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53

天使之夜
首页 > 学术论文 > 鼻咽癌的国外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骑着猪猪追月亮

已采纳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对外交流积极活跃,多年来通过多种形式与国外一流大学或医疗研究机构(癌症中心、瑞典Karolinska医学院)建立长期学术交流和合作伙伴关系,注重优化科研环境及创新机制。高频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学科在本领域的知名度,使我中心跻身为我国肿瘤发病机制与靶向药物治疗研究领域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和窗口之一。中心自成立以来,为华南乃至全国培养了一批批肿瘤防治专业人才,在教材建设方面亦作出了贡献:中心万德森教授主编的《临床肿瘤学》被列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曾益新教授主编的研究生教材《肿瘤学》获批卫生部高等学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黄文林教授主编了全国研究生规划教材《分子病毒学》;姜文奇、张晓实教授等主编了国内第一部《肿瘤生物治疗学》。2004年中心举办全国首届肿瘤学研究生精品课程;2005年中心在国内率先探索开展肿瘤专科医师培训,积极进行在高校附属医院中把专科医师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工作并轨的探索。中心正积极筹建亚洲一流的地下放疗中心和西大楼,以便为海内外的肿瘤患者提供更完善、更优质的服务。中心确立了建设成为“国内综合实力最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肿瘤学医教研基地”的壮美蓝图,并紧锣密鼓地开展相应的管理、信息、基建“三大工程”建设,“诚实、友爱、敬业、创新”,今天的肿瘤防治中心将继续秉承这一精神,求索于人类征服癌症的梦想征程!医师简介马骏医生简介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湖南医学院医疗系毕业获医学学士,1990年获中山医科大学临床肿瘤学硕士学位,2000年至2002年美国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专科培训,一直在本中心从事医疗、科研、教学工作,在鼻咽癌及头颈肿瘤的诊断、临床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刘孟忠医生简介社会兼职: 广东抗癌协会癌症止痛和康复委员会委员主攻方向和特长: (1) 恶性肿瘤的综合放射治疗,对鼻咽癌等头颈肿瘤的早期诊断,放化疗和原发性肝癌等胸腹部肿瘤的综合放射治疗有一定经验。 (2) 恶性肿瘤的放射增敏剂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已参加和负责多种抗癌新药的临床试验。胡伟汉医生简介毕业于中山医学院医疗系,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从事医疗、科研、教学工作30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于各种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尤其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对鼻咽癌及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的治疗颇有造诣。研究方向包括鼻咽癌合并皮肌炎、放射治疗引起眼睛视路功能的损伤、鼻腔癌临床T 新分期的研究等,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著40余篇,并承担多项科研项鼻咽癌放射治疗对视路功能损伤的研究.胡伟汉,黄时洲,吴德正,等.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5,4月):150-153.荣获中山医科大学96年度中青年科学论文二等奖。管迅行医生简介1951年出生于印尼,广州中山医科大学本科毕业。放疗科党支部副书记,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中山医科大学毕业后留校分配在本中心从事放射治疗工作近30年,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培养了多名硕士研究生。 本中心实行单病种诊疗规范及单病种专家负责制以来,本人负责乳腺癌的放射治疗,主持编修本科乳腺癌放射治疗指引。已接收治疗乳癌病例逾七百。主持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一一全身照射的研究10多年,本科已拥有水箱,电离室, “中国仿真人”一非均质等效辐照体模,多通道半导体剂量测量仪等,全身照射所需的先进仪器及一批技术精湛的研究小组成员,接收病例来自含括广州地区几乎所有的大医院,本中心的全身照射技术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陈凯医生简介1956年12月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门诊部主任、放疗科主任医师,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会委常委.1982年12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医疗系,获学士学位,从事临床医疗工作。1989年研究生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后一直从事肿瘤放射治疗工作,擅长于恶性的肿瘤放射治疗及综合治疗,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曾获全军及广东省科技成果奖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1997年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部合作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同恶性肿瘤热休克蛋白70基因表达与中医热证的关系》获资助,39770889课题第二负责人。中药单体对放射性骨髓损伤的防治研究、低剂量全身放疗对重症肌无力患者长期疗效的观察获2002年军队医院基金资助,课题第一负责人。参与申请了《人组织型纤维原激活剂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课题,获2001年广东省卫生厅基金资助。卢泰祥医生简介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现任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肿瘤医院副院长、科副主任、放射肿瘤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医师。广东医学杂志评审专家,家庭医生杂志评审专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技术咨询评审专家,广州市科学技术局技术咨询评审专家。主攻方向和特长与贡献:(1)主攻方向:主要从事头颈肿瘤放射治疗的临床和科学研究。(2)特长:鼻咽癌的放射治疗和头颈肿瘤的适形调强放射治疗。(3)贡献:从事放射肿瘤学临床工作20多年来,主要从事头颈肿瘤放射治疗工作,重点是鼻咽癌的放射治疗。曾参与了国家科委的七.五和八.五攻关科研课题,承担了广东省鼻咽癌防治的重点实验室建设和临床研究课题,有关改进鼻咽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的广东省重点攻关项目,建立了我科鼻咽癌放射治疗的规范。2001年1月在华南地区首次引进了“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应用临床,并在我国首次应用这种技术的常规分割方法治疗鼻咽癌,取得了良好效果。曾4次分别参加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国际放射肿瘤学学术会议并2次在大会发言,宣读和讨论有关鼻咽癌放射治疗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新技术的论文。

