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91

sunnyredzqqq
首页 > 医学论文 > 猪腹泻病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灬筱筱筱灬

已采纳

[摘要] 仔猪腹泻是猪的常见多发病,易造成仔猪死亡和影响猪的生长发育,直接影响到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危害较大。在规模养猪生产实践中,仔猪腹泻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防治也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据统计,仔猪的死亡率一般为20%-30%,尤其是1-3月龄的仔猪更为常见,断奶后的仔猪腹泻发生率高达30%,死于仔猪腹泻的占总死亡数的49%左右,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如措施得当,防治及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避免疫病带来的损失。本文简单对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关键词] 规模猪场;仔猪;腹泻;防治 仔猪腹泻是仔猪饲养阶段相当普遍的问题,特别是中小规模猪场。此类症候发病率常常在20%-30%左右,严重的小猪场甚至到70%-100%发病,并引起一定量的仔猪死亡,痊愈猪生长缓慢,推迟出栏时间,给养猪业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我们在实践中对该类症候采取预防、治疗、加强饲养管理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整理出来供广大养殖场、户参考,以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 一、病因 我们认为仔猪腹泻是一类综合症候,多种原因引起的仔猪腹泻、下痢,甚至脱水、水肿的仔猪疾患。 1.病原微生物,细菌以引起仔猪黄白痢的大肠杆菌常见,病毒类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轮状病毒等。外部环境的变化,饲料、饲喂方式的改变,也能引起内源性感染引起腹泻。 2.饲养管理方面,补料、断奶、转圈等因素引起仔猪应激;母猪少乳、缺乳也是引起仔猪腹泻的重要原因;仔猪怕冷,如不能搞好保温工作,铁、硒等微量元素不能及时补充也是此病的诱因。 二、防治措施 采用加强饲养管理,综合防治,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原则是减少发病的重要措施。 1.疫苗预防注射,针对本场常发生的仔猪腹泻病因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注射,如用大肠杆菌四价基因苗或自家苗在母猪产前20d接种可有效预防仔猪黄白痢。注射疫苗使仔猪获得主、被动免疫是一种经济、方便可行的方法。 2.抓好母猪产时管理。母猪进入产仔栏(床)前应对产房彻底消毒,可用2%烧碱液消毒产房,对产栏、产床可用1‰碘黄金消毒液消毒。产前对母猪的腹部、乳房、外阴部用1-2‰温热的高锰酸钾水擦洗,然后用温开水洗净,用干净的干毛巾擦干,保证卫生接生。 3.母仔一针保平安。仔猪出生后未吃乳前口喷2mL鱼腥草加2万单位的庆大霉素,同时母猪注射800万单位青霉素、100万单位链霉素,20mL鱼腥草。可防治母猪产后感染仔猪奶源性腹泻和清理仔猪胃肠道预防仔猪腹泻。 4.搞好仔猪管理。正像我们分析病因时,仔猪刚出生时是怕冷的,仔猪出生时环境温度应保持在30℃,以后逐步降温至22℃左右,简单的可用灯箱保温,有条件的小猪场自制应用电热保育箱也取得明显的效果。及时补料,仔猪出生后5d开始诱食,也可人工塞入仔猪口腔2粒颗粒料,不但可使仔猪胃肠尽早适应饲料,还可明显提高断奶重。注射铁、硒针剂补充微量元素增强仔猪抵抗力。仔猪刚断扔时应限饲,并采取少添勤喂避免腹泻。为预防细菌感染可在仔猪3、7、21日龄注射长效土霉素、1mL、;此方法在多个中小猪场应用效果很好。 5.抓好卫生防疫和消毒工作,根据附近村及本村养猪场疫情情况,依照《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场的饲养管理,制订疫病防疫和消毒制度,并严格执行。按计划对猪群进行免疫接种,对猪舍、场地、用具、饮水进行定期消毒,无疫情时7d消毒一次,疫情临近时,每天消毒一次。有条件的猪场建沼气池对排泄物进行处理。发生仔猪腹泻时,及时隔离病猪,及时清洗、消毒被污染的圈舍、场地。 6.饲喂添加剂:由于仔猪消化器官发育尚不完全,消化机能不健全,就需要添加助消化类添加剂如柠檬酸、酶制剂、益生素、微量元素等添加剂保证正常消化,增强机体抵抗力。如在饮水和饲料中添加1%柠檬酸维持胃内正常PH值,保持一定的酸度,可以激活消化酶,有利于乳酸杆菌的繁殖,提高消化能力,并且对有些病毒的生长繁殖起到抑制作用。 三、药物治疗 正确用药、早用药、用对药是减少患病仔猪死亡的重要方法。 1.对因感染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母猪可采用饥饿疗法,即减一顿料即可,但是应保证有清洁的饮水,母猪、仔猪同时注射鸡新城疫I系50羽/头干扰病毒繁殖可起很好的治疗效果。 2.仔猪后海穴注射十滴水每头5mL,一天一次,一般2次可痊愈。 3.土霉素,,,次碳酸铋, g共研末,加水少许拌成糊状,用器具送入仔猪口中每天2次,2d仔猪可痊愈。 4.用去氧氟沙星口投,连用两天,就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5.调节生理机能,对症治疗,缓解症状。5%葡萄糖生理盐水200mL,维生素B12mL,30%维生素C2mL混合后采用腹腔注射。仔猪体型小,静脉注射有一定难度;腹腔注射部位一定要准确,避免扎伤肠等器官。 6.中药防治。仔猪白痢散由白头翁、黄连、车前子等组成。 以上药物方法可选用一至二种使用,减少仔猪死亡,提高养殖场效益。 参考文献 [1] 黄国汉,阙俏敏.规模猪场仔猪腹泻综合防治措施初探.畜牧市场,2009(07) [2] 王红宁.仔猪腹泻成因及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中国畜牧杂志,2006(06) [3] 高广生,孙放.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治介绍.养殖技术顾问,2011(03) [4] 李兵,韩建强.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病因与防治对策.农技服务,2009(02)

