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90

沅希Angela8
首页 > 医学论文 > 国外科技创新发展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Iceberg2013

已采纳

摘 要 对国际知名高校学科建设体系的研究,对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和学科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英美高校学科建设机制相对成熟,特别其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交叉学科发展也走在世界高等教育前列。向西方国家高校学习,不断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体系研究是未来大力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 学科建设 交叉学科 跨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The Research of Disciplin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System of Foreign Universities ―― The Case Study of . and Universities KONG Lei, ZHANG Qian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Zhengzhou, He"nan 450003) Abstract The study of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famous universities is very important, in improving the higher education subject innovation in our country. In fact, the universities in . and are more experienced in the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In particular, their innovation-oriented cross-discipline developments are at the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world higher education. To study from western universities are essential path toward the scientific innovation system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interdisciplinary; cross-subject development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一项对于高校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基本建设工作,其中包含了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学科建设水平反映了一所高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是高等学校工作的龙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在建国后的不断发展,学科建设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与世界优秀大学的学科建设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对于国外高校学科建设和创新体系研究成为了提升我国高校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 1 欧美高校学科建设发展现状 欧美高等学校的历史悠久,无论从机制体制还是学科建设、科技创新都比较成熟,走在世界的前列。特别是这些年兴起的交叉学科及跨学科建设,已经成为了很多著名大学的研究重心。而高等学校作为科学研究及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前沿,更应该重视交叉学科的发展及建设。英美两国拥有诸多位于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这些大学则为两国不断取得科技突破和学术创新贡献了主要的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问题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使得这些大学纷纷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始大力发展交叉学科,并建立了诸多跨学科的研究中心和大型研究组织等,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果。这些问题的解决借助于交叉学科的力量,而通过科学研究又促进了交叉学科的发展,高校自身也成为将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起来的典范。下面对于英美高校的跨学科发展研究,希望能够对于我国高校的学科建设和创新体系提供一定的经验。 2 欧美高校学科建设发展及案例研究 英国高校跨学科建设 英国拥有着世界上最早的现代高等学府以及相对比较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但是由于长期滞后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学科失衡,英国在近现代特别是二战期间吃了很多亏。传统的英式教育重文轻理,人文关怀充分而理工科研不足,使得其在与欧洲其他新兴工业化强国(德国)的对抗中占了下风。二战之后,英国政府痛定思痛,大刀阔斧地进行了高校的学科建设改革。英国科技教育的滞后不仅表现在大学学科结构的失衡上,即理工过轻,也表现在专业划分过窄、过细和人文与自然科学的严重割裂上。对此,英国政府和教育界着手宣传,力求改变人们重文轻理的旧观念。政府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调查,相继发表一系列报告,为改革做准备。1956年英国教育部发出通知,决定按地方、地区、大学和高级技术学院四个层次发展高等科技教育;决定设立十所可以开设第一级学位和研究生课程的高级技术学院,提高科技教育的学术地位和层次。同时政府决定选择帝国理工学院等以理工见长的大学作为重点扶植和资助对象。在这些政策和措施的推动下,20世纪50年代科技教育形成了一次发展高潮,工科比重明显提高,学科结构失衡问题得以初步纠正。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英国大学继续快速地进行革新,尤其是以学科建设为重心进行发展,建立所谓“新大学”。数十所创新型大学的建立,一改过去以单一学科授予学位,发展以学科群提供学位课程的新体制。这就大大改善了过去教育体系中文理交流阻塞,专业过窄、过细的弊病,扭转了文科、理工科学科结构失衡的局面,同时为跨学科体制的发展奠定了有力基础。 从外部支持的角度来看,英国确实在高校跨学科创新上下了一些功夫,在以下几个方面多有体现: 院系设置有利于学科的交叉 英国多数大学的院系设置与我国大学相近,但是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明显不同,学校之下设有学院和系,直属学校领导。学院按照院区来划分,只负责学生的学籍和后勤管理;系按学科来划分,负责所属专业的教学工作。根据 教学计划 ,学生选修不同系的专业课程。这一院系设置方式的最大优点就是有利于学科的交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复合型人才。 基础学科作为交叉学科建设的根基 注重基础理论及学科前沿的研究是英国大学学科建设的重要特色,只有在基础理论和学科前沿的研究上有所突破,才能占领学科的制高点,是学科处于领先的地位。 