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便便
本人认为3相对好写,原因是1和2需要大量的调查数据来支持论点,而这些数据不能乱编,这样会增大难度和成本(本人就空间中接到过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为写论文的付费调查的短消息,为采纳后付费50元RMB).3可供参考的文献较多,不需调查数据支持论点
且行且珍惜02
儿童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心理也处于高度发展的敏感时期,在临床治病过程中,对其实施恰当的心理护理的重要性远远重要于生理护理。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儿童心理护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儿童心理特点分析及临床护理措施》
【摘要】心理护理是针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需要及心理状态等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进行护理以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的康复的一种临床护理方式。作为一名儿科护理工作者,在熟练掌握对患儿的护理技能的基础上,还要熟悉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针对其心理特点,采取合理的心理护理方式,促进患儿的康复。
【关键词】儿童;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184-02
儿童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心理也处于高度发展的敏感时期,在临床治病过程中,对其实施恰当的心理护理的重要性远远重要于生理护理,因此,作为一名儿科护理工作者,在熟练掌握对患儿的护理技能的基础上,还要熟悉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针对其心理特点,采取合理的心理护理方式,促进患儿的康复。
随着医疗模式的改革及人们对医学认识的深入,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是针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需要及心理状态等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进行护理以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的康复的一种临床护理方式。
儿科护理对象为14岁以下儿童,由于儿童各年龄段的差异,认知有一定区别,因此,在面对疾病时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掌握不同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更有利于心理护理工作的开展。
1儿童心理特点分析
婴儿期(0-1岁):此期患儿对陌生环境适应能力较差,但当其生理需要得到满足时,患儿的感受是愉快和良好的。
幼儿期(1-3岁):幼儿期的患儿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词汇量,能够用简单的词汇同护理人员交流,但由于用词不当常常被误解而给护士带来一些困扰,一些病程长的患儿对护理人员特别敏感并大哭大闹,甚至用嘴咬、辱骂护理人员。
学龄前期(3-6岁):此期患儿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自我意识进一步完善,因觉得在患病期间能得到平时得不到的关爱,平时得不到的食品和玩具在生病期间也可以得到等,患儿会认为生病是好事,从而夸大不适。
学龄期(7-14岁):进入学龄期的儿童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自尊心较强,由于性意识的发展,某些疾病的患儿还会出现害羞心理。有的患儿开始担心疾病愈后等。
对于一些罹患不治性疾病的患儿,往往有否认、愤怒、抑郁等一系列心理反应。
2心理护理措施
针对不同阶段儿童心理特点进行的心理护理措施:由于患儿所患疾病各不相同,家长的文化层次也各有高低,再加上现在多为独生子女,相对比较较弱,在进行心理护理时比较困难,很难达到预计的效果。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总结出一下护理措施:
婴幼儿时期的患儿,当其生理需要获得满足时,他们便会心情愉快,护理时应注意满足其各种需要,向父母了解患儿在家时的习惯,尽量满足患儿的需要,如把患儿喜爱的玩具带到医院,以减轻患儿的焦虑;要加强巡视观察。应注意密切观察患儿的饮食、大小便及衣着冷暖,护理人员接待患儿时应面带微笑,及时满足患儿的各种需要,经常拥抱、触摸患儿,建立与患儿之间的亲密感,消除其抵触心理。
对于学龄前期儿童出现的认为生病是好事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对患儿父母解释这种心理,告知其不能过度纵容患儿,更不能打骂,而要正确引导。作为护理人员应关心和爱护患儿,注意使用鼓励性语言,如:你真勇敢等,在注射时跟患儿交谈转移其注意力,由于此期患儿已经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因此要注意维护患儿的自尊心,不能严厉批评指责,应多鼓励和表扬,在病情许可下可带些喜欢的玩具在病房玩耍。
对于有一定认知能力的学龄期儿童要帮助患儿了解自己的病情,多与患儿交谈,了解其学习和生活情况,鼓励患儿鼓起勇气战胜疾病,条件允许时可允许同伴来院探望,多与好友沟通交流,为患儿创造一个好的就医环境。
对于不治性疾病的患儿,护理人员应以最大的同情心和耐心,帮助孩子走完最后一段人生,同时做好父母的思想工作,多陪孩子,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
