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36

布丁无敌
首页 > 学术论文 > 时间同步技术的研究的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AA平淡的一生

已采纳

1  时间同步技术的重要性 传感器节点的时钟并不完美,会在时间上发生漂移,所以观察到的时间对于网络中的节点来说是不同的。但很多网络协议的应用,都需要一个共同的时间以使得网路中的节点全部或部分在瞬间是同步的。 第一,传感器节点需要彼此之间并行操作和协作去完成复杂的传感任务。如果在收集信息过程中,传感器节点缺乏统一的时间戳(即没有同步),估计将是不准确的。 第二,许多节能方案是利用时间同步来实现的。例如,传感器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休眠(通过关闭传感器和收发器进入节能模式),在需要的时候再唤醒。在应用这种节能模式的时候,节点应该在同等的时间休眠和唤醒,也就是说当数据到来时,节点的接收器可以接收,这个需要传感器节点间精确的定时。 2  时间同步技术所关注的主要性能参数 时间同步技术的根本目的是为网络中节点的本地时钟提供共同的时间戳。对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s)[1]的时间同步应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能量效率。同步的时间越长,消耗的能量越多,效率就越低。设计WSN的时间同步算法需以考虑传感器节点有效的能量资源为前提。 (2) 可扩展性和健壮性。时间同步机制应该支持网络中节点的数目或者密度的有效扩展,并保障一旦有节点失效时,余下网络有效且功能健全。 (3)精确度。针对不同的应用和目的,精确度的需求有所不用。 (4)同步期限。节点需要保持时间同步的时间长度可以是瞬时的,也可以和网络的寿命一样长。 (5)有效同步范围。可以给网络内所有节点提供时间,也可以给局部区域的节点提供时间。 (6)成本和尺寸。同步可能需要特定的硬件,另外,体积的大小也影响同步机制的实现。 (7)最大误差。一组传感器节点之间的最大时间差,或相对外部标准时间的最大差。 3  现有主要时间同步方法研究 时间同步技术是研究WSN的重要问题,许多具体应用都需要传感器节点本地时钟的同步,要求各种程度的同步精度。WSN具有自组织性、多跳性、动态拓扑性和资源受限性,尤其是节点的能量资源、计算能力、通信带宽、存储容量有限等特点,使时间同步方案有其特殊的需求,也使得传统的时间同步算法不适合于这些网络[2]。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设计适合WSN的时间同步算法[3]。针对WSN,目前已经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新的时间同步算法[4]。   成对(pair-wise)同步的双向同步模式 代表算法是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协议TPSN(Timing-Sync Protocol for Sensor Networks)[5~6]。目的是提供WSN整个网络范围内节点间的时间同步。 该算法分两步:分级和同步。第一步的目的是建立分级的拓扑网络,每个节点有个级别。只有一个节点与外界通信获取外界时间,将其定为零级,叫做根节点,作为整个网络系统的时间源。在第二步,每个i级节点与i-1(上一级)级节点同步,最终所有的节点都与根节点同步,从而达到整个网络的时间同步。详细的时间同步过程如图 1 所示。  图1  TPSN 同步过程  设R为上层节点,S为下层节点,传播时间为d,两节点的时间偏差为θ。同步过程由节点R广播开始同步信息,节点S接收到信息以后,就开始准备时间同步过程。