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98

必须匿名
首页 > 学术论文 > 陆游的爱国诗的论文答辩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蔡蔡菜哈哈

已采纳

【论陆游爱 国诗】 汉语言文学 张思荣 指导老师 阙真[内容摘要] 陆游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是不断追求报国理想,寻找报国道路的一生,也是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一生。陆游的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广阔,思想鲜明,主题深刻,艺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本文以陆游所处的时代背景为立足点,坚持知人论世、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入探讨陆游的爱国诗,以求达到丰富陆游诗歌学术意义的目的。[关键词] 陆游;爱国诗;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学术意义[正文]一.陆游所处的时代背景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宋钦宗靖康元年冬(1126年)发生了靖康之变,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市),徽、钦二帝被俘,葬送了北宋一百多年的江山。陆游的父亲陆宰,是一个有爱国思想的士大夫,陆游少儿时代跟随父亲辗转逃难,饱经战乱,耳闻目睹的是有志之士的慷慨陈辞,金人兵马的肆意践踏,人民流离失所,山河支离破碎。国破家亡的耻辱在他那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父辈们宁死救国的精神给他种下了爱国思想的种子。他就是在这种充满爱国思想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的熏陶中成长的,他全身的血液中无不奔腾着爱国主义的细胞。因此,陆游在少年时期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陆游所处的时代,金兵侵略,祖国的大好河山被分裂,北方广大人民遭受到民族压迫,而南宋小朝廷却屈膝事敌,不思恢复,这种奇耻大辱,是广大人民和爱国志士所不能容忍的。雪耻御辱,收复失地,是爱国志士的报负,是人民的迫切愿望,也是人民的爱国思想。这种思想出现后,必然要反映到当时的文学作品来。于是,慷慨悲歌的爱国热情,代替了酣歌醉舞与柔糜香艳的诗歌情调。陆游 就是这类诗人的杰出代表,他呼吸着时代的气息,以独特的格调,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他幼年流离失所,四处漂泊,受到过爱国主义思想的强烈熏陶。他长大成人后,在政治上受到了种种挫折,考试中受到奸相秦桧迫害,一直到38岁那年,朝廷才赐给他一个进士出身。后来,他在临安担任一些小官职。这期间,他了解民情,关心、热爱人民,从实际生活中吸取了不少爱国主义营养。他46岁时,入蜀,担任许州通判,沿途凭吊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诗人的遗迹,特别是屈原、杜甫诗歌中那种同情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更为陆游所景仰,并从中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启发。后来,他入川陕宣抚使王炎的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到过西北的军事前线,了解到沦陷区人民怀念祖国,殷切盼望南宋军队前来收复失地,重新投入祖国的怀抱。这些经历更加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在《观大散观有感》一诗里,表现了他的亲身感受。陆游54岁时,离蜀东归。东归后,曾先后在福建、江西、浙江等处做过地方官,又因开仓赈济灾民,被以“擅权”的罪名罢职。他66岁退居山阴,过着近20年的清贫生活,写了许多闲淡的诗篇,但他笔下的草木山水,梦昔抚今,都寓意着爱国爱民的深情。[参考文献][1].赵翼撰,霍松林,胡主佑校定。欧北诗话(卷6)。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2].喻朝刚﹒中国古典作家丛书·陆游卷。黑龙江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3]郭兴良、周建忠主编,褚斌杰主审。中国古代文学(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版。[4].疾风,陆放翁诗词选(前言)。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5].蔡镇楚,中国诗话珍本丛书。瓶水斋诗话(清,舒位撰)卷,北京图文馆出版社。2004年版。

138 评论

soldierwill

金军麾南,宋史那年,空守半壁河山;笙歌临安,烟雨江畔,不思黄沙戈断。当南宋统治者夜夜笙歌的时候,有一个人,他卧病在床,却说着“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当金军逼近中原,南宋却无人出战,有一个人,他振臂高呼:“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当他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战火仍未停止,他在临死时对儿子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个人的名字叫陆游,他为中华民族奋斗了一生,让我们今天来了解他的生平,了解他的爱国心!

