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43

TT作天作地
首页 > 医学论文 > 温病发病机理论文集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reviveanna

已采纳

温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

温病是外感性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与人体防御机能正常与否及外界致病因素有关。

人体的防御机能,取决于人体的正气,它是温病发生与否的内在决定因素。在人体正气充盛时,对外界致病因素有充足的抵抗力,因此,温病就不容易发生,正如《素问遗篇·刺法论》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若人体正气不足,或致病因素过于强盛,超过了人体的防御能力,则易导致温病的发生,正如《素问·评热病论篇》所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温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其发病与四时气候特点密切相关。引起温病发生的外界致病因素,一般认为有六淫、温毒、疫疠等邪气。

四时气候特点虽然各不相同,六淫邪气的性质也各自有异,但其侵犯人体,皆可从阳化热,而导致温病的发生。一般说来,温病的病因可以分为五种。

1. 风热邪气风性主动,无处不到,四季皆有,六淫邪气致病,往往以风邪为先导。且风为春季主气,风邪为患多见于春季,春为四季之首,故古人称“风为百病之长”。风邪犯人,可以从阳化热而为风热邪气,亦可风与热相合而同时致病,导致风温病。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感受风热邪气而发生温病,往往先伤及肺卫,初起多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脉浮数等临床表现。风性善行数变,因此,风热为患往往变化迅速,很容易由肺卫内陷心包,而出现神昏、痉厥等重证。

2. 暑热邪气暑为热极,乃夏季之主气,暑邪为患见于夏季,发生暑温病。

暑为阳邪,其性开泄升散。暑热邪气为患,多发病急骤,初起即见高热、汗出、口渴、脉洪大等热盛证候。进而每易消耗津液,甚则损及肝血肾精,而致亡阴失水之重证。暑邪易耗气伤津,暑热为患又易导致气津两伤,甚至成虚脱重证。

夏季不仅气候炎热,且雨水较多,热蒸湿动,湿热弥漫空间,人身之所触,呼吸之所受,均不离湿热之气,故暑邪为患,又往往挟有湿浊,每易导致湿热病。

3. 湿热邪气湿为长夏之主气。夏末秋初,雨水较多,气候炎热,自然界湿热弥漫,此时人体最易感受湿热邪气而发生湿热病。

湿为阴邪,热为阳邪,湿与热合,如油入面,热蕴湿中,湿遏热伏,难解难分。故湿热病初起,往往以湿邪为患之特点更为突出,常见身热不扬,舌苔白腻,脉濡等临床表现。

湿性重浊黏滞,阻滞气机,易困脾胃。因而,湿热病过程中,多见头身困重,神志呆滞,胸脘痞闷,纳呆不饥,大便溏泄等临床表现,且病程长而缠绵难愈。

4. 燥热邪气燥为秋之主气。早秋季节,久晴无雨,骄阳曝热,温度较高,气候干燥,人体易感受燥热邪气而为患,是为“温燥”,属温病范畴。而深秋季节,西风萧瑟,天气清凉,人体易感受凉燥邪气而发病,是为“凉燥”,其证与伤寒相类,不属温病范畴。

燥邪易伤津液,温燥邪气伤人,多先侵袭于肺,消耗肺津,而出现口、鼻、咽喉干燥,皮肤干燥,干咳无痰,小便短少,舌苔干燥等津液损伤之临床表现。

5. 伏寒化温寒为冬季主气,本非温病的直接原因。但有些春季发生的温病,初起并无明显表证,而是开始即见里热证。古代有些医学家认为,此乃冬季感受寒邪,潜伏于体内,郁而化热,遇春季天气温暖之时,伏热外发,或为时令之邪所诱,里热自内外发,而成温病,此即“伏气温病”学说。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所云“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即指此而言。

温病的病因虽可分为以上五种,但就其性质来讲,不外温热邪气和湿热邪气两类。风热、暑热、燥热、伏寒化温属于温热邪气类,湿热、暑湿属于湿热邪气类。

此外,温毒和疫疠邪气亦可导致温病的发生。温毒乃温热毒邪,其发病和一般温病相比,具有局部红、肿、热、痛之特点,并具有传染性。然究其邪气性质,亦多属温热邪气范畴。

疫疠之邪致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往往造成大面积流行,病情较一般温病严重。然论其性质,亦不外温热邪气和湿热邪气两类。属温热邪气者,称为“暑燥疫”;属湿热邪气者,称为“湿热疫”。

古代医学家对于温病病因的认识,是从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对各种温病所产生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归纳,通过分析而推求出致病因素的,这种通过分析证候来探求病因的方法,称为“辨证求因”。从今天的水平来看,温病是多种感染性疾病(其中包括多种传染病)的总称,其发病大多是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由于 历史 条件所限,古代医学家还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病原微生物,因而,对温病的病因,从六淫致病的角度去认识,并在此前提下,发展成为一套完整、严密的辨证施治体系。直到今天,它仍然有效地指导着我们的临床实践,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温病的病机,总起来说,是致病因素侵袭人体,破坏了人体的动态平衡,导致脏腑功能障碍,气血阴阳失调,而使人体发生病理性的改变。由于致病因素有别,人体体质有差,侵袭人体后所造成的损伤各异。根据其临床表现,温病又可分为多种证候,每一证候的病机,将在本书“中篇·各论”中分别详述。

由于温病的病因不同,所导致的临床证候有异,在治疗上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温病的治疗,一般可分为:疏卫、清气、通下、祛湿、和解、清营、凉血、开窍、滋阴、熄风、固脱等法。这些内容,将于“中篇·各论”中分别详细介绍。