资金向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倾斜 英国大学基础研究设施投资不足的状况已亟待解决,英国政府与威康基金会共同出资设立了科学研究投资基金SRIF(Science Research Investment Fund),投资10亿英镑用于研究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有亿是直接投入到大学的(在全英国大学研究质量评价排名的基础上,直接分配给大学,由大学来决定资金投资重点和方向)。在保有大学研究自主权的同时,强有力的支持了大学的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建设。 注重研究手段的更新与新设备的投入 为保证交叉学科研究的水平世界领先,各大学非常注重研究手段更新,设备购置投入。如牛津大学材料系几乎拥有世界上所有最先进的材料研究设备,并且其中不少最先进的仪器是其自主开发研究的。 以上这些方面使得英国的大学能够在一个宽松但充满竞争力的环境中得以科学地发展,并随时与产业界及市场保持近距离的接触,随时调整和更新研究方向,保证其能够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长期占据领先地位。 美国高校跨学科建设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高等教育,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超过55%,在世界百强大学排名中,美国的大学占了半数以上,这是美国科技保持世界领先的一个重要原因。高校与企业或政府部门相比,其科研机构有一个显著特长,就是可以利用校园内众多学科进行优化组合,通过跨学科的交流和合作形成科技创新优势。自19世纪下半叶到20 世纪上半叶,美国高校新设置的学科专业大量涌现,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学术型、应用型、和职业技术型三种学科专业类型齐头并进的态势。其中,学科型学位教育按学科的不同内容,分为交叉学科、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理学四类。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交叉学科已经明确出现在学科设置门类里,成为学科建设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美国高校交叉学科发展迅速,在变化突出的同时增幅明显。跨学科群交叉是学科发展的明显趋势,从前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交叉学科群内的专业数量从1985 年的10个增至2000 年的24个。其次,新兴学科迅猛发展。通信技术和生命科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成为学科领域最突出的特征。同时,学科间进行了优化整合。例如生物医药学与农业科学以及遗传科学的跨学科发展,都为世界同领域内的产业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成果,输送了大批能够进行多方位研究的专业人员。另外,跨系研究中心的建立也成为了一种常态。很多美国高校都建立了与其他科研机构或以企业为成产平台的跨系(专业)研究中心,使得大学的科研成果能够迅速地转换为具有社会经济效益的产品,在科技创新的同时既保证了基础科学的研究,又满足了应用学科的发展。在体制革新上,很多美国的大学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设立交叉学科专家委员会,建设交叉学科课程体系,实行联合聘任制度等。大胆的制度创新既保持院系基础结构的相对稳定,又适时调整了学院设置,使得基础结构能够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同时还推进制度创新为跨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 美国大学对学科之间的合作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为交叉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适合的土壤,其在交叉学科建设方面的独到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从历史发展来看,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成为近 20 年来学科发展的主流。学科内部的整合、学科群间的交叉合并,在体现社会科技发展要求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学科建设的侧重点和发展方向。 3 结语 从上述两国的学科建设看来,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跨学科研究已经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非常普遍,一些知名的西方学者都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英国兰开斯特大学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哈罗德・珀金(Perkin,H.J.)教授曾从历史学的角度,对欧洲、美国、日本大学的学科发展和大学形式的演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欧洲中世纪大学与其他专业训练学校的区别就是它的多学科性质。大多数高校在本科层次都注重单一学科的学习,但是在研究生层次有必要迈出转型的第一步,如有可能围绕问题进行研究的模式应取代明确的学科。这种交叉学科科研团队的建设,正是未来大学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也正是我国高校在国际教育领域崛起的重要路径之一。科技创新是推动新兴学科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大部分高校已有的传统优势学科会逐渐暴露出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加强特色科学研究,不断拓展学科方向和领域,使传统优势得以保存,并焕发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 马三津.高校创新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探索与实践.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9):32-34. [2] 单佳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机制研究――兼以N大学为例.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 刘冬.英美部分高校交叉学科建设研究及借鉴.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 李盛竹.科研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高校国际科技合作对策.社会科学家,2010(10):63-66. [5] 张明龙.美国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管窥.黑龙江史志,2009(18). [6] 张秋平,黄晖.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探索.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7] 杨皓岚,刘黎.研究型大学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管理问题研究――以四川大学为例.科教导刊,(上):185-186. [8] 庄莉,房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11-12.

