天不足以及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容易反复发病。少数患儿食积日久,迁延失治,脾胃功能严重受损,导致小儿营养和生长发育障碍,形体日渐羸瘦,可转化成疳,故前人有“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之说。《诸病源候论�6�1小儿杂病诸候》所记载的“宿食不消候”、“伤饱候”是本病的最早记载。其后《活幼心书》和《婴童百问》又分别提出了“积证”和“积滞”的病名。 《保婴撮要�6�1食积寒热》说:“小儿食积者,因脾胃虚寒,乳食不化,久而成积。”明确指出了小儿食积的发生原因。 [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主要是乳食内积,损伤脾胃。病机为乳食不化,停积胃肠,脾运失常,气滞不行。食积可分为伤乳和伤食。伤于乳者,多因乳哺不节,食乳过量或乳液变质,冷热不调,皆能停积脾胃,壅而不化,成为乳积。伤于食者,多因饮食喂养不当,偏食嗜食,饱食无度,杂食乱投,生冷不节;食物不化;或过食肥甘厚腻、柿子、大枣等不易捎化之物,停聚中焦而发病。正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乳食停积中焦,胃失和降,则呕吐酸馒不消化之物;脾失运化,升降失常,气机不利,出现脘腹胀痛,大便不利,臭如败卵;或积滞壅塞,腑气不通,而见腹胀腹痛,大便秘结之症。此属乳食内积之实证。 食积日久,损伤脾胃,脾胃虚弱,运纳失常,复又生积,此乃因积致虚;亦有先天不足,病后失调,脾胃虚弱,�6�1胃不腐熟,脾失运化,而致乳食停滞为积,此乃因虚致积。二者均为脾虚夹积、虚中夹实之候。 [临床诊断] 一、诊断要点 1.乳食不思或少思,脘腹胀痛,呕吐酸馊,大便溏泻,臭如败卵或便秘。 2.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有发热等症。 3.有伤乳、伤食史。 4.大便检查,有不消化食物残渣或脂肪球。 二、鉴别诊断 厌食为喂养不当,脾运失健所致。除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外,一般无嗳气酸腐,大便酸臭,脘腹胀痛之症。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伤乳、伤食母乳喂养或牛奶喂养的婴儿发病者为伤乳,呕吐或大便中可见较多的乳凝块;普通饮食的幼儿发病者为伤食,多有较明显饮食不节史,呕吐物或大便中可见较多的食物残渣。 2.辨虚实病程短,脘腹胀痛拒按,或伴低热,哭闹不安,多属实证;病程较长,脘腹胀满喜按,神疲形瘦,多属虚中夹实证。 二、治疗原则 乳食内积之实证以消食导滞为主。脾虚夹积之虚中夹实证以健脾消食,消补兼施为法,积重而脾虚轻者,宜消中兼补法;积轻而脾虚甚者,则用补中兼消法,扶正为主,消积为辅,正所谓:“养正而积自除”。 食积的治疗,除内服药外,推拿及外治疗法亦常运用。 三、分证论治 1.乳食内积 证候:乳食不思,食欲不振或拒食,脘腹胀满,疼痛拒按;或有嗳腐恶心,呕吐酸馊乳食,烦躁哭闹,夜卧不安,低热,肚腹热甚,大便秽臭,舌红苔腻。 分析:乳食内积,气机郁滞,故脘腹胀满,疼痛拒按。胃肠不适,则夜卧不安,烦躁哭闹。中焦积滞,胃失和降,气逆于上,则乳食不思,食欲不振或拒食,嗳腐恶心,呕吐酸馊乳食;腐秽壅积,脾失运化,则大便秽臭。中焦郁积化热,则有低热,肚腹热甚。舌红苔腻为乳食内积实证之象。 治法:消乳消食,化积导滞。 方药:消乳丸或保和丸加减。常用药:山楂、神曲、莱菔于、麦芽消食化积,陈皮、香附、砂仁理气消滞,茯苓、半夏健脾化湿、消胀除满,连翘清解郁积之热。脘腹胀满疼痛加厚朴、枳实行气消滞宽中;便秘加木香、槟榔消积导滞;重者暂加大黄通腑;呕吐甚者,加姜竹茹清胃降逆止呕;低热、舌红、苔腻微黄,加胡黄连消积清热。 2.