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卑斯1013
四种最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
1.静脉功能不全
静脉功能不全往往在临床上表现为下肢静脉曲张。把下肢静脉曲张称为“大隐静脉曲张”是错误的,容易导致误诊和误治。
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的'原因,除了常见的大隐静脉病变外,还有小隐静脉病变、交通静脉病变、深静脉堵塞、动静脉瘘等。
静脉功能不全的后果和并发症主要包括:小腿溃疡、皮肤变黑、血栓形成、淤积性皮炎、出血等。
2.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形成大多发生在下肢。
临床表现常常为单侧(左侧多见)下肢的肿胀、疼痛等。
长时坐位、长途飞行、外科大手术、肿瘤、长期卧床、创伤等,都是造成静脉血栓的因素。
静脉血栓(尤其是深静脉血栓)的危害包括:肺栓塞、血栓后遗症、股青肿等。
3.动脉硬化闭塞症
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高龄,是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重要因素。
下肢动脉闭塞的临床早期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酸胀被迫休息,几分钟后又可以行走同样距离。
如果病程进展,可以出现静息痛,甚至坏疽。
4.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的危害:瘤体破裂导致的失血性休克、周围器官压迫、附壁斑块或血栓脱落导致下肢动脉栓塞,等。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
治疗进展
一、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
静脉曲张当日手术、半导体激光微创闭锁术、激光闭合术(EVLT)、电凝术、射频闭合术、刨吸术
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TRIVEX)、内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SEPS)
二、动脉瘤:带膜支架瘤腔内隔绝术。
三、动脉狭窄、闭塞
颈动脉支架(CAS)、股浅动脉的介入治疗、膝下长球囊技术治疗糖尿病足。
四、静脉血栓
置管溶栓术、髂静脉介入开通术。
多多吃多多评价
护理工作是医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重症监护病房相对隔离,实行无家属陪护制度,在抢救危重患者过程中可不影响其他的患者休息,同时又不被家属打扰,有利于提高抢救患者的成功率。凡进入监护室的患者家属均已被告知相应的制度并取得配合,但患者一旦出现病情变化的时候,患者家属的心理就会产生极大的反应,甚至会出现一些影响正常治疗、护理工作的行为及言语,使医疗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这也成为影响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家属;心理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针对重症患者实施治疗和抢救的病房。ICU病房收治的患者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急性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二是短期可能出现多器官衰竭的患者,三是手术后恢复期的患者。由于患者病情极其危重,为了防止一切有可能的交叉感染,所以家属是严禁探视的,再者危重患者需要各种抢救及处置,家属在场会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由于家属的过分担忧,心理上就会发生复杂的反应而导致行为的异常。
1 影响医疗护理的行为
冲动型 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的时候,医护人员便会及时与门口守候的家属沟通,但有些家属无法控制心中的焦虑情绪失去理智,听不进医护人员的任何劝阻强行闯入监护室,使得医护人员不得不中断抢救工作,影响治疗。
多疑型 有些特殊情况,医生会允许家属短时间进入探视,他们会在护士的操作过程中不断地提出疑问,催促护士必须马上干这干那,如果动作一旦达不到家属要求的速度,家属便会大声对护士呼叫,而且言语中并不尊重护士所付出的劳动。有些护士无法忍受这种无端的非议和冤枉,便与家属做必要的解释工作,可是事后有的家属还会对护士进行投诉,从而造成护士的工作热情大大降低,并且情绪低落,这也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暴力型 这是最为严重、恶劣的一种,因为患者病情恶化,家属尚不能面对现实,竟认为是医护人员无能,再加上自控能力差,对医护人员态度蛮横,甚至进行殴打辱骂等人身攻击,并擅自闯入监护室进行破坏性行为,以抒发内心对患者死亡的极度恐惧及心理不适应。
自伤型 还有一些家属因为过度的担心、焦虑、激动过度而晕倒在监护室门外,医护人员在抢救患者的同时,还要救治家属,无形中扰乱了医护人员的抢救程序分散了医护人员的精力,延误了抢救最佳时机。
2 预防和处理护理冲突的对策
提高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 灵活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及沟通技巧,多一份责任多一些爱心,换位思考充分理解“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同时又要关心照应好家属的心理感受,切实对患者家属做好有效的心理疏导工作,寻求家属对医疗活动配合与支持的最大化。
护士要锻炼较强的协调能力,运用恰当的语言技巧 护士在监护室是第一个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的人,在做出准确的判断、急救配合的同时,护士也是第一个通知家属的人,这就要求护士用简要、得体的语言与医生一道向家属交代病情及相关事项。当遇有医疗冲突发生的时候,就要发挥“团队精神”积极有效的稳定家属的情绪,以保证抢救治疗工作顺畅的进行。
医护人员也可以采取一些有预见性的防范 措施 在发生问题之前先向患者家属介绍患者病情、严重情况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住重症监护室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尽量避免冲突的发生,共同为患者的康复而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3 总结
