拎拎同学
献血的好处:
1、可促进、改善心理健康
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
2、男子献血有可能减少癌症的发生率。
3、经常献血可提高造血功能
自胎儿出生后,骨髓就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率逐渐下降。经常按规定期限献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4、降低铁水平
铁是身体需要产生红细胞的矿物质。然而,太多的铁会对人的健康造成伤害。它可以沉积到身体的不同器官,如肝脏和心脏,并影响这些器官的功能。
献血的坏处:
1、脑部供氧不足
献血后,体内血量减少,导致脑部供氧不足此时,体内会产生一种酸性成分,提高血液带氧量,而这种酸性成分,对人体的脑细胞有巨大的不良作用,所以献血后人会觉得头晕。
2、献血会上瘾。
经常性的献血,会造成体内造血功能强化,导致时常会有血管膨胀的感觉,唯有经常性的抽血才能够降低这种不适感。
3、容易造成血液感染
如果献血时一个刚用过的针管又用来给第二个人献血,这样很容易造成血液感染,所以献血时选择卫生点的正规献血机构很重要。
献血后的注意事项:
1、多休息
有些体质稍弱或者初次献血的人群很容易出现头晕、恶心等不良症状产生,这和血压的突然变化产生重要的联系。所以在献完血之后,最好不要从事剧烈的体力劳动,而是应该多注意休息、静养。正常状态下,献完血之后的两天左右身体状况便能得到极好的修复。
2、食疗调养
对于献完血的人群,在饮食中需要加强食疗补血的事项。多吃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其中动物肝脏、肉类、鱼肉等食物需要多吃一些。且在献完血之后的饮食事项中,尽量避免食用凉性、辛辣等刺激食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献血
腊八醋w
1、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 全球气候变暖,将改变植被群落的结构、组成及生物量,使森林系统的格局发生变ua,同时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一些物种难以适应气候的变化,灭绝风险会增加。此外,二氧化碳还有施肥效应。2、导致全球海平面的上升 一些岛国危险性很大,如已经淹没的图瓦卢群岛、哥本哈根会议上上一哭成名的斐济。还有一些沿海地区,如中国上海所在的长三角地区,美国纽约等等都具有灭顶之灾的危险。3、可能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的增加。北半球中高纬度降水将增加(如西伯利亚冻土会融化等),而原本就干旱的地区就更加干旱。4、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主要是蚊虫等传播疾病以上四个是最主要的影响,每一个都可以展开讲好多,既然是演讲,就随意一些吧,英文的自己去google翻译哦。
王玉娜大王
气候变暖,使得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和低地被淹没,造成大量难民,陆地上冰川融化,近期导致地表水增加,洪涝危害加大,远期导致淡水资源减少,人类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危机气候变暖,会导致世界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的变化,中纬度地区的耕地会退化成草原,粮食产量减少,高纬度地区会因变暖降水量会增加,适合于温带作物的生长,有利于粮食的增产
wangxinrose
近日,有美国科技媒体排出了全球变暖导致的十大惊人后果。 1.更多森林大火 全球变暖除了让冰川融化,飓风肆虐外,还加剧了森林大火。过去几十年中,在美国的西部各州,有更多森林大火发生,影响的区域更广。科学家发现,气温升高、冰雪提早融化都跟野火肆虐有关系。由于冰雪提早融化,森林地带变得更干燥,而且干燥时间变长,增加了起火的可能性。 2.古迹彻底毁掉 全球变暖很可能会令文明古迹彻底毁掉。海平面上升以及更恶劣的天气都有可能破坏这些无可替代的历史古迹。目前,全球变暖导致的洪涝灾害已经破坏了有600年历史的素可泰古城,这里曾经是泰国古代王朝的首都。 3.“回弹”的群山 普通登山者可能留意不到,由于山顶的冰雪融化,阿尔卑斯山和其他山脉的高度在过去一个世纪中都经历了缓慢的回弹过程。几千年来,这些冰山长期压着地表,导致地表受到压制。随着冰川融化,压在地面上的重量得以减轻,地表慢慢回弹。由于近年来全球变暖加速了冰川的融化,这些山脉回弹的速度加快。 4.