297 评论

小怪兽的小胖兽

分布地区pED早于1971年在英格兰地区的架子猪和育肥猪群中暴发,为区别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gastroenteritisofswine,TGE),Avon称之为“流行性腹泻”(Ⅰ型)。1976年Wood报道了在英国各年龄段的猪群(包括乳猪)中暴发了类似TGE的急性腹泻,被称为“流行性腹泻Ⅱ型”,其与Ⅰ型腹泻的区别在于暴发时可侵害哺乳仔猪。1978年Chasey和Cartwright在Wood送检的病料中检出一种冠状病毒样颗粒与Ⅱ型腹泻暴发有关。1978年pensaert和DeBouck从四个猪场病料检测到的原发性致病因子是冠状病毒样颗粒,并肯定地排除了TEGV病毒感染的可能,这种病毒被他们称为猪“类冠状病毒因子”(coronavirus-likeagent,CVLA),将分离的毒株命名为CV777(比利时株)[5-6]。从而证实1978年流行于比利时和英国的流行性腹泻由pEDV(porcineepidemicdiarrheavirus,pEDV)引起。因Ⅰ型和Ⅱ型腹泻均由冠状病毒引起的,故统称为“猪流行性腹泻”(pED)。1980年,西德Hess等报道了相似的猪下痢病例,并与Witte等合作,于1981年指出西德的猪下痢与比利时、英国的pED一致,从而终证实pEDV导致了pED的发生。几乎与此同时,在加拿大、匈牙利、日本都相继报道了这种疾病。然而,目前关于Ⅰ型和Ⅱ型腹泻暴发的临床差异的基础仍然未知。pED在亚洲已成了地方性疾病,这种严重的病情并非由于病毒发生了变异,而可能与受害猪群缺乏免疫力有关。1973年,在我国上海首先发生了猪群类TEG的急性腹泻,终于1983年证实该病的病原是pEDV。1984年,宣华等pEDVJ株(吉毒株)及其它地方分离的H株、CH株(川毒株)培养于猪胎肠单层细胞,并经荧光抗体染色试验和中和试验,进一步证实我国猪群中确实存在pED。当前,据有关部门对我国26个省、市、自治区疫病普查的不完全统计,在36种猪病总死亡率中,pED的死亡率占。该病的流行区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成为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传染病之一。在2005年到2007年间,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对猪的几种腹泻病进行了RT-pCR检测的结果显示,我国的养猪业因病毒感染而导致腹泻的主要病毒有pEDV、pROV和TEG3种,其中,pED占46%、pORV占8%、TGE占15%,而受3种病毒混合感染的病例占31%。可见pED在我国猪病毒性腹泻中占主导地位[12]。可以看出,pED已成为当前国内猪群腹泻流行的主要原因。2011年后,以哺乳仔猪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仔猪腹泻征候群,已成为某些猪场出栏率及生猪价格持续高位的原因之一。国内学者对这种现象众说纷纭,多涉及到“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Epidemicdiarrhea,pED)。猪流行性腹泻1971年于英国,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陆续发生,自2013年以来,本病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日本等多地暴发,现已有4000多个爆发案例,累计扑杀400多万头仔猪,该病的发生对养猪业的影响沉重。病原猪流行腹泻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本病毒有不同的血清型。本病毒对乙醚、氯仿敏感。