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哆的卷妈妈
老年人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的情况,所以建议老年人平时要注意补钙。如果你现在已经出现骨质疏松或者骨质增生的情况,建议去医院检查下,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老年人补钙建议是食补和钙片结合来补钙。
食补补钙通常可以吃牛奶、豆制品,鱼汤、蛋类、海带、绿叶蔬菜,这些食物补钙效果都是挺好的,适合老年人补钙。如果出现各种缺钙的症状,如骨质疏松、睡眠不好等,仅仅食补是不够的,建议再服用钙片补钙。钙片补钙常用的有钙之缘片,可以有效改善老年人的各种缺钙症状,同时也可以有效改善睡眠,补钙效果是挺不错的。服用钙片补钙的同时,平时多注意出去晒晒太阳,促进钙的吸收,平时注意运动,不要喝碳酸类饮料,不喝浓茶等。
老年人由于自身代谢能力减弱,胃肠吸收能力也相对减弱,因此钙摄入量要比青年人多一些,以增进吸收量。老年人如何补钙?老年人补钙要注意多户外运动、晒晒太阳,这样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另外不要喝酒和抽烟,不要喝碳酸饮料,这些都会造成体内大量的钙流失。由于中老年人对钙的吸收能力下降,所以建议服用含有维生素D的钙片,钙之缘片是非常适合老年人补钙吃的,它能改善中老年人精神不佳,腰酸背痛等症状,对骨质疏松也能起到预防的作用。
kanyuan820
论文应该包括:我国居民钙营养现状、与其他国家对比、缺乏钙会有哪些后果?、有哪些方法可以补充钙元素?、如何提高我国居民钙营养?等问题方面的论述。下面说说有哪些方法可以补钙:
一、提倡乳类及制品的摄入。根据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的建议,平均每日应该摄入300毫升的牛奶,或者数量相当的奶制品。
1.奶及奶制品含钙丰富,吸收率高,是人体钙质的良好来源。同时也可以提供优质的蛋白质。
2.奶及制品中乳糖含量较高,有利于钙的吸收。
3.于乳糖不耐受人群,可食用酸奶以补充钙质。
4.外,大豆,坚果,各类瓜子,芝麻酱和绿色蔬菜也是钙的良好来源。每日可食用30到50克豆类或者坚果,起到补钙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提供优质的蛋白质。特别是对于绝经期妇女,由于雌激素减少导致骨丢失增加,容易造成骨质疏松。大豆及制品内富含的大豆异黄酮可以起到类雌激素作用,补钙同时促进钙质吸收。
二、多摄取含钙丰富的虾皮紫菜海带发菜。此类含产品含钙丰富,同时还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磷。适当的钙磷比可以促进钙质的吸收。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连骨代皮迟到小鱼虾,增加钙质吸收。孕期妇女和乳母,可以适当喝点虾皮紫菜汤,多补钙质,可以避免由于哺乳期间,乳汁钙质相对恒定所导致体内钙质的流失。
三、适当晒太阳,以促进钙质的吸收。钙质在人体内的吸收,需要活性维生素D3(1,25-(OH)2-D3)的帮助。活性维生素D3有两种常见的来源。其中晒太阳就是最经济最简便的一种手段。人体皮下胆固醇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转换为活性维生素D3,促进钙的吸收。每日一小时充足阳光即可满足一日所需活性维生素D3。需要注意的是,应该选择阳光不刺眼的上午9到10点,在户外进行日光浴,暴露手臂或者脸部的皮肤。而不要在室内晒太阳。因为玻璃窗已经过滤掉大部分的紫外线,效果不佳。特别是婴儿,幼儿和小儿,多晒太阳更是最为安全的补充活性维生素D3的有效手段。或者适当服用鱼肝油,以补充活性维生素D3。
