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啦啦呼嘞嘞
1、不自知。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还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于是经常会在各种场合大放厥词,说一些胡话,八字还没一撇的事儿先吹出来过过瘾。买房买车都是十年规划,一开口却说的好像自己要吃天。2、戏精/中二病晚期。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混各种乱七八糟的团体,搞各种无聊的社交圈子,长时间在微信群、QQ 群里灌水瞎聊,弄得自己很专业的样子。为了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强行给自己贴各种标签。比如动不动就说自己是 xx 型人格,其实不过都是人皆有之的正常心理;比如动不动就说自己抑郁症(此处不含真实抑郁症患者),其实是因为自己分不清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的区别。看个综艺节目品评的头头是道,都特么是排练过的剧本还能分析出个三六九?3、网杠达人。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只会隔着网线骂街。嘴强王者,隔着网线比谁都牛逼,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要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4、玻璃心。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惯出来的毛病。受一点罪,就觉得承受了莫大的苦难;吃一点苦头,就能夸张成自己遭受了非人的待遇。自我感动,加个班吃桶泡面都能哭出声来。住集体宿舍,却过分的以自我为中心,经常和宿舍里的人闹矛盾,自己混的狗屁不是,被人孤立,然后就觉得自己是受到校园暴力了。给别人打工,却好像别人求着他工作,动不动甩脸子,甩个两三次以后就会被公司不公平对待,然后就开始抱怨。5、不自制。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没个 B 数。明明还没有结婚,还没有要孩子的打算,就敢不戴安全套,最后又去人流。明明月薪只有 4k,却过着月薪 8w 的生活,什么都敢买,什么都想要体验感,信用卡刷爆,然后拆东墙补西墙,有的还会去弄什么裸贷,然后利滚利,最后让父母出来擦屁股。明明知道自己应该充实自己,结果没事儿的时候就会玩手机,熬夜,赖床,不运动,像一滩烂肉一样,疲惫的手举着手机,两眼乌青,表情呆滞。嫖娼、赌博什么都敢沾,什么都敢玩,内心觉得自己善良无比,可是就是把持不住自己。6、对最亲近的人释放戾气。说的通俗一点,就是窝里横。一接父母的电话就骂骂咧咧,一到外面被人吩咐的跟机器一样只会老实答应,不知道怎么拒绝。7、浅尝辄止。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啥也不会。做什么事儿都是流于皮毛,根本不会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看个差不多就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感觉自己是个专家了,一到了关键时候就露怯了。眼高手低。有的还没开始干一件事就吵得沸沸扬扬的,人尽皆知,结果到最后屁都没干成。看两本侦探小说就觉得自己会断案了,看两部古装电视剧就觉得自己懂历史了。8、急于表现自己的成熟。说的通俗一点,就是爱装逼。二十岁的年纪,动不动就说什么社会、人生,以为自己看的很透了。尤其是再听知乎上的大 V 吹几句,就觉得自己已经非常有城府了,感觉自己也是一个精致而牛逼的人了。分不清什么是真牛逼,什么是装逼,以为文身就是酷、鼻环就是酷、行为艺术就是酷,觉得什么东西惊爆眼球什么就是酷。朋友圈里经常立 flag,弄人设。一辈子就出了一趟国,还是报团去的,回来以后弄得跟自己在国外生活了 20 年一样。9、自我意识太强。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听不进劝。你告诉他,他写的东西很烂,这样写下去当不了作家,除非有高人指点,他不听,说你嘲笑他的梦想。你告诉他,他这个身高很难打职业篮球了,而且职业篮球现在起步有点晚了,他不听,说你不尊重他的选择。你告诉他,女神已经有喜欢的人了,我亲眼看到她和别人去开房了,他不听,说你侮辱诋毁他的女神。所以你选择不再告诉他这些,你选择支持他,然后鼓励他,最后赚他的钱。你和他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10、总是习惯性的反对别人。