在T1时刻,节点S发送同步信息包,包含信息(T1),节点R在T2接收到同步信息,并记录下接收时间T2,这里满足关系:21TTd 节点R在T3时刻发送回复信息包,包含信息(T1,T2,T3)。在T4时刻S接收到同步信息包,满足关系:43TTd 最后,节点S利用上述2个时间表达式可计算出的值:(21)(43)2TTTT TPSN由于采用了在MAC层给同步包标记时间戳的方式,降低了发送端的不确定性,消除了访问时间带来的时间同步误差,使得同步效果更加有效。并且,TPSN算法对任意节点的同步误差取决于它距离根节点的跳数,而与网络中节点总数无关,使TPSN同步精度不会随节点数目增加而降级,从而使TPSN具有较好的扩展性。TPSN算法的缺点是一旦根节点失效,就要重新选择根节点,并重新进行分级和同步阶段的处理,增加了计算和能量开销,并随着跳数的增加,同步误差呈线性增长,准确性较低。另外,TPSN算法没有对时钟的频差进行估计,这使得它需要频繁同步,完成一次同步能量消耗较大。   接收方-接收方(Receiver-Receiver)模式 代表算法是参考广播时间同步协议RBS(Reference Broadcast Synchronization)[7]。RBS是典型的基于接收方-接收方的同步算法,是Elson等人以“第三节点”实现同步的思想而提出的。该算法中,利用无线数据链路层的广播信道特性,基本思想为:节点(作为发送者)通过物理层广播周期性地向其邻居节点(作为接收者)发送信标消息[10],邻居节点记录下广播信标达到的时间,并把这个时间作为参考点与时钟的读数相比较。为了计算时钟偏移,要交换对等邻居节点间的时间戳,确定它们之间的时间偏移量,然后其中一个根据接收到的时间差值来修改其本地的时间,从而实现时间同步[11]。 假如该算法在网络中有n个接收节点m个参考广播包,则任意一个节点接收到m个参考包后,会拿这些参考包到达的时间与其它n-1个接收节点接收到的参考包到达的时间进行比较,然后进行信息交换。图2为RBS算法的关键路径示意图。 网络接口卡关键路径接收者1发送者接收者2 图2  RBS算法的关键路径示意图  其计算公式如下: ,,11,:[,]()mjkikkinjnoffsetijTTm 其中n表示接收者的数量,m表示参考包的数量,,rbT表示接收节点r接收到参考包b时的时钟。 此算法并不是同步发送者和接收者,而是使接收者彼此同步,有效避免了发送访问时间对同步的影响,将发送方延迟的不确定性从关键路径中排除,误差的来源主要是传输时间和接收时间的不确定性,从而获得了比利用节点间双向信息交换实现同步的方法更高的精确度。这种方法的最大弊端是信息的交换次数太多,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之间、接收节点彼此之间,都要经过消息交换后才能达到同步。计算复杂度较高,网络流量开销和能耗太大,不适合能量供应有限的场合。   发送方-接收方(Sender-Receiver)模式 基于发送方-接收方机制的时间同步算法的基本原理是:发送节点发送包含本地时间戳的时间同步消息,接收节点记录本地接收时间,并将其与同步消息中的时间戳进行比较,调整本地时钟。基于这种方法提出的时间同步算法有以下两种。   FTSP 算法[8] 泛洪时间同步协议FTSP(Flooding Time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由Vanderbilt大学Branislav Kusy等提出,目标是实现整个网络的时间同步且误差控制在微秒级。该算法用单个广播消息实现发送节点与接收节点之间的时间同步。 其特点为:(1)通过对收发过程的分析,把时延细分为发送中断处理时延、编码时延、传播时延、解码时延、字节对齐时延、接收中断处理时延,进一步降低时延的不确定度;(2)通过发射多个信令包,使得接收节点可以利用最小方差线性拟合技术估算自己和发送节点的频率差和初相位差;(3)设计一套根节点选举机制,针对节点失效、新节点加入、拓扑变化等情况进行优化,适合于恶劣环境[12]。 