从患病仔猪的肠灌液中浓缩和纯化的病毒不能凝集家兔、小鼠、猪、豚鼠、绵羊、牛、马、雏鸡、和人的红细胞。流行特点1传染源病猪、隐性带毒猪。2传播途径pEDV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肌肉接种途径感染猪体,消化道传播(经粪-口)是pED主要但并不是的传播途径[1],王新平等[14]发现pEDV还可在呼吸道内复制,经呼吸道分泌物向外排毒后感染易感猪群;在临床常见的传播途径是粪便传播,在猪群(或地区)中呈明显的传染性,从一个猪群(或地区)传到另一个猪群(或地区);可在一个猪群中长期、反复流行;pEDV可经人员、车辆、鼠类等机械性携带引起易感猪发病。3易感染动物易感动物是无特异性免疫力、特异性免疫力低下的猪群。新生哺乳仔猪感染后死亡率可高达90%~100%。在免疫过疫苗的猪群,也有可能因免疫注射、其它疫苗干扰、疫苗质量、疫苗种类、猪只机体免疫应答等因素导致免疫后保护力低下。4季节性发生多在11月份开始到次年的5月份逐渐平息。在寒冷季节本病多发,其原因与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北半球温带气候有关,此期间天气寒冷、温度偏低、紫外线不强、光照时间短等气候因素均有利于病毒的存活与传播。5在特定猪群中流行时间延长、有周期性、症状减轻在曾有本病流行的地区(场),该病在猪群中每次发生后流行期逐渐延长,pEDV在猪群中反复循环有时甚至在某些猪群中的流行期长达4~5个月之久,但残余的特异性免疫力使发病猪群整体症状减轻。6地方流行性地方流行性是指本病和本病毒在一个猪场持续存在。在国内猪群,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不是经常引进的易感猪,而是本场新生仔猪在某一阶段对pEDV有易感性。7发病率和死亡率因猪群而异,仔猪发病率高,哺乳仔猪感染后死亡率可高达90%~100%,稍大日龄哺乳猪群通过治疗与精心护理可使病仔猪成活率达70%以上,但这只是少数病例;断奶至20千克的仔猪,病死率在10%~90%;体重稍大猪,如无其他疾病并发,病死率不高。8其他疾病继发或并发情况增多在临床中多见的并发疾病有仔猪副伤寒、水肿病、增生性回肠炎、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猪瘟、蓝耳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副嗜血杆菌感染等。这些疾病的存在使病情复杂化,迁延不愈、预后不良的比例会增加,腹泻病愈的猪群因肠道受损、消化与吸收功能部分障碍导致生长不良、死亡病例的出现。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5—8天,人工感染潜伏期为8—24小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水样腹泻,或者在腹泻之间有呕吐。呕吐多发生于吃食或吃奶后。症状的轻重随年龄的大小而有差异,年龄越小,症状越重。一周龄内新生仔猪发生腹泻后3—4天,呈现严重脱水而死亡,死亡率可达50%,的死亡率达100%。病猪体温正常或稍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断奶猪、母猪常呈精神萎顿、厌食和持续性腹泻大约一周,并逐渐恢复正常。少数猪恢复后生长发育不良。育肥猪在同圈饲养感染后都发生腹泻,一周后康复,死亡率1%—3%。成年猪症状较轻,有的仅表现呕吐,如果没有继发其他疾病且护理得当,猪很少发生死亡。病猪表现出呕吐、腹泻和脱水,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似,但程度较轻、传播稍慢,应加以鉴别。病理变化病死猪眼球深陷;仔猪胃内充满凝乳块,胃底腺区充血、出血;小肠壁菲薄呈半透明样,肠腔扩张,肠内有大量充盈的无色、或奶样白色的液体内容物,时有黄绿色或白色卵清样物质夹杂其中;肠系膜血管扩张,肠系膜淋巴结肿胀;个别猪有肠套叠发生。