脾虚夹积 证候:神倦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夜寐不安,不思乳食,食则饱胀,腹满喜按,呕吐酸馊乳食,大便溏薄、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而滑。 分析:脾胃虚弱,中气不运,不能化生精微变为气血,濡养机体,则见神倦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唇舌色淡。脾胃虚弱,运纳失职,乳食积滞,气机不畅,故不思乳食,食则饱胀,腹满喜按,上则呕吐酸馊乳食,下则大便溏薄酸臭夹不消化物。胃不和则卧不安。苔白腻,脉沉细而滑,皆为脾虚夹积之所致。 治法:健脾助运,消补兼施。 方药:健脾丸加减。常用药:党参、白术健脾益气,山楂、神曲、麦芽消食导滞,枳实、陈皮理气消胀,虚实兼顾,消补并施。苔腻、纳呆,加藿香、砂仁化湿醒脾;舌淡、腹胀、便溏,加炮姜、厚朴、苍术温中运脾。 [其他疗法] 一、中成药剂 1.王氏保赤丸每服1/3-1支,1日2-3次。用于乳食内积证。 2.枳实导滞丸每服2-3g,1日2-3次。用于食积重且化热便秘者。 3.小儿香橘丹每服2-3g,1日2-3次。用于脾虚夹积证。 4.小儿健脾丸每服2-3g,1日2—3次。用于脾虚夹积证。 二、单方验方 1.炙鸡内金30g,研细末。每次1g,每日2-3次,开水冲服。用于乳食内积证。 2.炒黑白丑、炙鸡内金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次0.5—1s,每日2次,开水冲服。用于乳食内积便秘者。 三、药物外治 1.玄明粉3g,胡椒粉0.5g,共研细末。填人脐中,外盖油布或油纸,覆盖消毒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用于食积较重之实证。 2.炒大黄30g,芒硝20g,研粗末。混和装入布袋,外敷患儿脐腹部。用于食积腹胀腹痛便秘者。 3.酒糟100g,入锅内炒热,分2次装袋,交替放腹部热熨,每日1次,每次2—3小时。用于脾虚夹积者。 四、饮食疗法 1.白萝卜500g,切成细丝挤出汁,炖热后内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于食肉过多而致的食积。 2.槟榔l0g,金橘3只。二味打碎入锅,水煎20分钟,取汁加白糖适量调味。每日数次,代茶饮。用于小儿食积兼有气滞者。 五、推拿疗法 推揉板门100次,清大肠100次,揉按中脘100次,分推腹阴阳50次,摩腹2分钟,揉按足三里100次,推七节骨100次,推脊10次,捏脊3—5次。乳食内积者,加掐四缝10次,拿肚角3-5次,或配合刺四缝。脾虚夹积者,加补脾土100次,运水入土100次。 [预防护理] 一、预防 1.提倡母乳喂养,乳食宜定时定量,不应过饥过饱。食品宜新鲜清洁,不应过食生冷、肥腻之物。 2.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添加相适应的辅助食品,不应偏食、杂食,合理喂养。 3.平时应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6�1 二、护理 1.饮食、起居有时,不吃零食,纠正偏食,少吃甜食,更不要乱服滋补品。 2.呕吐者可暂禁食3-6小时,或给予生姜汁数滴,加少许糖水饮服。腹胀者揉摩腹部。可用粟米饭焦锅巴,研细粉。每次5—log,每日2次,用糖开水冲调服,有助运消食之功。 [文献摘要] 《诸病源候论�6�1小儿杂病诸候》:“小儿食不可过饱,饱则伤脾,脾伤不能磨消于食,令小儿四肢沉重,身体苦热,面黄腹大是也。” 《医宗金鉴�6�1幼科心法要诀》:“夫乳与食,小儿资以养生者也。胃主纳受,脾主运化,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可免积滞之患。若父母过爱,乳食无度,则宿滞不消而疾成矣。” 《幼幼集成�6�1食积证治》:“夫饮食之积,必用消导。消者,散其积也;导者,行其气也。