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94

dodolong64
首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浅谈中药煎服方法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angbaoxin888

已采纳

zhōng yào jiān fú fǎ

中药加水或其它溶剂如酒、醋等煎煮,去渣取汁而成汤剂叫煎药。汤剂是中药最常用的剂型,它的优点是组方灵活、可随证加减;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内服奏效快,副作用小;制备简单,不需特殊设备;不足之处是煎煮费时,且贮存携带不便。

常用煎药的方法是用柴炭、煤、煤气、电炉、煎煮,称直火煎。煎时应选择容器: 以陶器为佳,如药煲,砂锅等;搪瓷器皿亦可;铁器等易有金属离子溶出者不宜。加水适量: 煎药前应先将药物加水浸泡1小时左右,以利有效成分的煎出;加水量可因药而异,粉性大,含淀粉多的药如山药、茯苓、薏米等,吸水量多需久煎者应多加水;粉性小的药如根茎类,或不含淀粉的药如贝壳类、矿物类等宜少加水。一般解表药加水可略过药面; 补益药加水可过药面2~3cm。如需加酒或醋者可根据处方要求而定。每次煎得量以200ml左右为宜。掌握火候: 解表药、理气药等主要用其“气”,即药的挥发成分,所以煎药时间宜短,水开后15分钟左右,可用急火(武火)快煎;补益药主要用其“味”,即药的水溶性成分,所以煎药时间宜长,水开后30~60分钟,可用急火煎沸后改为小火(文火)慢煎,在煎煮过程中要防止药液外沸、干涸、熬焦或落入灰尘。

煎煮时应根据处方要求,按药物不同的性质采取相应的煎法,以保证汤剂质量:

贝壳类、矿物类及某些果实类、根茎类等气味不易煎出者,均应先煎15分钟乃至更长时间,如石决明、牡蛎、龙齿、龙骨、瓦楞子、乌贼骨、鳖甲、龟板、石膏、寒水石、磁石、代赭石、诃子、葵树子等。毒性较大的药如生半夏、生南星、生附子、川乌、草乌、广东狼毒、了哥王等均应先煎数小时,以减轻其毒性。

为减少药物挥发性成分逸去,常要求后下的中药有薄荷、藿香、香薷、荆芥、紫苏、木香、砂仁、豆蔻、沉香等。大黄、钩藤也不宜久煎,以免降低其泻下、平肝息风作用。

为防止带毛药物,小粒状药物混入汤液,浑腻难服,要以纱布包好煎煮,如灶心土、赤石脂、青黛、旋复花、车前子等。

玄明粉、芒硝、蜂蜜、饴糖、阿胶、鸡血藤胶、龟板胶、鹿角胶等先用水加温溶化,待汤剂煎好后过滤去渣冲入或直接溶于药液中,再加温使之溶化服下。

人参、天麻等贵重稀少药品要求隔水炖,并可连渣内服。

一般中药汤剂,多煎煮2次,每日1次或2次分服,2次分服一般间隔5~6小时,以求均匀发挥药力。重症病人可根据病情需要,随煎随服,1日可服2~3剂。

有些药物需根据其性质采取不同的服法:

方剂中贵重药或芳香药,久煎影响药效者,可用冲服方法,如沉香、木香,可将饮片放在杯中,将煎好的汤液趁热冲入,温浸后去渣内服。肉桂、藏红花常用焗服方法,即将药物放在杯中,以热水浸泡后服用,可以减少有效成分因煎煮而致的损失。

方剂中的犀角、羚羊角、牛黄、朱砂等药常另行研粉,用汤剂少许调好服下,再服其余汤剂。紫雪丹、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及某些散剂也可调服。除汤剂外,还可根据医嘱用水、酒、米汤、奶汁、醋、蜜、蔗糖调服。

亦称送下。口服丸、散、膏、丹时多用白开水送下;辛温解表药,祛寒药常用姜汤送下;清热药有时用薄荷汤送下;清肝明目药有时用菊花汤或清茶送下;祛风除湿药、活血化瘀药有时用米酒送下,以助药力。

亦称含化。是将丸、锭单药含在口中,使药慢慢在口中溶化,发挥药效。如用山豆根治疗扁桃体炎,噙化后可将药液咽下,药渣吐出;用青榄治喉炎,噙化后可将药液连渣内服;用六神丸治咽喉诸证,噙化后可将药液咽下。

按服药时间的先后,又可分为: ①空腹服,亦称平旦服,即在早晨未进食时服药,常用于驱虫、攻下及治疗四肢血脉病。优点是可使药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药效发挥迅速。②饭前服,一般多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常用于虚证和下焦疾病。优点是有利于药物在胃内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的稀释而影响药效。③饭后服,一般在食后15~30分钟服药,常用于一般疾病和上焦证。优点是可减少药物对胃的 *** 。④食远服,亦称食间服,即在两餐之间服药,常用于治疗脾胃病或攻下时,主要是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⑤睡前服,一般多在睡前15~30分钟服药,常用于安眠镇静。有时含大黄的泻药或驱虫剂采用睡前服,次晨可见泄下或排出寄生虫。⑥发作前服,如抗疟药常在发作前2~3小时服。⑦顿服和频服,一次服完者为顿服,常用于重病和下焦病;分次频饮为频服,常用于咽喉食道病,如用威灵仙煎剂治疗骨鲠,或用于饮药欲吐的病人。