诊断一临床诊断猪流行性腹泻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方面与猪传染性胃肠炎(TGE)、轮状病毒(RV)感染无明显差异,均以呕吐、腹泻和脱水为特征,但猪流行性腹泻似乎季节性较明显,多发生于寒冷的冬春季节,并且临床上多以混合感染形式出现。1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区别一般情况下.猪流行性腹泻病死率相对比猪传染性胃肠炎稍低,在猪群中传播的速度也较缓慢些,但近二年暴发的猪流行性腹泻在临床上多为混合感染,因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与猪传染性胃肠炎不差上下。在兽医临床诊断上,有专家把症状为严重呕吐和腹泻并具有传染性的猪病称为猪传染性胃肠炎,而把猪群严重水泻为主、伴有个别猪呕吐并具有传染性的猪病称为猪流行性腹泻。在病理变化方面,猪传染性胃肠炎主要病变在胃和小肠,部份病死仔猪胃内充满凝乳块,胃底黏膜轻度充血。2与轮状病毒感染的区别感染轮状病毒主要危害7周龄内特别是12~36日龄的哺乳仔猪,7日龄仔猪以内一般不发病,发病猪如无继发感染则症状较轻,病死率一般不超过10%;但在临床上常继发感染大肠杆菌病,使病情加重,发病率可达90%~100%,死亡率升高,可达30%~80%;大猪为隐性传染。病猪精神萎顿、食欲不振,继而出现下痢,打堆,粪便呈暗黑、黄白色或深灰色水样,较腥臭,持续2~4天。在病理变化方面,轮状病毒感染主要病变在胃和大、小肠,剖检可见胃驰缓,内充满凝乳块和乳汁.大小肠黏膜呈条状或弥漫性充血出血,尤以小肠病变较为严重,肠壁黏膜易脱落,小肠绒毛萎缩、肠壁变薄、充气、内容物稀薄如水,呈灰黄色或灰黑色。3与牛病毒性腹泻(BVD)感染的区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类似于猪瘟,感染猪发病通常于生后2~4周龄,部份在出生后几天发病死亡,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仔猪腹泻、急或慢性黏膜病、免疫耐受与持续感染、免疫抑制、先天性缺陷、母猪流产、产死胎和畸形胎等。临床表现为贫血、被毛粗乱、生长迟缓及消瘦,有些还见有结膜炎、多发性关节炎和腹泻。在病理变化方面区别较大,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以慢性胃肠炎及败血症变化为特征。心外膜、肾脏及淋巴结有多量出血点,消化道卡他性炎症,胃、结肠、盲肠黏膜溃疡,可见有多量的扣状肿,类似慢性猪瘟的病变。二实验室诊断pED的确诊应包括完整的流行病学诊断、临床及病理学诊断和实验室诊断过程。并需与其它病毒性腹泻(尤其是传染性胃炎)进行鉴别诊断;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不能将该病与传染性胃肠炎区分;其它检测方法包括病毒的分离鉴定、微量血清中和试验、免疫电镜(IEM)、免疫荧光(FAT)等方法,在临床诊断中以直接荧光法(FAT)和ELISA较方便、准确,应用广泛。防控措施1.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尤其是产房,尽量做到全进全出,做好消毒等细节工作。断奶仔猪也可以通过感染来缩短该病持续的时间。当存在猪痢疾或其他并发疾病时,治疗并发疾病可加速pEDV的康复。2.加强饲养管理。随时为猪只提供充足的饮水,并为所有被感染母猪所产的仔猪提供代乳品,因为被感染的母猪会发生无乳症状。患病仔猪可用葡萄糖(如甘氨酸电解质溶液)进行治疗。3.虽然猪用干扰素已用于减少体重损失,而且也已发现混合单克隆抗体和卵黄抗体具有保护作用,但该病没有特异性疗法。母猪注射疫苗,可以通过母源抗体来保护仔猪,但有些猪场很难起到理想的保护率。4.建议无害化处理仔猪、深埋、消毒。