通过对重症监护患者家属心理行为以及医疗护理冲突的探讨,我们意识到监护室的工作不仅是单纯地进行延续患者生命而进行医疗护理工作的场所,还必须要考虑到家属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后复杂的心理变化,他们在渴望得到最好的诊治护理同时还存有一定的不信任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及素质养成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活学活用心理学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换位思考,做好面对患者病情变化有可能带来的后果而感到恐惧、悲伤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缩短心理调适的时间,积极为危重患者提供有效的支持,为重症患者抢救工作提供可靠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王文泉.ICU病人亲属干预及支持源的调查研究.护理研究,2003,17(5):517.
摘要:目的 探讨"学案导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效果。 方法 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实习结果的对比,进而得出结论。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综合能力、学生对 教学方法 的认可度等方面对比P<都有显著差异。结论 "学案导学"模式对临床护理教学意义重大,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案导学;临床护理;教学应用
"学案导学"教学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1];"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向学案转变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
"学案导学"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案例目前鲜有报道。我院作为一所大学附属医院,部分临床护理人员担任大学兼职授课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 经验 ,同时又具备多年的临床经验。这对于"学案导学"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中具有一定优势。我院于2012年开始将"学案导学"应用于临床带教,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我们把我院2012年招收的临床护理实习生360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80人为实验组,年龄为(±)岁;本科生40人,大专生120人,中专生20人;男生62人,女生118人。对照组180人,年龄为(±)岁;本科生41人,大专生119人,中专生20人;男生63人,女生117人。对两组护生同时行入科前统一培训。两组护生的年龄、性别、学历、培训成绩比较差异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
具体实施
方法 各临床科室进行临床带教时均由一名带教老师带实验组、对照组各1~3名护生。其中实验组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法,具体步骤为设计"学案"(有预见性、指导性的特点);结合"学案"导入案例;进行临床实践操作;能力拓展; 自我评价 ;总结学习方向。对照组延用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在每周小讲课基础上随时讲解、同时要求学生记笔记。
"学案"的设计
"学案"设计原则 ①课时化原则:一个学习内容一个学案,据时间进行丰减;②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变为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热情,进而培养学生的能力;③参与化原则: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把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问题去思考才能调动全部学生的学习热情;④方法化的原则:"学案导学"的重点是学会学习的方法,所以要注意对学生进行 学习方法 的指导;⑤层次化原则:编写学案时注意将学习点也就是问题点由易到难、由单一到整体、循序渐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学案"导学的特点 通过"学案导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丰富其所学知识、增强其对临床护理的整体性、个性化的理解及运用。
"学案"的内容 组成学案的编写要据实习计划为依据、据不同科室、不同实习阶段来进行设计,一般包括四部分:①学习目标;②知识构成;③学习方法;④技能训练。
"学案导学"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的实践教学过程已"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为例说明①设定"学案",提前2 d发放给护生相关信息,如:失血性休克的定义、病理变化、观察指标、临床表现、急救措施、急救药物用法及注意事项。②案例导入:结合具体患者进一步进行个性化思考。③任务描述:根据选定患者提出护理任务及健康问题。④学前准备:由护生自我完善有关"休克"的相关知识。⑤实践护理:在患者床旁进行体位、饮食、治疗、护理重点的实施及讲解。⑥能力拓展:留教学作业,如"休克发生后最先受累的器官、最后恢复的器官分别是哪个,为什么?如何护理?"。⑦自我评价: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护理方案实施的效果做出自我评价,评价护理措施和教学效果是否达标。⑧总结归纳,根据学习效果总结经验,重新制定个人学习的方向及重点。
效果评价
两组学习出科考试同时统一进行,包括理论、操作两部分。考核成绩包括理论考试由专科知识+基础知识;操作考试内容为各专科常见操作,如胸外科可选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神经外科可选气管切开的换药、循环内科可选除颤仪的使用等。
对于两组护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评价行问卷调查,所使用的问卷为郭书芹等人自行设计的[2],见表1。
3讨论
对于目前护理人才短缺、医疗市场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都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更加丰富、实效的临床带教模式,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护理队伍。通过"学案导学"模式的实践,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对于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都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温建美.我国学案导学发展现状与思考[J].学园,2013,(10):60-61.