运行更快的卫星 二氧化碳的增加改变着大气电离层的密度,这对在该层运行的卫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不断上升,低空的二氧化碳分子相撞时释放热量,导致空气变暖,而在高空二氧化碳分子稀薄,相互撞击的机会不够频繁,所以热量就向四周辐射,让周围的空气变得凉爽(电离层气体的温度比低空要高)。随着更多二氧化碳到达高空,更多冷却过程发生,空气流动性变差,所以大气变得更加稀薄,对卫星的拉力更小,导致卫星运行速度加快。 5.改变动物基因图谱 由于植物今年提早开花,那些按照以前的时间迁徙的动物或许会错过所有的食物。而那些能够调整自己的内部生物钟早早适应变化的动物更有机会生育有更强生存能力的子女,从而传递它们的基因信息,因此最终改变整个种类的基因图谱。 6.冻土解冻令地表不平 全球变暖使得永久冻土层解冻,导致地表收缩,变得凹凸不平,从而产生一些地坑,对铁路、高速公路和房屋等建筑造成损害。而对于高山来说,冻土层的融化甚至可能导致泥石流。 7.湖泊消失 过去几十年中,北极周边地区有125个湖泊消失。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这些湖泊之所以消失可能是由于湖底永久冻结带解冻。由于这些永久冻结带解冻,湖水已经渗透到了土壤里。 8.极地植物现生机 北极冰层的融化为北极的生物带来了光明前景。研究发现,现在的北极土壤中叶绿素的浓度比古代土壤要高,显示了近几十年来北极地区的生物繁荣。 9.动物向更高地势迁徙 从19世纪初开始,花栗鼠、老鼠等动物就开始向高处迁徙。研究发现,这些动物之所以向更高的地方迁徙,可能是因为全球变暖导致它们的栖息地环境发生变化。栖息地环境的改变还威胁着北极熊等极地动物,因为它们栖息的冰层在慢慢融化。 10.过敏症加剧 研究显示,空气中更高浓度的二氧化碳量以及更高的气温也是导致过敏的因素之一。全球变暖令植物比以前早开花,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让植物制造出更多的花粉,令空气中的花粉浓度增加。过敏源早来,过敏季节又迟迟不走。过敏症就只能越来越严重了。 全球变暖所导致的后果可能人人都可以背出来:气温升高、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不过,地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另外一些后果如加剧过敏症、令森林大火肆虐以及让北极湖泊消失等可能人们很少了解到。
哇小妹夫
唐仲璋唐仲璋(1905年12月10日—1993年7月21日),福建福州人,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31年唐仲璋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毕业前后在福州理工学校兼生物学教师;1932年在福建省立科学馆任研究人员;1938年在福建医学院担任教师;1939年回到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担任讲师;1940年到北京协和医院寄生虫学系当研究生;1945年至1948年在福建省研究院植物研究所任研究员;1948年前往美国留学;1949年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科学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后任职于母校,先后担任生物学系教授、系主任;1958年担任福建师范学院副院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调到厦门大学工作,任生物学系教授;1978年出任厦门大学副校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3年7月21日逝世,享年88岁。唐仲璋主要从事人体和家畜的寄生虫研究,特别对危害性较大的蠕虫病,如日本血吸虫病、丝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胰阔盘吸虫病、钩虫病、西里伯瑞氏绦虫病以及家禽嗜眼吸虫病等的生物学及流行病学进行了研究。中文名:唐仲璋国籍:中国出生地:福建省福州市出生日期:1905年12月10日逝世日期:1993年7月21日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毕业院校: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代表作品:《中国吸虫学》《人畜线虫学》人物生平1905年12月10日,唐仲璋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23年6月,唐仲璋毕业于青商高中普通科,之后考入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学习。