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08

michellellll
首页 > 医学论文 >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amantna523

已采纳

临床上,这种遗传疾病发病以后,几小时内猫咪会因为缺血而非常疼,疼到痛苦地大叫,只能用前肢移动身体。很多会呼吸加快,甚至慢慢呼吸困难并且虚脱休克。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猫最常见的心脏病,其主要特点为出现难以解释的左心室明显肥大。左心室不扩张,通常表现为动力增加。与继发于甲状腺机能亢进、全身性高血压或主动脉瓣狭窄等引起的左心室肥大明显不同,肥厚型心肌病没有明显的确定原因。尽管目前对病因还不清楚,但在人患有HCM时心肌β-肌浆球蛋白重链发生突变,这可能也与猫的该病发生有关(笔者记:姑且认为在猫身上的病因与人HCM的此种突变有相似性)。人们提出的其他理论包括心肌钙转运发生改变,增强了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此外心肌营养因子增加等也可能与该病的发生具有一定关系。

左心室肥大可造成心房僵硬而没有机能,引起心脏舒张(心室充盈)机能不足,从而导致左心室充盈压增加,随后引起左心房增大(扩张)。随着病程的进展,肺静脉压增加, 肺部 出现 充血 。左心房增大可诱使病猫发生 心律不齐 。血液在扩张的左心房内郁积可引起 血栓形成 及 血栓栓塞性疾病 。病猫也可因继发于 心肌缺血 而发生 致死性心室性心律失常 。

猫的肥厚型心肌病发病 平均年龄为6岁 ,年龄范围为 8月龄到16岁 ,大约 75% 为 公猫 。 报道的不同品种的发病率为:  土种短毛猫(DSH,)  波斯猫()  土种长毛猫(DLH,)  缅因库恩猫(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状,)  在美国及英国的短毛猫  布偶猫  卷毛猫 该病发生也有家族关系。在一项研究中发现,103例明显健康的家猫中16例超声心动图测定异常与诊断为心肌病时相符。

本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差异,许多猫在诊断为HCM时不表现临床症状,这些猫常常因为 心脏出现杂音 、 奔马律 时接受检查,或者在进行日常查体时发现有 其他的心律不齐 。 另外,有些病例可能只是在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后才诊断出来,如 暴发性肺水肿 或 全身性血栓栓塞 等严重的临床症状后才诊断出来。查体是否异常主要取决于本病的发展阶段。患充血性心衰的猫可表现呼吸急促及呼吸困难。全身血栓栓塞的病猫可表现麻痹及严重疼痛的典型症状。大多数HCM病例可表现为出现心杂音,其他听诊异常包括奔马律(40%)及其他心律不齐(25%)。 主要症状 快速、困难的呼吸 极度嗜睡 危及生命的血栓 其他症状 心脏杂音 呼吸频率增加(尤其是在运动后) 张开嘴呼吸 呼吸困难 减少活动 食欲下降 体重下降 后腿突然瘫痪(鞍状血栓) 突然死亡

1、心电图 :以确定任何异常的心律。 有左心房增大及左心室增大的迹象,常见心律不齐,大多数患HCM的猫表现窦性心博过速,可存在心房及心室性心律失常。偶尔可见心室内传导阻滞,如左前支传导阻滞。 2、X线检查 :检查是否有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相一致的积液。 可见不同程度的心廓增大,左心房增大常占优势。病程早期,由于左心室壁增厚向内,因此心廓可能正常。充血性心衰的病猫可表现为肺静脉增大、不同程度的肺水肿及胸腔积液。 3、超声心动图描记 :测量心脏的大小和功能。 左心室肥大影响着左心室游离壁,通常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室间隔。

