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不想澪
【摘要】目的:探讨在施全麻下行肺切除术后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2007年收治的305例施全麻行全肺、肺叶切除术病例,严格遵守全麻行全肺、肺叶切除术前、术后护理操作常规。结果:本组305例全肺、肺叶切除的病人,通过手术前训练,术后早期采取整体有效护理,无一例肺不张、胸腔感染及支气管胸膜瘘等肺部并发症发生。结论:施全麻下行肺切除术必须采取积极有专业性的术前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才能确保肺切除术的成功。 【关键词】肺切除;术后;并发症护理 肺切除术后出现并发症据统计发生率均为5~10%,因此施全麻下行肺切除术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并发症才能确保肺切除术后的成功。 1一般资料 本组自2003年1月~2007年11月,施全麻行全肺、肺叶切除术608例,其中男308例,女300例,年龄者66岁,最小者17岁。全肺切除者108例,肺叶切除者500例,608例均在特护室进行特护。 2术前护理 除按胸外科常规护理外,病例均在手术前护士向患者进行导向性护理,既向患者介绍手术程序,术后如何配合护理,使患者在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和术后各种护理。 呼吸训练和方法:正常人呼吸分为胸式和腹式两种,胸式呼吸幅度浅,省力但潮气量小,呼吸频率快。腹式呼吸潮气量大,呼吸频率慢,这种深而慢的呼吸可使肺部得到充分的扩张,如肺功能不全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着,术后6小时改半卧位,令病人先行深腹式吸气后然后缓慢呼出,呼毕再徐徐吸气使腹部隆起,反复练习,这种训练可增强膈肌运动力,减少气道阻力和呼吸器官无效四腔,增加肺泡通气量,增大潮气量,是预防肺部手术后并发症的措施之一。 咳嗽训练和方法:术后有效的咳嗽是一种技巧,许多病人不能正确掌握,护士必须指导并协助病人进行有效的咳嗽训练,以便达到排痰的目的,保持呼吸道通畅,促使肺部张,训练咳嗽有四步法(1)深吸气,(2)憋住气,(3)声门紧闭,使膈肌抬高增加胸内压,(4)声门打开使气体快速冲出。上述这种术前训练方法,在术后咳嗽时反复实践,运用时可产生使痰液松动及咳出的效果,尤其对惧怕伤口疼痛的病人能较好的将痰液咳出,达到术后预防肺部并发症的目的。 3术后护理 变换体位,体位与排痰有直接关系,是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不可忽视的环节,科学做法是,对术后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床头抬高300,对手术后不能半卧的患者,要适当变换体位,一小时变换体位一次,以减少分必物潴留,使痰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大气道以利排出,如生命体征平稳术后6小时后该半坐位,以利引流。 叩出震动法:一般术后卧床病人肺部分泌物粘稠,单用变换体位的方法如不见效果,这时配合肺部叩击震动法使粘稠的分泌物松动脱落而排出,方法是护理人员手掌屈曲呈环杯状叩击,一般每次叩击3~5分钟,次数视病情而定,叩击震动可促气管的分泌物松动而流入大气道中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气道阻力,改善通气/血流比值、预防肺部并发症。 4结果 48例不同年龄、全肺、肺叶切除术的病人,通过手术前训练,术后早期采取整体有效护理,无一例肺不张,胸腔感染及支气管胸膜瘘等肺部并发症发生。 5讨论 施全麻肺切除术病人的肺脏处于特殊复杂的病理状态下,其原因肺切除时余肺通气与换气处于最低值,人体全身靠人工给氧,因此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肺间质发生不同程度的水肿,肺泡萎缩,肺泡内分泌物积存,这些情况都对肺部的通气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据Schlenker报告,如果麻醉时间在2小时内肺不张发生率为19%,如果长于4小时肺不张发生率为50%,因此手术时间长短与肺部并发症有直接关系。 肺脏本身病理改变和术后机体内环境的改变如:大量输血、输液等,也是造成肺功能改变的原因。 肺脏切除由于较长时期一侧肺代偿病侧,可限制健侧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造成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均可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使施全麻下行肺切除术一般在术后一个月左右可以康复出院。
阳光的玖零
毕业了,必须要提交毕业论文,合格方可毕业。现在的毕业论文要求挺高的,需要有理论部分,实际应用部分。毕业生们最好需要有充分的时间做好准备,写出有质量的论文。下面YJBYS给大家提供护理毕业论文范文一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摘要】 目的分析肺癌术后使用呼吸机患者试脱机中的最佳护理干预时机。方法90例肺癌术后应用呼吸机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在开始试脱机时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在开始自主呼吸试验时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首次拔管成功率、24h内再次插管率。结果观察组首次拔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两组患者24h内再次插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结论肺癌术后使用呼吸机患者试脱机过程中的最佳护理干预时间为开始执行试脱机时,可提高首次拔管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 肺癌术后;呼吸机;护理干预时机;试脱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单侧肺叶切除术逐渐成为治疗肺癌的重要方法。