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94

妞妞帅哥两个
首页 > 医学论文 > 锥虫病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拽拽小蘑菇

已采纳

【概述】 非洲锥虫病(African Trypanosomiasis)亦称睡眠病(Sleeping sickness),系由罗得西亚锥虫(Try-panosoma brucei rhodesiense)或冈比亚锥虫(Trypanosoma brucei gambiense)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借舌蝇(采采蝇)传播,流行于非洲南北纬20°之间。早期临床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全身淋巴结肿大、皮疹、晚期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有严重头痛、反应迟钝、肌肉震颤、昏睡以至昏迷死亡 【病原】 非洲锥虫病的病原体有两种:罗得西亚锥虫和冈比亚锥虫,两者皆为布氏锥虫()亚种。布氏锥虫为野生动物锥虫病的病原体,一般不感染人。 锥虫在人体主要寄生于血液和组织间隙,为细长鞭毛体,扁平弯曲,前端尖细有鞭毛,后端较圆。在人体内形态多变,自8~35×~(μm)不等。初感染时为细长型,细胞核位于虫体中央,动基体位于后端,鞭毛长;继而变为粗短型,细胞核位于原虫后端,鞭毛短,甚至缺如。 【流行特征】 (一)流行地区 冈比亚锥虫病分布于非洲中部和西部,南起安哥拉和扎伊尔,北至苏丹和塞内加尔。罗得西亚锥虫病分布于非洲东部,南自博茨瓦钠,北到埃塞俄比亚。 (二)传染源 冈比亚锥虫病的传染源为人;罗得西亚锥虫病的传染源除人外,尚有某些野生动物如羚羊、山羊、猴等。 (三)传播途径 锥虫病借舌蝇(采采蝇)传播,主要传播冈比亚锥虫和罗得西亚锥虫者分别为须舌蝇(Glossina palpalis)和刺舌蝇()。舌蝇叮咬病人时,锥虫即随血到达蝇胃中,并在该处繁殖发育,然后移行到唾液腺发育成为感染性锥虫,通过叮咬正常人传播本病。当有爆发流行时,锥虫可通过舌蝇或其他吸血蝇污染口吻器直接从人传播给人,而不需在蝇体内发育。也有实验室工作人员通过污染针头划伤获得锥虫(冈比亚)感染的报告。 (四)人群易感性 人对锥虫普遍易感。发病率在性别和年龄上无显著差异,亦无种族免疫存在。 【发病机制】 锥虫侵入人体后,先在血液和淋巴系统寄生繁殖,后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绝大部分组织损伤和病理变化系由免疫反应所引起。 锥虫病的明显病理变化为B淋巴细胞增生,形成早期的淋巴结病变和脑、心脏等的淋巴细胞浸润,并可导致免疫球蛋白(IgM为主)增加和免疫复合物的出现。虽然IgM大量增加,特异性抗体能凝集锥虫,使之易被吞噬细胞吞噬或在补体参与下促使锥虫溶解,导致血中锥虫数下降,但由于锥虫抗原常发生变异,又能使锥虫变异株逃避宿主免疫作用,血中具有新抗原的锥虫数又复增加。因此血中虫数反复出现时高时低现象。循环和组织的免疫复合物可引起广泛病变,包括贫血、补体激活、各脏器组织(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心、肝等)的损害以及免疫反应的干扰。 早期淋巴结和脾脏呈一般增生,伴淋巴细胞、大单核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晚期细胞浸润减少,而代以结缔组织。病程早期中枢神经系统仅脑膜有淋巴细胞浸润,以后脑实质有淋巴细胞、浆细胞以及桑椹细胞(变形浆细胞)浸润。病变继续发展时,可出现全脑炎,脑白质和周围神经出现脱髓鞘现象,最后导致皮层下萎缩。心外膜及内膜可有出血和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心肌炎常存在,多见于罗得西亚锥虫病,也可有心包炎。肝脏有充血、出血和局灶性坏死,灶性肾小球肾炎也可发生。患者贫血主要为溶血性,红细胞上有补体成分,此外红细胞形成抑制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活性增强也是造成贫血的因素。 【临床表现】 锥虫病的病程可分为3期: (一)初期 感染性舌蝇叮咬的局部皮肤常出现炎症反应,历时2~3天消失。也可于叮咬后数日局部出现暗红色结节,逐渐增大,中央有水疱形成,周围有肿胀,不痛,质地较硬,称锥虫硬性下疳。冈比亚锥虫的局部肿胀较罗得西亚锥虫病少见。 (二)血液期(锥虫血症期)舌蝇叮咬后2周左右,在局部繁殖的锥虫大量进入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剧烈头痛、关节痛等。发热不规则,时起时伏,高热间歇期可达数月之久,心率异常增快。 淋巴结肿大主要见于颈后三角区,冈比亚锥虫病病人的颈后淋巴结肿大较为明显,形成Winterbottom征。淋巴结各自分离、不痛、无压痛、不化脓,早期柔软有弹性,以后变硬。肝脾皆可肿大,多见于罗得西亚锥虫病。心脏增大、心包炎、心力衰竭等也常见于罗得西亚锥虫病。贫血常存在。 除强烈头痛外,病人可有神经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以及乏力等陈诉。白人患者躯干和大腿可出现不规则卵圆或环形淡红色发痒皮疹。手、脚、眼周和各关节附近常有一过性肿痛。 此期在冈比亚锥虫病持续半年至数年,在罗得西亚锥虫病多不超过几个月。 (三)睡眠期(晚期)此期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病人表情淡漠、愁眉苦脸、举动迟钝、言语吞吐、唇舌颤动、肌肉震颤、步态不稳、妄想、狂躁,以及其它脑膜脑炎或脑脊髓膜炎的表现,如癫痫样抽搐等。一般情况甚差。消瘦、衰弱、血压偏低、脉搏细弱、闭经、阳痿和流产常见,易继发肺部感染。 病人血沉显著增快。