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萌萌Alice
雾化吸入最开始让我们熟知是哮喘病人的使用,气雾剂、干粉吸入剂、储雾罐、准纳器,都是哮喘儿童家长熟知的名词。所以一说到“雾化”,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我家宝宝哪有那么严重啊,要做雾化?其实,雾化吸入现在已经不仅仅是用来治疗哮喘了,它对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很多呼吸道的疾病,都有一定疗效。
1、雾化吸入疗法:操作方便、局部用药、起效直接。
2、雾化吸入的药物:技术升级让可做雾化的药物种类越来越多,安全性也越来越高。抗生素、激素、帮助稀释痰液的药物等都有雾化剂型。
所以,如今雾化吸入已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药物、所有的情况都可以雾化,雾化吸入的应用、给药,都应该经过医生诊断指导,根据个体的差异,方案也会有所不同,任何治疗方法和药物都不能随意滥用。
1、雾化药物是经由气道粘膜吸收,静脉输液是进入血液。
2、雾化药物是局部用药,而静脉输入药物是到达全身。
3、相比起来,应该说雾化产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比输液还要小一些,而不是她听说的“雾化比输液危害大”。而且,雾化也可能是雾化生理盐水,不能笼统而论都是“药直接进肺”,要和医生详细沟通了解。
有些家庭因为宝宝经常用到雾化器,需要购置一台,也可以参考下面的几项指标选择,但是用药一定要遵医嘱。
市场上常见的有两种,分别是超声雾化器和喷射雾化器(就是我们常说的空气压缩泵雾化器)。
1、超声雾化器体积小巧、声音小、携带方便。但劣势是易发生药物变性、吸入过量水分,易影响水溶性不同的混悬液浓度。
2、喷射雾化器结构简单、经久耐用、临床应用广泛。虽然声音比超声雾化器大,不如超声雾化器携带方便,但胜在药液性质稳定。
所以如果家用,喷射雾化器更合适一些。
雾化器最重要的参数就是雾化颗粒大小,这直接关系到雾化效果,不同大小的颗粒,作用于不同的气道。
衡量颗粒大小的单位是um(微米)。
1、10-15um:口咽部
2、5-10um:上气道
3、1-5um:下呼吸道 ,其中1-3um:肺远端分布并到达肺实质
4、<1um:沉降不好,大部分随呼气呼出肺外
可以理解为,针对下呼吸道感染的情况,1-5um是合适的雾化颗粒的大小;如果是鼻腔的问题,5-10um是合适的(不过鼻腔的问题,很多时候通过海盐水就解决了,不需要雾化吸入)。
如果你需要选择雾化器,建议也选择在说明书中明确标注出颗粒大小和占比的雾化器。
小宝宝通常使用面罩。要注意,面罩也有大小之分。根据脸型,选择恰好能够覆盖住口鼻的。太大的面罩不利于气体吸入。
家长可以注意几点:
1、做吸入治疗时,让宝宝尽量保持慢而深的呼吸,这样有利于微粒在下呼吸道和肺泡沉积。
2、在安静的状态下吸入。因为呼吸节律对吸入药雾微粒量有影响,宝宝哭吵时,吸气短促,药雾微粒主要以惯性运动方式留存在口咽部,影响雾化效果。
3、面罩尽可能密封、贴合面部,减少入眼的可能。
4、使用激素药物时,雾化前不要在面部涂抹油性面霜,雾化后要及时洗脸,减少药物在其他部位的吸收。同时采用漱口或喝水的方式,减少药物在口咽部的残留。
5、根据病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正确应用雾化,注意药物剂量。
雾化是一种治疗方式,有它的优势,也有需要注意的问题不能忽视,使用的疗程、药物的用量,都应该遵医嘱,想购置雾化器,也要注意“颗粒大小”的参数是否合适使用,按医生的指导在家里应用。
Nicole6996
家长们急迫的心理我都懂,所以,我特意请教了崔医生,来为大家详细讲一讲有关雾化的那些事儿!
感冒高发时期,儿科门诊每天都人满为患,有时候看着孩子们咳得“惊天动地”、满脸通红的样子,的确很让人心疼。
有时候,医生会推荐雾化吸入的方式进行治疗。
雾化吸入最开始让我们熟知,是哮喘病人的使用。所以一说到“雾化”,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孩子哪有那么严重,还要做雾化?