针对家长的心理护理措施:患儿住院期间,其父母往往过于焦虑、紧张,出现一点问题就频繁的喊护士,而小儿由于疾病本身的影响及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又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反应,护理工作人员既要配合医生的治疗,又要同时考虑患儿的心理特点并兼顾家长的情感需求,对其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这不仅仅是医学模式转变后整体护理内涵丰富的需求,更是树立良好的医风医德、促进医院发展、促进患儿疾病康复的需要,家长的不良心理状态会对患儿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影响医患配合和患儿自身的康复。作为医护人员应充分理解患儿家长的心情,多做解释安慰工作,使患儿父母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刚入院时,家属的心情是尽快减轻患儿病痛,此时期不适宜对其进行心理护理,要等医生为患者诊治、家属情绪稳定后再进行心理护理。
对家属的心理护理知识除了适时开导外,还包括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的介绍,如喂养知识,如何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预防鹅口疮等知识;药物相关知识,如何给药;臀部及脐部护理知识;出院时宣教基础免疫计划、健康体检、卫生习惯等方面知识等。
3总结
儿科护理其本身具有特殊性,不是单纯的医患双方关系,而是包括了医护、患儿和家长三方面的关系,作为一名儿科护士,在熟练掌握基本技能操作的同时,必须具有较高的医德风尚、爱心、责任心,在对患儿提供护理服务的同时要注意多与家长交流信息,全面了解患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同时还必须考虑到疾病的过程可能对儿童出现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映兰.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 侯晓红.儿科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8.
[3] 张会娜.浅谈心理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儿童心理护理论文
草心草心丶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心理学与学前教育学的对话--"儿童发展与教育专家论坛"侧记2、城市儿童家庭教育过度的心理学反思3、试论发育生物学对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的启示4、"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心理学思考5、浅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儿童教育的研究6、儿童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心理学依据及其教育启示7、低视力儿童的教育及社会心理学意义8、当代儿童家庭教育过度的心理学分析9、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新视野丛书)10、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11、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陈鹤琴12、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13、音乐心理学在儿童音乐教育中的研究与应用14、读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15、一部开拓儿童积极教育的创新之作--评任俊教授的《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16、试论学前儿童道德教育--基于心理学中的道德研究进展17、心理学在儿童音乐教育中的应用18、皮亚杰儿童心理学理论对基础教育教学的三点启示19、儿童早期教育价值--基于心理学视角20、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思想对学前教育改革的启示初探
习习谷风
以下题目仅供参考,可自拟题目撰写论文
1 住院病人后续服务的实践 2 “知情同意”的伦理与法律上争论问题的研究 3 护理教师的伦理道德规范 4 护理心理的研究进展 5 各种人员心理压力的调查与分析 6 心理评估方法的研究 7 健康教育在外科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8 外科临床护理中的经济、伦理、法律问题 9 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 10 外科病房陪护人员的管理 11 护理管理研究(护理行政管理、领导方式、护理人才流动和合作安排、工作考核、护理质量控制) 12 护理理论研究(发展有关的哲理、护理模式) 13 临床护理研究(各专科的护理技术、特护措施、护患关系、应用新技术、新仪器等)
以下题目仅供参考,可自拟题目撰写论文 1 住院病人后续服务的实践 2 “知情同意”的伦理与法律上争论问题的研究 3 护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与防范措施。方法:分析和总结儿科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危险因素。结果:认为儿科护理的危险因素与社会因素,特殊的护患关系,护理
以下题目仅供参考,可自拟题目撰写论文 1 住院病人后续服务的实践 2 “知情同意”的伦理与法律上争论问题的研究 3 护
之前也是为评职称费劲了脑筋,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而且抄袭的东西肯定不行的,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
儿童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心理也处于高度发展的敏感时期,在临床治病过程中,对其实施恰当的心理护理的重要性远远重要于生理护理。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儿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