130 评论

小昕总理

在一段历史时期内,两种学派之间的正常学术争论被人为地搀进政治色彩。1930年代的苏联,李森科等就打着拥护米丘林的旗号,摆出一副学阀的架势,硬给摩尔根学派扣上“资产阶级”、“唯心的”、“反动的”种种罪名,蛮横地制造政治迫害事件。这种严重违反科学原则的做法,在1950年代中期波及中国。摩尔根遗传学被当成唯心主义理论批判,人类优生学则成了禁区中的禁区。卢惠霖因为是摩尔根的学生而受到株连。可是他决心用自己的科学实践来证实摩尔根理论的正确性。卢惠霖采取了米丘林学派的“无性杂交”实验来检验获得性遗传。他采用不同品种的鸡所下的蛋,抽取其中的蛋白,将其注入已知品种鸡待孵化的蛋中。孵出了数以百计的雏鸡,除在一只雏鸡的躯干部出现一块杂色毛外,其他雏鸡均未见特殊变异。可惜当时极难得到纯种的鸡,无法进一步查明那块杂色毛的来源。正当他在设计新的实验时,1958 年的“学术思想批判运动”开始了。卢惠霖成了“活靶子”。尤其是在1960年的“学术思想批判”中,他作为摩尔根的第四名中国弟子,又拒绝接受批判,自然就成为批判的重点对象。他翻译的《基因论》倒成了批判者的启蒙教材。数百名对遗传学一无所知的学生,逼迫他承认自己的思想是资产阶级学术思想。有人劝他认错,被他拒绝。1961年4月,以卫生部党组书记徐运北、中共中央宣传部体育卫生处处长沙洪为首的中央文教调查小组前来了解湖南医学院的学术批判情况。他们听取了卢惠霖的申诉,并参加了基础部的教师辩论会,明确指出这场学术思想批判“严重违背了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是原则性的错误,应立即停止。不久,毛泽东接见上海复旦大学的生物遗传学家、摩尔根的另一个中国学生谈家桢,鼓励科学家要坚持真理。卢惠霖得到这一消息非常高兴。196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与卫生部联合来湖南医学院调查,对他进行甄别。于是,卢惠霖又着手筹建遗传学研究室,湖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也给予热情的支持,为他配备了人员。卢惠霖把一批年轻教师集中起来进行系统而严格的培训,开设了细胞学和遗传学两门课程。同年,卢惠霖还组织年轻教师开展植物无性杂交实验,将曼佗罗作为砧木,荷色茄为接穗,两种植物间进行嫁接。结果,杂交植物当年结出的荷色茄上出现了色素沉着,种子里还含有砧木曼佗罗所特有的莨菪碱,连花蒂上也长出与曼佗罗相似的刺。但是,把“杂种”荷色茄的种子种下,生长出的后代就把这些性状丢失。而对照组“杂交”植株上的荷色茄,仍保留莨菪碱和曼佗罗样的刺等性状。1962~1965年,他们连续3次重复进行实验,结果均证明:砧木只能影响正在嫁接中的接穗杂种,却不能将本身的性状遗传给后代。为适应防治当时流行的乙型脑炎的需要,卢惠霖还同技术员张保先采用氢氧化铝抗原血清沉淀法开展了对长沙蚊种嗜血性的调查,取得了可靠的科学数据。在湖南医学院副院长易见龙的领导下,卢惠霖于1963 年首倡筹建了医学遗传学研究组,并拟订了1963~1972年的10年科研规划,确定建立细胞遗传学研究室和生物化学遗传学研究室。研究组一成立,他们就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对长沙市部分中小学的10091名青少年进行了色盲普查。发现男性青少年中色盲发病率为,女性发病率为。对48名色盲女孩进行家系调查,发现她们的父亲均为色盲患者。这完全符合摩尔根发现的性连锁遗传规律。正当卢惠霖雄心勃勃全面部署遗传学研究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虽然作为“革命”的对象,“反动学术权威”,免不了被撤职、批斗,但终因他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也属于保护对象之列,故与同代的知识分子相比,他算是很幸运的。1970~1971年,他被批准到岳阳搞血吸虫病调查和防治。“复课闹革命”一开始,他回到湖南医学院,恢复了生物学教研室主任之职,获得主编生物学讲义的权利。他亲自编写了“遗传学”一章,重新登上大学讲坛。在医学院院长李亭植的支持下,他们决定将遗传学研究与计划生育工作结合起来进行。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又重新主持对医学遗传学的研究。他们很快学会了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染色体技术,特别是1970年代初出现的显带技术,又充分利用湖南科学技术情报站掌握的外国文献资料,取得一个个的研究成果。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遗传学研究得到很大发展。他们组织了一次全国性的染色体技术经验交流会,推广染色体技术。卢惠霖、夏家辉、张思仲成立一个显带染色体识别标准三人小组。1981年6月,湖南医学院医学遗传学研究室举办了中国细胞遗传学培训班,培训班由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卫生部主办,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细胞遗传学家潘士芬受世界卫生组织的派遣和中国卫生部的邀请前来讲课。