349 评论

水金之幻

本病的潜伏期随着猪日龄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仔猪为12~24小时,大猪2~4天。①哺乳仔猪。患猪突然呕吐,严重水样腹泻;下痢乳白色或黄绿色,带有未消化的小块凝乳,有恶臭;多数发病后2~7天死亡;5日龄内仔猪病死率95%~100%。②肥育猪。染、发率可达100%。突然发病,水样腹泻,食欲不振,下痢,粪便呈灰色或茶褐色,内含少量未消化食物。病程约5~7天,腹泻初期有极少数猪呕吐。③成猪染病但绝大多数不发病,部分猪轻度腹泻或一时便软便,对体重无明显影响。治疗方案:在治疗方面,由于此病发病急,病程短,要早发现早治疗,治疗越早,疗效越高,可减少死亡。可用于猪群的预防和治疗。采用肠清 鞣酸蛋白 阿托品治疗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性腹泻病。1、首先,先注射阿托品,按照每头2-4mg注射;严重病猪可后海穴封闭。2、肠毒清100斤/套,连用23天,同时口服次硝酸铋2-6g或鞣酸蛋白2-4mg,活性碳2-5g。中药可选用地榆炭、肉桂、煅龙骨、神曲、煎煮饮或灌服,一日二次疗效极佳。满意请采纳,如病情紧急(特殊)可点击我头像或名字,有专业的老师在线为您解答

215 评论

相关问答

  • 羊腹泻病论文

    拉稀是羊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拉稀分为水样拉稀和拉痢两种,引发原因很多。治疗方法为: (1)水样拉稀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1.6万国际单位,皮下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

    幼幼熙熙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猪流行性腹泻病论文

    猪流行性腹泻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住的一种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其特征为呕吐、腹泻、脱水。临床变化和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极为相似。我国多发生在每年12月份至翌年1~2

    xiao叶子011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仔猪腹泻病论文

    论文仔猪腹泻头次48(21)是一个研究仔猪腹泻的论文名称,在这个名称中的有三个关键部分:论文、仔猪腹泻和头次48(21)。论文是指这是一篇关于腹泻的学术研究,主

    恶狼追月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猪流行性腹泻病的防控论文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类冠状病毒引起的以胃肠病变为主的传染病。母猪的发病率为15%~90%,哺乳仔猪、架子猪或育肥猪的发病率可达100%。病的潜伏期,新生仔猪为24~

    包华包华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早期仔猪断奶腹泻病的论文

    怎样过好仔猪断奶关,使仔猪快速生长,减少疫病,这里介绍几点:1、适时断奶,从繁殖周期看,断奶越早越好。但在生产中,断奶越早往往发生腹泻较多。根据目前的生产条件和

    cocomooner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