1931年,唐仲璋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获得理学士学位。毕业前、后在福州理工学校兼生物学教师。1932年,唐仲璋在福建省立科学馆任研究人员,并为中学生物实验员。1938年,唐仲璋在福建医学院担任教师。1939年,唐仲璋回到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担任讲师。1940年,唐仲璋到北京协和医院寄生虫学系当研究生,从事寄生虫学的研究。1942年,唐仲璋担任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副教授。1945年,唐仲璋在福建省研究院植物研究所任研究员(—1948年)。1948年夏,唐仲璋前往美国留学,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习。1949年,唐仲璋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科学硕士学位。1950年,唐仲璋回国后任职于母校(1950年福建协和大学和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合并,成立福州大学;1953年,福州大学又改名为福建师范学院),先后担任生物学系教授,系主任。1958年,唐仲璋担任福建师范学院副院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唐仲璋调到厦门大学工作,任生物学系教授。1978年,唐仲璋出任厦门大学副校长。1980年11月,唐仲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学部委员(院士)。1984年,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专业学会在厦门正式成立,唐仲璋当选学会名誉会长。1993年7月21日,唐仲璋因病在厦门逝世,享年88岁。主要成就科研成就唐仲璋主要从事人体和家畜的寄生虫,特别是危害性较大的蠕虫病的生物学祁流行学研究。研究了30多种吸虫和虫的生活交,积累了吸虫系统的大量资料,为探讨吸虫纲的演化和合理的分类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科学研究成果有:对日本血吸虫研究:曾首先发现福建日本血吸虫病区及其流行危害状况,华支睾吸虫探讨其幼虫期的发育形态与行为习性,侵入人体后的移行途径和异位寄生现象,研究了病区和水系关系及中间宿主——钉螺的胚胎发育和分布情况。对丝虫病的研究:经过多年深入病区调查研究,阐明了班氏丝虫及马来丝虫在福建的主要传播媒介和在中国境内包括福建省的分布规律。对肺吸虫的研究:早年曾发现福建并殖及其生活史,并与卫氏并殖详做比较。对钩虫病的研究:阐明了甘薯的种殖对于钩虫病传播的关系,以及中国东南部钩虫病员主要的流行方式。对华支阜吸虫病的研究:首次报告福建存在流行病区,证明米虾及河虾是福建省农村流行区的传播媒介,补充了淡水虾类能充当华支睾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对绦虫病的研究:多年探索西里伯瑞氏绦虫生活史,并进行动物实验,阐明了小红棕色蚂蛹是这种绦虫的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六钩蝴虫在它腹腔内发育为拟爱尾蝴虫并能感染哺乳动物。对牛羊胰阔盘吸虫的研究:经长期调查研究和实验,阐明了牛羊胰阔盘吸虫在贝类宿主体内的发育过程,包括两期的胞蝴、尾蝴以及子胞勘从蜗牛体内的排出。又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大规模全面调查,阐明了中国三种阂盘吸虫——腔阔盘、胰阔盘、枝阔盘吸虫的全部生活史、流行状况及其分布地域,详细报告了中国南方农业区、北方草原和高山林带等不同流行区的不同贝类宿主和昆虫宿主,奠定了中国防治本虫病的科学基础。还研究过禽寄吸虫,如鸡嗜眼吸虫的生活史及流行状况,发现寄生在家鸭的包氏毛毕血吸虫是南方稻田皮肤疹的病源,阐明寄生经济鱼类与损害鱼苗的龙江血居吸虫、产生“闭口病”的侧殖吸虫及在他建议下由他的女儿唐祟惕阐明危害贝类养殖的溢短吸虫等的生活史及流行规律。此外,还对西里伯端氏虫、鸡嗜眼吸虫、鸭的包氏毛毕血吸虫和鱼的龙江血吸虫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截至1993年7月,唐仲璋共发表科学论文近90篇,著有寄生虫学巨著《人畜线虫学》和《中国吸虫学》,并参与编写多部专著,此外他还与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室、南开大学生物系、福建师范大学寄生虫研究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编写《中国动物志》中的《吸虫志》第一分册,他承担了《双腔科》和《嗜眼科》两部分的编写工作。