花蜜honey
大人一辈子的事业都是围绕着孩子的,特别是对于家庭主妇而言,孩子和丈夫就是他们的一切,当他们约束不了丈夫的时候,孩子则是他们关注的主要对象。人们都常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是生活在温室里的,没有经历过风吹雨打,即使是二三十岁了,也即更大的年龄,只要他们的父母有能力,就能够永远躲在父母的羽翼下。父母过于溺爱自己的子女,使子女活在他们的关爱下,养成了当代的成年幼稚病。
家长不给孩子长大的机会
人们的生活水平变好了后,很多的大人,因为从小就吃过一些苦而竭尽全力的给自己的孩子很好的物质上的保证。他们把自己弄得很累,拼命的工作,只为了能够让孩子过的好一点。这些父母从小到大全程操办,孩子的一切事物,不让孩子有一点的烦恼,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顺顺当当的过完一生。这些家长的想法没有错,我相信他们是十分爱孩子的,也觉得他们对孩子的这种爱没有错,这是他们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东西,只是以这种方法让孩子没有能够独立成长的机会。
孩子心安理得的接受父母给予的一切
父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孩子,包括父母在身前购买的房子以及存折等有价的东西,在百年后都会全部的留给子女。中国并没有像国外那样,家长子女的义务只尽到18周岁,这样就给了孩子有恃无恐,不怕自己会饿着冻着,因为天塌下来,总有父母给他们撑着,他们只要活的开心就好。孩子们如同骄傲的公主,王子是传统留下的弊端,要想改变孩子们理所应当的接受父母经历的一切也得一定时间。
宠爱有度,不要把宠爱变成溺爱
当代成年人的“成年幼稚病”父母养成的,可以说法从一定层面上来说是正确的。从小父母就对孩子百依百顺,让孩子从心里上就以为了父母会无限制地满足他们的要求。当孩子大一点的时候,就很难改变这样一种做法。个人以为,家长可以宠爱孩子,但是要给这个宠爱制定一个标准,不要让它超出制定的范围时,从爱变成溺爱。
休闲星星仔
年轻人典型的幼稚病有以下这些:一、自以为是年轻人幼稚的最大表现就是自以为是,很多东西都自以为很了不起,但其实不值得一提。二、不够成熟年轻人面对很多事情都往往不够成熟,他们缺乏全面的思考,对事情缺乏全面的掌控,不能够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三、过分依赖他人年轻人典型幼稚病的表现之一是过分依赖他人在家里过分依赖父母,在外面过分依赖身边的人,缺乏独立能力,遇见事情不能够独立思考,而只想着去依靠其他人。
春天里吃大米
甩脸就走,是我见过最愚蠢的幼稚病。我曾经最厌恶的就是那些总是拒绝沟通,甩脸就走的人。无论是朋友,还是上司,恋人,总觉得这样的人幼稚到极致。而对方甩脸就走之后,其实大都数人虽然表面上什么都不说,在心里,早就开始问候对方的父母。因为从来没有一个人,需要,或者有必要,去承担他人每一个由情绪而发生的不理智的行为,大家都是成年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为什么你要让大家受着你可笑的行为。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甩脸就走,丝毫不为对方考虑的人,我希望你知道,你没有必要受着,更不值得。二. 过度的保持自我保持自我当然很重要,但是常常很多人打着保持自我的名头,来侵犯他人的权益,丝毫不为对方考虑。你可以在很多人面前,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这样确实很酷,但让大多数人产生不舒服,并侵犯其他人的权益,这样的保持自我我却并不觉的是一件很酷的事情。而过度付出也是一件幼稚的事,大家可以轻易的来的好,都不会珍惜,不要因此觉得生气,明明自己一直让大家觉得舒服,却得不到尊重,这和大家无关,这是人性。