1、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 患SAM(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的猫可见轻微到明显的左心室流出受阻。由于心脏收缩时前瓣叶位置不正,因此患SAM的猫二尖瓣机能不全。 2、肌浆球蛋白结合蛋白C检测 由于在缅因库恩猫发现有些家族的猫该病发病率高,其发生似乎通过常染色体显性形状遗传,至少在一个大家族发现有编码肌浆球蛋白结合蛋白C的基因发生突变。 3、缅因库恩猫及布偶猫的DNA测试 猫舍及繁育人在进行基因检测之前,避免出售可能携带缺陷基因的种猫。 一般正规猫舍会对种猫及其第一代进行基因检测。

1、由于猫不常进行全身性血压的测定,因此由于两种疾病均可导致左心室肥大 ,所有患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猫也包括在HCM中。在原发性HCM时可发生高血压,但不常见。 2、在6岁以上的猫,一定要注意排除明显的或隐藏的 甲状腺机能亢 进作为左心室肥大的病因。 3、注射长效笛体激素可因肥厚型心肌病而处于充血性心衰前期的猫发生充血性心衰。

虽然 HCM没有已知的治疗方法 ,但一个专门的护理计划可以帮助管理猫的临床症状。治疗目标包括 控制心率 , 减轻肺充血(充血性心力衰竭) ,以及 防止血栓 形成。

药物可以帮助管理HCM,也可以口服给病情稳定的病猫,或者在病情更严重的情况下注射。其他药物,如硝化甘油,可以应用于猫的皮肤吸收。

不幸的是,在观察到临床症状之前,还没有任何治疗被证明可以阻止HCM的进展。许多兽医感觉到是在强迫治疗这类病猫,有些猫主要求对他们的猫进行治疗,即使只是理论上需要用药丸治疗的病例也是如此。因此,只要猫被诊断出HCM ,兽医必须向猫主解释这种情况,让猫主根据其自身的愿望及生活习惯决定。由于 已知所有的干预均不能改变该病的进程 ,因此在此阶段不应进行治疗。 主要治疗 1、减少应激:采取所有措施,减少对表现呼吸窘迫的猫的任何应激。 2、促进呼吸:所有表现呼吸窘迫的猫如果怀疑发生胸腔积液时(听诊肺脏有杂音)应进行胸腔穿刺。果发生肺水肿,可给予呋喃苯胺酸。可根据需要连续试用呋喃苯胺酸以控制水肿形成。可在无毛区用6mm的硝酸甘油q4~6h涂抹或用贴剂,贴24h,直到水肿小时。如果皮肤冷凉(血管收缩),则呼吸不佳。 3、氧气:如果耐受可通过面罩供氧,或者采用氧气罐(50%氧气)。 辅助疗法 1、地尔硫卓:可改进心肌松弛及控制心律不齐。有研究表明,采用控释装置时药物在血液难以达到有效水平。 2、其他心脏药物:除地尔硫卓外,可采用ß-阻滞剂,如采用阿替洛尔对心室性心律不齐有效,也对输出性阻塞有效,但可降低心率,因此应注意不要引起心动过缓。但ß-阻滞剂只能用于猫不发生心衰的情况。 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因子:依那普利或苯那普利可具有效果。ACE抑制因子可降低患HCM的猫左心室肥大。 4、抗凝血治疗:阿司匹林可减少血栓形成。也可单独试用氯吡格雷,或在左心房观察到烟雾状或凝块时与阿司匹林合用。即使采用抗凝血治疗,血栓形成的复发率仍较高()。 5、除去液体:可能需要周期性地进行胸腔穿刺及腹腔穿刺。 6、安体舒通:这种药物可用低于利尿剂剂量治疗充血性心衰,但据报道可引起溃疡性面部皮炎。

病猫的预后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 不表现临床症状的猫平均生存时间接近 5年。 因充血性心衰而就诊的猫据报道平均可生存3个月,而且随着治疗技术的改进这一时间也在延长。 全身性血栓形成值得关注,通常可使充血性心衰状态恶化,而且还有可能复发 。

310 评论

我是小鹿呀

xīn jiān féi hòu xíng xīn jī bìng

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ICD:

心血管内科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属于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特殊类型,首先由日本学者Yamaguchi 等于1976 年报告。它与经典的肥厚型心肌病不同,常不伴有左心室流出道动力性梗阻和压力阶差。肥厚的心肌主要位于前侧壁心尖处,而室间隔基底部却多无肥厚。近年来由于超声心动图尤其是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广泛应用,发现本病并非少见。

本病虽有遗传倾向,但发病年龄以30~50 岁居多,男性远比女性多见。约1/3~1/2 病人有心肌病家族史。1/3~1/2 病人可能有高血压、长期剧烈运动或酗酒史。部分病例可有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胸痛可酷似冠心病心绞痛,但一般持续时间长,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往往无效。此外,可有头晕、乏力等。晚期可出现心功能不全征象,偶尔可猝死。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属于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特殊类型,首先由日本学者Yamaguchi 等于1976 年报告。它与经典的肥厚型心肌病不同,常不伴有左心室流出道动力性梗阻和压力阶差。肥厚的心肌主要位于前侧壁心尖处,而室间隔基底部却多无肥厚。近年来由于超声心动图尤其是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广泛应用,发现本病并非少见。因此,有必要作简略介绍,供临床参考。

1.症状 本病虽有遗传倾向,但发病年龄以30~50 岁居多,男性远比女性多见。约1/3~1/2 病人有心肌病家族史。1/3~1/2 病人可能有高血压、长期剧烈运动或酗酒史。由于本病无左室流出道梗阻和压力阶差存在,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经典的肥厚型心肌病为少,故多数病人无自觉症状,仅在体检或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发现。本病起病隐匿,发展缓慢,部分病例可有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胸痛可酷似冠心病心绞痛,但一般持续时间长,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往往无效。此外,可有头晕、乏力等。晚期可出现心功能不全征象,偶尔可猝死。

2.体征

(1)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并呈抬举性有滞留感的搏动,有时呈三重心尖搏动。在收缩期前抬举之后有两个收缩期膨胀,第2 个出现在收缩晚期。

(2)第一心音(S1)正常,常可闻及第三、第四心音,心尖区可有收缩期1/6~2/6 级杂音,个别为3/6 级或3/6 级以上,常提示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

(3)多数病例心胸比例正常,心脏无明显增大,约1/3 患者心胸比例>51%;

(4)晚期病人可有心衰体征。

迄今尚未阐明。Perloff 认为,肥厚型心肌病是由于胎儿发育中的心肌对循环中儿茶酚胺反应异常,或胎儿期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受体相互作用的位置不当,造成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和不对称性肥厚。也有人认为与儿茶酚胺分泌过多或心脏对儿茶酚胺过度敏感有关。业已证实,肥厚型心肌病有家族发病倾向,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可能与组织相容抗原(HLAA、B)系统有关,而部分散发病例与HLA 抗原无联系。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大多数发生在男性,可能通过隐性遗传。Yamaguchi 等认为,本病进展缓慢,且多在中年才出现典型表现,故可能系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包括高血压、剧烈运动、慢性缺氧、酗酒、儿茶酚胺和遗传等因素长期 *** 心肌,导致心肌肥厚,在同一家族中既可表现为心尖肥厚型,也可呈经典的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型心肌病。据统计,本病有1/3~1/2 病例无明确的家族史,属散发性。

心肌肥厚在心尖处尤为明显,可厚达15~35mm(平均25mm)。心室腔不扩大或有变形、缩小。心尖处可闭塞。晚期病例偶尔因反复心衰心腔也可扩大。二尖瓣位置前移,可伴 *** 肌肥厚。部分病例可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镜检可见心肌纤维肥厚,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心肌细胞和核异常肥大、变形,可伴有灶性纤维化和斑块样增生,心尖处内膜增厚等改变。本病的病理生理异常主要是左室舒张期顺应性降低,舒张功能不良和充盈受阻,部分病例随着病情进展可导致左室舒张末压(LVEDP)升高,继之可出现肺淤血和左右心功能不全的征象。