出版著作期刊论文唐仲璋.闽江叶形吸虫新种的生活史研究.CurrentZoology,1985(3):49-56.唐仲璋.半尾类吸虫包括四新种的描述.CurrentZoology,1981(3):55-65.唐仲璋.人畜蠕虫病的防治及其病原生物学.动物学杂志,1964(6):65-72.唐仲璋,唐崇惕.牛羊胰脏吸虫病的病原生物学及流行学的研究.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5(2):54-90.唐仲璋.组织培养中美洲锥形虫发育的研究.微生物学报,1953,7(1):141-150.唐仲璋.人畜蠕虫病的防治及其病原生物学.动物学杂志,1964(6):65-72.唐仲璋.窄口螺侧殖吸虫的发育史及早熟现象.水生生物学报,1980,4(2):231-244.唐仲璋.两种侧殖吸虫的生活史及其分类问题的考察.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2(2):161-183.唐仲璋.钉螺的胚胎发育和生态分布的研究.福建师范学院学报,1962(2):215-243.唐仲璋.组织培养中美洲锥形虫发育的研究.微生物学报,1953,7(1):141-150.唐仲璋.切头涡虫(TemnocephalasemperiWeber,1889)在福建省的发现及其生物学的研究.福建师范学院学报(生物专号),1959(S1):45-60+282-286.唐仲璋.两种淡水鱼类假叶绦虫的生活史.动物学报,1982(1).唐仲璋.福建假叶绦虫形态和生活史的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6(1):37-66.唐仲璋,唐崇惕.福建省数种杯叶科吸虫研究及一新属三新种的叙述(_形目:杯叶科).ZoologicalSystematics,1989(2):134-144.唐仲璋,唐崇惕.蚴形属吸虫一新亚属新种Cercarioides(Eucercarioides).(Trematoda:Heterophyidae).武夷科学,1992:91-98.唐仲璋,唐崇惕.牛、羊二种阔盘吸虫及矛形双腔吸虫的流行病学及生物学的研究.CurrentZoology,1977(3):41-56+117.唐仲璋,唐崇惕.中国裂体科血吸虫和稻田皮肤疹.CurrentZoology,1976(4):39-58.唐仲璋.长劳管吸虫生活史的研究.CurrentZoology,1981(1):67-77.唐仲璋,唐崇惕.中口短咽吸虫Brachylaimamesostoma()Bear,1933的生活..动物学报,1993(1):13-18.唐仲璋,唐崇惕.中国裂体科血吸虫和稻田皮肤疹.CurrentZoology,1976(4):39-58.唐仲璋,唐崇惕.福建白蛉(.)新种的描述.福建师范学院学报(生物专号),1959(S1):165-180.唐崇惕,唐仲璋.福建腹口吸虫种类及生活史的研究.CurrentZoology,1976(3):60-75.唐仲璋,唐崇惕.福建双腔科吸虫及六新种的记述.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8(4):64-80.唐仲璋,唐崇惕.卵形半肠吸虫的生活史研究.动物学报,1992(3):272-277.唐仲璋,唐崇惕.我国牛羊双腔类吸虫病.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8(2):13-30.唐仲璋,唐崇惕.枝腺科(LecithodendriidaeOdhner)吸虫一新属新种.武夷科学,1982(1).唐仲璋,唐崇惕.卵形半肠吸虫的生活史研究(Trematoda:Mesocoeliidae).动物学报,1992(3):43-48.唐崇惕,唐仲璋.东亚尾胞吸虫(Halipegus)生活史研究及其种类问题.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9(S1):145-152+154-155+303-305.唐仲璋,林日铣.瑞氏条虫Raillietinacelebensis(Janicki,1902)Fuhrmann,(1920)人体感染及分类问题.福建师范学院学报:生物专号,1959(S1):61-71.唐仲璋,唐崇惕.产生皮肤疹的家鸭血吸虫的生物学研究及其在哺乳动物的感染试验.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2(2):1-44.唐仲璋,唐崇惕.福建白蛉(.)新种的描述.福建师范学院学报(生物专号),1959(S1):165-180.唐仲璋,唐崇惕.福建省一新种并殖吸虫.的初步报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2(2):245-261.