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330

为何不信2013
首页 > 医学论文 > 空军医学杂志出版社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宝贝洁洁

已采纳

耘梦春秋1958年,该杂志原为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办的航空科普杂志,至1960年,由于纸张供应困难而停刊。但关心祖国航空科普事业的学者和领导们,始终牵挂着它的复刊。1963年2月,经聂荣臻副总理批示,同意成立中国航空学会,同时批准《航空知识》复刊,根据聂副总理的指示,《航空知识》复刊后,由北京航空学院主办改为由航空学会主办,以便借助学会各方面的力量把刊物办好。7月,中宣部批准《航空知识》于1964年开始正式出版。《航空知识》从一开始就定位在向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普及航空航天科技的科普期刊上,从而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航空知识》的出版发行得到了聂荣臻副总理以及钱学森、沈元、常乾坤等领导同志的关心和支持,聂荣臻副总理曾专门写信给编辑部,要求切实把刊物办好;钱学森同志还亲自为第一期《航空知识》题写了复刊词。第一期《航空知识》发表了介绍我国首位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家冯如的文章和照片,作为首家新中国全国性期刊报道了这位航空先驱的事迹。随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科学节目将此文向全国进行了广播。1964年2月17日,《航空知识》第二期出版,该期发表了我国著名航空教育界前辈王德荣教授撰写的《我所见到的旧中国航空教育》一文以及著名航空史学家姜长英《中国古代航空史话》连载文章。我国著名宇宙医学专家蔡翘教授则在本期发表《失重》一文,介绍这一在宇航过程中十分重要而又引人入胜的现象。自此,航空史类和航空科普类文章成为《航空知识》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在《航空知识》的编辑出版中,得到了主办单位中国航空学会的大力支持。1964年2月28日,中国航空学会一次一届理事会在京举行,会议决定组建空气动力与飞行力学、航空动力、结构设计与强度、工艺与材料、电子与自动控制五个专业委员会,编辑出版学术刊物《航空学报》和普及刊物《航空知识》。许多领导和专家除了过问《航空知识》的发行工作,还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自为杂志撰写或组织稿件,极大的提高了《航空知识》的可读性和知名度。1964年3月15日,常乾坤将他撰写的《世界军事航空技术的演变》一文交《航空知识》发表,刊载于该刊第4期,该文第一次让国内普通读者领略了军事航空的技术发展历程,立意高远,广受好评。钱学森同志也组织国防部五院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为《航空知识》撰写了《漫谈星际航行的近状与前景》系列文章,在杂志上进行连载;此外,我国著名水上飞机设计师(我国第一代大型水上反潜轰炸机水轰-5的总设计师)王洪章也为本刊撰写了《水上飞机五十年》一文,生动翔实的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发展历程,这些文章都引起了读者强烈反响。1964年3月28日,《航空知识》编辑部收到读者来信500多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读者对杂志的喜爱程度。1964年7月25日,中国航空学会一届一次常务理事会决定,鉴于科普出版社表示无力继续承担《航空知识》的出版,《航空知识》将以航空知识杂志社的名义由编辑部自行出版。从此《航空知识》的出版发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航空知识》和航空运动也注定有着不解之缘。1964年8月27日,中国人民航空运动协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元帅、国家体委副主任李达上将、空军政委吴法宪中将、国家体委航空司司长刘风等出席讲话。中午休息时,李达上将向应邀参加大会的谢础了解中国航空协会和《航空知识》的出版情况,希望《航空知识》注意宣传航空运动,因为航空运动是国防体育项目,担负着向空军输送后备力量的任务。1964年10月17日,《航空知识》第10期出版,该期发表了国家体委副主任、中国人民航空协会主席赵正洪撰写的《我国航空运动十三年》一文。从此,介绍和普及航空运动也成为《航空知识》的又一项重要使命,同时也使读者更加喜爱《航空知识》。1964年12月17日,《航空知识》第12期出版,当期发行63345份,在一年内发行量增长了近两倍。 续写辉煌从60年代起,《航空知识》就一直坚持将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向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进行全方位的航空科技普及,本着这一目的。《航空知识》组织了航空史话、科技知识、军用航空、航空运动等多种题材的文章,并且开辟了专门的编读互动空间用于解答读者的疑难问题,在读者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赢得了读者的信任和青睐。为此,《航空知识》的发行量也一路攀升,从创刊之初的2万多册一直增至80年代末时的30万册,并且在全国多次期刊评比和表彰中获得一等奖,并曾获国际航联集体荣誉奖,杂志社被授予全国科普先进集体光荣称号。2000年1月,《航空知识》迎来了属于一份期刊的辉煌:荣获我国期刊的最高奖——首届“国家期刊奖”。90年代以后,随着国内杂志品种的日益增多以及网络信息工具的迅速普及,《航空知识》也和其他科普杂志一样经历着冲击,但是《航空知识》主创人员们相信,纸质媒体有着电子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即全面细致的对科技知识进行系统的普及,更为重要的是,纸质媒体的保存性和资料性较强,特别对于航空科技类读物而言,《航空知识》将仍然继续作为航空航天爱好者的知识和资料的源泉长盛不衰。时至今日,《航空知识》已经历数次改版,从发黄的粗纸到今天雪白的清图纸,从黑白铅印到今天的全彩印刷,从人工画版到计算机排版,从胶片照片到今天的数码照片……《航空知识》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杂志的印刷质量提高了,图片更加清晰、文字更加醒目、排版更为清秀、装帧更加现代,但是《航空知识》的定位没有变,风格没有变,它始终作为航空航天科普期刊在读者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一贯严谨的文风、深入浅出的行文、通俗易懂的理论介绍、生动细致的史实描写,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175 评论