FTSP算法对时钟漂移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此算法考虑到在特定时间范围内节点时钟晶振频率是稳定的,因此节点间时钟偏移量与时间成线性关系,通过发送节点周期性广播时间同步消息,接收节点取得多个数据对,构造最佳拟合直线,通过回归直线,在误差允许的时间间隔内,节点可直接通过它来计算某一时间节点间的时钟偏移量而不必发送时间同步消息进行计算,从而减少了消息的发送次数并降低了系统能量开销。 FTSP结合TPSN和RBS的优点,不仅排除了发送方延迟的影响,而且对报文传输中接收方的不确定延迟(如中断处理时间、字节对齐时间、硬件编解码时间等)做了有效的估计。多跳的FTSP协议采用层次结构,根节点为同步源,可以适应大量传感器节点,对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和根节点的失效有健壮性,精确度较好。该算法通过采用MAC层时间戳和线性回归偏差补偿弥补相关的错误源,通过对一个数据包打多个时戳,进而取平均和滤除抖动较大的时戳,大大降低了中断和解码时间的影响。FTSP 采用洪泛的方式向远方节点传递时间基准节点的时间信息,洪泛的时间信息可由中转节点生成,因此误差累积不可避免。另外,FTSP的功耗和带宽的开销巨大。   DMTS 算法[9] 延迟测量时间同步DMTS (delay measurement time synchronization) 算法的同步机制是基于发送方-接收方的同步机制。DMTS 算法的实现策略是牺牲部分时间同步精度换取较低的计算复杂度和能耗,是一种能量消耗轻的时间同步算法。 DMTS算法的基本原理为:选择一个节点作为时间主节点广播同步时间,所有接收节点通过精确地测量从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的单向时间广播消息的延迟并结合发送节点时间戳,计算出时间调整值,接收节点设置它的时间为接收到消息携带的时间加上广播消息的传输延迟,调整自己的逻辑时钟值以和基准点达成同步,这样所有得到广播消息的节点都与主节点进行时间同步。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的时间延迟dt可由21()dtnttt得出。其中,nt为发送前导码和起始字符所需的时间,n为发送的信息位个数,t为发送一位所需时间;1t为接收节点在消息到达时的本地时间;2t为接收节点在调整自己的时钟之前的那一时刻记录的本地时间,21()tt是接收处理延迟。 DMTS 算法的优点是结合链路层打时间戳和时延估计等技术,消除了发送时延和访问时延的影响,算法简单,通信开销小。但DMTS算法没有估计时钟的频率偏差,时钟保持同步的时间较短,没有对位偏移产生的时间延迟进行估计,也没有消除时钟计时精度对同步精度的影响,因此其同步精度比FTSP略有下降,不适用于定位等要求高精度同步的应用。 基于发送方-接收方单向同步机制的算法在上述三类方法中需要发送的时间同步消息数目最少。发送节点只要发送一次同步消息,因而具有较低的网络流量开销和复杂度,减少了系统能耗。 4  结论 文章介绍了WSN时间同步算法的类型以及各自具有代表性的算法,分析了各算法的设计原理和优缺点。这些协议解决了WSN中时间同步所遇到的主要问题,但对于大型网络,已有的方法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扩展性差、稳定性不高、收敛速度变慢、网络通信冲突、能耗增大。今后的研究热点将集中在节能和时间同步的安全性方面。这将对算法的容错性、有效范围和可扩展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290 评论

