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阿梅
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范文篇2 浅论新时期中西医结合 21世纪必将是中西医结合医学蓬勃发展的世纪,也是全人类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相结合的“结合医学”蓬勃发展的世纪。促进和实现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发展的方向和远大目标,是我国医药卫生工作者及科技工作者共同承担的历史使命。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定义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理论与方法,以及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渗透中产生的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及生命问题的科学。”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一门学科,它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基础上,且在两者之间相互兼容、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后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中西医结合的内涵,应该是通过比较中西两种医学体系在医疗实践中所采用的思维方式、认识手段和应对措施的异同,吸收各自的长处,逐步做到在理论体系上融会贯通,在临床实践中优势互补。现代科学可以帮助理解和阐明深奥复杂的中医理论,而中医药学对人体生命现象的独特认识和对疾病独到的治疗手段又能丰富和充实现代生命科学的内涵。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事业发展的特色和亮点,也是我们缩短与医学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以自己的特色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优势所在。 目前国外对“结合医学”的研究和投入呈逐年上升趋势,美国NIH1992年用于整个替代医学的研究经费仅200万美元,而近年仅哈佛大学麻省总院用于中医药的科研经费已超过1亿美元。广东等省政府都已明确将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列入全省重点工作之一。这些都为我们积极谋求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面对这样一个大好的时机,中西医结合工作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一、中西医结合的意义 1.疾病预防。如在传染病的预防当中,中医学在这方面办法不多,而西医学“疫苗”方法就很有效而且简单方便。 2.疾病诊断。中医在诊断上是笼统的、抽象的、理论性的,而西医在诊断上是具体的、准确的、实在的。如高血压脑血管意外患者,中医说是“中风”、“肝风内动”等所致,这的确不好理解,患者也不易接受。要明确诊断该病,就需要应用现代化设备,即西医检查手段,如CT、MRT或DSA。 3.疾病治疗。对某一种疾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思考,明确中医治疗疗效好还是西医治疗疗效好,然后应用疗效好的方法治疗,以尽量减少患者痛苦,减轻患者负担。 4.疾病康复。许多疾病,西医只能采取加强营养、增强功能锻炼等措施,靠人体自身恢复,而中医可以采用针灸、理疗等康复措施,这时中、医康复治疗措施就是最好的。 二、理论互补发展 建国初期制定的“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及1954年以后中西团结合作的真正实现,是中西医结合迈出的第一步。在中西医结合的研究过程中,“西学中”人员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主体。后来随着中医院校正规教育的发展,通过进一步学习西医而由中医成长为中西医结合人才者逐渐增多。这类人才与“西学中”相比,虽有西医学基础不够坚实的缺陷,但在“系统学习,全面掌握”中医学方面,却又表现出一定的优势。确立现代科学方法为中西医结合研究方法,是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的关键。现代科学方法当然包括现代医学方法。一般而言,生命科学不过是物理、化学、数学等非生命科学在生命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由于方法论的统一性,现代医学与不断发展的现代自然科学的高度亲和性,是传统医学所无法比拟的。 近两百年来,现代科学的进展带来西医的飞速发展。西医一直致力于从微观角度探讨生理、病理,从而带动新的疗法及药物的发明。在后基因组学时代,生物医学界认识到基因并不能决定一切,因此又有了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帮助人们了解从基因到蛋白再到组织和器官,直至人体这一复杂系统的运作方式。其治疗手段的发展可归结为以基因或某些分子为目标的靶向治疗、代表药物等。 因此,多数学者认为中医应当向西医学习,打开黑箱,探求脏腑经络阴阳的本质,各相当于西医的何种系统、器官、功能乃至分子,方药治疗不仅能表现为临床疗效,而且要从分子机理上进行实验验证,从而说明中医的某一理论是科学的,并且把这当作中西医结合的首要任务。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西医界一直在做上述努力,并取得不少的成果,如肾本质的研究、阴阳的物质基础、经络的实质等。 三、用西医的方法评价中医疗效 具体而言,就是用队列研究、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中医疗效,规范中医的“辨证”。例如冠心病全都归于数种乃至一种证型,并以固定的方药施治,再以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判断疗效。多数学者认为这种以病统证,及于方药的治疗及评价体系,有助于中医证的客观化及疗效的可重复性。 这种方法将中医辨“证”的特点纳入到了西医诊“病”的体系之中,简化了中医的思维,易于掌握,方便西医运用中成药,例如治疗心衰用参麦针,治疗发热用清开灵,等等,但同时也失去了中医个体化治疗的优势。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核心环节是证。通过患者的表现,归纳出属于何证,便可制定相应的法、方、药,如药证相符,即可收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即需进一步思考辨证、用药是否正确。成功治疗一例患者后,以后遇到类似的患者就会考虑以相同的理法方药略作调整加以应用,同一类证可以用同一类方,《伤寒论》即为代表,这就是中医疗效的可重复性。 中西医结合可以理解为把中医学理论和西医学理论相联系,各取其优势,做到优势互补,然后应用到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实现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目的;为了推广中医药,证明中医药的疗效,对中药进行有效成分研究,即中药的西药化研究,这也是中西医结合的一部分内容。 参考文献: [1]沈自尹.从肾本质研究到证本质研究的思考与实践――中西医结合研究推动了更高层次的中医与西医互补.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4(4):47. [2]北京中医学院.中医学基础[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猜你喜欢: 1. 中西医结合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2. 大学生医学论文范文 3. 本科医学毕业论文范本 4. 大学医学论文范文