83 评论

王小旭zx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离开实践,创新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经验告诉我们,创新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下面是我整理的《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主题议论文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们的生活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以前的人们只能靠马车或步行,而现在的人们已经有了汽车,火车,飞机,交通四通八达。以前的人们想给远在他乡的亲人说句话都只能通过写信的方式,而且,对方要很久才能收到,想要回信,就又要几个星期的时间了。他们想见一见对方就更加困难了。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想给远方的亲人说话只需要拿出手机拨通号码,稍等一会儿就能和远方的亲人说话了。还可以视频聊天,真是“天涯若比邻”啊!

在古代,人们住着简单的瓦房,而现在的大城市里,几十层的高楼大厦随处可见。人们从以前的烧火做饭到现在的“全自动电饭锅”。从以前的点火取暖到现在的打开空调。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是科技!

科技不仅让我们的生活更便利,还让我们的健康得到了保障。以前的人们,得了点小病就有可能丧命。而现在,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几乎能治愈生活中常见的所有疾病,极大地延长了人们的寿命,让人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生活。

科技不仅让我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还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以前的人对世界的事物都不了解,对很多现象都充满了不解,只能凭猜测去判断。而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把卫星送入了太空,看到了地球的照片,知道了物质是由各种各样的分子、原子组成的,知道了……这都是科技的功劳。

科技的发展虽然带来了很多好处,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因为科技的发展,人们发明了电脑,电脑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现在沉迷网络的学生越来越多。人们发明了汽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但是,汽车车尾气给环境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这种种现象表明,科技的发展是有利也有害。但只要我们合理运用,它就能为我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我们家每年交的电费一大半是空调制冷和暖气费用上,像空调、暖气这种物品:虽然能给我们提供冬暖夏凉的好环境,但也消耗不少能源。就说空调:不仅用电多,还排放许多对大气层有危害的氟利昂(虽然现在有无氟空调)。有一天,我问爸爸:“有没有不耗能而且能保证人们冬暖夏凉的东西呀?”爸爸给我了一个陌生的词:“相变材料”

于是我从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发现相变材料用途可多了。相变材料就是指随着温度变化而变换形态并能提供冷或热(潜热)的物质。相变材料从固态变为液态或者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就叫做相变过程。也就是这时相变材料将吸入或放出大量的冷或热能量。

平时我们最常见的相变材料就是水了,当温度到0°C或更低时,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当温度高于0°C时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假设在夏天,放一大块冰在家里,家里一下子就凉快下来了,冰为了和屋里的温度恒温就会融化。这也就证明了在溶化过程中会吸入大量周围的热能量,释放冷能量。

中国的许多的科技研究机构对这个话题都进行研究并且发表了大量的论文。但是怕生产这种材料有一定危险性,所以相变材料不能得到广泛应用。这几年由于材料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相变材料的稳定性也已经达到几万个相变周期但不改变其特性,这也使得相变材料达到了实用阶段。

有一种技术原理是通过吸收太阳能或在冬天吸收大量冷能,可以将热能或冷能储存在相变材料的物理结构中,用这种材料建造的房屋的墙壁,当外界温度低于或高于蓄热温度时(蓄热温度不定,一般在20~25℃之间),相变材料为了达到平衡温度产生释放热能量过程的相变,达到墙壁也可以保温的目的。

例如:需要从中国发运一个生物样本到美国,总共需要13小时,温度的要求是:生物样本保持在恒温+2℃至-8℃之间。把相变材料做成毯状物包在外面,再放在一个内有恒温+2℃至-8℃之间的小箱子里,就可以达到目的了。

了解到相变材料有这么多用处,我真希望北京能成为第一个跨进“相变材料世界”的地区。现在清华大学还有单独的一个相变材料这么一科呢。就连网上还有些人说;“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数年内相变材料将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北京。”

又到了一年一季的科技节了,今天天气很好,对我们全校师生来说是个特殊的好日子。科技节是我们学校的一大传统,也是一个科技活动的盛会,在这一周中,学校会为各个年级的同学量身制定不同的活动和比赛,高中的学长学姐们活动都很高端,各种模型都有。而我们的活动很简单、很好玩、也很精彩。

话说一个节日的精气神儿,都在它的气氛上。科技节为我们的杭外整个学校增添了一层科技的色彩。走在学校里,常常能看到学长学姐实验模型的身影,教学楼里也常有同学们的各种比赛的欢笑,每个同学都受到了一份来自科技的熏陶。