脾虚不运则气不流行,气不流行则停滞而为积。或作泻痢,或作痞,以致饮食减少,五脏无所资禀,血气日愈虚衰,因而危困者多矣,故必消而导之……若积因脾虚,不能健运药力者,或消补并行,或补多消少,或先补后消,洁古所谓养正而积自除。故前人破滞消坚之药,必假参术赞助成功。” [现代研究]张介安,蔡根兴.消食散治疗小儿食滞1000例.辽宁中医杂志1982;6(8):15 用消食散(厚朴、茯苓、陈皮、广木香、槟榔、神曲、谷芽、麦芽、石斛、灯心)加减治疗小儿食滞1000例。兼有风寒加苏叶、荆芥;兼有风热加金银花、连翘;兼有暑湿加藿香、佩兰、香薷;食滞发热加生石膏、连翘;脾虚食滞去厚朴、槟榔,加人参、白术、莲子.结果:痊愈914例,好转57例,无效29例。1—3天治愈569例,4—7天治愈290例,8天以上治愈112例。
陈好好很好
[什么是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实际是所有胃部不适的总称,消化不良症状说明消化过程受到了某种原因的干扰。消化不良可以是偶然的,也可以是慢性持续的。偶然的消化不良可以由进食过饱、饮酒过量、经常服用止痛药如阿司匹林等引起。在精神紧张时进食,或进食不习惯的饮食也可引起。 慢性持续性的消化不良可以是神经性的,即精神因素引起的,也可以是某些器质性疾病如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等消耗性疾病引起,胆囊摘除后的患者也可经常发生消化不良。不管哪种原因,都因为胃缺乏动力,不能正常进行工作, 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 [消化不良有哪些症状] 食欲不振、进食后腹部饱胀,腹部有压迫感和(或)腹痛,可放射到胸部,呃气,烧心,轻度恶心、呕吐,舌苔厚腻。 [消化不良怎样治疗] 咨询医生,确诊引起消化不良的病因,改善消化功能,有助于病因的治疗及消除暂时的不适,在治疗病因的同时,可以应用非处方助消化治疗。 消化不良家庭治疗措施 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可能是胃、小肠或大肠出毛病的一个症状,也可能本身就是一种疾病。其症状包括胀气、腹痛、胃灼热、打隔、恶心、呕吐、进食后有烧灼感。 食物过敏可能是造成原因,慢性胃病、生活压力、情绪紧张、缺乏消化酶等,均可能引起消化问题。如果你边吃边说话、狼吞虎咽、边吃饭边喝汤则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糖类食品含有细菌,是产生排气的主要来源。你需要找出自己无法消化的食物,进而避开这些食物。 家庭治疗措施 ●检测胃酸 缺乏胃酸是造成消化不良的直接原因,你可以做一个胃酸自我测试。服用一汤匙的苹果醋或柠檬汁。如果这样做使胃灼热消失,那么你需要更多的盐酸(可于正餐时,饮纯的苹果汁加水)。如果这么做使症状更糟,则表示你的盐酸过量,勿再服用含盐酸的酵素。 ●保持饮食均衡 保持饮食均衡并富含纤维素,例如新鲜水果蔬菜及全麦等谷类。需细嚼慢咽,勿狼吞虎咽。 ●避免食用的食物 避免精制的糖类、面包、蛋糕、通心粉、乳制品、咖啡因、柳橙类水果、蕃茄、青椒、碳酸饮料、洋芋片、垃圾食物、油炸食物、辛辣食物、红肉、豆类、 可乐。减少盐的摄取量。加工食品、垃圾食物及所有乳制品会刺激粘膜分泌过量,导致蛋白质消化不良。节制花生、扁豆及大豆的用量。它们含有一种酵素抑制剂。 ●注意食物的搭配 蛋白质与淀粉、蔬菜与水果不是有益的搭配,牛奶最好不要与三餐同用,糖与蛋白质或淀粉合用也不利于消化。 ●对付胃肠胀气 上半部消化系统胀气可用胰脏酵素,下半部消化系统胀气可用微量矿物质。制酸剂对排气及胀气均无效。当气体产生过多,可用一新鲜柠檬榨成汁加约1.14升的温水,当作灌肠剂,以平衡体内的pH值。如果体内排气仍持续数日,可用双叉乳杆菌灌肠剂,此物将于数小时内解除问题(参见下卷第八章相关内容)。 ●服用嗜酸菌 消化不良也可用嗜酸菌来改善,因为缺乏这些良性菌是最常见的消化不良因素。