通常,术后患者需要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但这只是过渡性的治疗手段,患者能否成功脱离呼吸机对手术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在试脱机阶段的护理干预能够为脱机顺利提供可靠保障。目前,虽然试脱机和自主呼吸试验缺乏规范的操作标准,对护理干预方法和时机的选择也尚不明确,具有较大随机性和滞后性,不利于患者脱机成功。本文探讨了肺癌术后使用呼吸机患者试脱机中的最佳护理干预时机,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90例,男63例,女27例,年龄43~65岁,平均年龄岁,吸烟史3~30年,平均吸烟史年;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确诊,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为~,平均;均行单侧肺叶部分切除手术,手术时间116~128min,平均手术时间;排除伴有心律失常者,电解质紊乱者,有支气管手术史、食道手术史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神经疾病等慢性疾病者,单侧肺叶全切除者、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24h。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吸烟史、肺功能水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方法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给予气管插管并转移至ICU中维持机械通气,通常选择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联合间歇正压通气模式[1]。当手术麻醉效果消失后,立即执行试脱机方案,将呼吸机参数缓慢调节至较低水平,有助于患者改善呼吸功能。在患者恢复至自主呼吸试验标准时,通过“T”管对患者进行自主呼吸试验,当患者达到自主呼吸要求后撤离呼吸机[2];若自主呼吸试验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则应持续使用呼吸机,表明本次试脱机失败。
对两组患者均给予详细讲解、有效沟通、呼吸指导等护理干预,护理干预时机选择:对对照组患者开始进行自主呼吸试验时给予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在执行试脱机方案时给予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包括:①详细讲解: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人工通气治疗的方法和性质,机械通气仅作为过渡性治疗,患者在术后应尽早脱离呼吸机;②有效沟通:在患者体征稳定后,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给予有效鼓励,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③呼吸指导: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呼吸训练,并亲自示范呼吸技巧,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整。
脱机试验判定标准[3]试脱机成功:脱机后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稳定,血气分析情况有效改善,恢复至发病前平稳状态,主观感觉良好,潮气量>5ml/kg;患者未出现低氧血症、二氧化碳大量潴留、酸中毒等并发症,此时可以拔除气管插管。试脱机失败:在试脱机过程中,患者持续呼吸困难超过5min,心动过缓或过快;出现低血压或高血压;发生焦虑、大量出汗、低氧血症等情况。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42例首次拔管成功,对照组37例首次拔管成功,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观察组患者24h内1例再次插管,对照组2例再次插管,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肺癌患者行气管插管术后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通气模式,促进患者呼吸肌功能的恢复,并按照病情制定试脱机方案。在试脱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给予完善的护理干预。目前,临床尚没有统一的护理干预标准,导致试脱机患者的护理干预存在滞后性缺陷[4]。对此,在进行自主呼吸试验之前,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呼吸,介绍试脱机的必要性,使患者做好身心准备。
开始试脱机时,患者耐受性较差,容易出现不适或恐惧心理,此时采取护理干预十分重要。在术后患者苏醒后,应立即进行试脱机方案并给予护理干预,向患者介绍自主呼吸的方法和技巧,这是顺利拔管、确保自主呼吸试验成功的前提。同时,护理人员应适当调节呼吸机参数,给予耐心解释和指导,消除患者恐惧、紧张的不良情绪,使患者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充分锻炼呼吸肌,避免心理压力过大或呼吸不正确导致生命体征大幅度波动,从而缓解患者心理和机体的不适感。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首次拔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明显在脱机开始时的护理干预效果优于自主呼吸试验时的护理干预效果,有助于患者逐步恢复呼吸功能,有利于试脱机方案顺利实施,为脱机成功提供保证,可作为最佳护理干预时机。
参考文献:
[1]邹严萍.呼吸机在胸外科肺癌手术后护理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19):1761-1762.
