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93

一首ciao情歌
首页 > 医学论文 > 有关疝气的医学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oloredglaze

已采纳

疝气在医学上的定义是正常组织或脏器通过潜在的腔隙,由原来的部位移位到其他的部位。此病多发于男性、老人和小孩。疝气对人体的危害很大,所以一定要进行预防,防止此病的发生。疝气其临床症状因个人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新生儿或小孩,往往在啼哭时发现腹股沟出现肿块而被注意;成年人多少由于老化、受伤、用力过度、抽烟等造成腹壁薄弱、撕裂,或腹压增加,使腹内脂肪组织或器官从缺口凸出,皮下会有明显突出物,可以看到及感觉到。导致疝气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腹壁强度的减弱,意思是肚皮越来越薄弱,挡不住咳嗽或屏气时从肚子里往外顶的力气,当然临床常见的是肚皮局部有一个地方明显薄弱;二是腹内压的增高,意思是因为各种原因往肚皮外顶的力气越来越大。腹壁强度减弱的常见原因是人们的肚皮先天性就有几个地方比较薄弱,比如腹股沟、肚脐、腹白线、半月线、腰眼等等好多地方;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各种原因营养不好肚皮变薄;第三个原因是因治疗疾病需要肚皮开过刀,开刀后又由于咳嗽、营养不良或感染等原因没有长好,也会出现疝气。腹内压增高的常见原因是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或排尿困难,少数人因肝硬化继发大量腹水,或练习举重等情况下用力不当,同样可以产生疝气。

205 评论

开心的疯子陈

关于疝,自古以来中医就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成书于战国时期,并秦汉以来历代多有增补疏注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一书中已有疝的记载,如《素问·骨空论》篇中就有冲疝、狐疝、颓疝、厥疝、瘕疝、贵疝、癃疝等种疝的记载,并指出督脉为病。后至清代,所编著的《类证治载》中,对于疝更有描述:“疝气者,小腹坠痛,控引睾丸,见证于肝,而有原于任脉。故经谓:任脉为病,男子内经七疝,女子带下瘕聚。经言七疝:冲、狐、癫、厥、瘕、癃也。”意思是说疝患者的下腹坠痛,并牵制睾丸作痛,认为疝的发病与肝病相关,并原于任脉失常。任脉在中医学上属于奇经八脉,是一条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前进入阴毛部,沿着腹、胸、、颈部的正中线上行,至下唇中央分为两支,环绕口唇,经面部至眼眶下的经络。任脉致病,男子可形成七种疝:冲疝、狐疝、厥疝、癫疝、瘕疝、贵疝、癃疝;而女子疝则称为带下瘕聚。《类证治载》一书中对于疝的认识与《黄帝内经》的说法大同小异,所不同的只是《黄帝内经》将疝之为责于督脉,并列颓疝而列有癫疝而已。中医对于疝的认识与西医虽然难于完全对应,但中医毕竟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早于西医千年以。此外,历代中医对于疝的认识均有所发挥,并有一些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中医所说的七种疝,它们究竟相当于西医的何种疝,有的还需在进一步考证和探讨,从临床上看,有的中医划归疝者,在西医上并不属于疝气的范畴。本书就比较常见的狐疝、水疝、血疝、癫疝等四种疝,从中医角度予以扼要介绍。