我们的活动有纸飞机和打靶,纸飞机悬浮和竹蜻蜓,这让班级里热闹了很多。同学们研究了好几种纸飞机的折法,于是,在课余时间内,纸飞机便“满天飞”了。另外,走廊上,也有同学再试飞竹蜻蜓,或是拖着一块板小心翼翼地“推”这纸飞机往前飞。我参加了竹蜻蜓和悬浮飞机的比赛。

比赛的时候才是活动真正精彩的时候,竹蜻蜓比赛是在周三中午。虽然烈日当头,但在学校信息中心前上依然是人声鼎沸。我和王子琛一组,比赛场地在广场一边,在这个范围限制内,在范围内比较滞空时间和飞行距离,当时觉得我飞得并不是太远,大概只有两米多,不过我们班的陈帅华同学飞出了六米多的距离,虽然成绩还不知道,但我相信我们班一定很好。

最精彩的比赛是周四下午的纸飞机打靶与悬浮,比赛场地在学校的体育场里,十分热闹地汇集了初一、初二的所有同学和老师。我和其他七个同学比是是悬浮。在比赛时间还没到的时候,大家都在不断练习,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比赛一开始,我们便体现出了自己的实力,大家轮流有序地将飞机“运”到终点,稳中求健。对于我来说,除了第一个飞出界以外,后来都还发挥正常,自我感觉也很好。最终的成绩我们班获得了二等奖,而纸飞机打靶更是夺得了一等奖。

科技节已经愉快地结束了,而我们也收获了很多,在比赛、练习中既长了见识,也锻炼了团队的合作能力。在杭外,平时的活动很多,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我们学习了很多,充实着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内心,在教育我们如何在放松与学习的紧张中找到平衡。我爱我的美丽的学校,也爱这一年一次的科技节!

翻开人类的发展史,从远古的钻木取火,到新型能源的充分利用;从古代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到现在的相隔千里却近在咫尺的地球村;从古代的风餐露宿、日夜兼行到现在高速快捷的交通工具……人类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无不得益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无不得益于对科学技术的掌握。可以说,是人类造就了科技,科技也成全了人类,人类和科技是相互依存的。

在充满幻想的科技节里,让我们为梦想插上翅膀,把智慧的涓涓细流汇成滔滔江水,汪洋大海。闲暇时,读一本科普读物,赏一部引人入胜的科普电影并记录下感动你的科技发现;抓住灵光闪过的瞬间,出一份图文并茂的科普手抄报,写一份充满奇思妙想的小论文,做一件凝聚智慧火花的小发明。当丰富多彩的科技知识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科技城堡的大门时,灵巧的双手和活跃的大脑会带着我们攀登上科学的高峰。看吧,神奇的校园星河科技馆也向喜爱他的同学们敞开了怀抱,他在召唤,召唤更多的.优秀作品充实它的空间。

走进科技节,让我们身体的各项器官跳动起来,或看或说,或写或画,或触摸或感觉,在科技的海洋中,撷取一朵朵美丽的浪花,编织成一个个神奇的梦,养成对科技活动的兴趣和从小爱科学的精神。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中国的强大,不在他人,而全在我中华少年。承载着祖国崛起的希望,让我们实小的少年擎起振兴中华的接力棒,用振聋发聩的声音大声呐喊:科技创新,舍我其谁!

同学们!科技节的舞台已经搭好,帷幕也正在徐徐拉开,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激情和活力,用聪明和才智在这片舞台上尽情演绎实小学生的风采;以睿智的科学思维和敏锐的科学眼光,积极地实践,大胆地想象,勇敢地创造,让科学的种子在我们幼小的心田生根、发芽、开花;让科学的精神在校园里畅快地演绎,淋漓地发挥!

我有一个科技梦,我希望祖国未来的东西都变成高科技。

我会产生这种想法是因为:我随妈妈回乡村老家,看到老奶奶还在骑很旧的三轮车,这倒没什么,但是在上坡的时候特别吃力,还没骑上去,就出了一头大汗。

夏天,屋子里闷热闷热的,电风扇扇出来的都是热风,走在外面,随时都可能被烤熟,热的人受不了。河里的水也被烧成了热水,碰都碰不得。连牲畜的受不了,热的直乱跑。

冬天,能取暖的就只有暖壶、热水袋。还要穿上厚重的衣服。大风雪来时,冻得人直哆嗦,脸上、身上像被刀割一样,手冻流血了、化脓了、发紫了,也只能拿毛巾在水里泡一泡,忍着疼痛,一点一点擦。河水冻结冰了,大人们洗衣服要用这里的水,拿石头砸半天砸不开,只能在旁边急得团团转。