[2]杨茜.肺癌术后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护理体会.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10(24):55-57.
[3]王君慧,杜立敏,易绚丽,等.肺癌手术患者机械通气脱机前不同时机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护理学报,2011,18(22):48.
[4]王素红.肺癌手术患者机械通气脱机前不同时机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中外医疗,2013,32(22):152,154.
永远幸福66
要保证临床胸外科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患者的恢复程度与满意度,就必须从提高治疗和护理水平入手,正确认识风险管理并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保证护理工作的科学正确进行。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胸外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舒适护理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灵性、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病人来院就诊,其需求重点不外乎是医疗服务的有效及舒适。虽然医疗有效,但病人并不一定感到满意,反之,若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尊重、关心、爱护及帮助,病人必然会觉得舒适,即使病情没有得到改善,也会觉得医疗服务的有效。我院将舒适护理模式与整体护理相结合,运用于胸外科手术病人,使病人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在护理人员协助下,达到一个人的身、心、社会、心灵的舒适状态。
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38例病人,年龄17-68岁,其中食管手术23例,肺癌5例,自发性气胸2例,贲门手术7例,纵隔肿瘤1例。
2 护理
术前舒适护理
创造舒适的环境 完善的卫生淋浴,中央空调,热水供应等设施,利用壁橱、床头柜妥善放置病人生活用品,利用艺术壁挂装点美化病区,适宜的声响、光线、温湿度,使病区清洁、明亮、安静、舒适,饮食每日配餐员预定,开展点菜业务,饭菜、开水、药品送至床边,合理安排护理流程,减少清扫消毒工作与病人就餐、治疗时间的冲突。病人感官受到良性刺激,有利于治疗。
营造良好的气氛 重视服饰美及护理人员仪表风范,入院接待热情主动,作好入院宣教,帮助病人处理好同室病友关系,使病人从新人际关系中获得舒适感,并因受到重视、关怀,使不愉快的程度降到最低,从而对本次治疗充满信心。
做好心理干预 提倡情感服务,面对面交流,灵活运用沟通技巧,因人而异讲解疾病有关知识,交代注意事项,评估心理状况,满足病人心理需求。来自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等社会关系对病人的支持与关怀也可使病人减轻或消除精神压力。
饮食指导 认真评估,指导合理进食,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
练习肺功能和有效咳嗽 向患者和家属说明开胸术后咳嗽排痰的目的和必要性,指导病人深呼吸,取半卧位或坐位,每日3次,每次10分钟,以增加肺活量,减少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咳嗽 方法 :半卧位或坐位,深吸气末停滞片刻后用力咳嗽,气体快速冲出,其运动促进分泌物向上运动或被咳出。
术前准备的舒适护理 向病人讲解术前准备的内容以及目的、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术后舒适护理
疼痛的护理 100%病人把无痛放在生理内在舒适需求首位 ,疼痛是病人最难以忍受的 ,也是舒适护理需求最迫切的问题。使用PCA镇痛泵是舒适护理的首选,它体现了持续恒定镇痛的效果,并使病人能够主动配合护理。术后可采取半卧位,降低切口张力,减轻疼痛。翻身、咳嗽时用手按压切口,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与身体同步移动,以减轻引流管刺激引起的不适,各种护理操作轻柔、熟练。
呼吸道护理
持续吸氧4-6L/min,48小时左右。 协助其翻身,并指导有效咳嗽,每2小时叩背1次,自下而上,由外而内,使痰液松动易于咳出。
常规雾化吸入。加入药物:庆大霉素8万U +地塞米松5mg+糜蛋白酶4000U+沐舒坦15mg,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
吹气球练习
引流管的护理 向病人详细说明各引流管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以消除对引流物的恐惧心理。妥善固定,避免扭曲、受压、折叠、逆流,翻身时注意必要的依托、协助。
留置胃管的患者可用绳子将胃管系于耳后,妥善固定,告诉其防止脱出,保持引流通畅,可予以湿棉签湿润嘴唇,必要时予以湿纱布覆盖口部以减少水分丢失,增加舒适感。
胸腔引流管要妥善固定,避免扭曲、受压、折叠,随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定时挤压胸管,观察水柱波动,每日更换胸瓶,发现异常及时 报告 医生予以处理。