其实, 雾化吸入 现在已经不仅仅是用来治疗哮喘了,它 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很多呼吸道的疾病,都有一定疗效 ,而且优势也很明显:
所以,如今雾化吸入已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
但是,很多家长还是有各种各样的疑虑,我们今天就一一来分析一下。
真相到底是怎样,其实看看二者的作用原理就很清晰明了了。
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液体、电解质、药物等通过静脉输入,进入体内的治疗方法。
可以这样说: 静脉输液在治疗病症的同时,也使身体原本封闭的血管系统开放了。
这意味着,一些异物(比如工业制备过程中混入的添加物、细菌残骸等)都会随着输入的液体,进入到孩子的静脉血管里。
这些异物对孩子来说就会成为一种不良刺激,尤其是易过敏的孩子,很可能会出现输液反应,比如高热、寒颤等异常反应。
雾化吸入
雾化的具体方法就是:雾化器里快速流动的气流,将将药物“打”成微小的雾滴,让孩子通过呼吸的方式将药物吸入到相应部位,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而人体的呼吸系统本身就与外界相通,所以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雾化就是充分利用呼吸系统开放性的特点,在孩子呼吸的空气中加入一些液体或者药物,来达到缓解病症的效果。
很明显可以看出,雾化一方面不影响孩子正常的呼吸系统功能,另一方面,也不会像静脉输液一样,对孩子的封闭系统造成影响。
中华医学会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对雾化药物做了特别说明:
目前能够用于雾化吸入的药物主要有: 扩张支气管的沙丁胺醇等药物、气道局部抗炎的布地奈德等激素类药物、具有祛痰作用的乙酰半胱氨酸等药物 。
不过, 并不是所有的药物、所有的情况都可以雾化 。
雾化吸入的应用、给药,都应该经过医生诊断指导 。根据个体的差异,方案也会有所不同。
任何治疗方法和药物都不能随意滥用。
在此提醒广大家长:
如果经过医生诊断,需要雾化治疗。那么你一定要跟医生确认所需药物名称和剂量。 千万不要按照常规或者自己的感觉随意用药。
我们提到的这些药物,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可能在于这两个:
家长在面对激素药物时,无需过于害怕。
激素的存在,是为了能够是其他物质在身体内发挥作用。比如大家熟知的维生素D,其实就是一种激素,它的作用就是帮助钙的沉淀。
事实上,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认识:使用激素药物是经过利弊权衡的结果,也就是说,医生经过考虑后,确定有用才会使用这种药物。
激素并非猛如虎,关键看你怎么用。
事实上,在雾化治疗的过程中,生理盐水一般被当做是吸入媒介,但它本身也有湿润呼吸道的作用。
但是,有的家长可能一看既然雾化治疗这么方便,孩子稍微有点感冒咳嗽就要求医生开药做雾化治疗,其实,真的没必要!
程度较轻的感冒,一般都是靠孩子的自身免疫来自愈的。
所以孩子仅仅只是咳嗽、有痰、鼻塞等,可以单纯使用雾化器吸入生理盐水来缓解症状。
不过家长还要注意:生理盐水可不能自行调兑。
要让雾化的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家长需要注意这些问题:
1 做吸入治疗时,让宝宝尽量保持慢而深的呼吸,这样有利于微粒在下呼吸道和肺泡沉积。
2 在安静的状态下吸入。因为呼吸节律对吸入药雾微粒量有影响,宝宝哭吵时,吸气短促,药雾微粒主要以惯性运动方式留存在口咽部,影响雾化效果。
3 面罩尽可能密封、贴合面部,减少入眼的可能。
4 使用激素药物时,雾化前不要在面部涂抹油性面霜,雾化后要及时洗脸,减少药物在其他部位的吸收。同时采用漱口或喝水的方式,减少药物在口咽部的残留。
再次跟家长朋友们强调一下: 一定要根据病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正确应用雾化 。
如果孩子不肯接受雾化器,千万别强迫!
你可以试试把无画面罩当成“玩具”,比如,引导孩子将雾化面罩戴在脸上,模仿大象的鼻子,捏一捏、闻一闻,孩子熟悉了之后就不会这么抗拒了。
再比如,我们可以让孩子多摸摸雾化机器,给他讲解这个机器有多神奇,白白的雾气就像仙女出场一样,只要轻轻一吸,就能把药“吃进肚子里”,病很快就好啦~
总之,对待孩子,“糖衣炮弹”总是比条条框框的规定有用的多啊!
循证护理实践证明了护士自身价值,使护理活动更加科学化、专业化,为护理学科提高权威性、独立性,促进学科发展提供机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呼吸内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
前言—— 现在正值隆冬季节,全国各地大部分的气温已经降至冰点以下,不久就是冬至来临。家长们怕孩子受寒感冒而将孩子“宅”在家里,尽管如此,还是挡不住一个个感冒、发
循证护理实践证明了护士自身价值,使护理活动更加科学化、专业化,为护理学科提高权威性、独立性,促进学科发展提供机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呼吸内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
雾化吸入最开始让我们熟知是哮喘病人的使用,气雾剂、干粉吸入剂、储雾罐、准纳器,都是哮喘儿童家长熟知的名词。所以一说到“雾化”,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我家宝宝哪
小孩子做雾化有没有副作用 小孩子做雾化有没有副作用, 宝宝年纪太小做雾化需要提前做好准备,注意提前进行饮食和漱口,保证口腔卫生清洁,一旦有过敏反应应及时终止,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