我们需要的是让他人觉得和你相处很舒服的同时,大家却有互相独立,没有谁过度付出,而是平等。互相尊重的状态,一直付出是老好人,懂得适当的付出而不过度是情商,是成熟。三. 看不清自己我们总能听到老一辈人对我们说年轻人要脚踏实地,不要眼高手低,我们会觉得现在的社会与以前大不一样了。总觉得自己的要求是合理的,觉得自己月入一万是基本,月入十万是努努力就能达到的事情,而现实是从全国统计来看,月收入达到五千就已经站到全国人数当中的金字塔尖部分了。我们经常会因为抖音或者各种各样的报道,觉得现在月入过万是一件很容易就达到的事情,致使很多年轻人,在应聘工作的时候,常常觉得找不到合适的,不断的去跳槽,然后变的越来越浮躁,越来越自卑。找工作要求薪资必须要高,却没有看看自己的能力,买东西,也总是大手大脚,却忘了自己总是月光族。其实我们在网上看到的,在网上发声的只是小部分人,只不过被现在的不良自媒体,大肆的过度的宣传,给我们制造了大量的假象。我常常会给自己说信念很重要,因为单凭坚定地信念,就可以帮助我们一步一步靠近自己想要的到的东西,但是有信念的同时,不要忘了看清楚自己本身手里的牌,并务实。四. 常常潜意识里觉得,自己“真正的生活”还没有开始。潜意识里总是幻想着自己还拥有大把时间,自己有无限的可能性,自己以后肯定会变得特别厉害。总感觉自己以后有更多的时间去弥补那些现在阶段该去做却不做的事情。其实我们对于时间主观的感受,是在我们整个人生中不断变化的。婴儿时期,对于时间的概念,是在饿与不饿之间。幼儿时期,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昨天,今天,和明天,我们逐渐从无时间概念的状态中走出来。青少年时期,觉得时间和未来对于自己是遥远的,自己有无限的可能性。青年时期,这个时候,时间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变得更具有现实感了,我们会认识到,我们可能没有时间去完成一些事情。《拖延心理学》在我们十一二岁的青少年的时候,我们心里对于时间的感受是毫不在意的,因为未来在当时的我们面前,是遥不可及的,我们当时会觉得时间是无限的。没问题,十一二岁有这样的心理理所当然,这个社会不会要求我们什么,未来还远。可怕的是,在我们长大过程中,随着时间流逝,有一些人他们会固执的,坚守青少年时期的自己对于时间无限,和自己以后有无限可能性的感觉。迟迟不肯实际立刻马上的去做一些事情,总是在拖延,拖延现阶段自己该做的事儿,认为自己以后还有大把时间。很多成年人,甚至三十以上的人,他们不知道自己对于时间的感受,对于时间的感知与他们所处的人生阶段不相符合。他们对于时间的认知仍然停留在青少年时期,可怕的是青少年对于时间的流逝是毫不在意的。他们被困在了青少年时期的时间概念中。英语明天再背,作业明天再写,工作计划明天再整理,成绩变得越来越差,工作变得不上不下。自己对于自己未来的幻想,被现实撞击的粉碎,一点一点的刷新自己梦想的下限,变成了淹没在人流中的一个碌碌无为的人。最后:其实,关于成熟改掉幼稚这件事,是理性,是克制,是克制自己在某一个瞬间的想法和决定,多想想后果,去站在其他的角度去看自己,并愿意,去改变自己身上一点点不好的东西。因为任何时候,我们都有能力去面对当下我们需要去改变事情,而很多时候的改变,只是一个想法的转变而已,加油。
俗话说的好“勤奋造就人才”,只有勤奋努力才能成功。而懒惰会让你失去好多东西,懒惰了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战胜了一切懒惰,那么我们就离成功很近了。 有句话这
快乐的人,因为快乐而未成功储备了动力!痛苦的人,因为痛苦而拒绝了成功的机会!在生活中堕落的人,把一个错误变成了无数的错误!在人生中自救的人,把一个错误变成了成功
林巧稚(1901-1983)女,汉族,福建省厦门市人,无党派人士。生前系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著名临床医学家和医学教育
《父亲的病》 读后感 怎么写?《父亲的病》讲的是鲁迅为生病的父亲求医问药,结果还是没有救回父亲的经历。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中《父亲的病》读后感 作文
不一味的让着她,而是和他讲道理。 纠正并不难。 告诉她你的真实想法,例如,你和你的朋友在做什么。 当时,我拍了拍她的头,叫她乖乖以后回头看,你现在有事,如果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