150 评论

香蕉君诶嘿嘿

疝气在医学上的定义是正常组织或脏器通过潜在的腔隙,由原来的部位移位到其他的部位。实际上,老百姓所说的疝气主要是腹股沟疝。疝气发病以儿童和老年人多见,儿童疝气在一岁以内是有可能自愈的,但一岁以后的疝气就不可能自愈了,应该手术治疗。所有成年人疝气都需要及时手术。 疝气手术怎样做才好呢?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近两年应用腹腔镜技术诊断治疗疝气,显示了创伤小、诊断明确、修补彻底和恢复快的优点,是现代疝气治疗的最佳选择。 腹腔镜从腹腔内可以轻松、全面地查看双侧腹股沟,能够及时发现平时因没有发作而被遗漏的对侧隐匿性疝气(大约20%左右),这样一次手术就能同时解决双侧疝气,避免了传统手术方法第一次术后1~2年因对侧疝气再次开刀的痛苦。 儿童疝气只需要在肚子上开1~2个指头大小的孔,术后一天就能下地活动、办理出院。对于成年人疝气也只需要在腹壁上开3个小孔,病人术后2天一般就能出院,平均5天后即可恢复日常活动。加上腹腔镜技术可以一次性修补斜疝、直疝和股疝区,因此腹腔镜与其他开刀方法相比,修补更为彻底,达到了“一次手术享用终身”。对于传统疝修补术后疝气复发的患者腹腔镜更是个福音,因为腹腔镜避开了以往手术区域,化解了复发疝再手术困难的问题。 疝气又名小肠气,是腹内脏器由正常位置经腹壁上孔道或薄弱点突出而形成的包块。一般是咳嗽、便秘、生气、重体力劳动、排尿困难等因素引起腹腔压力突然增高冲破疝环腹膜所致。小儿常因啼哭引起。 疝气可分为两大类,即水疝和小肠疝。 水疝:分为睾丸鞘膜积液和精索鞘膜积液。同时分为交通性与非交通性两种。 症状:逐渐增大,按压不可消失,无痛感。 小肠疝:分为直疝、斜疝、股疝、脐疝、白线疝、嵌顿疝、绞窄疝、切口疝等。 一般症状:站立时突出,仰卧后消失,按压即可回入腹腔。但嵌顿疝、绞窄疝则有疼痛感且很难推回腹腔。小肠疝若任其发展极易发生粘连和嵌顿,因此应及早接受治疗。 疝气的危害是很明显的。姑且不论自身的痛苦与不便,更重要是还是对自身健康的破坏性,想必大家都知道,周围人的歧视和误解、生活的困难、自身的痛苦、甚至造成不孕不育、自卑和抑郁的不健康心理和残缺的性格等等,让患者苦不堪言。疝气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囊颈受损,产生粘连、铅顿疝、绞窄性疝,自身免疫调节能力下降,血液循环不畅,会导致肠坏死、肠梗阻、腹膜炎、毒血症等,甚至会危机生命! 腹股沟疝如不及时治疗,疝块可逐渐增大,终将加重腹壁的损坏而影响劳动力,斜疝又长可发生嵌顿或绞窄而威胁生命。做儿女的应该怎样尽孝心,如何面对。尤其是小儿疝气,由于身体比较稚嫩,器官发育还不完全,因此,家长在选择治疗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权衡考虑。

197 评论

君临天下之嚻

任何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即称为疝.凡是腹内脏器通过腹壁缺损、或薄弱区向体表突出,在局部形成一肿块者称为腹外疝.如脏器进入原有腹腔内间隙囊内,则称腹内疝,例如小网膜孔疝、膈疝等.腹外疝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并以其突出的解剖部位命名,其中以腹股沟疝发生率最高,占90%以上,股疝次之,占5%左右,较常见的腹外疝还有切口疝、脐疝和白线疝.此外,尚有腰疝等罕见疝.其发生与该处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增加两大因素有关.据国外资料统计,腹股沟疝的发病率约为1‰~5‰,切口疝的发生率约为2%~11%;国内调查显示,腹股沟疝的发病率大约在‰,60岁以上老年人的发病率则高达‰;在腹股沟疝的全部手术中,复发疝的手术比例约占10%~16%.据最新统计资料显示,传统手术的复发率大约为;而包括平片法疝修补术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复发率大约在1%~5%;目前西方国家80%以上的腹股沟疝的治疗是采用无张力修补术,其复发率约在1%.巨大腹股沟疝和复发疝都是疝外科的难点,他们的共性为手术中缺损严重,周围组织薄弱,手术难度大,复发率高,治疗效果不理想.除此之外,尚有很多病人因畏惧手术或因为体质因素、某些疾病因素而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我们通常说的疝气指的是腹股沟疝气又名小肠疝气,是指腹内脏器由正常位置经腹壁上孔道或薄弱点突出而形成的包块.一般因咳嗽、便秘、生气、重体力劳动、排尿困难等因素引起腹腔压力突然增高冲开疝管所致.婴幼儿常因哭闹引起.疝气首先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从而出现下腹部坠胀、腹痛、便秘、营养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又由于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所以老年患者易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膀胱或前列腺疾病;小孩则可因疝气的挤压而影响睾丸的正常发育;而中青年患者则易导致性功能障碍.还由于疝囊内的肠管或网膜易受到挤压或碰撞引起炎性肿胀,致使疝气回纳困难,导致疝气嵌顿,肠梗阻、乃至肠管坏死等.