诊断:本病诊断不难,关键是要提高警惕。临床上凡疑及本病者均应作超声心动图(最好做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凡有上述典型改变者均能由此确诊。仅极少数患者需进一步作左室造影。

实验室检查:心内膜心肌活检:荧光免疫法测定法发现肥厚心肌内儿茶酚胺含量增高。组织学发现肥厚部心肌排列紊乱的奇异的肥大心肌细胞。

其他辅助检查:

1.超声心动图 是临床上最有诊断意义的检查。二维超声心动图特征性改变是左室长轴观切面可见心尖部室间隔和左室后下壁明显增厚,最厚处可达20~35mm,心尖部心室腔狭小,实时下观察,在收缩期可见肥厚心肌呈瘤状突起,导致心尖部左室腔闭塞和心室腔明显缩小。此外,在左室右前斜位观也可见到心尖部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异常肥厚;心尖四腔位观尚有左室尖前侧壁肥厚。M 型超声心动图属一维图像,如未探查心尖部,则极易漏诊本病。因此,对疑及本病时除常规探查区扫描外,应增加心尖区的扫查,当M 型探头沿心脏长轴从Ⅱ区[二尖瓣前后叶波群(ⅡB 区)、二尖瓣腱索水平(ⅡA 区)]向Ⅰ区(心室波群)和心尖区扫查时,常可发现心尖处左室后壁和室间隔明显增厚,左室尖心腔明显狭小,具有确诊价值。

2.心电图和心向量图 本病患者均有心电图和心向量图异常。心电图异常包括:

①左室高电压并左胸导联(V4~6)ST 段压低;

②深尖倒置的T 波(GNT);

③80%患者室间隔除极Q 波消失,半数患者可呈二尖瓣型P 波,而aVL 导联偶有深窄的Q 波。此外,可有各种心律失常。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耐受良好。24h 动态心电图监测,个别病例有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前者可能是导致本病猝死的重要原因。心向量图表现为额面QRS 环逆钟向运行,环 *** 于左后下方,起始向量常指向前方,略偏左。额面和水平面T 环狭长,位于右后象限。

3.心血管造影 本病绝大多数患者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均能确立诊断,极少数才需要做心血管造影。本病冠脉造影常显示冠脉无狭窄。左室造影特征性改变是右前斜位左室舒张末期造影呈“黑桃”样改变,收缩期左室心尖部有强力的对称性收缩,左前斜位双心室造影可见室间隔下部明显增厚,可呈“三角”状表现。

本病应与心绞痛型冠心病、主动脉瓣狭窄等疾病鉴别。

1.心绞痛型冠心病 本病因可出现心绞痛及STT 改变及异常Q 波,需与心绞痛型冠心病鉴别:

①冠心病发病年龄多数在中年以上;

②出现心前区疼痛多有典型的特点,但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胸痛时间较冠心病心绞痛长,含服硝酸甘油往往无效;

③多伴血脂增高、血压增高、血糖增高等。根据本病特征性体征及典型的超声图像可以诊断,必要时作左室造影才能明确诊断。

2.主动脉瓣狭窄 鉴别要点为:

①主动脉瓣狭窄的收缩期杂音位置较高,以胸骨右缘第2 肋间为主以及胸骨左缘2~4 肋间明显,杂音向颈部传导,用改变心肌收缩力和周围阻力的措施对杂音响度改变影响不大。心尖肥厚性心肌病一般可有较轻的收缩期杂音。

②X 线示升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瓣可有钙化影;

③主动脉瓣狭窄超声心动图可发现主动脉瓣病变。而心尖肥厚性心肌病左室长轴观切面可见心尖部室间隔和左室后下壁明显增厚,心尖部心室腔狭小,在收缩期可见肥厚心肌呈瘤状突起,导致心尖部左室腔闭塞和心室腔明显缩小等较特异性超声心动图改变。