四、加强体育锻炼,促进钙质的吸收。适当的体育锻炼,特别是负重锻炼可以加速钙在骨骼的沉积,增加骨密度,预防骨骼过早输送。特别是以静态生活为主的老年人,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预防衰老,也可起到一定预防缺钙的作用。处于生长发育高峰的青春期少年,增加户外运动也可以为将来建立良好的身体基础。同时可以在骨峰值到达之前最大限度为身体补充钙质。
五、讲究烹调方法,减少食物中对钙质吸收的妨碍因素。食物中含有许多影响钙质吸收的不良因素。比如谷类中的植酸,某些蔬菜中的草酸,都会跟摄入的钙离子结合而生成不溶性的盐类,导致钙的吸收降低。可以通过烹饪时的某些手段进行加工,使不良影响降到最低。比如,对于草酸含量较高的菠菜,在烹调之前可以用开水焯过,将草酸破坏再进一步加工,即可消除不利影响。此外,过多摄入膳食纤维素和脂肪也会影响钙质的吸收。而蛋白质摄入过高会增加肾小球的通过性,导致钙排出增加,不利于钙质的吸收利用。
六、选择适当的钙补充剂也是一种便捷的补钙手段。需要注意的是,每日由食物摄取的钙质与补充剂所补钙质总和不要超过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最大摄入量,即UL值2000毫克。过量钙质摄入容易导致肾结石及内脏转移性钙化等副作用。此外过量钙的摄入,也会由于拮抗作用的存在而导致铁锌镁等微量元素的吸收。所以尽量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进行科学均衡的饮食,以食补为主。
上官雨霖
少食者健数十年来,研究人员已经知道,饮食比正常小鼠低三分之一热量的小鼠,寿命要延长40%,这个结论也适用于其他哺乳动物。南美厄瓜多尔比尔曼村人口不满一千人,但超过百岁的达九人之多。他们饮食少、且为粗茶淡饭,一天摄取1200卡的热量,不吃肉或蛋,饮食内容多是小麦、玉蜀黍、马铃薯、秋蕉、葡萄等谷菜果食。少食者长寿,确是有依据的。吃得愈少活得愈久一项研究表明,实验室里的老鼠摄取的热量愈少,活得愈久,即使年纪大了才减少热量摄取也不例外。研究显示,减少老鼠摄取的热量,可以收到立即良好成果,不但老鼠寿命延长六个月,其罹患癌症的比率也降低。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刊登的研究报告也显示,即便得了癌症,减少热量摄取也可以减缓肿瘤的成长。比如减少热量摄取的结果,老鼠的肿瘤死亡率从80%减少到67%。洛杉矶加州大学科学家席宾德勒说,年龄大的老鼠减少热量摄取,对肝脏基因产生的效果,和小老鼠节食所产生的效果相同。一些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延长寿命的秘诀之一,是人只吃富含维生素与矿物质、而热量低的饮食,也就是说,饮食上保持营养适度低下(但不是营养不良)。这办法经实验室证明非常成功。以这种方式实验的老鼠,原先只有两年左右的寿命,现在可以活到四年以上,并且还维持著青壮年的行为与外貌。虽然目前还不知道节食是如何让动物长寿的,但研究发现,节食的动物体内线粒体的基因突变较少,一些组织中的细胞死亡也较少。因此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节食延缓衰老的主要机理之一。下决心管住嘴巴吃得太多常有几种原因,一是有些生活条件不错的人,不懂得惜福,不考虑营养、而只顾自己的嗜好,看到美食就忍不住。第二种是想摄取充分的营养而勉强地多吃的人。有的人因为活动激烈,生理上需要多量的热量。但为了营养而大吃是愚昧的。多余的营养决不能为身体所吸收,反而会成为肝、肾中毒的因素。吃得太多的人肝脏常肥大,这是因为不调合地吃了多量东西,而胃肠需要把它消化而借力于肝脏。排泄量愈多,肝脏的负担也愈重。