[2]郭书芹,张海燕,林秀芝,等."学案导学"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4,4(14):262.
[3]宋世卿,邱烈."学案导学模设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 教育 探索,2010,9(4):51516.
诺仔滴麻麻
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有哪些
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有哪些你知道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的知识,欢迎阅读。
血管外科疾病分为:动脉疾病、静脉疾病、动脉和静脉联合疾病、淋巴疾病。
动脉疾病
动脉疾病包括动脉扩张性疾病和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及动脉紊乱性疾病。
(1)动脉扩张性疾病
按性质分为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假性动脉瘤。
按部位分类为胸腹主动脉、内脏动脉、颈动脉、肢体动脉。
病因:动脉硬化、Marfan综合征、大动脉炎、外伤。
好发部位:动脉瘤——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肢体动脉。
(2)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
急性动脉栓塞是指源于心脏或近侧动脉壁的血栓或动脉硬化斑块脱落或外原性栓子进入动脉,被血流冲向远侧造成远端动脉管腔堵塞,肢体、脏器、组织等缺血的病理过程。房颤为其主要原因。好发部位依次为:股动脉,腘动脉,腹主动脉,髂动脉等分叉处。
慢性动脉狭窄或闭塞是指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主要侵犯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股动脉、颅外颈动脉等大、中型动脉。
静脉疾病
(1)静脉倒流性疾病(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下肢静脉返流性疾病属于外科特别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以静脉曲张为主要临床表现。既往把下肢静脉曲张归为一种疾病,可是研究表明,下肢静脉曲张分为三大类: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大量静脉造影发现:在下肢静脉曲张中,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占55%以上,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仅占17%,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占24%。
(2)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后遗症,Cockett综合征,下腔静脉血栓阻塞综合征及Budd-Chiari’s综合征。
动静脉联合疾病
(1)动静脉同时损伤:可采取紧急的暂时性止血与血管重建手术。
(2)动静脉瘘:先天性动静脉瘘以手术治疗为主,包括根治性切除术、分支结扎术、近端动脉结扎术、动脉内栓塞术和姑息性手术;后天性动静脉瘘(外伤引起):手术方法有闭合性手术和血管重建术。
淋巴水肿
(1)非炎性淋巴水肿
原发性病因:①早发性淋巴水肿;②先天性淋巴水肿。
继发性病因:①恶性肿瘤细胞阻塞;②区域性淋巴结清除术后;③放射治疗后;④损伤后。
(2)炎性淋巴水肿
病因:①丝虫病;②足癣或损伤;③下肢静脉功能不全;④全身性感染。
医院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质量保障是前提和基础,而在医院的护理管理服务过程中,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院护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新形势下,社会对儿科护理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儿科护理学论文 范文 ,欢迎浏览。 《 儿科护理学 》 【摘要】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
新形势下,社会对儿科护理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儿科护理学论文 范文 ,欢迎浏览。 《 儿科护理学 》 【摘要】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
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现已越来越大,尤其在新生儿护理的过程中,面对的都是有着家庭重托不会言语的小生命,新生儿科护士肩负着孩子们的康复和孩子家庭的幸福和谐。下面是我为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 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护生将以往学到的医学、护理基础知识与有关疾病治疗、护理理论与临床护理患者的操作技能相结合,获得从事护理工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