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三七
1975-1978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铸造专业获学士学位1978-198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铸造专业获硕士学位1981-198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铸造专业获博士学位1985-198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工艺系讲师1987-199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工艺系副教授1994-199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工程系教授1999-目前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系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加工学科通讯评委;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全国铸造学会理事;黑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哈尔滨市留学归国人员联谊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部通讯评委;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杂志编委;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编委。 他对稀土及钛硼在铝合金凝固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在国内首次提出了盐类细化剂在熔体中的富钛区物理模型,对异项形核理论有所发展。其次,建立了稀土铝合金强度极限与二次枝晶间距之间的数学关系,并发现了铈对铝合金液、固相线的影响,以及新的 AL3CU4CE相。发表论文20余篇。他的研究工作在学术上已达到国际水平。在改进铸造铝合金组织及性能方面已生产积极效果,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134篇[1]徐丽娟;于宏宝;黄玉东;肖树龙;陈玉勇;.牙科用Ti-Cr合金的显微组织及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0,(S1)[2]赵而团;孔凡涛;肖树龙;陈艳飞;陈玉勇;.IMI834高温钛合金熔模铸造充型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0,(S1)[3]陈艳飞;陈玉勇;田竟;肖树龙;徐丽娟;.离心熔模精铸TiAl合金与ZrO_2型壳的界面反应[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0,(S1)[4]孔凡涛;张树志;陈玉勇;.Ti-46Al-2Cr-4Nb-Y合金的高温变形及加工图[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0,(S1)[5]杨非;陈玉勇;孔凡涛;肖树龙;徐丽娟;.包套锻造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0,(S1)[6]肖树龙;于宏宝;韩杰才;徐丽娟;陈玉勇;.机械合金化与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Cr,Nb,B,Ta)合金[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0,(S1)[7]陈玉勇;杨非;孔凡涛;肖树龙;.Constitution modeling and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yttrium bearing TiAl alloy[J]Journal of Rare ,(02)[8]王录才;陈玉勇;游晓红;王芳;武建国;.三明治复合结构泡沫铝的制备及界面组织分析[J]粉末冶金技术.2010,(06)[9]朱洪艳;吴宝昌;张东兴;李地红;陈玉勇;.孔隙对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层合板层间剪切疲劳性能的影响[J]复合材料学报.2010,(06)[10]杨非;陈玉勇;蔡一湘;孔凡涛;肖树龙;.β型γ-TiAl合金的制备及其反常屈服行为研究[J]材料研究与应用.2010,(04)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 共32篇[1]陈玉勇;孔凡涛.含元素钇的TiAl金属间化合物板材的制备方法[P]..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08-08[2]孔凡涛;陈玉勇.叠层轧制-扩散复合制备钛合金/TiAl合金复合板材的方法[P]..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08-08[3]孔凡涛;陈玉勇;杨非.三维网状结构Ti2AlC增强的TiAl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08-08[4]陈玉勇;孔凡涛.一种用元素粉末制备TiAl合金复合板材的方法[P]..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08-08[5]孔凡涛;陈玉勇.一种预合金化粉末制备TiAl合金复合板材的方法[P]..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08-08[6]陈玉勇;田竞;孔凡涛;卢玉红;陈艳飞;王惠光;肖树龙;徐丽娟.铸造钛及钛铝基合金陶瓷型壳的背层涂料及其制备方法[P]..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01-09[7]陈玉勇;田竞;卢玉红;孔凡涛;王惠光;刘志光;肖树龙;徐丽娟;陈艳飞;周浩.铸造钛及钛铝基合金多孔陶瓷型壳的制备方法[P]..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01-16[8]刘志光;张玉梅;陈玉勇.钛/羟基磷灰石生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02-20[9]李庆春;陈玉勇;李战江.