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94

janniferLEE
首页 > 学术论文 >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xiaomakuaipao

已采纳

人与人的有效沟通不外乎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吧?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也不例外。然而,当前在经济社会的冲击下,许多人不仅观念改变了,连情感意识也日趋淡薄了。当今的在校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为人处世根本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只是一味地从自己的个人利益出发。可见学校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而是还要帮助教育人们懂得做人的道理。我认为,学生来到学校是先来学做人的,其次是学习知识。毕竟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 一、奏响生动的乐章我认为,感恩教育必须从小学生抓起,让他们懂得在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的同时,也得学会了感激他人。可是,当今的一些青少年不懂得感恩,不仅表现在对待父母的养育之恩,也表现在其他方面。比如老师的教诲之恩,亲朋好友、社会贤达的相助之恩等等。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确,孩子们有些不良行为并非是在进入学校之后才养成的。显然,对小学生的感恩教育需从小抓起,这样才能奏响了和谐社会的生动乐章!二、构建爱的氛围我曾经在公交车站看到这一幕:好些人在排队等候上车。此时,来了一位母亲带了一个4岁左右的男孩子,母亲边教育孩子要遵守秩序、依次排队,边在留意公交车的到来。不一会儿,公交车进站了,一些人便蜂拥而上,结果那对母子根本上不了车。事实告诉我们,社会中这样的事例多了,无形当中就对孩子们造成了反面教育,时间久了,孩子反而会认为母亲的教育使自己吃亏了,他也会加入那群人的行列。所以说社会感恩教育已刻不容缓了,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能知感恩也是懂得真善美,分辨是非的最起码的觉悟要求。对于孩子的感恩教育来说,移情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借助于电视、图书等媒介的力量,引导孩子观看以关爱、善良、正义等内容为主题的作品,多给孩子读一些以互助友爱为主题的童话故事,还可以把孩子身边发生的事编成故事讲给孩子听,熏陶培养孩子的感恩之情。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增强和视野的扩大,还可以引导孩子将感恩之情从熟悉的人迁移到一些陌生的人身上。比如引导孩子关心贫困地区儿童的生活,尝试用零花钱给灾区人民捐款,在车上给老人让座,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等等,培养孩子心怀感恩万物的品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以身作则成为感恩的榜样,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如:当我们叫学生把作业练习本搬到班级时,不是认为理所当然,而是向那位学生表示了最真挚的感谢,在班上表扬了这位学生的助人为乐精神,学生脸上写满了幸福,同时也看到很多羡慕的眼光。教师,作为感恩教育的引导者之一,应该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以心换心,畅谈理想,体味人生,憧憬未来,达到心灵相通。学生由教师的理解、尊重和关爱中,体验到尊严感和幸福感,从而提高自我教育和学习的能力,进而得以完善自我,并从心里敬重和爱戴教师。感恩教育便收到了实质性的效果。三、谱写动人的篇章中国古语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人尚且明白的道理,我们更该知晓并付诸于行动。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国家的恩惠,感谢师长的恩惠,感谢大众的恩惠。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还是一个人为人的基本条件!“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谁都有窘迫的时候,窘迫的时候施人以援手对被救者是一种帮助,对施救者也是一件乐事。因此,我们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形成“滴水恩,涌泉报”的感恩心态,让学生在爱中成长,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施恩,让它回归现实生活,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再者,教育学生要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要让学生懂得,只有知道感恩的人,他的一生才会少了许多怨天尤人的不平。总之,要让学生成为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懂得感恩、懂得报恩的人。要让学生知道“心中有春天的人,身外才会有春天;懂得播种春天的人,才会收获春天。所以,我们要感激父母给了我们这一次生命,让我们能来到这个世界活过一次;感谢老师,教给了我们知识,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感谢朋友,给了我们友谊,让我们在生命的旅程中不再孤独。”当然,我们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更应该把体现感恩的行为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才能发挥成;我们中华传统美德才能发扬光大;心灵与心灵才会碰撞出耀眼的火花;人与人的心才能更好地交融;社会才能更加的和谐!

246 评论

KingkonG19870210

父母的爱 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我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但当我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们却多了一项繁重的任务就是照顾我们。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父母们却无怨无悔地抚养我长大。为了给我们幸福的童年,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他们总是那么辛苦,那么努力地为我们赚钱。小的时候,我总以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都是每个父母要做的事,那是不太懂事,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应该担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虽然有时父母的打骂都是为了我们,但打我们时我们会痛,可是这样会伤到父母的心。到了我们懂事的时候,父母就放心,也是我们反过来孝敬父母的时候。因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才使我有机会在这样阳光明媚的世界里感受人生的冷暖,得到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是他们把我们到这个世界,给了我们无尽的爱。子女有了欢笑,就是父母最开心的事,子女有了痛苦,是父母最牵挂的事。父母之爱,深如大海。因此,不管父母的地位高低、知识水平以和个人素质,父母是我们由生以来最大的恩人,是我们永远永远值得去爱的人。简单的一些吧,我也是从广育网上看到的,希望对你有点帮助吧!