留置尿管的患者妥善固定,翻身时避免压在皮肤下,尿管定时夹放,避免逆流,每日更换尿袋,每日清洗会阴部。
活动宣教 术后即可活动四肢、翻身等,鼓励病人早日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减少褥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睡眠质量差的护理 尽量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减少探视,保持室内安静,光线柔和,日常护理工作动作轻柔。同时做好心理护理以减轻心理负担。
3 讨论
将舒适护理融入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中,贯穿于全程护理服务中,使病人感受到舒适及亲人般的温暖,接受手术充满信心,为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恢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病人满意度上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给护士提高业务素质带来新的动力,进一步提高护理的服务质量。
参 考 文 献
[1]廖红辉.拓展舒适护理研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J].黑龙江护理杂志,1999,5(7):40-41.
[2]陆烈红.病人对生理与心理舒适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2):937-938.
【关键词】 胸外科手术;患者;护理
胸外科手术后,患者从麻醉苏醒、创口愈合到生理功能恢复的过程中,正确、及时、多方面的护理必不可少。胸外科患者术后的护理,对手术治疗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根据胸外科患者术后容易出现的问题,结合我们的实际工作 经验 , 总结 了一套较为系统可行的术后护理指导原则,根据这个原则,结合实际出现的问题,有系统、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工作,提高了对胸外科患者术后护理的水平,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1 术后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呼吸功能
胸外科患者手术后由于麻醉药及麻醉辅助药的作用尚未完全消失,加之胸部切口疼痛、胸带束缚等因素都会影响呼吸,甚至发生低氧血症。因此手术结束后患者常需入恢复室。调整患者处于良好的呼吸、循环功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意识。患者在恢复室期间,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1],合理应用麻醉药物,充分补充循环血容量,调整适度的血液酸碱平衡及电解质含量。必要时提高吸入氧浓度,根据病情或保留气管导管,或短时间的机械通气,以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CO2潴留及缺氧的发生[2~3]。
2 术后疼痛的护理
胸外科术后疼痛可导致呼吸循环功能、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等改变,甚至导致肺不张、低氧血症及高二氧化碳血症等并发症,影响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恢复。对术后疼痛的护理我们主要体会有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护理:让患者了解疼痛原因,鼓励患者在心理上有战胜疼痛的信心;指导患者深而有节律的呼吸,并专注于呼吸运动,有效地促进肺的复张;护士和家属多与患者交谈或指导其有节律稳定地在皮肤上做环形按摩或双眼凝视一点,转移注意力,减轻术后疼痛;另外,可多听一些轻音乐,放松精神,以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3]。(2)应用镇痛药的护理[4~5]。对认为疼痛性质明显、原因清楚的术后疼痛,应采取预防性用药、定时给药,而不是待到疼痛难忍时再给药。同时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于患者自控镇痛(PCA),术后应告诉患者应用PCA 的治疗目的和使用方法,并经常巡视,定期评价镇痛效果,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3)一般护理。协助患者进行体位变换、咳嗽等一些活动;妥善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尿管、鼻胃管;防止伤口感染;创造舒适的环境,避免强光、噪音等环境因素诱发或加重疼痛。
3 呼吸道的护理