242 评论

水墲月心时

大家都听说过疝气吧。疝气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病状,简单来说也就是人体组织或者器官的一部分在原位置上进行了移动所导致的现象。很多人都认为疝气是累出来的,你觉得呢?关于疝气的科学解释和治疗就看本文吧。

其实,咳嗽、打喷嚏、腹部肥胖、用力排便、啼哭等原因都能引起疝气。因为疝气就是腹内压增高,从而使得腹腔内器官游离。比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

小儿疝气多是在小儿脐部形成向外突出一个核桃大小的肿物,外表呈球形或半球形,顶端有一小瘢痕,摸上去柔软。疝气肿物的特征是可复性,何为可复性呢?就是在白天,小孩在跑跑跳跳的时候,肿物会自由变化大小,通常是从小变大,而且没有明显的疼痛感。晚上的时候,肿物偶尔会回纳人腹腔或者是缩小,并且伴有肠鸣音。肿物缩小或还纳后,局部留有松弛皮肤皱折。但在哭闹、运动、咳嗽、解便后等情况,肿物变的特别大,摸上去较坚实,腹痛加剧并出现呕吐、腹胀、排便停止等情况。在婴儿啼哭时腹压增高,该变化更为明显,皮肤也变得较薄。

疝气怎么治疗

非手术治疗

对于比较小的脐疝来说,其大概直径小于,并且很多时候在2岁内可随着发育腹壁增强能而自动治愈

鉴于婴儿脐疝很少发生嵌顿,可先予非手术治疗。

胶布粘贴法

胶布粘贴法也就是:准备好宽度大约是5CM左右,而长度超过患儿的腰围6至10CM的胶布。注意是医学专用胶布,之后将胶布的一端大约5CM左右的地方剪成舌头的形状。

然后将另一端的中间从横向切出一道口子,很好的让对侧插入。在插入之后,在贴有胶布的腰背地方可以适量的垫些纱布。

粘贴时必须适度贴紧,并使疝囊空虚或呈内陷状态。一般1-2周更换1次,可连续贴用3-6月。外围可加弹性带(松紧带),防止胶布滑脱。

由于胶布粘贴有一定的难度和合并症以上操作应由医务人员完成。

弹性腹带法

此法对新生儿、小婴儿尤为适用。

可白天佩带弹性腹带,睡觉时松下,并经常调节松紧度。这方法操作较简便,既防止脐疝过分膨出,又保证小儿饮食入量和腹部发育弹性。

手术治疗

逾2岁但脐疝仍未自愈得患儿,应手术治疗。

手术具体方法是在脐疝下方1~2cm处作相应的弧形切口,游离皮瓣,呈露两侧腹直肌前鞘。切开腹白线和疝囊,如果没有完整的疝囊则切开腹膜。

回纳肠管,切除疝囊,在疝环处缝合腹膜切缘。横形缝合腹横筋膜,再纵形缝合腹白线以缝闭脐环和修复腹壁薄弱区,最后将保留脐孔的皮瓣按原位缝合。

中药治疗

一处方

母丁香适量。用法:研为极细末,装瓶密封。

用法1

取适量药末填满脐窝,固定,2天换药一次。一般4~6次见效。敷药同时,要积消除容易引起腹压增高的致病因素。

用法2

取2份,分贴于两足心及肚脐,上盖棉花,以胶布固定,每半月换贴1次。

二处方

升麻3克,黄芪15克,大枣15克。用法:水煎服。

三处方

黄芪15克,升麻3克,桂圆肉10克,人参4克(党参15克),炙甘草2克。用法:水煎服。

四处方

伴小茴10克。活鲫鱼60~90克2尾,用法:或蒸或煎汤均可,不放盐,每日1次,连服5~6次。

五处方

荔枝核5个,桔核10克,大小茴香各3克。用法:上述药材一起研成粉末,每用红糖开水调服6克,每日2次。

疝气的病因到底是什么

脐部发育缺陷脐环未闭合

腹股鞘状突,婴儿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的组织。若发育期间腹股鞘状突闭合不全,形成较大的腔隙。

腹腔内容物容易进入鞘状突,向体表突出,形成斜疝。

多在男性上发生,又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较多。