205 评论

robert8727500

:感恩教育是德育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小学生,不能够深刻的体会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常常缺少一种感恩之心。因此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学生良好性格,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对于小学生感恩之心的培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一、培养学生感恩自然之心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之中,成为社会系统中的一员,但我们首先是生活在这个自然之中,是自然界为我们提供创造了我们生活的基础。大自然赋予了我们太多太多,而现在的人们却不知感恩回报。我们的绿地、树林在减少;我们的河流、湿地在干枯;我们的空气、环境在污染;我们的蓝天、地球在改变。大地是多么的宽容,人类的垃圾、粪便、痰污随意加之。我们呼吁、呐喊、法制,总难改变一些人的自私与惰性。因此,我认为感恩自然之心应从小学生抓起,让学生从小就树立一份感恩自然之心。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一)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观念随着工业的发展,我们的环境遭受了极大的破坏,并且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因此,在学校,在课堂,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比如,“环保知识讲座”“环保图片展览”“我为校园添绿色”等各种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二)树立学生保护动物的观念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们是我们人类生存在这个地球不可缺少的伙伴,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动物的保护意识逐渐淡薄,食用各种动物,并给人类自身造成了极大的灾难。因此,我们应该在学生良好性格形成的阶段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的教育,通过各种专题活动,对学生进行感化教育,让学生树立起爱护动物就是爱护人类的观念。(三)树立学生节约可贵,杜绝浪费的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现在的小学生浪费粮食,浪费各种生活用品的现象十分严重,对学生进行“节约可贵,杜绝浪费”的教育势在必行。在学校可以通过班级文化的熏陶,校园文化的熏陶,利用一些古诗词对学生进行教育或开展“我是节约小能手”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从小事上树立节约的观念。二、培养学生感恩社会之心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成员之一,生活在这个完整的社会系统当中,享用着这个社会为我们提供的一切,从小培养学生感恩社会之心,有助于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学生感恩社会之心的培养,应从课堂和课外两个方面进行努力。课堂上,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社会存在的意义和与我们每一个人的关系。有了这种认识,学生才能更好的去感恩社会。对于感恩社会,我们可以通过课外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我们可以带领我们的学生,到附近生活的小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可以到周围的敬老院看望慰问那些长期生活在那里的孤寡老人……通过一件件学生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孩子感受自己为社会带来的贡献与变化,比单纯的教育更有说服力。三、培养学生感恩父母之心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法定监护人,是其衣食住行的保障者,不仅给予孩子生命,还给孩子创造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因此让孩子懂得父母的辛劳,树立感恩父母之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在小学生感恩父母的教育中,应重点从小事做起。(一)培养孩子讲礼貌的习惯,让父母舒心。要求学生在任时候见到父母都要主动问好,如“爸爸好”、“妈妈辛苦了”等,父母听了,自然舒心。(二)培养孩子少说话,多做事的习惯,让父母省心。要求学生要自强自立,自己的事自己做,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并积极参加一些公益劳动,让父母少一些辛苦。(三)努力学习,认真完成学业,让父母放心。学校应教育学生必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使学生懂得只有具备了真才实学,才能自立,才能服务社会,让父母感受到自己的孝心。(四)是学会宽容,理解父母。学生和父母产生矛盾时,要多从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尽量宽容父母过分的爱心,在宽容中学会感恩,让父母顺心。这样,孩子就在感恩教育中与父母形成了互动,父母获取了爱心的回报和满足,孩子在感恩中找到了学习的动力,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感恩,是一种品德,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责任。感恩,充实着我们的生活,塑造着我们的心灵。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更是学生成长中的重中之重,因此,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有责任,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从小接受感恩教育的熏陶,树立感恩的信念。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健康、积极、乐观的成长!

213 评论

相关问答

  • 小学语文教育实践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教育对儿童的健康的审美意识、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必须深思远虑,为儿童的

    apples008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论文

    人与人的有效沟通不外乎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吧?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也不例外。然而,当前在经济社会的冲击下,许多人不仅观念改变了,连情感意识也日趋淡薄了。当今的在校生大

    janniferLEE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研究论文

    人与人的有效沟通不外乎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吧?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也不例外。然而,当前在经济社会的冲击下,许多人不仅观念改变了,连情感意识也日趋淡薄了。当今的在校生大

    qianshuijun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感恩教育论文

    感恩需要一颗感动的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或者是老师、家长批评你,那么你都不要生气,也许在他们的话中可以激起你的勇气,让你有自信心,去挑战失败,走向成功。下面是由

    普陀小吃货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幼儿感恩教育的研究论文

    一、经典诵读法 经典诵读对幼儿人格塑造、传统美德的形成、礼仪情操的陶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培养孩子今后做胸怀壮志的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将中国古代的

    吃货如影随形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