小嘟嘟呀呀

您好,已经发到QQ指定邮箱,请注意查收。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265 评论

超爱吃的丫头

先说历史 在1982年,贝尔实验室的一位研究人员在一篇论文中提出了一次性口令的设计方案,这样其他人即使破解了密码,也无法再次使用。这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动态口令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随后,美国RSA公司发现了这项技术的价值,对动态口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改进,提出了“时间同步技术”,1984年申请了专利,1986年开发出第一个动态指令产品SecurID,并且在香港的工厂里生产出了第一个动态口令产品。 但是,真正让这个产品成功的是在Security Dynamics Inc.收购RSA之后。他们认识到RSA本身品牌的巨大价值与商业机会,保留了RSA的品牌,并将过去主要与操作系统或系统软件进行捆绑的销售方式转向应用领域,不久就在银行、政府、军队、保险和企业内部安全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最终成为一个年销售额亿美元(2000年数字)的上市公司。 在美洲,RSA现在已经占据动态口令市场70%的份额,2001年已经生产出第1000万块SecurID。 RSA很早就想打开中国市场。随着国外一些知名企业进入中国,他们在内部管理中使用的动态口令技术也踏上中国的土地。RSA为了给这些外企提供服务,1995年在中国内地设置了第一个办事处,1996年在中国第一届国际通信展上,RSA将其全线产品介绍到中国。但是由于当时我国的网络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绝大多数人还不知道网络究竟能干什么,更不用说安全问题,所以,几乎没有人注意到这个东西。后来韩国的厂商也试图在国内推销类似的产品,同样无功而返。 但是市场反应的冷淡,并不说明中国人不关心这项技术。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的电子工业部第15所、中科院研究生院、DCS中心 (中国数字安全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安全机构和一些科研院所就在跟踪国外动态口令与密码技术的发展,并做出了一些样品。不过直到1997年,福建凯特才从国家DCS中心取得了这项技术,将其变成了一个产品,成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者。只是市场情况一直不乐观,到2001年底,我们可以找到的使用国内动态口令产品的用户不超过10家,而即使国内最早进入此领域的福建凯特,也是利用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的收入来补贴这一部分的亏损,其他的厂商就更不必说了。 与其他的网络安全产品相比,动态口令技术在国内的发展有点特殊。例如:防火墙技术在国外是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而1995年、1996年国内很多核心部门就已大量采用;CA证书与数字签名在国外出现不久,国内的银行就开始筹建CA中心(CFCA);而防病毒技术更是与国外完全同步,甚至还有更先进的地方。动态口令技术的第一个产品出现在1986年,90年代初期开始在国外大量使用,但是直到2001年,我们才开始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在这个领域,我们整整落后了10多年! 这其中有很多因素:首先是由于国家密码委等安全机构对安全产品有着严格的限制,只有指定的单位可以开发、生产、销售,同时国外的产品也很难进入中国非商业加密市场。其次,我国的网络市场基本都采取了“先开放、后安全”的策略,就是首先建立网络系统,采用全开放的策略,先产生应用,然后随着应用的丰富,认识到安全问题之后,再进行安全防护。特别是我国的电子商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商业加密市场的需求并不迫切,再加上国外产品的价格比较高,影响了其在中国的推广。 而从2000年开始,中国的网上交易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网上交易与网上银行的用户更呈爆炸式增长。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出现很多与网络安全有关的问题,例如:信用卡仿制、股票盗卖等等,让大家认识到商业加密的重要性,所以,动态口令产品才获得了国内市场的青睐。 再说隐患动态口令也不是绝对安全的,它是软件,也是硬件,所以其他软件、硬件有的毛病它也都会有。动态口令卡可能的隐患包括: 1. 发卡机构。例如:系统的开发商、使用机构等。每一个用户都需要一个生成动态密码的卡片,如同你的信用卡。如果用户丢失这个卡,挂失之后,发卡机构可以重新给你复制一个相同的卡。那么如果负责发卡的人真想盗用账号,就可以利用他所掌握的职权复制任何人的卡。 2. 系统管理员。现在多数动态口令卡都是通过时间同步来计算动态口令的,如果系统管理员不小心修改了系统时间(这是很容易产生的错误),则可能会对整个系统造成极大的混乱,使整个交易系统瘫痪。 3. 服务器。现在动态口令服务器采用的操作系统通常是Windows 2000或Unix平台,而这两种操作系统的本身存在着很多“漏洞”,很可能成为黑客或病毒的攻击目标,即使他们无法偷盗用户的账号信息,也可能会使整个交易系统瘫痪。 4. 加密方式。现在各个厂商使用的加密原理、认证方式都不完全相同,有的采用公开的加密方法,有的采用自己开发的加密方式。使用自己开发的加密方式的产品,没有人能够证明他的加密方式是安全的。特别是开发人员很可能为自己保留一些“后门”(这种事情在国外的很多银行系统中已经发生过),就会成为整个系统最大的隐患。 5. 动态口令系统本身的可靠性。由于现在国内的多数动态口令系统都是新出现的产品,其可靠性、安全性并没有经过实践检验,例如:处理并发的能力、灾难恢复的能力、对异常攻击的防范能力等。针对以上可能的隐患,长沙华唐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是这样做的:在华唐认证系统中,口令卡是不可复制的,即使挂失,会重新分配一块不同的卡,原口令卡作废,系统管理员做的任何管理事件都有可审计的详细日志。加密方式采用公开的加密方法和自己开发的加密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实时交易系统,可提供认证服务器多机冷热备份。

