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锈菜刀
哥本哈根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大会虽未达成人们期待的协议,但是,气候变化问题日益被人们关注。相比起气候变化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进展就更让人担心。在2010年5月1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发布的《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得出的结论:全世界并没有实现2002年制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未能在2010年有效降低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而相比起气候变化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样面临着空前的挑战:生物多样性保护依然非主流化,威胁因素继续增加。而要遏制这种趋势,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与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是目前急需的。 “我们赢得了一场战役,但战争形式依然悲观”在联合国发布的展望报告中,根据科学研究和各缔约国的评估报告,对公约的11项目标和21项子目标的评估中,除了在促进生态系统,生境和群落,促进遗传多样性等方面有了重要的进展,其他目标都进展缓慢甚至没有进展。而在公约实施的进展指标中,除了保护地覆盖面积和为生物多样性的国际发展援助有积极的变化,其他方面进展不大,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威胁因子继续在增加。从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签订《生物多样性公约》以来,2002年公约制定2010年保护目标以来的18年时间里,生物多样性保护在一定范围内得到重视,一系列保护工作相继在国家,区域和社区层面上开展起来,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例如,全世界保护地面积覆盖增加到,170多个国家制定了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31个鸟类物种因为保护工作的开展而避免了灭绝。不过,随着生物多样性威胁的继续增加,濒临灭绝的物种继续增加,在《展望》评估的近万物种中,有36%的物种被认为受到威胁。而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生境的消失和退化、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养分负担、过度开发和不可持续利用和外来物种入侵的威胁未有效的缓解,甚至正在加剧。对于过去接近20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成绩只能相当于赢取了一场战役,但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这场将会旷日持久的战争,人类依然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单纯是环境问题,需要上升到发展战略上去”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直被看作是自然保护者的责任,而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并没有被社会完全接纳,也就是说,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不是社会的主流战略。这其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经济学的滞后密切相关。对于保护科学来说,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并不足够,在科学家估测的地球上存在500万至1亿种生物物种相比,只有接近200万种被发现,而被认知,被了解的就更少。缺乏生物多样性信息,影响了决策。在很多工程建设中,缺乏生物多样性的信息,而导致生境被破坏的例子不胜枚举。以至于出现很多野生物种“甚至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就已经灭绝”。除了在科学上的信息不足,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没有被合理的估算也是生物多样性不被重视的原因,这样也就使生物多样性保护缺乏动力。而由于生物多样性作为公共品的特殊性,对其价值的核算本身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譬如一只大熊猫的价值从不同的角度会估算出来不同的价值,而面临庞大的生态系统,要制定出合理的估算方法并不容易。而加紧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认知,将会是生物多样性是否能主流化的关键。而对生态系统的“临界点”的认知是《展望》提出的未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提前认知由于生物多样性变化带来的全球生态服务的显著性变化。也就是需要对生物多样性变化可能会给人类带来的重大影响提前预知,并采取提前应对策略。而这种“临界点”似乎不再是“天方夜谭”,森林破坏后出现的无法应对极端气候的现象屡见不鲜。“生物多样性保护依然为时不晚”虽然《展望》中的数字让人十分不安,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似乎正在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但是,人类并不是素手无策。除了在政治层面上,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充分和经济发展相结合,体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对经济的价值,发挥包括生物多样性评价在内的环境影响评价工具,包括企业,个人都能够为遏制生物多样性减少的趋势贡献力量。对于企业来说,开始重视自身业务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将显得十分重要,4月在美国发生的原油泄漏事故再一次凸显企业如果忽视生物多样性保护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企业需要立即开始重视自身业务的生态影响,预防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负面影响。而对于个人,树立节约意识,减少自己的生态足迹,选购生态友好的商品,都将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相同的是,企业和个人都将是减缓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力量。而在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中,一个重要的力量也不容忽视,那就是当地社区的力量。很多土著社区的生计和生物多样性息息相关,而很多他们所拥有或管理的土地就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很多土著社区也具有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传统知识,发挥他们的作用,显得尤为关键。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如同世界银行生物多样性顾问Thomas E. Lovejoy所说的,只要我们行动,并非为时过晚。