而肾脏也因为吃得太多太好的原因,同样地处于不健康的状态。许多疾病都是源于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日本横尾医学博士在其所著「快食、快便、快眠」一书中,有如下一节:「糖尿病的发生是因为长年的过食、过饮美食,而使胰脏中的内分泌器官发生故障,因而引起的。因此糖尿病的预防方法是不要肉食、美食,平常不可暴饮、暴食。大食以后,胃肠因过分地膨大,致使通过它后侧的大动脉受到压迫,血液的循环受到了抵抗,而促使血压高涨。血压高是脑出血的直接原因。」许多疑难杂症的起因,也在于摄取饮食的方法不当。放任食欲造成饮食过量,再加上寻求不到正确的疗法,才会变成疑难杂症。而有心者即使不实行任何一种健康方法,只要肯维持少量饮食,就能够毫无病痛地活到八、九十岁,这类长寿者大有人在。精神状况得到改善吃得太饱,总会想打瞌睡,这是多人曾有过的经验。如果适当节食,少食者的体质一旦产生变化,睡眠时间多半也会缩短,本来每天要睡八小时的人,只需睡五、六个小时就足够。其实,身体若真是非常健康,一、二天空腹也是稀松平常的事。一、二餐不吃就产生虚脱感的人,很可能是胃下垂或潜在性糖尿病等疾病的征兆。真正健康的人,一、二餐不吃,绝对不会觉得没有力气,或是冒冷汗,头晕目眩。「吃得愈少,身体愈健康。身体愈健康,就愈轻盈。身体愈轻巧,身心就愈清爽,心身爽朗,智慧就愈开明,愈有智慧,才能愈发灵巧。」这是一些少食主义者的体会。一些少食实践者说,最初肚子饿的时候,会出现异常的虚弱感,或是头晕目眩,心悸亢进、头疼等症状,但经过这时期以后,身体会突然转变得清爽起来,虽然空腹也还是精神奕奕,工作也充满了活力。即使稍微工作过度,也不会觉得疲劳。一旦养成少食的习惯,睡眠时间不但会缩短,身心都会感到愉快,不易疲劳,头脑清晰,比别人有加倍的体力工作。吃得多,身体愈笨重,人也愈懒散,心情就愈黯淡。智慧会不开,才能就笨拙。而一些有识之士虽然身份富贵,却不片面追求口舌之欲,过著粗茶淡饭的生活,尽享天年。长寿两理论互相关联人的寿命长短,除了遗传因素之外,行为方式也极为重要。这方面有两种长期被关注的理论。一是吃七八分饱更长寿,二是体温较低能增加寿命。前一个理论得到较多的研究结果证实,而第二个理论也得到验证,两者之间且有密切联系。正常人的体温平均是摄氏37度,但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就寿命而言,摄氏度可能更好。把小鼠的正常体温降低摄氏度,它们的预期寿命最高可增加20%,这相当于人增加了7到8年的寿命。这个结果提示,人的血液温度低一些可能延长寿命。另一方面,饮食中的热量少三分之一的小鼠或哺乳动物的体温,又会下降摄氏度或更多。是低体温有助于延缓衰老,还是低热量饮食导致了低体温呢?为了找到其中的奥秘,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工程的方法降低小鼠的体温。他们把一种基因植入小鼠大脑下丘脑和靠近该区域感知和控制体温的一群脑细胞中,让大脑误以为身体温度较高而发出降温指令,使得小鼠的身体降温摄氏度。降温后雌鼠的预期寿命延长20%,而雄鼠延长12%。这个研究证明,限制饮食的抗衰老效果是与低体温相联系的。其中的原理可能是,低体温延缓了新陈代谢和身体其他副产品的产生,如自由基。而自由基是损害细胞和促使细胞衰老的元凶。由此,也使得细胞的寿命延长,因而增加了寿命。
18302209800L