1.本病治疗原则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相同。轻症无自觉症状,24h 动态心电图监测未发现有心律失常,家族中也无猝死者,则可不必治疗,但应作定期随访。

2.有临床症状但无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征象者,可首选β受体阻滞药治疗,一般口服普萘洛尔10~30mg,3 次/d,视病情酌情增减剂量(国外一般剂量为200~300mg/d)。中国人对β受体阻滞药的耐受性较差,故剂量应相应减少。无效者可改用维拉帕米或硝苯地平。前者常规用量为40~80mg,后者为5~20mg,均3 次/d。

3.有临床症状,特别是同时伴有室性心律失常者,可联合应用胺碘酮和普萘洛尔。胺碘酮一般剂量为200mg,2~3 次/d,待心律失常改善后以100~200mg/d口服维持。对于极少数药物治疗无效,可施行部分肥厚心肌切除术。如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必要时可施行二尖瓣换瓣术。

其并发症同于肥厚性心肌病,可出现心律失常、动脉栓塞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但较少出现心脏性猝死和心力衰竭。

预后:本病预后较为良好,仅有少数可发生猝死或心功能不全。

预防:在肥厚型心肌病预后的因素中,合理的生活指导是有利的因素。本病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避免使用正性肌力药及扩张血管药物,注意入浴时间不宜过长、禁止烟酒、防治感染,以改善预后,预防要求具体如下:

1.肥厚型心肌病一经确诊,不管其有无左室流出道梗阻均不能参加剧烈活动。

2.本病患者可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因此在拔牙、心导管检查时可能增加感染机会的情况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以防止此类并发症。

本病确切的发病率未明,且各国间差异很大,其中日本较为常见,约占肥厚型心肌病的1/3 左右。相反,欧美仅占肥厚型心肌病总数的2%~3%,我国本病的发病率未明,据估计占肥厚型心肌病的2%~5%,与欧美报告相仿。

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避免使用正性肌力药及扩张血管药物,注意入浴时间不宜过长、禁止烟酒、防治感染,以改善预后,肥厚型心肌病一经确诊,不管其有无左室流出道梗阻均不能参加剧烈活动。患者可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因此在拔牙、心导管检查时可能增加感染机会的情况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以防止此类并发症。

98 评论

相关问答

  • 猫肥厚型心肌病论文摘要

    临床上,这种遗传疾病发病以后,几小时内猫咪会因为缺血而非常疼,疼到痛苦地大叫,只能用前肢移动身体。很多会呼吸加快,甚至慢慢呼吸困难并且虚脱休克。 肥厚型心肌病(

    追梦小顽童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认识论文

    患者出现了胸闷,晕厥,初步考虑可能就是肥厚性心肌病导致的,而您所说的气喘等症状,则可能是肥厚性心肌病引起心功能不全出现的症状,这个建议患者到上级大医院挂心内科就

    晨阳爱美食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论文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肥大、室间隔不对称性的肥厚,心室腔变小,心腔充盈受阻,心肌细胞异常肥大为特征。肥厚型心肌病它的发展是很缓慢的,一般预后相对还是比较好的,但是

    吃撑了别跑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猫的肥厚性心肌病论文

    是的,猫猫一般有心脏病的话就会很麻烦,因为护理是一个长期的事情,楼主可以选择心舒安这个药来缓解猫猫的病情,这个药我家猫猫一直在吃,效果挺好的,楼主可以参考一下。

    会吸烟的肺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肥厚型心肌病麻醉用药论文

    临床上,这种遗传疾病发病以后,几小时内猫咪会因为缺血而非常疼,疼到痛苦地大叫,只能用前肢移动身体。很多会呼吸加快,甚至慢慢呼吸困难并且虚脱休克。 肥厚型心肌病(

    pingping28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