看到这里一片悲惨的情景,我的心如同刀割,所以我要发明一些高科技的东西,让乡里人都不会在受苦。

首先,我要发明一辆转让老人用的车,这辆车是全方面自动导航系统,只要你对它说出你要去的地方,它会自动带你去,老人也大可不必担心会遇到强盗没有办法,他会自动把那些强盗打晕。

然后,再发明一件衣服,只要穿在身上,就能保暖,它不会很厚,也不会很薄。这件衣服还很神奇,不管对方穿的有多薄,只要靠近你,就不会感到冷了。它还可以变成睡衣,让你再睡觉的时候,不会做噩梦,很快就进入甜蜜的梦乡。当然,你也不必担心因为小而穿不上,它会随着你身高的增高而变长。 最后,我要发明一种饮料,这种饮料不仅好喝,令人百尝不厌,还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大到癌症、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小到腰酸、背疼、流鼻涕……小孩喝了会更加活泼、聪明;年轻人喝了工作更有活力;老年人喝了可以延长寿命……

如果我的科技梦可以实现,那就会让每个人都感到幸福快乐!

134 评论

linyuzhu313

在简单回顾人类对风能的认识及风能开发史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当前世界上风能资源开发利用 的现状、风电业发展特点及趋势,以及国际上一些主要风能开发国家的风能开发利用政策、实施特点及启示;最后基于当前世界风能开发业发展形势,认为风能将是21世纪人类理想的替代能源。 关键词:风能;开发现状;开发政策 � 1风能及其特点 风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不同地表(如海洋、森林、田野、山岳和沙漠等)在白天受太阳照射以及晚上吸放热的特性不同,对空气加热(或放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通常人们将垂直上下的流动称为“气流”,将水平流动称为“风”。由于空气是有一定质量的,因而其流动时必然具有一定能量,这就是风能。它可通过如下公式加以测算:�� E=1/2g ρAV3(kg·m/s)�� 式中:A——空气流动面积(m�2);V——风速(m/s);ρ——空气密度(kg/m�3);g——重力加速度(m/s2)。� 上式如按kW计量只需乘以转换系数1102即可。� 据理论测算,全球大气中总的能量是1017kW,而且是可再生的,据估计大约有×1012kW的蕴藏风能可以被开发利用,这个价值至少比世界上可利用的水能大10倍〔1〕。� 风能作为一种天然能源,与其他能源尤其是矿物能源相比,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1) 蕴藏量丰富。大家都知道与常规能源相比,水能巨大,殊不知风能是全球水能的10倍多,我国仅陆地上就有风能资源大约×109kW。[1]�� (2) 可以再生,永不枯竭。风能是太阳能的变异,只要太阳和地球存在,就有风能,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可再生的。� (3) 清洁无污染,随处都可开发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消耗,核电站的广泛建设,均会给人类生活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和破坏,危害人类健康,而风能开发就没有这样的弊病,而且风能开发利用越多,空气中的漂尘和降尘会越少。另外,风能的开发也不存在开采和运输问题,无论何地(海边、平原亦或山区)都可建立风电站,就地开发,就地利用。即使要远程运输也是通过电网,相对要简便且不会造成污染和环境问题。� (4) 随机统计性。风能从微观短时间上来看是随机的,忽大忽小,忽左忽右,这就决定了风能的不可控特性;然而,从宏观长时间上来看,风能还是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特性的,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可以预测和利用的。

337 评论

相关问答

  • 国外科技创新举措论文

    形势与政策是指我国对当前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国际关系以及国内外热点事件,秉承我国政府的基本原则、基本立场而做出的应对政策。形势政策是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课考试

    闹闹美食家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国内外科技创新论文

    科技论文范文800字(精选7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帮大

    悦悦哥哥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国外科技创新发展现状论文

    当今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对机床工业高度重视,竞相发展机电一体化、高精、高效、高自动化先进机床,以加速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欧、美、亚在国际市场上相互展开

    紫霞大官人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国外科技创新论文

    科技论文范文800字(精选7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帮大

    甜心小葡萄499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国外科技文创案例研究论文

    问题一:论文的格式,论文案例怎么写呢? 论文写作,先不说内容,首先格式要正确,一篇完整的论文,题目,摘要(中英文),目录,正文(引言,正文,结语),致谢,参考

    sophiabian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