有来自25个省、市、自治区的101名学员接受培训,其中25人进行了实验技术操作。 1937年7月,卢惠霖在长沙的《力报》上发表“我们的民族”一文,他在文中将中国人的体格与外国人作了比较之后说:“中华民族的体格,在先天方面,原是大小适中,抵抗力强,若是国人能把注重增加数量的精神,来努力于资质上的改进,充实生计,促进卫生,锻炼身体,势不难养成强健的体魄以担当救亡图强的重担的。”人类细胞遗传学是1956年创立的边缘学科。其时,美籍华裔科学家徐觉道等发现和确定人的染色体有46条。1959年,国外报告了世界上第一例人类染色体病。1962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病理系内成立了一个遗传学小组。随后,上海复旦大学建立了遗传学研究室。可是,不久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些都被斥为“异端邪说”,受到无端批判。年已古稀的卢惠霖被迫递交了“退休申请书”。他惟一的要求是保留进图书馆看书、查资料的资格。1972年,他还经常到湖南省科技情报站查阅资料,将有关染色体显带技术的资料译成中文,在国内率先掌握了人类染色体的G显带技术。1977年,湖南医学院建立了以他为主任的医学遗传学研究室。他与同事们分别从人的外周血、皮肤、羊水取样进行研究,又建立了一整套代表1970年代水平的细胞遗传学技术。1981年7月,夏家辉、李麓芸又建立了能代表1980年代水平的人类高分辨率G显带染色体技术,并将其应用于临床。一开始从事细胞遗传学研究,卢惠霖就确立了为临床服务,为计划生育特别是为人类优生服务的方向。1970年代初,他们便与湖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胡信德、附属第二医院内科主任伍汉文合作(1963年胡信德在中国第一次成功地进行羊水穿刺产前诊断)。1973年4月,他与伍汉文合作开办染色体专科门诊,诊断男女性别畸形。1979年4月,他又与本校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胡信德教授、李麓芸讲师合作,首先在国内开设了定期的染色体病咨询门诊,为孕妇进行产前检查和宫内检查,预测胎儿的健康状况。此外,卢惠霖指导研究生肖广惠、许发明、许嘉、何小轩等开展了特殊染色体病的研究,进行了一些理论探讨。如他们提出了“家族性断裂重接热点”的新概念;研究了睾丸决定因子在Y染色体上的位置和Y染色体短臂的遗传效应;探讨了经典的里昂假说。多年来,他们发现的异常核型有75种,均载入国际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登记库。1976年,他们在研究鼻咽癌淋巴母细胞的染色体核型时,发现了一条EA染色体。经过反复追寻,特别是由于夏家辉的努力,他们终于找到了这条染色体的来源,确定它是由三号染色体短臂易位到一号染色体长臂末端而形成的。中山医学院肿瘤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相继证实了他们的发现。据悉,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一条与鼻咽癌相关的组份明确的标记染色体。这为鼻咽癌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也引起国外学者的关注。1975年,他们发表了一对单卵双生子同患鼻咽癌的染色体组型、血清及指纹分析等珍贵资料。这些在当时的世界文献中亦为首次报道。随后,卢惠霖、夏家辉又与四川的张思仲一起,在国内第一次研究和发表了《中国人染色体G式显带模式图》。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遗传学研究得到很大发展。他担任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1990年,在沈阳召开了全国医学遗传学代表大会。他已90高龄,仍亲自前往参加。 世界卫生组织(WHO)1981年发表的资料说明:人类中的遗传病负荷已达,即每10个人中就有人带有遗传病因子。人类中已肯定的遗传病有2811种,染色体病300余种,其发生率占新生活婴的~。卢惠霖和他领导下的医学遗传学研究室早就对前来求诊的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优生优育的宣传,对某些遗传病进行家系调查,查找异常染色体的来源,并且通过羊水或绒毛检查来确认胎儿的健康情况。一旦发现有染色体病的患儿就动员孕妇终止妊娠。人群中染色体病的发生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外已有许多关于新生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的报告,但在中国此类资料尚缺。卢惠霖领导的湖南医学院医学遗传研究室从1979年5月至1982年5月,用了3年的时间对长沙市北区3家医院连续出生的3415名新生活婴进行了染色体G带检查,发现染色体异常者26例,发生率为‰;染色体变异者55例,发生率为。