腹股鞘状突,婴儿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的组织。

若发育期间腹股鞘状突闭合不全,形成较大的腔隙。

腹腔内容物容易进入鞘状突,向体表突出,形成斜疝。

多在男性上发生,又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较多。

患有染色体疾病,如唐氏综合症造成腹肌张力低下而膨胀

其他会造成腹内压力增加的.疾病或状况,如腹腔肿瘤、肝脾肿大、肠道后段阻塞造成的肿胀。

如何判断孩子患有疝气

首先,小孩哭闹,如果您仔细检查,会发现腹股沟的一侧鼓起一小包,有的似大枣大小,有的似核桃大小,摸起来很硬,触痛明显,有的降入阴囊底,当小孩平卧或睡着了,包块可还纳腹腔,但如站立,哭闹,腹腔压力大时,包块可再次出现。

疝内容物是什么呢?里面可能是小肠、 盲肠、阑尾或网膜,这种称可复性疝,一般手术在2岁左右或儿童期。

但有一点家长不可忽视,就是嵌顿疝,当小孩腹股沟或阴囊出现肿块,经平卧、挤压不能还纳腹腔,患儿哭闹不止,一定必须马上到医院,请医生检查是否嵌顿,如是嵌顿,需必须手术治疗。

总结: 通过本文大家对疝气一定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了吧。疝气的病症有很多种,而且男女和小孩大有不同。如果家里的宝宝得了疝气,要及时按照方法治疗哦。如果大家觉得我介绍的知识对你们有帮助的话,不要忘记与身边的朋友一起分享哦。

136 评论

相关问答

  • 有关疝气的医学论文

    疝气在医学上的定义是正常组织或脏器通过潜在的腔隙,由原来的部位移位到其他的部位。此病多发于男性、老人和小孩。疝气对人体的危害很大,所以一定要进行预防,防止此病的

    一首ciao情歌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外科疝气护理论文

    说到疝气,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它是一种常见病,民间也有人把疝气叫做“鼓包”,主要表现就是肚子上会突出一个肿块,一段时间会消失不见,这样反复发作,肿块也会跟着变

    天天~甜甜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民族医学杂志疝气单方

    疝气只能通过手术治疗才能完全康复,手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常规手术就是开刀手术,费用少伤口大。第二种,是腹腔镜微创手术,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费用比常规手术稍高

    枫糖17苹果派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有关百病生于气的论文

    《素问·阴阳应像大论》中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还说:“喜怒

    芳菲七月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中华医学杂志小儿疝气

    6个月以内的婴儿出现疝气,部分病儿可自愈,但超过1岁未愈或1岁以后出现者,一般需要手术治疗。医学上对小儿斜癌的治疗态度是年龄超过一岁者就应及早手术。由于小儿疝气

    嘻嘻哈哈喽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