唐仲璋,林秀敏.东肌吸虫生活史及斜睾总科系统发生的考察.动物学报,1973(1):14-28.唐仲璋,林秀敏.中国单脏科三新种一新属的叙述.动物学报,1978(3):4-12.唐仲璋,唐崇惕.福建白蛉(.)新种的描述.福建师范学院学报(生物专号),1959(S1):165-180.唐仲璋,唐崇惕.福建嗜眼科吸虫种类的记述.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1):99-106.唐仲璋,林秀敏.中国鲫吸虫生活史及区系分布的研究.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1):81-98.唐仲璋,唐崇惕,唐超.日本血吸虫童虫在终末宿主体内迁移途径的研究.动物学报,1973(4):18-35.唐仲璋,唐崇惕,陈清泉,etal.福建省家禽嗜眼吸虫的研究.CurrentZoology,1980(3):39-49.唐仲璋,唐崇惕,崔贵文,etal.中华双腔吸虫的生活史.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3):105-121.截至1993年7月,唐仲璋先后获得国家级奖励四次,其中三次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二次,四等奖一次),国家教委的优秀科技成果奖及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次,福建省人民政府科技二等奖和一等奖各一次。人才培养唐仲璋从大学毕业至抗战爆发这段时间内在福州市广播电台作科普讲演,讲述植物、鸟类、昆虫、动物寄生虫、卫生防疫、科学史问题以及人类健康问题,共讲了几十次。唐仲璋培养了一批寄生虫学的人才,诸如林宇光、吴淑卿、叶英、徐秉琨、江静波、廖翔华、周述龙、周祖杰、许鹏如、汪溥钦、陈佩惠、何毅勋、熊光华等专家教授,他们都是中国国内医、农院校、研究所以及卫生防疫、畜牧兽医等单位的领导者和学术带头人。荣誉表彰个人生活唐仲璋的女儿唐崇惕是寄生虫学家,也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学部委员(院士)。唐仲璋一生留下了感怀、赠答、悼亡等类诗词100余首,表达了他爱国爱家的炽热情怀和投身科学攀登高峰的远大抱负。他在任教于福州理工学校时,一次到闽北深山采集动植物标本,做了一首《山行杂诗》,其中有“偶见垂岩思结屋,晴窗日暖枕书眠”句,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1964年,他在北方大草原上进行野外采集时,做了一首《双辽草原》,其中“荒原落日不依山,万里征鞍意未阑。冉冉行云随雁远,茫茫草原竞天宽。”表现了他当年的意气风发,干劲十足。1941年,他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工作时做了《去国思》:“寒衾不解温乡梦,起上高栏看晓天。”表达心怀国恨,盼望民族早日独立。1978年,他写的《重过福清县血吸虫病区》:“别有欢欣关一事,解襟探疾示疤痕。”表达了对病区人民消除了血吸虫病的喜悦。社会任职唐仲璋先后担任福建省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科协副主席、中国动物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动物志》编委、《动物学报》编委、《动物分类学报》编委。人物评价唐仲璋研究了30多种吸虫和绦虫的生活史,积累了吸虫系统发生的大量资料,为探讨吸虫纲的演化和合理的分类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其研究成果对防治人畜和禽类寄生虫的病害,促进农业、畜牧业生产,发展国民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科学院评)唐仲璋毕生致力于寄生虫学研究工作,是中国寄生虫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六十多年来,在日本血吸虫等多种重要人畜寄生虫的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作出了国际公认的突出贡献,有许多学术论文成为经典之作。为中国的寄生虫学和生物科学事业培养了大批高级人才,并创立了寄生动物研究室,使之成为中国寄生虫学研究的重要基地。(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评)后世纪念2004年12月10日,唐仲璋院士百年诞辰纪念会在厦门大学举行。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潘世墨、厦门大学副校长孙世刚、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副主任强伯勤院士,以及来自中国国内外有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教授近200人参加了纪念会。
