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guangsnow
伪狂犬病是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均可发生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呈发热性全身性症状和脑脊髓炎性病变,在牛、羊则以“伤口奇痒”为特征,并有中枢神经障碍等症状。
病原
病原体为疱疹病毒科的伪狂犬病病毒,常存在于病畜的脑脊髓组织中,在发热期,其分泌物、排泄物、血液和实质器官中都含有病毒。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圈舍内或干草上能存活1个多月,在肉中能存活5周以上,2%热火碱液和3%来苏儿溶液能很快杀死病毒,但对石炭酸有抵抗力。
本病呈散发性,有时呈地方流行性。人类对这种病毒没有易感性,仅侵犯牛等家畜和野生动物。鼠类和猪是本病病原体的长期“贮藏库”。患病动物或隐性感染或耐过带毒,都可成为本病的传染源。病鼠、鼠尸、鼠类的粪尿中含有大量病毒,有人发现,家畜暴发本病之前,牧场上常有鼠类和吞食鼠尸的动物首先大批发病死亡。本病的传播途径较多,经消化道、呼吸道、体表伤口和生殖道均可感染。一般呈地方性流行,多发生于冬、春两季。
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3~6天,少数10天以上。病毒侵入牛体,病毒增殖的部位发生奇痒。如鼻黏膜受感染,则顽固地摩擦鼻镜和面部某部分;如眼结膜受感染,病牛用蹄子拼命搔痒,有的甚至因剧烈摩擦致使眼球破裂塌陷;亦有的呈犬坐姿势用力在地面上摩擦肛门,在奇痒部位可见皮肤脱毛、水肿,甚至出血。还有某些神经症状,如强烈喷气、磨牙、出汗、后蹄用力踏地、犊牛爬跨大牛、口稍流涎、间歇性烦躁不安等,但没有攻击人畜的行为。病初有短期的体温升高,随后很快下降至正常或更低。后期四肢无力直至麻痹,出现咽喉麻痹时大量流涎,最后死亡。病程为2~3天。
诊断
典型病例诊断不困难,如“奇痒”及后期麻痹而死亡。现场存在大量鼠类(特别是野鼠)可做诊断参考。确诊需进行动物接种试验。
防治
本病无特效治疗方法,死亡率极高。病一旦出现即应进行隔离消毒,专人管理。将猪与牛等动物分开饲养,加强灭鼠措施。疫区内的牛可用伪狂犬病氢氧化铝甲醛疫苗紧急接种,成年牛10毫升,犊牛8毫升,皮下注射,6~7天后重复一次,免疫期为1年。猪可用伪狂犬弱毒疫苗全面免疫。圈舍、用具等用2%热火碱溶液消毒。
满堂红李娜
病原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呈球状。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8℃环境下可存活46日,24℃环境下存活30日,2%热火碱和3%来苏尔能迅速将其杀死,但对石炭酸的抵抗力较强,石炭酸中可存活10日之久。流行特点自然感染见于牛、绵羊、山羊、猫、犬、猪以及多种野生动物,鼠类也可自然发病。猪对本病有一定抵抗力,成年猪感染多呈隐性经过。实验动物以免易感,小鼠、大鼠、豚鼠等均可感染。病畜、带毒家畜以及带毒鼠类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感染猪和带毒鼠类是伪狂犬病病毒重要的天然宿主。牛只或其他动物感染多与带毒猪、鼠接触有关。感染动物通过鼻漏、唾液、乳汁、尿液等各种分泌物、排泄物排出病毒,污染饲料、牧草、饮水、用具及环境。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途径感染,也可经受伤的皮肤、黏膜以及交配传染,或者通过胎盘、哺乳发生垂直传播。病牛、带毒牛及带毒鼠是本病重要传染源。传染途径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体表伤口和生殖道感染。本病一般呈地方性流行,多发生于冬、春两季。临床症状潜伏期为3~6天。牛只感染伪狂犬病多呈急性病程,体温升高达40℃以上。特征症状是在一些部位出现强烈的奇痒,常见病牛用舌舔或口咬发痒部位,引起皮肤脱毛、充血甚至擦伤。奇痒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多见于鼻部、乳房、后肢。剧痒使病牛狂躁不安,有时啃咬痒部并发出凄惨叫声,甚至将头在硬物上摩擦。病变部位肿胀、渗出带血的液体。后期病牛体质衰弱,呼吸、心跳加快,发生痉挛,卧地不起,终昏迷。死前咽喉部发生麻痹,流出带泡沫的唾液及浆液性鼻液。多于发病后1~2天内死亡。犊牛病程更短。