自己看饮食营养与健康之道 □叶永铁 老祖宗曾有说教:“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以现在科学的说法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意即是要获得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素,必须注意食品的合理搭配,切忌吃荤不吃素或吃素不吃荤。同时,合理的搭配亦能提高蛋白质的生理价值,因为各种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甲蛋白质所缺乏的某种氨基酸恰为乙蛋白质所含有,乙蛋白质所缺乏的恰为甲蛋白质所含有。例如小麦、小米、黄豆、牛肉分别单独食用时,其生理价值分别为67、57、64、76,而混合食用时其生理价值可达89,大大提高了食物蛋白质的利用率,反之未被利用的蛋白质则排出体外,劳而无功,颇似小时曾念过的课文《一个豆瓣的旅行》。实际上,我国北方地区主食以杂粮为主(南方以大米为主)撇开气候、水土等因素,就其摄取的蛋白质看已接近或达到完全蛋白质的生理价值。因此,北方人普遍体格健壮魁梧,脸庞红润。近来随着生活的富足,都市中有相当部分的儿童出现肥胖症,其症结都在于对某类食物超常的食欲感。由于对某种营养素超常的吸收和利用能力,它与成年者出现的热能过剩、脂肪沉积出现肥胖有着本质的区别,应及时调整控制其膳食结构。 年轻时曾知晓一个人有怪癖,他常常吞食一些墙土,让人费解,其实从饮食营养学角度看,皆因其胃酸过多,无意中发现掺有石灰的墙土吞食之后人体感到舒服,达到酸碱中和的目的。而现在只要几片苏打片就可解决的问题,在当时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人体自身的修补与对环境的适应性,令人叹为观止。而今环境条件越好,人类机体自我适应、自我完善的意识已逐渐褪化减弱,但并非消失。例如一个不会吃辣椒的人,长期在四川生活并经常吃一点辣,则就有可能会喜欢吃辣椒。一个长期吃较多肉的人,其体内消化蛋白质和脂肪的酶的活力会升高。一个长期吃素者,其消化液中的淀粉酶活性会升高,其蛋白质酶和脂肪酶活性则降低。因此,中枢神经在参与机体对营养素的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避免进餐时精神忧郁、阅读书报或考虑其它问题。有条件可在进餐前听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在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温度适中,布置优雅的餐厅就餐,则更为快事。 还有自己
笨笨的笨笨egg
老年人补钙补充有机钙,搭配维生素D+维生素K+钙,联合补充,效果俱佳。可提高钙质吸收和利用率。饮食注意事项:①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均衡膳食。②注意适当户外活动,有助骨健康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③避免嗜烟、酗酒和慎用影响骨代谢药物等。④采取防止跌倒各种措施,注意有增加跌倒危险疾病和药物,加强自身和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各种关节保护器)等。
Iceberg2013
中老年人的钙质流失比较快,很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中老年人补钙一般以药补为主,一个月后才见效,那么补3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差不多了,个别缺钙严重的需要补钙半年才能满足。(为什么要补那么长时间?骨头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钙,补钙也相当于是补骨,所以没有个100天左右,是达不到真正的效果的。)平时还可以多注意饮食,睡前喝一杯牛奶就是一个好习惯,不但可以补钙还可以改善睡眠。另外选择补钙产品很重要,目前市场上太多补钙产品,而大部分都不适合,有的是本身就没效果,另有的是长期服用会产生副作用。自己多用心点甄别!