按服药冷热,又可分为: ①温服: 即药液微温时服,为一般服法,多用于补托、温养方药。②热服: 即药液较热时服,用辛温解表方药治表寒证热服可助汗解表;用祛寒方药治里寒证热服可助祛除里寒; 用清热方药热服治真热假寒,可免呕吐。③冷服: 即药液冷却后服,用清热方药冷服,可助药清解热邪,用祛寒方药冷服治真寒假热,可免呕吐。

142 评论

kami麻麻

火是汤剂制作的唯一加热反应条件,中医常将煎药的火候分为武火和文火两种。武火即大火,温度上升快,水分蒸发也快。文火即小火,温度上升缓慢,水分蒸发也慢。古曰:“急煎取其生而疏荡,久煎取其熟而停留”说的就是要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与治疗的需要,采用武火急煎和文火缓煎两种方法。

一般来说,治疗伤风感冒的解表药,通利大便的攻下药,因煎煮时间短,宜用武火急煎;治疗虚损疾病的滋补药,治疗慢性病的调理药,因煎煮时间长,宜用文火缓煎。大多数时候,往往采用武火和文火结合的方法,即先用武火急煎,待药液沸腾后,改为文火缓煎。在煎药过程中,最好每隔7-8分钟用筷子将药搅拌一次,这样更有利于药汁煎出均匀。

在临床上,常常可以听到病家问医生:“中药究竟应该煎多长时间”。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回答,因为煎药时间的长短应根据疾病的情况和药物的性质而定。常见三种情况的煎药时间如下:

1、一般治疗药

凡是以治疗各种疾病为主的中药,称为一般治疗药。这类药物牵涉面广,具有活血化瘀、利气消肿、止咳平喘等多方面的功能。所以煎煮时间为头煎从沸腾开始再煎30分钟,二煎沸后20分钟。

2、发汗解表药

凡是治疗伤风感冒、发热中暑等外感病证的药物称为发汗解表药。这类药物多系花、叶、全草,如麻黄、桂枝、薄荷、藿香、佩兰等。其性散发、味芳香,含挥发油较多。故煎药时间要短,长煎则有效成分消失。因此煎煮时间为,头煎从沸腾开始再煎10-15分钟,二煎沸后5-10分钟。

3、滋补调理药

凡是以补养身体,调益人体气血阴阳不足的药物,称为滋补调理药。多系植物的根茎、果实及动物的甲角壳之类。如熟地、龟板、党参、黄芪等。其特性坚硬厚实,并含有大量营养物质,煎药的`目的便要摄取这些有效成分。故煎药的时间为头煎从沸腾开始再煎60分钟,二煎沸后30分钟。

煎中药的正确方式

一、煎药器具的选用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铝锅,因为铁锅或铝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

二、煎药中注意的问题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可以用热水缩短侵泡时间。

2、煎煮次数: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5、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

6、服药的方法:一般一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分两次服用。儿童可分2-3次服用。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药,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即每4小时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为每日服2-3次,小儿以少量多次为好。

7、特殊药的煎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在处方中开出带注脚的药物。

(1)先煎药: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常见的有生石膏、生龙骨、珍珠母、生赭石等。另有毒性药物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如乌头类药物久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只有原来的1/2000。如附子久煎不仅能降低毒性还能增加强心作用。

(2)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常见的有霍香、钩藤、大黄等。如钩藤所含的藤碱,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其降压成分易被破坏。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是大黄甙,但其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

(3)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别的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常见的有车前子、旋复花等。如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复花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

(4)溶化服: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

(5)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如果混煎会使药液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浸出,胶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损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见的有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

(6)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7)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又可节省药材。常见的有三七粉。

当然,中药的标准煎煮方法应遵从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中药炮制规范》和主诊医师的医嘱为准。

194 评论

长颈鹿之迷

中医核心考点全攻略第3篇中药学第5章中药的用法01中药煎煮方法,特殊药煎煮方法:先煎、后下的代表药物

356 评论

相关问答

  • 浅谈中药学论文

    高等中医药本科 教育 中药学专业设置标准是规范中药教育的重要文件,编制该标准是中医药教育的一件大事,它的制订为保证本科中药学专业教学质量和中药教育的评估提供

    明明白白我旳心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浅谈医学论文的撰写方法

    医学论文格式及写作方法医学论文写作只有不断的总结,才能在总结的基础上不断的进步。因此,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去写,即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幸福人生16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浅谈药店药学服务论文

    药师临床药学服务论文【1】 摘要:目的:总结药师对临床进行药学服务的实践内容和经验体会,为药师的工作模式提供参考。 方法:参考有关文献和资料,结合药师深入临床实

    xiaotian000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药学专业论文浅谈药学服务

    药师临床药学服务论文【1】 摘要:目的:总结药师对临床进行药学服务的实践内容和经验体会,为药师的工作模式提供参考。 方法:参考有关文献和资料,结合药师深入临床实

    hehefatter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浅谈医院药学服务论文

    药学服务是提供与药品使用有关的各种服务的一种现代化药房工作模式,是以顾客或者顾客的健康为中心所展开的各种活动和服务。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

    妩媚的撕纸座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