306 评论

Christybeauty

书 名: 温病学(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作者:马健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8-1ISBN: 9787532392568版 次:1页 数:262字 数:424000印刷时间:2008-8-1纸 张:胶版纸印 次:1包 装:平装开本: 16定价: 元 本教材的编写,以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中医学专业教学大纲和职业中医师考试大纲为依据,以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统编教材第5版教材〔五版教材〕为蓝本,汲取该社出版的前几版统编教材和“九五”规划教材〔六版教材〕的精华之处,并充分吸收近年来相继出版的各种本科教材的合理创新之处进行修订而成。本教材由绪论、总论、各论和名著选四部分组成。绪论介绍了温病学的概念、发展史以及学习温病学的方法及意义。总论主要介绍温病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内容有温病的特点及分类、病因与发病、辨证理论、常用诊法、治则和治法、预防和护理等。各论主要介绍各种温病的具体证治,包括了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大头瘟、烂喉痧、疫疹、疟疾、霍乱等病。名著选部分介绍了清代温病学的代表性著作:叶天士《温热论》、薛生白《湿热病篇》和吴鞠通《温病条辨》选。教材的编写力求做到:既能保持传统温病学理论体系,又能反映温病学的现代学术发展状况;既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又能密切结合临床实际;既突出重点,又内容精练;既能围绕教学大纲利于教师课堂发挥,又方便学生学习掌握。 绪论总论第一章温病概念第一节温病的特点一、致病因素具有特异性二、多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三、病程发展具有阶段性四、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第二节温病的范围和分类一、温病的范围二、温病的命名三、温病的分类四、温病的伤寒五、温病的温疫六、温病的温毒第二章温病病因与发病第一节温病的病因一、风热病邪二、暑热病邪三、湿热病邪四、燥热病邪五、温热病邪六、温毒病邪七、疠气第二节温病的发病一、发病因素二、感邪途径三、发病类型第三章温病辨证理论第四章温病常用诊法第五章温病常用治法第六章温病预防和护理各论第七章风温第八章春温第九章暑温第十章湿温第十一章伏暑第十二章秋燥第十三章大头瘟第十四章烂喉痧第十五章疫疹第十六章疟疾第十七章霍乱名著选第十八章叶天士《温热论》第十九章薛生白《温热病篇》第二十章吴鞠通《温病条辨》选附录一主剂索引附录二温病临床常用中成药

88 评论

玩儿泥巴小姐

上篇总论第一章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一、战国至隋、唐时期——萌芽阶段1.《黄帝内经》与《难经》关于温病的记载2.《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方论》对温病的认识3.《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对温病的认识二、宋、金、元时期——成长阶段1.《伤寒补亡论》对温病病因与发病的新见解2.《素问玄机原病式》等书对温病治疗学的贡献3.《医经溯洄集》对伤寒与温病之区别的论述三、明、清时期——形成与发展阶段1.《伤暑全书》论暑病2.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温疫论》3.《证治心传》——一部几乎被湮没的温病学重要文献4.《尚论篇》、《医门法律》对温病的阐发5.《广瘟疫论》对《温疫论》的发挥6.《温热暑疫全书》论温、热、暑、疫7.《叶香岩外感温热篇》——温病学体系形成的标志8.《薛生白湿热病篇》——湿热病辨证论治的代表性文献9.《伤寒温疫条辨》论伤寒与温病之辨10.《通俗伤寒论》论广义伤寒11.《温病条辨》——温病学的集大成之作12.《温热经纬》——优秀的温病学文献集注13.《时病论》论时令病14.《温热逢源》论伏气温病第二章温病的概念一、温病的概念二、温病的特点1.有特异的致病因素2.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域性,大多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3.病理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4.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三、温病的范围与分类四、温病与伤寒五、温病与温疫六、温病与温毒第三章温病的病因与发病一、病因1.风热邪气2.暑热邪气3.湿热邪气4.燥热邪气5.伏寒化温6.疠气7.温毒二、发病1.发病因素2.感邪途径3.发病类型第四章温病的辨证一、卫气营血辨证1.卫气营血的生理概念2.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机3.卫气营血证候的病位浅深与传变二、三焦辨证1.三焦的生理概念2.三焦的证候与病机3.三焦证候的病程阶段与传变三、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第五章温病的常用诊法第六章温病的治疗中篇各论下篇温病学名著选讲方剂索引

96 评论

相关问答

  • 温病发病机理论文摘要

    温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 温病是外感性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与人体防御机能正常与否及外界致病因素有关。 人体的防御机能,取决于人体的正气,它是温病发生与否的内在决

    Alex@美食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论文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糖尿病无论I型或Ⅱ型均由遗传因素决定,与感染、肥胖等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胰岛素活性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发病。目前提出I型糖尿病发病机理的自身免疫学说:环境因素如

    咕噜1313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温病发病机理论文题目

    中国的明清两朝,与西方的文艺复兴及资产阶级革命几乎同时代,然而,却上演着截然不同的两幕:一是封建社会日趋退幕,科学文化发展缓慢;二是活力四溅,日见朝气,经济、科

    大施兄帅呆了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佝偻病的发病机理论文

    佝偻病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疾病。那么,引起佝偻病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我告诉大家引起佝偻病的原因吧! 引起佝偻病的原因 1.佝偻病的病因是日光照射不足,尤

    白骨精6699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艾滋病发病机理论文

    提供资料 什么是艾滋病(AIDS) 艾滋病是英语"AIDS"中文名称,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缩写。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后引

    nanjingyiyi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