铝-钛-硼-稀土中间合金及熔制方法[P]..哈尔滨工业大学.1990-02-14[10]陈玉勇;贾均;马顺龙.一种氯化稀土变质剂[P]..哈尔滨工业大学.1990-10-17中国重要会议全文数据库 共6篇[1]李培杰;陈玉勇;贾均;.一种新型铝合金熔剂喷吹综合处理技术的研究[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工科分册·上册).1992-04-01[2]许庆彦;李庆春;陈玉勇;.多孔铝合金的成形工艺理论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ontiers of Design and [3]陈玉勇;.钛合金及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04-10-01[4]陈玉勇;肖树龙;李宝辉;司玉锋;.铸造钛合金及钛铝系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A].2004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2004-10-01[5]孔凡涛;陈玉勇;田竞;陈子勇;韩杰才;.钇对Ti-43Al-9V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A].第九届材料科学与合金加工学术会议专刊论文集.2004-06-30[6]徐丽娟;肖树龙;陈玉勇;.Mo含量对牙科用Ti-Mo合金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⑸.2007-11-01承担国家科研项目 共1个[1]陈玉勇;.快速凝固TiAl-Cr-Nb-Y合金结构特征与组织性能的研究[A].哈尔滨工业大学;.项目经费 30万元.2006-03-27.资助文献数 2 篇
甜心小葡萄499
钛合金是以钛为基加入其他元素组成的合金。钛有两种同质异晶体:882℃以下为密排六方结构α钛,882℃以上为体心立方的β钛。合金元素根据它们对相变温度的影响可分为三类:①稳定α相、提高相转变温度的元素为α稳定元素,有铝、碳、氧和氮等。其中铝是钛合金主要合金元素,它对提高合金的常温和高温强度、降低比重、增加弹性模量有明显效果。②稳定β相、降低相变温度的元素为β稳定元素,又可分同晶型和共析型二种。前者有钼、铌、钒等;后者有铬、锰、铜、铁、硅等。③对相变温度影响不大的元素为中性元素,有锆、锡等。 氧、氮、碳和氢是钛合金的主要杂质。氧和氮在α相中有较大的溶解度,对钛合金有显著强化效果,但却使塑性下降。通常规定钛中氧和氮的含量分别在~%和~%以下。氢在α相中溶解度很小,钛合金中溶解过多的氢会产生氢化物,使合金变脆。通常钛合金中氢含量控制在 %以下。氢在钛中的溶解是可逆的,可以用真空退火除去。 钛合金具有强度高而密度又小,机械性能好,韧性和抗蚀性能很好。另外,钛合金的工艺性能差,切削加工困难,在热加工中,非常容易吸收氢氧氮碳等杂质。还有抗磨性差,生产工艺复杂。钛的工业化生产是1948年开始的。航空工业发展的需要,使钛工业以平均每年约 8%的增长速度发展。目前世界钛合金加工材年产量已达4万余吨,钛合金牌号近30种。使用最广泛的钛合金是Ti-6Al-4V(TC4),(TA7)和工业纯钛(TA1、TA2和TA3)。 钛合金主要用于制作飞机发动机压气机部件,其次为火箭、导弹和高速飞机的结构件。60年代中期,钛及其合金已在一般工业中应用,用于制作电解工业的电极,发电站的冷凝器,石油精炼和海水淡化的加热器以及环境污染控制装置等。钛及其合金已成为一种耐蚀结构材料。此外还用于生产贮氢材料和形状记忆合金等。 中国于1956年开始钛和钛合金研究;60年代中期开始钛材的工业化生产并研制成TB2合金。 钛合金是航空航天工业中使用的一种新的重要结构材料,比重、强度和使用温度介于铝和钢之间,但比强度高并具有优异的抗海水腐蚀性能和超低温性能。1950年美国首次在F-84战斗轰炸机上用作后机身隔热板、导风罩、机尾罩等非承力构件。60年代开始钛合金的使用部位从后机身移向中机身、部分地代替结构钢制造隔框、梁、襟翼滑轨等重要承力构件。钛合金在军用飞机中的用量迅速增加,达到飞机结构重量的20%~25%。70年代起,民用机开始大量使用钛合金,如波音747客机用钛量达3640公斤以上。马赫数小于 的飞机用钛主要是为了代替钢,以减轻结构重量。又如,美国SR-71 高空高速侦察机(飞行马赫数为3,飞行高度26212米),钛占飞机结构重量的93%,号称“全钛”飞机。当航空发动机的推重比从4~6提高到8~10,压气机出口温度相应地从200~300°C增加到500~600°C时,原来用铝制造的低压压气机盘和叶片就必须改用钛合金,或用钛合金代替不锈钢制造高压压气机盘和叶片,以减轻结构重量。70年代,钛合金在航空发动机中的用量一般占结构总重量的20%~30%,主要用于制造压气机部件,如锻造钛风扇、压气机盘和叶片、铸钛压气机机匣、中介机匣、轴承壳体等。航天器主要利用钛合金的高比强度,耐腐蚀和耐低温性能来制造各种压力容器、燃料贮箱、紧固件、仪器绑带、构架和火箭壳体。人造地球卫星、登月舱、载人飞船和航天飞机 也都使用钛合金板材焊接件。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研究员 丛伟红 开栏的话:中药是祖国医学的伟大宝库,2020年版《中国药典》里就收录了616种中药材和饮片。这些中草药很多都已应用千百
酶法多肽是蛋白质工程、酶工程和生物工程三项高科技交际的非同一般或非一般高科技所能比拟的高科技产品。酶法多肽,首先提到的是酶。什么是酶?酶是一种由于其特异的活性能
细胞培养技术是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在生物技术研究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细胞培养论文,供大家参考。 细胞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细胞培养论文
一、靶向制剂又称靶向给药系统(简称TODDS) 指借助载体、配体或抗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胃肠道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的浓集于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
1975-1978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铸造专业获学士学位1978-198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铸造专业获硕士学位1981-198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