白细胞总数正常,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血浆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脑脊液蛋白明显增加,细胞数可达1000~2000/μl,有时可见桑椹样细胞。[医学 教育网 搜集整理] 【诊断说明】 流行地区有硬性下疳、反复发作的弛张高热、心率加速、颈后淋巴结肿大,剧烈头痛、嗜睡、昏迷表现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以病人血液、脑脊液、淋巴结穿刺液、下疳渗出液和骨髓作涂片检查可发现病原体。为提高检出率,可作血液涂片,或加肝素或溶血后离心沉淀再作涂片。以前述体液作大、小白鼠或豚鼠接种可检查罗得西亚锥虫,此法不适用于冈比亚锥虫,因后者难以感染啮齿动物。由于技术上困难,锥虫培养少用。 免疫学诊断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毛细管凝集试验、卡片凝集试验(Cardagglutination Test,CATT)、间接毛细管血凝试验等。CATT为筛选病人的方法,阳性时再找寻锥虫。DNA探针,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ce Chain reactionPCR)等新技术已开始应用于锥虫病的诊断研究,具有检测标准化、微量化、操作方便、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等优点。 锥虫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IgM增高,治疗后徐缓消失,一年后IgM仍高者提示有复发可能。 本病血液期应与结核、梅毒、淋巴瘤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鉴别。晚期病例应与神经梅毒和脑脊液中以单核细胞为主的各种脑膜炎或脑膜脑炎鉴别。 【治疗说明】 (一)病原治疗 1.舒拉明钠(Suramin sodium) 为非金属有机化合物,对早期(中枢神经系统被侵犯前)的两种非洲锥虫病皆有效。每次剂量20mg/kg,1次剂量不超过1g,溶于10ml注射用水作静脉注射。为防止高敏反应,首次剂量为~,如无反应,第3日予以、第5日1g,以后每5~7天给药1g,总剂量7g.本品对肾脏有刺激性,可产生蛋白尿、管型尿等,不宜用于肾病病人。此外尚有皮疹、药物热,周围神经炎、白细胞减少等。 2.戊烷脒 对早期冈比亚锥虫病有极好疗效,对罗得西亚锥虫病疗效不满意。采用新鲜配制的10%溶液作肌肉注射,首次剂量为25mg(盐基),以后每次剂量为3~4mg/kg,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连续8~10次。注射后可有面部潮红、头痛、心悸、胸闷、腹痛、荨麻疹等副作用,大剂量可引起肾损害,偶有低血糖反应。静脉注射可致血压突然下降,故不使用。 3.美拉胂醇(melarsoprol,melB)为三价砷制剂,对两种锥虫病的各期皆有效,因毒性较大,仅用于晚期病人。采用%本品丙二醇溶液作静脉注射。首3天每日分别注射、和;休息5~7天后,每日注射,连续3天;休息7天后连用3天,每日3~5ml;最后休息7天后,每日注射5ml,连续3天。总剂量一般不超过35ml.本品主要副作用为"砷剂脑病",可能为赫氏反应;因此宜先用舒拉明钠或戊烷脒2次,同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硫唑嘌呤可使反应减轻或减少。脑病一旦出现,即中止治疗,予以对症处理后,一般数天内即可恢复,然后再继续治疗。出血性脑病虽罕见,但一旦出现病死率极高,表现为突然昏迷伴鼾声呼吸和过高热。本品在少数病人也可引起中毒性肝炎、肾炎、剥脱性皮炎、白细胞减少等。 4.依氟鸟氨酸(eflornithine,DFMO) 对早晚期的两种锥虫病皆有效。为防止发生过敏反应,应用本品前先给予100mg的舒拉明钠,次日,第3,7,14及21日各静脉注射本品1g.儿童每次剂量为20mg/kg. 正在进行研究的新药IMOL881对感染人和几种动物的锥虫皆有较强活性,其毒性低,治疗指数高(>100),初步动物治疗观察有临床试用价值。 (二)一般治疗 对晚期锥虫病人应注意一般情况的支持,加强营养,予以维生素、铁剂等。治疗期间同时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一定辅助效果。治疗结束时,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应复查脑脊液,以确定是否痊愈。 【预后说明】 早期病人治疗后一般皆能迅速而完全地恢复。晚期病人已有神经系统损害和免疫反应出现者,治疗后也可达临床治愈,但某些病人可有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且有复发可能。病人进入昏睡阶段脑脊液蛋白含量高和有心血管系统损害者预后较差。 【预防说明】 及时发现、隔离和有效地治疗病人,以控制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预防锥虫病的重要措施。消灭舌蝇和防止舌蝇叮咬也是防治本病的关键,在有动物传染源的罗得西亚锥虫防蝇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更显得重要。水源附近的草木是须舌蝇栖居处,可喷洒DDT、狄氏剂(dieldrin)等杀虫剂或清除草木使舌蝇无法寄存。刺舌蝇栖居场所为大草原或丛林地区,除喷洒杀虫剂外可进行垦殖,使舌蝇无法繁殖。在进入未经处理的舌蝇寄生地区时应加强个人防护,穿长袖衣和长腿裤,涂搽避虫油等。药物预防限用于感染危险极大的人群。每2~3个月给予舒拉明钠1g有肯定保护作用。一次注射戊烷脒4mg/kg,剂量为300mg,预防效果可达6个月以上。