老马4568
平衡膳食是指同时在四个方面使膳食营养供给与机体生理需要之间建立起平衡关系,即:氨基酸平衡,热量营养素构成平衡,酸碱平衡及各种营养素摄入量之间平衡,要不缺、不偏、不过、不乱,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如果关系失调,也就是膳食不适应人体生理需要,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导致某些营养性疾病或慢性病。 (1)氨基酸平衡 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食物中所含的8种必需氨基酸的数量及比例,只有数量与比例同人体的需要接近时,才能合成人体的组织蛋白质。反之则会影响食物中蛋白质的利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个人体所需8种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比例越与之接近,生理价值越高。生理价值接近100时,即100%被吸收,就称为全部氨基酸平衡。能达到氨基酸全部平衡的蛋白质,称之为完全蛋白质。利用这个标准可以对各种食物的蛋白质进行氨基酸评分。鸡蛋、人奶的氨基酸比例与人体极为接近,因此可称为氨基酸平衡的食品。而多数食品均属氨基酸构成不平衡,所以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就受到影响。如玉米中亮氨酸过高影响了异亮氨酸的利用,小米中精氨酸过高,影响了赖氨酸的利用。因此以植物性为主的膳食,应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纠正氨基酸构成比例的不平衡。如将谷类与豆类混食,制成黄豆玉米粉、黄豆小米粉等,可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和营养价值。 食物蛋白质氨基酸构成评分 食物 氨基酸构成评分 人奶 100 鸡蛋 100 牛奶 95 黄豆 74 大米 67 花生 65 小米 63 小麦 53 芝麻 50 (2)热量营养素构成平衡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均能给机体提供热量,故称为热量营养素。平衡膳食的关键不仅取决于这三大营养素的摄入量,也取决于它们之间比例的平衡。一般认为,人体热能的60-70%来自于碳水化合物,10-15%来自于蛋白质,20-25%来自于脂肪。按照这种组成比例,并考虑到不同营养素产生能量之区别(1克蛋白质或糖可产热4千卡,1克脂肪可产热9千卡),食物中三大热能营养素摄入量的比例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6∶1∶。 当膳食中脂肪热量提供过高时,将引起肥胖、高血脂和心脏病。蛋白质热量提供过高时,则影响蛋白质正常功能发挥,造成蛋白质消耗,影响体内氮平衡。相反,当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热量供给不足时,就会削弱对蛋白质的保护作用。三者之间是互相影响的,一旦出现不平衡,将会影响身体的健康。 此外,要注意一日三餐热量的合理分配,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 (3)各种营养素摄入量间的平衡 各种营养素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并且不同的生理状态、不同的活动,营养素的需要量也有所不同,因此中国营养学会制定了各种营养素的每日供给量。我们膳食中所摄入的各种营养素在一定的周期内,保持在标准供给量上下误差不超过10%的范围。这种相互间的比例,即可称为营养素间的基本平衡。 根据“平衡膳食宝塔”,我们知道每人每天应吃(以生食计算)谷物300~500克,蔬菜水果为400~500克和100~200克,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125克(鱼虾类50克、禽肉50~100克、蛋类25~50克),奶类食物100克,豆及豆制品50克,油脂类不超过25克。 (4)酸碱平衡 正常情况下人的血液由于自身的缓冲作用,p H值保持在之间。人们食用适量的酸性食品和碱性食品,将会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但食品若搭配不当,则会引起生理上的酸碱失调。 常见的酸性食品有:蛋黄、大米、鸡肉、鳗鱼、面粉、鲤鱼、猪肉、牛肉、干鱿鱼、啤酒、花生等。常见的碱性食品有:海带、菠菜、西瓜、萝卜、茶叶、香蕉、苹果、草莓、南瓜、四季豆、黄瓜、藕等。 当食品搭配不当,酸性食品在膳食中超过所需的数量时,导致血液偏酸性、血液颜色加深、粘度增加,严重时还会引起酸中毒。同时还会增加体内钙、镁、钾等离子的消耗,而引起缺钙。这种现象称为酸性体质,将会影响身体健康。 2平衡膳食守则 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食物,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千差万别。除母乳之外,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素。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合,才能满足健康的需要。怎样吃才能做到膳食平衡呢?中国营养学会为此提出了以下8条建议: (1)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提出谷类为主是为了提醒人们保持我国膳食的良好传统,防止发生发达国家膳食搭配中的弊病。粗细搭配,稻米、小麦不要总是选择碾磨过于精细的,因为大部分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都存在于谷类的表层。 (2)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蔬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些水果维生素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如新鲜蔬菜,但水果含有的葡萄糖、果糖、柠檬酸、苹果酸、果胶等物质又比蔬菜丰富。薯类喊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我国居民近10年来吃薯类较少,应当鼓励多吃些薯类。含丰富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持人体心血管健康,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儿童发生干眼病的危险及预防某些癌症等方面起者十分重要的作用。 (3) 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奶类除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较高,且利用率也较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我国居民膳食提供的钙质普遍偏低,平均只达到推荐供给量的一半左右。我国的婴幼儿佝偻病的患者也较多,这和膳食中钙不足可能有一定的联系。大量的研究工作表明,给儿童、青少年补钙可以提高其骨密度,从而延缓其发生骨质疏松的年龄;给老年人补钙也可能减缓其骨质丢失的速度。因此,应大力提倡奶类消费。豆类是我国的传统食品,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为提高农村人口的蛋白质摄入量及防止城市中过多消费肉类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大力提倡豆类,特别是大豆及其制品的生产和消费。 (4) 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我国相当一部分城市和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平均吃动物性食物的量还不够,应适量增加摄入量。但部分大城市居民食用动物性食物过多,吃谷类和蔬菜不足,这对健康不利。 肥肉和荤油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往往会引起肥胖,并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应当少吃。目前猪肉仍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肉食,猪肉脂肪含量高,要适当减少猪肉的消费比例。提倡多吃一些脂肪含量少的动物性食物,如鸡、鱼、兔、牛肉等。 (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进食量与体力活动是控制体重的两个因素。食物提供人体基础代谢能量和体力活动消耗的能量。如果进食量过大而活动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积存即增加体重,久之会发胖;相反若食量不足,劳动或运动量过大,会由于能量不足而引起消瘦,造成劳动能力下降。所以人们需要保持食量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脑力劳动者和活动较少的人应加强锻炼,开展适宜的活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而消瘦的儿童则应增加食量和油脂的摄入,以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适宜的体重。体重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现,可造成抵抗力下降,易患某些疾病,如老年人的慢性病或儿童的传染病等。经常运动会增强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有助于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提高工作效率、调节食欲、强壮骨骼、预防骨质疏松。 我们提倡一日三餐分配要合理,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30%、40%、30%为宜。 (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吃清淡的膳食有利于健康,不要太油腻,不要太咸,不要过多的动物性食物和油炸、烟熏食物。目前城市居民食盐摄入量过多,平均值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值的两倍以上。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钠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病呈正相关,因而食盐用量不宜超过6克。膳食钠的来源除食盐外还包括酱油、咸菜、味精等高钠食品及含钠的加工食品等。应从幼年就养成吃少盐膳食的习惯。 (7)饮酒应限量 在节假日、喜庆和交际的场合,人们常常饮酒。高度酒含能量高,不含其他营养素。无节制地饮酒,会使食欲下降,食物摄入减少,以致发生多种营养素缺乏,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过量饮酒会增加患高血压、中风等危险,并可导致事故及暴力的增加,对个人健康和社会安定都是有害的。应严禁酗酒,若饮酒可少量饮用低度酒,青少年不应饮酒。 (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在选购食物时应当选择外观好,没有泥污、杂质,没有变色、变味并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物,严把病从口入关。进餐要注意卫生条件,包括进餐环境、餐具和供餐者的卫生健康状况。集体用餐要提倡分餐制,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
医学类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加以说明。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医学类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提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标注方法如下: 工具/原料:Dell游匣G15、win10、Word2016 1、首先打开需要添加需要标注的文献文章,并且选择需要添加文献的段落
精选了【100个】关于老年护理学论文集供您后续的写作参考,在写老年护理学论文之前,很多大学生总是被老年护理学参考文献怎么写难倒怎么办?请阅读本文!一、老年护理学
老年人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的情况,所以建议老年人平时要注意补钙。如果你现在已经出现骨质疏松或者骨质增生的情况,建议去医院检查下,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老年
应该尽快开发出适合老年人使用的app或者网页等,辅导老年人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交软件的更新,给老人多一些关怀和情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