加强呼吸道的护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防治胸部术后并发症尤其是肺部感染至关重要。(1)病室环境要求:ICU 层流消毒病房室内温度20 ℃~24 ℃,湿度50%~60%。普通病房内要求空气新鲜,紫外线每日消毒一次,并减少陪护及探视人员,以免增加外源性感染。(2)术后体位护理: 麻醉未清醒前,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患者清醒后,血压平稳,可改半卧位,抬高床头30°~60°,以利于肺部气体交换,并能松弛胸腹部肌肉,减轻刀口疼痛。(3)保持呼吸道通畅:①指导患者深呼吸,并在深吸气末从深部咳嗽,以利于排出痰液。②经常给患者拍背。方法:患者取半卧位,操作着站在患者患侧,叩打对侧肺部,手掌呈杯状,用手腕的力量叩击健侧肺叶,从下到上、从外向内。③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给雾化吸入。用药:生理盐水20 ml,加庆大霉素8 万u,α-糜蛋白酶4 000 u,每日3 次,每次20 min,以稀释痰液,减少痰液阻力,有利于痰液排出,同时药物直接进入肺泡,减少感染。④鼓励患者吹气球。患着深呼吸而使膈肌下降,改善无效腔通气,有利于胸腔内积气、积液排出,保障有效通气,预防肺部感染。⑤鼓励患者床上活动。指导并协助患者下床适量活动,以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但避免过度,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应慎重,以防意外。(4) 做好口腔护理。口腔护理能使口腔内的细菌减少,防止细菌下移,减少肺部感染机会。清醒的患者还可鼓励漱口,但应防止误咽。(5)正确使用镇痛剂。术后切口疼痛、插管不适,限制了患者咳嗽,术后应充分镇痛,应用止痛泵48~72 h或遵医嘱给予止痛剂,一方面减轻疼痛,另一方面可使患者充分休息,保持体力,避免无力咳嗽。(6)充分补足液体量。应注意给药时间和输液速度,避免过快引起肺水肿[6]。
4 康复护理
早期活动与康复锻炼在胸外科患者术后的护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术后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1)术后早期床上活动,麻醉未清醒前护理人员对患者做被动性活动,上肢各关节活动,按摩下肢。特别是老年患者,要经常活动四肢关节,尤其是膝关节以下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清醒之后,即可鼓励其做深呼吸。嘱其主动做指、趾、腕、踝、肘、肩、髋关节的活动,尤其是手术侧上肢的活动。待患者血压平稳后,即可翻身、转颈、半卧位或坐位。(2)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一般在术后第三天,病情稳定,胸腔闭式引流管已拔除,就应鼓励和协助患者下床活动。先是在床边椅子上坐片刻,每日2~3 次,第四天可扶床试走,以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如患者确实刀口疼痛较甚。下床活动不可勉强进行,必要时可给予镇痛剂,缓解疼痛后再下床活动,以减轻患者痛苦,达到预期的效果[7~8]。
【参考文献】
1 钟玲,杨明华.手术麻醉后患者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的观察与护理.福建医药杂志,2000,22(4):154.
2 张晓霞,邓曼丽,安静,等.胸外科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护理体会.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4):77-78.
3 于丽英.胸外科病人手术前后护理指导.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6):721.
4 于淑娥,李建萍.胸外科病人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镇痛及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2):33-35.
5 黄淑敏.胸外科手术病人术后镇痛及护理.天津护理,1999,7(3):92-93.
6 尹淑芳,高占清.胸外科患者术后呼吸道的护理.中外健康文摘,2008,5(7):91.
7 张丽娟,马玉梅,彭九玲.胸外科病人术后早期活动与护理.黑龙江医学,2001,25(8):615.
8 戚菊梅,张香云,张君毅.胸外科病人术后早期活动与康复锻炼的护理.河南外科学杂志,2006,12(4):97-98.
浅议胸外科护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外科心理护理论文
2. 有关外科护理论文范文
3. 关于外科护理论文
4. 外科护理论文范文
5. 外科临床护理论文
护理毕业论文范文如下: 范文一: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
我院于2003年4月成功的实施了1例成人异体肝移植术,笔者有幸参与了该例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
随着以疾病为本的多学科专家团队及联合诊疗机制的建立、完善和普及,将使各类肝胆疾病患者都能获得最优化的系统治疗。社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人们生活要
要保证临床胸外科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患者的恢复程度与满意度,就必须从提高治疗和护理水平入手,正确认识风险管理并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保证护理工作的科学正确进行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急性脑血管病致中枢呼吸衰竭、格林-巴利(Guillain-Bsrre’s)二氏综合症或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肌麻痹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