打开10粒胶囊服用,或使用——汤匙的粉末配方。对乳晶过敏者,可改用不含牛乳的产品。嗜酸菌也是颇安全的灌肠剂,几乎很少出问题。你可能感到轻微的不适,不过大约1小时后即平息了。 ●眼用酸性饮料 用一汤匙纯的苹果醋加一杯水,在正餐时啜饮,有助消化。早晨起床先喝一杯柠檬水,有治疗及清血的作用。 ●服用木炭 木炭片剂对吸收体内气体颇有效,但它会干扰药物及营养素。勿长期服用。 ●喝米汤 米汤及大麦清粥对胀气、排气及胃灼热等毛病有效。使用5份的水加一份的谷物(米或大麦),煮沸10分钟。盖上锅盖再慢炖50分钟。过滤,冷却后,一天喝数次。 ●作运动 例如,快速行走及体操均有益于消化。 ●禁食 如果粪便恶臭,而且排便时肛门灼热,可实施禁食计划。(请见下卷第八章的禁食)。这通常都是结肠含有毒物质的征兆。 ●补充营养素 ①高纤葡萄糖甘露蜜或ABc直氧堆体清肠剂 加1汤匙于果汁或水中,早晨起来时服用,迅速喝下以免纤维变硬。它能清洁结肠,帮助粪便形成。 ② 芦荟汁 1/4杯,空腹使用,早晨起床及睡前各一杯。对胃灼热及其他消化道毛病有益。 ②蛋白质分解酵素或胰脏酵素塞 用餐时服用2粒,用点心时服用1粒。改善排气及胀气。 ④ 嗜酸菌 餐前半小时使用。是正常消化作用必需的,使用不含牛奶成分的产品。 ⑤蒜头精胶囊 用餐时2粒。协助消化作用,并破坏肠内的有害菌。 ⑥维生素B群 用餐时100毫克。维生素B是正常消化所必需的。 ⑦ 苜蓿 用量依产品指示。补充维生素x及微量矿物质。 ⑧综合消化酶 用餐时服用。如果有胄灼热或溃疡,应避免使用含盐酸的产品。 ●保健药膳 ① 大童茶 大麦茶30克水煎服。消食化积。(本方适用于米食积滞) ②胡萝卜茶 胡萝卜 50克,茶叶10克。胡萝卜与茶叶煎水服。理气消食。 ③鸡内金汤 鸡内金100克,晒干研碎过筛,每次用3克,用米汤冲服,每天2次。可治消化不良、食积等症。 ④佛手姜汤 佛手10克,姜6克,白糖适量。先将姜、佛手放入沙锅中加水煎煮,去渣后加入白糖即可。代茶频饮。 功效理气宽胸,和胃止呕。适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胸脘堵闷,呕逆时作,纳食不香等症。 ⑤ 消宣散 谷芽、山楂、槟榔、枳壳各等份,将它们共研细末。每次服3克-5克,每日3次。 功效理气消食,健脾开胃。适用于食积气滞,消化不良,脘腹胀满,腹泻便溏等症。 ⑥三鲜消滞饮 鲜山楂20克,鲜萝卜 30克,鲜青橘皮6克,冰糖适量。将鲜山楂、鲜萝卜、鲜青橘皮洗净、切丝,放人锅中加水适量,用旺火烧开后改用文火煨半小时,然后用干净纱布过滤,弃渣取汁后,加人冰糖继续煮沸即成。每次20毫升-30毫升,每日3次,连饮3日为1个疗程。 功效健脾行气,开胃,助消化,散结消滞。适用于积滞伤脾型疳积症。 ●天然药草 猫薄荷、洋甘菊、治痢草根、金印草根、茵香、胡卢巴、薄荷茶、木瓜、欧薄荷均是很好的药草。勿长期使用治痢草根。
还差不多 去网站看看哇
[[[[[白血病护理进展与展望]]]]]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白血病的治疗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病情的完全缓解,而开始致力于最终使病人长期无病
浅析高校开设食品营养及健康公选课的教学实践论文 现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
孩子的脾胃相对来说,比较虚弱,一次吃太多就容易积食,俗话说:“想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家长在喂养的时候如果不注意,宝宝就很容易出现积食,还会严重危害宝宝的 健康
以前一直觉得,只要我坚持纯母乳喂养,只要我坚持科学喂养,孩子的脾胃会被我护理得很好,然鹅,我刚刚打完一场积食反间战,来做个战后总结。沫沫5个多月的时候,我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