tracy07280917
主要观点有:1、“认为疾病是由机体内部的紊乱引起的,而不是由病原体微生物入侵引起的。”2、认为“阴阳失调”就是疾病的根本原因,“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3、认为机体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身体中充满了各种液体,“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由来已久。西学东渐”是影响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医学科学作为西方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的传播不仅使中国卫生医疗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还改变了国人的生活方式乃至思想观念。西方医学科学传入中国以后,由于它与中国传统医学是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发展的医学体系,两者之间不免产生矛盾。从近代中国历史发展总体进程来看,西方医学,主要是近现代医学科学,在华传播是比较顺利的,最终为中国社会各界所普遍接受,并从20世纪初开始,取代中国本土传统医学,反客为主,成为中国现代医学的主体部分。
椒盐儿橙子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卫生行业多年来一直想促成的一门专业,由于各医疗界专家对中医教育、中西医如何结合等诸多问题一直没有达成统一意见,所以各大学一直未设相关专业,随着早年“西医学中医,中医学西医”等活动及各种相关培训班在医师晋级中的重要角色(加分的,医师晋级是要积满多少分才可以,加分因素有:第一学历,第二学历,专业论文,国家级论文,国际论文,学术专著,相关发明,相关培训……),既懂中医又懂西医的人才在岗位上显示出超于单专业的一些优势,有些大学逐渐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教育,但到目前为止,中西医结合仍是一条探索之路(中医教育也仍是探索之路,自施今墨提出现代中医教育,各种争执一直未断,所以,近几年在高等中医教育[硕、博等]中出现了“纯中医”专业,即学习“四大经典”为主的纯中医教育,与之相比,现在中医学院的“中医学”专业更像是中西医结合专业)既然正处于探索阶段,且又开设该专业的学校不多(高级教研仅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有相关基地,但据说也都没开相关专业)学校的教育也就没有国家统一的教学标准,甚至没有统一的教材,有的是将现行的中医与临床专业的教材各挑出部分给学生来教学,有的有部分“中西医结合”的教材,我看过一些“中西医结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专业的教材,里面内容也不涉及“结合”而是中医西医各是各的。不过不要悲观,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结合之路,书上虽然没结合,多是因为非同一理论下的东西不能硬来结合,编书的所谓专家也不敢把自己的结合观点拿出来晾,毕竟两种理论下的所谓结合一定会引发别人的不同意见,同一个问题都有多个角度的看法,拼到一起的问题当然看法更多。也正因为如此,才说是最好的结合之路,每个学生对于这个病的中西医治疗都有不同的看法,相互拿出来讨论,观点辈出,或许最好的结合方案就在其中,大家相互之间就多学到很多东西,这种学术的学习氛围企不超越孔子三千弟子,超越文艺复兴?这种开发学生思考的模式远比条框下的更出人才!中西医结合属于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管理,考医师资格考“中医大类”“中西医结合专业”(前几年的医师考试中西医结合的考生有多项选择的特权,还可以考“中医”或 “临床”近年来改得不太了解了)就业同其它医学专业相同,没有什么优劣之说(不要以为自己结合了就有优势,很多医院却需要专业人才,不过相对来说好像你的机率更大些,毕竟放哪都行)看机遇了。深造同专业就可以,中西医结合基础的国家重点专科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的国家重点专科有:复旦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应该也可以考“中医”或“临床”专业,前几年的医师考试中西医结合的考生就有多项选择的特权,近年来改得不太了解了,考研也不太了解!看来你还是不了解医学的临床工作安排,学校学习期间会“见习”的,然后学完所有专业课会去医院“实习”,实习结束毕业找工作,如果是大医院,不是某科室人才急缺,你会同实习一样轮流去各个科室1-3年,然后根据你自己的喜好和医院的需要,把你安排到相关科室。不过通常在招入医院时已经给你安排一个科室了,你属于该科管理,转科完了后如果你不改意见的话,一般会被安排到该科。虽然你学了“中西医结合”专业,但不一定能分配到合适你专业的位置,不光该专业,任何专业(不仅医学)分配工作都不见得尽你所愿合你所学,这个只能看机遇了,但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医院里没有“中西医结合”这个科室,只有内外妇儿四大科和急救、五官、中医、传染、针灸等可供你选择,当然小的医院人才不足时也会把你安排到更不合适的药房、口腔等与你专业无关的科室。去“中医科”一般能如你所学比较合适(门诊应用中医60%西医40%,病房可能相反或西医更多些),去内科也行(中医10%西医90%),外科妇科儿科等中医应该比率小于10%(甚至小于5%),不过骨伤科应该可能也能达10%(中医骨伤科可达30%)针灸科似乎可达90%,但与你所学合得来得不多,(以上数据是据三级综合医院说的,三级中医院中医略多一些,三级西医院中医应该平均不超3%)
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美探析摘要]目的:广泛取其精华,不断完善美容医学专业的教学及临床应用,从而提高美容医师的审美情趣。方法:总结各学派的审美标准,整理相关行
多位医生被通报批评,对项目申请书抄袭剽窃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一个医生的基本原则。
【内容提要】《81号病房》记录的是生活在俄勒冈州立医院精神病研究所的女子禁闭室的病人的生活状况的一组照片。这组照片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方面是因为这种题材
忘记了是从那一天起,爱滋病这个略带西方色彩的字眼闯如了我们的生活.它惊醒了沉睡中的我们.让我们认识了爱滋,了解了爱滋,惧怕了爱滋,远离了爱滋病人. 人性就在这时
精神病学术论文篇三:《精神病人的犯罪分析》 摘要近年来,精神病人犯罪的比率不小,对其周围的人的生命和安全造成了威胁。因此本文通过对精神病人犯罪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