89 评论

蔷薇紫馨524

分为好几部分,如教学类的,文学类的等等,每部分题目不一,大约在交论文前一个月,他们会给你寄一本书,当然题目并不一定必须从这里面选。题目太多,不方便一一输入,转发几个相关题目吧~一、自考生毕业论文选题指南(一)、美学1、论自然美2、生活丑与艺术美关系研究3、论优美4、论崇高5、悲剧理论研究6、市场经济与美学研究7、文学作品美学风格研究8、丑的美学意义研究9、应用美学研究,如园林美学、书法美学、服饰美学、广告美学等10、中国古代美学专题研究,如古代美学思相家,美学范畴注变,某一美学著作等11、西方美学专题研究12、喜剧性研究13、艺术品与非艺术品关系研究14、审美时尚研究15、审美趣味的个性化研究16、审美教育与完美人格培养的研究17、美的民族性研究18、美的历史发展性研究19、中西美学思想的比较研究,如人物比较、范畴比较等20、中国当代美学思想的研究(二)、文学理论1、市场经济对艺术创作的影响研究2、文艺政策研究3、文艺与现实生活关系研究4、文学语言研究5、文学风格研究6、文学欣赏对文学创作的影响7、艺术灵感研究8、论艺术欣赏的主体性9、文学作品的理论反向10、中国文化专题研究11、西方文论对中国文学影响研究12、中西文论比较研究,如文论家、理论13、艺术真实性问题研究14、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关系研究15、当代文学与西方文化关系研究16、文学作品与宗教关系研究17、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研究18、关于文学与人生的研究19、文学社会效果研究20、目前文学理论热点研究二、外国文学论文选题范围 1、荷马史诗研究2、古希腊戏剧研究3、古希腊文学对后代文学影响研究4、但丁研究5、莎士比亚喜剧研究6、莎士比亚悲剧研究7、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思潮研究8、弥尔顿诗歌研究9、古典主义戏剧研究10、歌德研究11、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研究12、拜伦研究13、雨果研究14、普希金研究15、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研究16、《红与黑》研究17、《人间喜剧》研究18、狄更斯研究19、果理研究20、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21、易卜生研究22、托尔斯泰研究23、海明威研究24、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研究25、卡夫卡研究26、圣经文学研究27、《沙慕达罗》研究28、《一千零一夜》研究29、《源氏物语》研究30、泰戈尔研究31、川端康成研究32、大江健三郎研究三、现当代文学选题目录 1、鸳鸯蝴蝶派再认识2、张恨水社会言情小说论略3、论《春明外史》的“野史”特点4、论《金粉世家》中冷清秋形象5、论《啼笑因缘》中樊家树形象6、《啼笑因缘》与《秋海棠》比较研究7、论平江不肖生的武侠小说8、还珠楼主武侠小说论9、王度庐“鹤一铁”系列武侠小说10、金庸武侠小说简评11、回顾与瞻望:新派武侠小说的过去与未来12、试析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系列13、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14、鲁迅小说中的忏悔意识15、鲁迅小说中的女性世界16、《伤逝》再解读17、《孔乙己》的叙事艺术18、鲁迅小说 中的童年叙事19、鲁迅小说的诗化特征20、鲁迅与老舍国民性批判比较21、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22、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23、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24、沈从文小说的抒情化倾向25、论沈从文创作中的人性内涵26、萧红小说创作的抒情色彩27、萧红《呼兰河传》的诗化特征28、郁达夫小说艺术论29、废名小说的审美特征30、废名小说艺术论31、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32、张爱玲小说中电影表现手法运用33、郁达夫小说中的孤独者形象34、审美化的人生——张爱玲散文论35、冯至诗歌中的现代意识36、论艾青诗歌中的忧郁37、《围城》新论38、孤独与梦想——重读《边城》39、郭沫若诗中的抒情主人公40、《女神》浪漫主义风格论41、胡适与中国现代新诗42、周作人散文艺术论43、朱自清散文艺术浅析44、冰心“小诗”简论45、徐志摩散文艺术论46、徐志摩诗歌中的意境47、戴望舒与中国现代诗派48、卞之琳诗歌“非个人化”倾向论49、穆旦诗歌中的“自我”50、曹禺戏剧的诗意特征51、茅盾小说中的“现代女性”52、《腐蚀》的心理分析艺术53、巴金《寒夜》新论54、郭小川诗歌论55、贺敬之诗歌论56、李瑛诗歌论57、论闻捷的爱情诗58、论李季的诗歌59、公刘诗歌论60、艾青新时期诗歌论61、论艾青国际题材的诗歌62、论艾青的创作道路63、论舒婷的诗歌64、顾城诗歌论65、论“朦胧诗”的产生66、论“朦胧诗”的艺术特征67、“第三代”诗人论68、论“朦胧诗”与“第三代”区别69、论赵树理的《三里湾》70、论赵树理建国后的小说创作71、信纸柳青的小说创作72、论柳青的《创业史》73、《创业史》艺术论74、论建国后战争题材的小说75、茹志鹃的小说创作论76、论吴强的《红日》77、论《保卫延安》的思想与艺术78、论王蒙的小说79、论王蒙的《活动变人形》80、蒋子龙小说创作论81、高晓声小说创作论82、张洁小说创作论83、论新时期军事题材的小说84、贾平凹小说论85、张炜小说论86、论莫言的《红高梁》系列小说87、论杨朔的散文艺术88、论刘白羽的散文艺术89、论秦牧的散文艺术90、论新时期的文化散文四、古代汉语论文题目 