病理变化病死牛只患部变化剧烈,被毛脱落,皮肤撕裂,皮下水肿、充血,肺脏充血、水肿,心外膜出血。组织病理学检查,中枢神经系统呈弥漫性非化脓性脑膜脑脊髓炎变化及神经节炎。病变部位有明显的周围血管套以及弥漫的灶性胶质细胞增生,同时伴有广泛的神经节细胞及胶质细胞坏死。诊断方法实验诊断(1)病原学检查。①病料采集:采集脑组织(中脑、小脑、脑桥和延脑)、扁桃体、肺脏、脾脏及淋巴结,其中脑组织是理想的病毒分离材料也可采集鼻咽洗液、患部水肿液作为病料。②直接镜检:伪狂犬病病毒具有疱疹病毒的一般形态特征,病料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呈圆形或者椭圆形,中央为核芯,内含双股RNA,其外是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外层是病毒囊膜,囊膜表面有纤突。⑧分离培养:脑组织或扁桃体等病料研磨制成l0%病料悬液,每毫升加青霉素1000国际单位、链霉素1000微克处理,离心取上清液用于接种;鼻咽洗液或水肿液离心除去大块沉渣,经青霉素、链霉素处理即可用于接种。病料经绒毛尿囊膜接种9~11日龄鸡胚,4天后绒毛尿囊膜出现灰白色斑性病变,胚体弥漫性出血、水肿,因神经系统受侵害而死亡。也可将病料接种猪肾细胞、兔肾细胞及鸡胚成纤维细胞,可出现细胞病变,镜检于病变细胞内可发现核内嗜酸性包涵体。④动物接种试验:病料悬液经抗生素处理后,离心取上清液,皮下或肌肉接种家兔,每只注射1毫升。接种后2—3日,注射局部出现奇痒,家兔表现不安,摩擦或啃咬痒部,使局部脱毛,皮肤破溃出血,随后发生四肢麻痹,衰竭死亡。也可用小鼠或豚鼠进行接种试验。(2)血清学试验。病毒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抗体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均可用于伪狂犬病的诊断,其中病毒中和试验敏感性高。类症鉴别:伪狂犬病常与李氏杆菌病、狂犬病等类似疾病进行区别诊断。(1)伪狂犬病与李氏杆菌病的鉴别。牛只感染李氏杆菌病后,一般无皮肤瘙痒症状。血液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多核巨细胞增多。病料镜检观察,可发现革兰氏阳性的李氏杆菌。病料悬液接种家兔,不出现特殊的瘙痒症状。(2)伪狂犬病与狂犬病的鉴别。狂犬病患畜一般有被患病动物咬伤的病史,病畜兴奋时多有攻击性行为。病料悬液皮下接种家兔,通常不易感染。脑内接种,发病后无皮肤瘙痒症状。治疗方案本病无药物治疗方法,紧急情况下,用高免血清治疗,可降低死亡率。灭鼠是避免或减少本病发生的重要一环。一般认为猪为重要的带毒者,要严格将牛和猪分开饲养。牛发病后要及时隔离,并消毒被污染的环境。给健康牛注射疫苗,可增强牛对该病的抵抗力。预防措施主要消灭老鼠,不喂病鼠污染的饲料;猪、牛严格分开饲养;加强饲养管理,圈舍定期消毒;疫区内的牛每年采用牛的伪狂犬病鸡胚细胞氢氧化铝福尔马林疫苗,每头牛颈部皮下注射10毫升,6-7日后再注射1次,免疫期为1年以上。一旦发现本病,应立即封锁、隔离、扑杀病牛。厩舍、用具等用2%热火碱溶液消毒。
猪伪狂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都可以感染,以猪感染最为普遍,损失也最严重。下面我整理了猪伪狂犬病的防治方法,一起来看看吧。猪伪狂犬
猪伪狂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都可以感染,以猪感染最为普遍,损失也最严重。下面我整理了猪伪狂犬病的防治方法,一起来看看吧。猪伪狂犬
猪伪狂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都可以感染,以猪感染最为普遍,损失也最严重。下面我整理了猪伪狂犬病的防治方法,一起来看看吧。猪伪狂犬
猪伪狂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都可以感染,以猪感染最为普遍,损失也最严重。下面我整理了猪伪狂犬病的防治方法,一起来看看吧。猪伪狂犬
病原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呈球状。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8℃环境下可存活46日,24℃环境下存活30日,2%热火碱和3%来苏尔能迅速将其杀死,但对石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