贝贝克2011

我认为空间定向障碍是失去了对方向的判断,无法决定飞机飞行的方向,也无法立即判断出正确的方向,所以就会发生事故。

175 评论

香城宝地邑人

1、医学类的论文中国知网收录不多,你在万方数据库查询试一下。因为万方有中华医学会300余种核心刊的独家收录权;2、网上能查到的电子期刊一般比纸本刊物晚,因为需要第三方将纸本期刊加工成电子期刊,延迟时间1到3个月不等。业内人士,纯手工手打!采纳

129 评论

不想吃成胖嘟嘟

就是操控飞机驾驶不当,所以才造成了此次的空难事故。

330 评论

扶阿婆过马路

简单地说,空间定向障碍就是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出现的错觉,对飞机位置、形状的感知力出现了问题。就像有些人在一个地方下车后会瞬间分不清楚在哪,东西南北怎么走一样。

81 评论

黄黄的树

空间定向障碍是指飞行员对自己和飞行中的飞机的状态、位置、方向、运动和飞行环境的不正确感知。本质上是人类空间定向系统无法满足三维运动环境而导致的空间认知错误。

127 评论

xuemei1987

当地时间2月9日,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公布了科比坠机事故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事故原因是飞行员的错误操作造成“空间定向飞行障碍”。

据了解,飞行员阿拉·佐巴扬在坠机前做了一个飞入云层的错误决定,造成空间定向障碍,并在迷雾中迷失方向。

什么是空间定向障碍?

空间定向障碍(spatial disorientation)亦称“飞行错觉”、“失定向”。是指飞行中飞行员对自身和飞机的状态、位置、方向、运动及飞行环境的不正确知觉。本质上是一种因人体空间定向系统无法满足三维空间运动环境而发生的空间认知错误。

简单来说,就是在飞行中,飞行员对飞机状态的感觉与飞机实际状态不一致。

例如,海军舰载航空兵部队某团团长徐英就曾讲述过他在夜间飞行训练中遭遇的空间定向障碍。据他自述,飞行过程中,“海面上好像有些灯光,看不太清楚,天上好像也有些星星,也不太清楚。等我抬头一看,海面上那个船,我就误认为是天上的星星,我就感觉我在倒飞。”

其实普通人在地面上同样会有错觉,比如有的人分不清东南西北,有的人会迷路,实际上就是脑海中的方向和实际方向大相径庭,出现感觉和实际的差异。

空间定向障碍会有什么危害?