请叫我开森果
我先从你标题出发吧首先献血的好处我认为真的没什么特别的好处献血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这是现在认为的一点,不会对身体有利,也是存在的一点;还有就是献血的血液只要是安全的肯定能救人,我认为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这个是是一个好处吧坏处呢,所以说,看你怎么理解;补充1的话呢这个是一个 存在的事实,这个和制度,还有现在中国的发展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关系补充2,你说的可能只是你朋友而已,我看到很多血站的员工基本能献血的全部献过,像深圳血液中心的李医生,确实可以说是深圳献血第一人还有上海的台湾的领导人马英九献血178次。。。等等很多所以问题看你怎么看,如果你认为你朋友没献血是正常的话,我觉得没什么说的;这个只能代表你朋友不能代表医生那一类人
攀爬—蜗牛
献血对身体无害纯属瞎掰 说什么献血有助于新陈代谢 那弄瞎一个人的眼睛有利于一个人的听力的提高 是以瞎为代价的 同理新陈代谢是以损害自己身体为代价的 纠正大家对献血的误解 最近,关于无偿献血有益于健康的谬论铺天盖地,作为一个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我认为我有义务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 首先,什么是血液? 血液所含的三种血细胞分别是: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液的每一种组成都有它的特殊的功能,血浆可携带水份、盐类、养分、荷尔蒙和药物到我们的组织,并带走代谢废物到肺脏及肾脏,经由呼吸及尿液将之排出身体。 其中白细胞可帮助你身体抵抗感染,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止血,当你受伤时,他们会粘在一起并堵住血管的破洞,阻止血液进一步流失。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它充满了红色的血红蛋白,所以血液看起来是红色的。众所周知,生存是离不开氧气的,人们吸入肺脏的氧气便和血红蛋白结合被运往全身各个组织,以完成细胞的新陈代谢。红细胞的寿命只有120天,它们在脾脏内被破坏掉。 所有的血细胞均在骨髓内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 这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血液对身体的重要程度,那么为什么献血对身体有害呢? 因为献血会造成以上血液功能的弱化甚至丧失 简单的说:红细胞的减少会使身体各部分器官得不到足够的氧气,细胞的各项生命功能无法发挥,献血后产生的头晕现象就是因为脑部没有得到足够的氧气供应,和一氧化碳中毒时的现象是一个道理。 白细胞的减少会使身体抵抗病毒的能力下降,容易生病,献血后身体虚弱就是这个原因,免疫能力的下降就使本来无足轻重的感冒等病毒有可乘之机。顺便告诉大家,著名的艾滋病的另一个名字就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血小板的缺少会使伤口难以愈合,流血不止,当然,谁也不会倒霉到献完血就受伤。顺便告诉大家,白血病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就是血小板减少(《血疑》年纪大一点的人应该都看过吧?) 有人就说了:本老你说的不对,大家都说献完血后身体会生产出足够的血液补充 刚才我说过“所有的血细胞均在骨髓内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 造血干细胞凭良心讲是有寿命的,也就是说:造血干细胞的造血机能不是无限制的 有一个很简单的例证:大多数老年人的骨髓造血功能仅是年轻时的50%,由于造血机能减退,易出现贫血,而且不易恢复。所以造血干细胞我认为是消耗品,而且是不可恢复的! 还有人说了:书上说,献血后2周,血液的容量就会补充完成 对,你说的对,但是请注意:补充的是什么? 据我所知,身体在2周内补充的应该是血浆,血浆和血液是2个概念哦 血浆的成分包括:水(91%)、蛋白质(7%)、脂质(1%)、糖类()、无机盐类()、代谢产物。。。 看到了没有,其实补充的就是水! 这里也有一个简单的例证:献血后会感到口渴,就是因为要补充血浆,血站会无偿提供糖水或牛奶也就是这个原因,明白了吧?