1、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综述2、《论语》句法研究3、《孟子》中的“之”字4、《孟子》中的“其”字5、《左传》被动句研究6、先秦“是”的用法及其发展7、《韩非子》中的被动句8、先秦双宾语句的类型9、“被”字的词义演变10、从《韩非子》看先秦的副词11、从《庄子》看先秦的宾语前置句12、《苟子》副词研究13、先秦修辞方式研究14、《战国策》中的“是”字15、《国语》中的判断句16、《国语》中的被动句17、试论词义的演变类型18、词义引申的原则和方法19、试论汉字形体演变对字形结构分析的影响20、古今修辞方式的比较五、古代文学及近代文学题目1、中国古代洪水神话考论2、《诗经》燕乡食诗的场面描写3、《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4、《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5、《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6、论《诗经》中的婚恋诗7、《左传》中行人引诗分析8、《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9、《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10、宗玉赋试论11、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12、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企向13、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14、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15、论蔡邕的碑体文16、曹植诗风的衍变17、潘岳哀诔文的创作特色18、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19、梁园文人群体的辞赋创作20、汉武帝时期赋家考论21、《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22、《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23、邺下文人游宴活动与游宴诗创作24、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征25、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26、谢灵适山水诗的摹象特点27、宫体诗的女性描写28、论《文选》对诗的分类29、论《子夜歌》30、《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31、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32、王维诗中的禅趣33、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的诗歌创作34、盛唐时期绝句的特色35、柳宗元的山水游记36、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37、岑参边塞诗初探38、论李白的梦诗39、论白居易的感伤诗40、韩孟诗派的艺术追求41、晚唐苦吟派诗人的创作心态42、论中唐传奇的创作特色43、试论西昆体的艺术风格44、欧阳修记体文的创作特色45、苏轼黄州诗试论46、论陆游的爱国诗47、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48、李清照词的艺术个性49、柳永词的语言特点50、苏轼对词境的开拓51、贺铸词的艺术个性52、论诚斋体53、宋末逸民诗初探54、王安石散文的写作风格55、论关汉卿的喜剧创作56、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57、论《倩女离魂》的艺术特点58、《高祖还乡》的讽刺艺术59、《水浒传》的忠义观60、《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61、猪八戒形象分析62、“三言”中的商人形象描写63、公安派的小品文创作64、《金瓶梅》的家庭生活描写65、《西厢记》的继承与创新66、《琵琶记》悲剧意蕴分析67、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诗歌创作68、元代散曲的情感企向69、宋江形象分析70、《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71、论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72、“三言”“二拍”中的风尘女性73、李贽“童心说”的文学价值74、论《西游记》的谐趣75、清初历史剧兴盛原因初探76、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77、《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78、《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79、大观园的文化意义80、《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81、《长生殿》的爱情观82、狐鬼花妖尽世情83、《儒林外史》的批判意识84、论贾宝玉的人生悲剧85、论林黛玉86、论桐城义法87、张飞、李逵形象塑造比较88、花间词的艺术成就89、《红楼梦》中的丫环群象90、魏晋散文的骈俪化倾向91、归有光的散文创作92、《桃花扇》的结构艺术93、论晚唐的怀古咏史诗94、江西诗派宗杜论95、论《史记》对后世小说创作影响96、宋代豪放词的艺术风格97、论明清小说题材的邅变98、《文心雕龙》对创作构思的分析99、严羽《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分析100、道家虚静说对古代诗歌创作论的影响

351 评论

相关问答

  • 诗经的论文答辩

    《周南·关雎》《秦风·蒹葭》 《卫风·硕人》 《邶风·击鼓》《卫风·木瓜》《郑风·溱洧》《邶风·静女》《周南·汝坟》《郑风 风雨 》《卫风 伯兮》《桃夭》《郑风

    autumngold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陆游诗歌的爱国情怀毕业论文

    浅谈陆游诗歌中的爱国情怀内容提要:陆游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被人们称为"小李白"。 他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

    Perfect颜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写张爱玲的论文答辩

    张爱玲与杜拉斯爱情观的比较.

    娃娃哇娃娃呀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研究苏轼爱国诗的论文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

    维生素ci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关于陆游的毕业论文

    抱歉,偶大学时是学数学的,汉语言毕业论文确实不知道如何写。但我想,道德即文章,用良知去做文章便好。一个进步的时代总有一种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社会总有一种积极的

    海的晨宝贝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