这一工作为中国制定优生优育政策及染色体病预防计划提供了珍贵的群体资料。同时,他还指导建立了生物化学遗传学研究室,由张少英负责。该室能检查测定十多种代谢缺陷病(后来此项工作由生物化学教研室负责)。在群体遗传学调查中,邹良秀等发现了家族性多指(趾)、并指(趾)畸形,家族性脂肪瘤等典型病例。1979年11月,中国第一次人类与医学遗传学论文报告会在长沙举行。卢惠霖主持了会议,他工作起来一丝不苟,大会开得非常圆满。要求参加的达300多人。会上他报告了中国医学遗传学的成就,提出中国应重视发展优生学,这在当年是很需要勇气的倡议。谈家祯作了题为“从遗传学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报告。卢惠霖请吴旻作了题为“关于优生学”的报告。当时优生学还是一个禁区,吴旻的报告引起轰动。这个消息先在新华社的内参上发表,后来各报纷纷刊载。被禁锢30年的禁区终于打开。会上卢惠霖又被选为中国遗传学会人类医学遗传委员会主任委员。到了1981年,湖南医学院两个附属医院妇产科和医学院基础部有关专业人员组成生殖工程研究组。卢惠霖的小女儿卢光琇是湖南医学院58级的医学生,原在湖南衡阳地区人民医院任外科医师,后为了照顾老母调回本校任局部解剖学和外科手术学讲师,她毛遂自荐,改行挑起了生殖工程研究的重担。研究组创建时一无房子,二无设备。除卢光琇和范立青外,其他人员像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了。有人开玩笑说这是卢家开的“父女店”。1985年,生殖工程研究组扩大为生殖工程研究室。1981年,他们将第一批健康人精子放到-196℃的液氮中,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人类冷冻精子库。1982年这一技术在临床上用于人工授精。1983年1月,在本校附属第一医院朱敬璋医师的协作下,中国第一例人工授精男婴诞生。随后,100多名人工授精的婴儿相继出世。接着,卢惠霖指导进行了试管婴儿(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研究。当时国外已有3000多例试管婴儿,而在中国尚属于空白。湖南省政府从本来就很紧张的外汇中拨出10美元,资助卢惠霖、卢光琇的生殖工程研究,他们得以买回急需的仪器设备。省政府另外还资助了两万美元送卢光琇、徐立礼到国外去学习关键性技术。两个附属医院的妇产科专家密切合作,制定了为期三年的科研计划,组建了具有国内第一流水平的生殖工程研究室。这个课题被列入国家“七五”攻关项目。1988年6月5日和7日,两例试管婴儿先后在湖南医科大学两所附属医院诞生。其中一例是中国首例供胚移植试管婴儿。卢惠霖与美国Temple(坦波尔)大学发育生物学家牛满江教授共同签署了《十年科研规划协作书》。卢惠霖、牛满江作为学术带头人,经过协商拟定了科研方向及研究课题。他们计划先建立哺乳动物模型,从生殖细胞入手,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手段,改良哺乳动物的基因,从而改善新一代的遗传素质。1988年,“全国生殖技术及其社会、伦理、法律问题研讨会”在湖南岳阳市召开。卢惠霖和卢光琇研究员报告“关于生殖工程与法律、伦理问题的商榷”。1989年10月,卢惠霖参加国家人事部和湖南省人事厅主办的“生物技术高级研讨班”,发表了“全国有关专业力量(生殖、发育和遗传工程工作者)联合起来,为提高新一代儿童天赋素质协作攻关”一文。 几十年来,卢惠霖从当小学、中学教师,做到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在医学院里,他先后讲过普通生物学、寄生虫学、无脊椎动物学、比较解剖学、人体胚胎学、遗传学等课程。他的讲课很受欢迎。讲课前他总要认真备课,查阅文献,使教学内容跟上科学发展的前沿。他编写过许多教材,包括公开出版的及院校内部适用的,如《原生质、发育》(华中院校、医学院生物学教材,1953),《胚胎学大纲》(湘雅医学院教材,1953),《普通生物学》(与张敦厚、何鸿饿恩合编,1953),《普通生物学》(中南地区医学院校教材,1956)。他重视教学方法。1940年在沅陵雅礼中学任教时他在学校里办了一个生物展览会,一时县城轰动,市民纷纷前来参观。有些小学生通过显微镜看到了微小的生物,激起对科学的兴趣。在科学普及方面,卢惠霖也是一个先行者。1950 年代,他就提出“三段五步”教学法,在湖南医学院率先实行预讲制度。为使内容形象化,他在讲授人体胚胎学时在课堂上用橡胶泥将胚胎的发育过程捏出,非常生动好懂。湖南医学院于1981年举办中国细胞遗传学培训班。1980年以后,办了5期全国宫内诊断细胞遗传学训练班,学院为省级医院和医学院的妇产科主治医师,先后培养临床细胞遗传学技术骨干100多人。1978年,他开始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到逝世时为止共培养硕士研究生24名。1981年11月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他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他一共培养博士研究生6人。他诲人不倦,但要求极严。受过他培养的学生,对师恩铭记不忘。