(这好比你们被他们打伤,他们只是给你点药擦擦) 还有人说:你说的我都知道,但是为了广大病患的幸福,我就要献 ok!你很伟大,我敬佩你 可是,在你没有无偿献血的时候,难道病人就无血可输了? 当然不是这样,本老在医院工作的时间可能比你的年纪还大,我得告诉你:正是因为无偿献血者的热情使病人承担了更高的用血成本 因为血液的暴利,政府就垄断了采血的渠道,在没有血站的时候,每200mm血液价格是70元人民币,现在的价格是每200mm大约200元人民币。而且原来还要付给献血者相应经济补偿,现在都是无偿献血,不用付给献血责任何经济补偿。 我们医院去血站买血那可真都是真金白银,少一分钱也不行,这些成本只有转嫁到患者身上去,其实我们也是没办法。 并且由于无偿献血者人数众多,原来靠卖血接济贫穷生活的农民和下岗职工现在又断了一条财路,造孽啊! 有人说了:不是无偿献血者可以免费用血的吗? 对,先到医院把用血的钱交了,然后到院办公室开证明,然后找到医生签字,拿上你的身份证、病历、手术通知、无偿献血证,然后到卫生局盖个章,然后到血站办理退款,还的祈祷经办人都在,并且有的地方还规定,必须使病人亲自来办理! 我倒是见了很多病人,最后放弃到血站退血费,自认倒霉了 还有人说:献血至少可以免费检查 我的负责人的告诉你血站只做最常规的血型和乙肝检查 甚至有一篇报道,我没核实,大家看看 无偿献血不需要体检? 大众网-大众日报 献血前咋不体检了?日前,笔者参加了一次无偿献血,血站的工作人员在没有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实质性体检的情况下,就开始了繁忙的抽血工作。面对诸多人的提问,血站工作人员解释:从实施《献血法》以来,就不体检了,全国都如此。 最后,血站对无偿先来的血是什么态度呢? 这个就不好说了,反正成都倒掉了几十万cc,还有一些血被卖到药厂作原料 基本上是有问题就成批倒掉,没曝光的这种事每个城市都有 血站的人基本上都是当兵退伍的或社会闲散人员,医学院毕业的属于凤毛麟角 福利好得出奇,年终上万的发,那些采血车都上百万一辆,信不信由你 会得艾滋病的,献血的针头是回收的,他们说回收再做,没事的,会再做吗?不知道!经销商不知是不是又改包装又卖给血库,因为回收再做的成本好贵。再说跟你抽雪的护士戴那手套是不换的,一天才更换一对,她一天跟多少人抽血啊(当中有多少有带艾滋病病毒的谁知道,而且好多是民工,因为领导有任务献血是花钱请他们的,他们生活水平低下,还常年在外,有性需要时就到很便宜的地方嫖,很多连避孕套的钱都省起来,那可是高危人群啊!有没有带菌知道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护士手套染了什么带有病毒的血你是不知道的!她看到有血迹就用纸巾嚓一下,病毒是没法嚓去的。她在抽血前还用力拍打你的手臂,针一插入病毒就跟随进去了!你是看不见的!现有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中,经注射吸毒传播占,经性传播占,经采供血、血制品传播占,母婴传播占。2005年新发生的病毒感染者中,经性传播占,经注射吸毒传播占,母婴传播占。 最后,你真的见过有医生经常无偿献血的吗?嘿嘿 换句话说 你们是在献血吗? 你们是在被人血 你们的血被人高价卖掉 那些卖你们血的人为了从你们身上走血 不断的利用你们对医学上的不了解到处发布假消息说献血有利于身心健康,为什么?就因为你们的血可以让他们一年挣几十万 他们到处说你们血液中某种元素过多需要放血,真的需要吗? 现在中国领导阶层的腐败还少吗? 如果你是有判断是非能力的人 请把这段文字复制给5给群 并且告诉自己身边的人让他们不要去献血 让人们都重视起来
献血的好处: 1、可促进、改善心理健康 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 2、男子献血有可能减
钩虫病是由几种钩虫寄生于犬的小肠而引起的。在我国流行甚广,除北部个别省份外,其他省区均有流行。 寄生于犬小肠的钩虫虽有犬钩虫、巴西钩虫、锡兰钩虫和狭头钩虫,但引
1边吸血边排血2咬附部位渗血3更换咬附部位,原伤口仍渗血4虫体活动造成组织,血管损伤引起失血
钩虫(hookworm)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达的口囊是其形态学的特征。在寄生人体消化道的线虫中,钩虫的危害性最严重,由于钩虫的寄生,可使人体长期慢性失血,从而
人兽共患病(zoonosis)主要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这三大病原生物引起,有记载的人兽共患病约200种。我们将在人与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寄生虫病和寄生虫感染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