88 评论

杨杨杨远远

动态口令身份认证的起源和应用 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静态口令认证的缺陷,美国科学家Leslie Lamport首次提出了利用散列函数产生一次性口令的思想,即用户每次登录系统时使用的口令是变化的。1991年贝尔通信研究中心用DES加密算法首次研制出了基于一次性口令思想的挑战/应答式动态密码身份认证系统S/KEY,之后,更安全的基于MD4和MD5散列算法的动态密码认证系统也开发出来。为了克服“挑战/应答式动态密码认证系统”使用过程烦琐、占用过多通信时间的缺点,美国著名加密算法研究实验室RSA研制成功了基于时间同步的动态密码认证系统RSA SecurID,RSA公司也由此获得了时间同步的专利。除RSA公司外,美国的ActivCard公司也是动态密码认证产品的供应商。??? 动态密码身份认证系统有两个主要设备:一个是担负用户身份认证的服务器,另一个是用户持有的密码卡(令牌)。在服务器和密码卡中加载了相同的密码生成软件和代表用户身份的惟一的识别码。当给用户发卡时,用户的识别码不仅初始化在服务器数据库的用户信息表中,而且还加载在密码卡中,另一部分(PIN)由用户记忆在头脑中。当用户登录系统时,键入PIN码后,密码卡每一分钟都生成一个与该卡对应的惟一的、不可预测的密码。当账号和密码传输到服务器时,服务器能够从不可预测的密码组合中判别用户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动态密码的特点是:用户持有密码卡,且只有自己知道PIN码;密码卡每一分钟都产生一个新的密码,不可预测,并只能使用一次;密钥存放在服务器和密码卡中,不在网络中传输。所以,动态密码不怕被人偷看,不怕“黑客”的网络窃听,不怕“重放攻击”,不能猜测,不易破解,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使用方便性。近年来,动态密码身份认证越来越受到青睐。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000万人使用名片大小的动态密码卡,用于企业员工、合作伙伴、客户访问企业内部网,股民进行网上证券委托交易以及网上银行交易、电子报关、电子报税、社区管理等。选自《计算机世界》

357 评论

实言舌实言兑

完全是个纯理论式的论文?!还是要编程的?

140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研究的研究步骤

    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即确定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故而,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

    princefrank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论文研究步骤时间怎么写

    论文开题报告中的研究计划怎么写 研究计划,即Research Proposal, 要: 1.说清楚你要研究的问题; 2.陈述现有方法,和这些方法的局限

    tianyaguke1968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论文研究的时间安排

    毕业论文流程时间安排 一、计划的内容计划的核心包括目标、措施、步骤,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计划的三要素。目标--做什么?本篇毕业论文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和重要的指标。

    candyfloss365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同步辐射在材料研究的应用论文

    作为多学科共同应用中心的同步辐射装置在当代的科技发展中,学科交叉与科学-技术在新的层次上的结合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导致了许多重大的突破和新的科研领域的诞生。前

    嘻哈精神9999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时间同步技术的研究的论文

    1  时间同步技术的重要性 传感器节点的时钟并不完美,会在时间上发生漂移,所以观察到的时间对于网络中的节点来说是不同的。但很多网络协议的应用,都需要一个共同的时

    布丁无敌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