184 评论

blueberry317

锥虫 ( Trypanosome )是一种具有广泛宿主寄生性的人兽共患寄生原虫,可导致家畜日益消瘦甚至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是世界卫生组织致力于重点控制和消灭的人兽共患病之一。翻译后修饰如蛋白琥珀酰化、磷酸化、糖基化等,被报道在宿主感染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2020年4月,沈阳农业大学 陈启军教授 团队 报道了全球首张非洲锥虫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图谱,系统全面地揭示了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驱动锥虫发育差异的分子机制 [1]。 乳酸化 (Lactylation)是2019年芝加哥大学 赵英明教授 在 Nature 杂志报道发现的全新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类型[2]。后续研究发现乳酸化修饰是乳酸发挥功能的重要方式,参与糖酵解相关细胞功能[3]、巨噬细胞极化[4]、肿瘤增殖调控[5]、神经细胞调控[6]、植物代谢合成[7]等重要生命活动。但早期分支生物中蛋白质乳酸化的分布和生物学功能还不清楚。 近日, 陈启军 教授团队在 Frontiers in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上发表题为 Protein Lactylation Critically Regulates Energy Metabolism in the Protozoan Parasite Trypanosoma brucei 的论文。文章 首次报道了乳酸化修饰在布氏锥虫中的代谢调控作用,并在不同水平上探索了乳糖化和糖酵解之间的联系。 研究结果为布氏锥虫乳酸化作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为防治锥虫病提供了潜在的药物干预靶点。 景杰生物为该研究提供了乳酸化修饰泛抗体和乳酸化修饰组学定量分析。 研究者首先使用乳酸化修饰泛抗体,通过WB技术在布氏锥虫中检测到广泛分布的乳酸化蛋白,运用基于质谱的乳酸化修饰组学技术鉴定到发生在257个乳酸化蛋白上的387个赖氨酸乳酸化(Lysine lactylation, Kla)位点。蛋白功能注释分析发现大部分的乳酸化蛋白与代谢过程相关,参与蛋白质翻译,碳水化合物代谢,染色质动态调节,DNA重组和修复等细胞过程。图 Kla蛋白的分布与富集分析 研究进一步对分布在组蛋白上的Kla位点进行分析,将其与之前研究中的锥虫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图谱比对,发现16个Kla位点均与其他翻译后修饰(PTMs)相关,意味着这些PTMs在调节组蛋白功能方面具有动态和复杂的作用。由于布氏锥虫主要在转录后调控基因表达,该研究在40个RNA结合蛋白(RBPs)上鉴定出66个Kla位点,其中大部分为延伸因子,包括延伸因子EF1α2,意味着乳酸化修饰可能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作用。布氏锥虫缺乏TCA循环,糖酵解是其主要的能量代谢途径,本研究也在7种糖酵解酶上鉴定出25个Kla位点,并发现乳酸化修饰主要发生在酶的催化位点,这可能与酶活性的变化有关。图 乳酸化修饰发生在组蛋白和基因调控因子上 由于锥虫缺乏乳酸脱氢酶(LDH),无法将葡萄糖转化为乳酸,因此本研究进一步探索了糖酵解与乳酸化的调节关系。通过对比三个不同处理组分别添加葡萄糖,葡萄糖类似物 2-DG,LDH 抑制剂,结果发现增加葡萄糖浓度会降低锥虫体内的乳酸,从而减少乳酸化水平。在蛋白质水平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乳酸和乳酸化水平随抑制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除此之外,比较感染宿主和体外培养的布氏锥虫的乳酸化水平,发现前者的乳酸化修饰程度高于后者,说明蛋白质的乳酸化也会受寄生虫周围环境的影响,乳酸化或参与布氏锥虫的感染过程。图 布氏锥虫糖酵解过程和乳酸化 综上所述,该研究 首次报道了寄生原虫的蛋白质乳酸化修饰图谱,再次证明了蛋白质乳酸化修饰是一种具有多种细胞功能的关键修饰 ,为寄生原虫的细胞生理中赖氨酸乳酸化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新的信息,也为潜在的治疗锥虫药物靶点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文献原文: 参考文献 1. Naiwen Zhang, et al ., Landscapes of protein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of african trypanosoma parasites. iScience . 2. Di Zhang, et al ., Metabolic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by histone lactylation. Nature. 3. Linpeng Li, et al . 2020. Glis1 facilitates induction of pluripotency via an epigenome–metabolome–epigenome signalling cascade. Nature Metabolism . 4. Ricardo A. Irizarry-Caro, et al . 2020. TLR signaling adapter BCAP regulates inflammatory to reparatory macrophage transition by promoting histone lactylation. PNAS . 5. Jie Yu, et al . 2021. Histone lactylation drives oncogenesis by facilitating m6A reader protein YTHDF2 expression in ocular melanoma. Genome Biology . 6. Hideo Hagihara1, et al. 2021. Protein lactylation induced by neural excitation. Cell Reports . 7. Xiaoxi Meng, et al. , 2021,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Lysine Lactylation in Rice (Oryza sativa)Grain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 8. Naiwen Zhang, et al . 2021. Protein Lactylation Critically Regulates Energy Metabolism in the Protozoan Parasite Trypanosoma brucei. 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