347 评论

qianmian1015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免疫遗传研究实验室从事访问学者回国后,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和最前沿的基因组学相关技术,主要从事鼻咽癌易感性和鼻咽癌相关microRNA 表达及功能研究,并尝试转化医学的研究。鼻咽癌易感性研究:鼻咽癌是中国南方沿海、东南亚地区及全球华人所特有的一种恶性肿瘤,长期保持着较高的发病水平, 鼻咽癌易感性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答。我们课题组在人群关联性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基因组功能性富集,结合二代测序方法和SNP中通量分析方法,寻找与鼻咽癌发生发展有关联的功能性、易感性位点和基因,并进一步开展相应的功能和机制的研究。鼻咽癌相关microRNA 表达及功能研究:非编码miRNA( 微小核糖核酸 )起码可以调控人类1/3以上基因,与许多疾病发生发展有关,更为重要的是,miRNA在人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着极大的应用潜力,已经成为基础向临床医学转化应用的新热点。我们课题组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基因功能分析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等,寻找与鼻咽癌发生、发展、转移侵袭相关的宿主和病毒miRNA分子,开展相应的功能性分析和靶基因的分析,探索鼻咽癌发生发展过程中miRNA相关的信号通路和基因调控网络。 鼻咽癌转化医学研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近年来,他们正在尝试开展一些转化医学的研究,建立Beach To Bed的研究模式,重点从事:(1)建立人群鼻咽癌易感性预测分析方法或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方法;(2)基于miRNA分子,研制和开发特异性的修饰型核酸药物;(3)根据miRNA基因芯片数据分析和功能分析,建立和开发与鼻咽癌分子分型、早期发现、转移预测、预后分析相应的检测指标和检测方法。

259 评论

相关问答

  • 国外致癌研究进展论文

    对此我不认同这个说法,用科学解释来说,咖啡对身体也有帮助,能够提神,益生菌可以帮助消化,对身体有好处。

    倩倩19860816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鼻窦炎鼻息肉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鼻息肉的症状临床特征鼻息肉的症状:鼻息肉是鼻部常见病。它是由于鼻粘膜长期炎性反应引起组织水肿的结果。其临床表现为:患者有较长时间的鼻病病史。初始鼻内似有擤不出的

    哈哈超man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鼻咽癌的国外研究论文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对外交流积极活跃,多年来通过多种形式与国外一流大学或医疗研究机构(M.D.Anderson癌症中心、瑞典Karolinska医学院)建立长期

    天使之夜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耳鼻咽喉科学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喉淀粉样变】【 Amyloidosis of larynx Other diseases of larynx J38.7 】【概述】 『鹿道温编《中西医临床耳

    M15981511985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耳鼻咽喉学论文

    耳鼻咽喉科学贵州医科大学耳鼻咽喉学是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主要致力于研究耳、鼻、咽喉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的一门学科。我校耳鼻咽喉学

    燕然铭石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