空间定向障碍是导致飞行事故最危险的因素之一。

2016年第5期《人民军医》发表的论文《空间定向障碍致军事飞行事故概述》中介绍,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由空间定向障碍所致的军事飞行事故比例逐年增加。该论文援引《美国航空航天环境医学》的数据指出:美军2000—2005年间,A—C级飞行事故中,空间定向障碍飞行事故占37%;英军1993—2002年间该事故占比达总量的33%。瑞典空军1996—2005年这一数据更是高达50%。该论文表示,根据美国海军飞行安全中心的研究结果显示,空间定向障碍导致飞行事故的死亡率为77%,远高于非空间定向障碍事故的死亡率41%。

为什么会出现空间定向障碍?

关于空间定向障碍的发生机制,目前仍是世界各国学者研究的重要方向,距离彻底阐明其成因还有相当长的距离。已有的研究表明,错误感觉在中枢处于主导地位是空间定向障碍发生的原因。

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对飞机状态的感知是靠视觉及身体其它器官的感受来判断的。但是空中的诸多因素,会导致飞行员通过身体部分器官的感知错误。

在本次的调查报告中指出:

“在坠机前做了一个飞入云层的错误决定,造成'空间定向障碍'。”

能见度不良的天气条件是导致飞行员飞行中空间定向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晴空万里的天气,飞行员可以很容易通过天地线与风挡关系(参照物)来判断飞行状态。但是在云中或夜间,改变了飞行员判断飞机位置关系的习惯(没有参照物)。这样的天气可能导致飞行员出现错误判断,例如误远为近、误高为低等,如果注意力分配不当就很可能导致飞行员做出错误的飞行操作。

根据去年6月份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事故发生前飞行员佐巴扬向控制台报告他“正在操控直升机上升至距离地面4000英尺,从而能够越过云层”。但事实上,当时那架直升机正在下落,最终坠毁。报告指出,由于当时的能见度很低,飞行员已经失去了方向感,从而导致他对飞行的角度判断错误。

本次的调查结果也更加明确了这一点:由于佐巴扬在飞行中按照目视飞行规则执飞,实际上被“法律禁止”飞入云层,但他还是这样做了。

如何避免空间定向障碍?

发表于《空军医学杂志》2011年6月第2期的论文《飞行空间定向障碍和防止其飞行事故的医学对策》指出:为了使飞行员能够认识、识别和控制空间定向障碍错误操作行为,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对飞行员进行“认识、识别和控制飞行空间定向障碍,按仪表实施正确操纵”的认知训练。目前已经基本可以在地面和空中模拟出实际飞行中发生的多种错觉,飞行员也认为通过体验模拟错觉可以明显提高对飞行空间定向障碍的认识和识别。

该论文同时指出,飞行员之所以看仪表仍然不能控制住自己的错误操作,是因为飞行员的“仪表视觉能力不能抵御飞行错觉的干扰”,训练飞行员养成正确合理的操作规范。

而早在发表于1994年《中华航空医学杂志》的论文《飞行中空间定向障碍研究现状和未来》中就指出,飞行员空间定向障碍最终彻底的解决要靠“硬件”,即不需飞行员进行空间定向活动的飞行器。

逝者已逝,希望随着研究的深入,人类能够通过科技和有效的训练降低空间定向障碍对飞行员的影响,让飞行更加安全。

158 评论

相关问答

  • 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医学杂志

    请查国家级医学杂志可以查出来无数,查核心期刊的方法也是如此。

    零摄氏度的空气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出版社

    医学杂志每一期的内容都是不同的,指哪一类?医学信息,医学研究这两类都是属于国家级杂志里面的。

    乐儿公主888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空军医学杂志社的电话

    我认为空间定向障碍指的是飞机驾驶员在驾驶飞机时,对飞机的状态,位置和方向发生错误的判断。

    电锯小天王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空军医学杂志社

    电子期刊录入知网有时间延迟。 网上能查到的电子期刊一般比纸本刊物晚,因为需要第三方将纸本期刊加工成电子期刊,延迟时间1到3个月不等。 知网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概

    nixiaoyanzz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海军医学杂志出版社

    不是过时这只是基础DNA中含硫在以后的课本会学到如果现在什么都学了我们就不要上大学,上研究生了现在还是认真上课学好基础 要看最新资料去搜索外国生物杂志

    小龙女kelly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