汐汐蘑菇
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海洋污染,即污染物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二是海洋生态破坏,即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一)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海岸活动,例如倾倒废物和港口工程建设等,也向沿岸海域排入污染物。污染物进入海洋,污染海洋环境,危害海洋生物,甚至危及人类的健康。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它们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1953-1970年,日本九州岛水俣湾发生的汞污染事件,就是因为工厂在生产有机产品过程中,排出含汞废物。这些有害物质流入海洋后,逐渐在鱼和贝类体内富集。最后导致100多人严重中毒,并先后死亡。 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水温较高,流入河口或海中时,往往给海洋生物带来影响。施入农田的杀虫剂随雨水流进河流,或者随土壤颗粒在河口附近淤积,最终进入海洋。偶发性的海上石油平台和油轮事故,引起石油渗漏和溢出,造成海洋污染。 (二)海洋生态破坏 除海洋污染外,人类的生产活动,例如工程建设和渔业生(围垦和滥捕等),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例如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都会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改变。人类对某些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数量减少,质量降低,也使部分物种濒临灭绝。有些海岸工程建设和围海造田缺乏科学论证,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目前,海洋开发活动还缺乏综合的、长远的规划、综合效益比较差。 石油污染和监测防治 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是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石油污染区域集中于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由意外事故造成的石油泄漏,因为污染迹象明显,污染物集中,危害严重,因而倍受公众的关注,也是目前治理污染的重点。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诞生,为建立国际法律新秩序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是,因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要兼顾各个国家的利益和要求,还有许多不完善和不明确之处。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例如,在封闭和半封闭的海域,周边国家主张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就有可能存在着重叠,还有一些岛屿主权争议和渔业资源分配等问题,这些都有可能成为相邻国家关系紧张,甚至引发国际冲突的新的因素。因此,相邻国家间管辖海域划界和海洋权益,要求有关国家本着友好协商的精神,予以公平合理的解决。 一棵树每天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它的有害气体,放出同样多的氧气,可供一个工厂的人一天的呼吸。而花草可吸取噪音,如果栽一片花草坪的话,那就可以大大降低噪音的污染了。由此可见,植物对人类是多么重要。可是有些人却还不知道这些,每当我看见草坪被那些人践踏,爱护花草的标语牌被踢倒,我的心就像刀割似的,难受极了。如果失去了花草树木,我真不敢想象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我三年级时学过《一个小村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因为人们过度砍伐树木,使得大地裸露,大水冲没了村庄。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难道还能让这种事情再发生在我们城市中吗?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社会的财富,我们应当珍惜它们。我从〈〈岭南少年报〉〉和〈〈现代小学生报〉〉中知道:美洲猎豹已长离世间;猛马象早已丧命冰河;剑齿虎早就灭绝;欧洲大雷鸟接近灭绝;鲸类正苟延残喘;非洲象被逼在绝种深渊边。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少吃野生动物,阻止捕猎者猎取动物。记得2003年SARS蔓延,都是因为人们吃果子狸,由冠状病毒变异而引起非典。 我从网上获得臭氧层被称为大地的保护伞,因为它可以挡住大部分紫外线,如果没有臭氧层的话,一刹那,大地将尽被烤焦。因为人们大量使用化学药品,南极上空已露出了个大洞。 淡水也非常宝贵,据电视新闻报道:全球百分之七十的水属于盐水,这种水不可饮用。据统计:三个人之中,就会有一人缺水,何况现在也没有发明出盐水转化机。水流声“哗哗”一定是有人没有拧紧水龙头,节约用水只是挂在嘴边,根本没有人记住,那些不自觉的人洗完手之后,不关紧水龙头,让那些淡水白白流走。 总而言之,保护环境,再不能挂在嘴边,要重在实际行动。大家要用我们的双手保护我们这个美丽而又脆弱的地球
海洋中生活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它们是以单细胞或以群体形式存在,能独立生活的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单细胞藻类及原生动物等等。但按狭意所指仅为病毒、细菌
21世纪海洋生物技术发展展望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中达咨询为大家解答。发展展望近10年来,由于海洋在沿海国家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以及人类对海洋环境特殊
中国知网 你上去输入关键词“海洋生物的药用”,搜索一下就有了 1. 海洋生物多糖的药用功能 徐旭,于冰,汤立达 文献来自: 天津药学 2004年 第06期 CA
生物链保持平衡,物种各有各的角色扮演,就象堆积木,堆好的积木,缺了其中任何一块就可能导致垮塌..我的意见不晓得对你有没有用.
人类从海洋中获得了许多好处,然而,这些好处不是无限的,事实上,在许多情况下它们正处于危急之中。在气候变化中,首当其冲的是沿海社区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小岛屿发展中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