337 评论

有前有钱

传播方式:锥虫是人和家畜重要的寄生虫之一。按其传播方式可分为两大类:①粪便型,通过被后循环锥虫污染的粪便传播;②唾液型,后循环锥虫经唾液腺传播。危害:①对人有严重致病作用的锥虫有:罗得西亚锥虫、冈比亚锥虫、枯氏锥虫等。前两者主要流行于非洲各地,引起所谓非洲锥虫病;后者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特别是巴西),引起美洲锥虫病,即夏格氏病。中国至今还没有发现人体锥虫的病例;②对家畜有严重致病作用的锥虫有:布氏锥虫、活泼锥虫、刚果锥虫、伊氏锥虫和马媾疫锥虫等。前三者主要流行于非洲,中国尚无记载。伊氏锥虫在中国分布甚广,牛、马伊氏锥虫病即所谓苏拉病,在中国南方各省流行相当严重,造成大批家畜死亡。

162 评论

相关问答

  • 恙虫病论文

    陈心陶一生致力于研究寄生虫学,有着广泛的学术兴趣。他对血吸虫病、肺吸虫病和恙虫病等都有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工作有明显的针对性和严密的科学性。对于学术上的问题,没

    鱼米芝香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绦虫病论文绦虫病

    发病初期,病鱼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甚至不食,尤其是小鱼明显生长缓慢。如果没得到及时治疗,随着病情发展,病鱼越来越消瘦、鱼体变黑、腹部膨胀。当发病严重的患鱼会失去平

    chengongsc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宫颈癌锥切术后护理论文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II-III)经宫颈冷刀锥切术(即用手术刀锥切切除部分宫颈组织,以下简称锥切术)治疗后能有效减少宫颈癌的发生率已成为共识。手术切除

    柠檬草的味道1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南美洲锥虫病的模型论文

    蜱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

    辣椒0908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伊氏锥虫病论文

    咪唑苯脲(Imidocarb)为当今国际上公认的最佳抗巴贝西虫药物,对多种巴贝西虫病和无定形体、猪附红细胞体等均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恶果。 本文就比年来对咪唑苯

    吃货如影随形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