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65

好色上上签
首页 > 学术论文 >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投稿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happybaozi

已采纳

根据新闻出版署网站公开信息,截至2021年12月22日,2021年新批准创办13种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现将名单整理如下,供学界参考。 新创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 更名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 《回族研究》更名为《民族学论丛》 《缔客世界》更名为《工业信息安全》 《钱经》更名为《丝路文明》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更名为《贵州开放大学学报》 《经济视角》更名为《经济发展研究》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更名为《体育教育学刊》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更名为《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国土资源情报》更名为《自然资源情报》 《当代继续教育》更名为《教育科学探索》 《南方国土资源》更名为《南方自然资源》 《福建质量技术监督》更名为《福建市场监督管理》 《质量技术监督研究》更名为《市场监管与质量技术研究》 《未来教育家》更名为《中国基础教育》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更名为《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更名为《南京开放大学学报》 《武警学院学报》更名为《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更名为《伊犁师范大学学报》、《伊犁师范学院学报(哈萨克文)》更名《伊犁师范大学学报(哈萨克文)》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更名为《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创意商业评论》更名为《应用经济学评论》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更名为《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更名为《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故事林》更名为《海峡文艺评论》 《经济数学》更名为《湖湘法学评论》 《世界古典文明史》更名为《古代文明(中英文)》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更名为《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祝你幸福》更名为《沂蒙干部学院学报》 《读书文摘》更名为《荆楚法学》 《今参考》更名为《全媒体探索》 《中国扶贫》更名为《中国乡村振兴》 《预测》更名为《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家庭·育儿》更名为《家庭教育研究》 《文物世界》更名为《文物季刊》 《父母世界》更名为《早期儿童发展》 《防务视点》更名为《军队基层建设》 《尚漫》更名为《营销科学学报》 《健康人生》更名为《科教发展研究》 《江河》更名为《水文化》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更名为《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

311 评论

缌喵喵喵

《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欧阳静

【摘要】:约翰·济慈(1795-1821)是英国十九世纪与雪莱和拜伦齐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一生短暂却传奇。一个半世纪以来,济慈的研究已经成为英美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当代得到的评价愈来愈高。在西方,济慈的声誉大有超过其他浪漫主义诗人,包括雪莱、拜伦、华兹华斯等人之势。对济慈诗歌作品的解析一直在不断深入。济慈的诗歌不仅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更引发读者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死亡是文学中永恒的创作主题,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说过人是向死的存在。本文以济慈诗歌中的死亡叙事为切入口,试图领会济慈对死亡的观点,并探索其死亡观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之间的关系。本文一共六个部分:第一章是文献综述。第二章为导论部分,包括济慈简介,本文内容提要、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第三章分析济慈的死亡观的形成,阐释了其特殊历史文化背景和诗人个人经历的共同作用。这些复杂的背景,给济慈以深刻的影响,不仅促使他形成了独特的死亡观,也促进了他文学艺术的进步和完善。第四章简析济慈诗歌中的死亡叙事,主要以《夜莺颂》和《秋颂》为例。《夜莺颂》一直被视为英国诗歌中的不朽作品,是济慈诗歌艺术的巅峰之作。《秋颂》是其颂诗的最后一首约翰·济慈简介,被认为是最完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济慈在他的诗作中充分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和死亡的理解,通过阅读他的这些作品,读者能够洞悉济慈的内心世界,与诗人的灵魂进行沟通交流。第五章接着对济慈的死亡观进行解读,具体而言,济慈的死亡观有三个方面: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是一种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死亡是对生命的最高奖赏;向死而生,对生命的珍惜和赞美。阅读济慈的诗作,可以洞悉到诗人内心对生命的珍惜与赞美之情,在大自然中,诗人找到了现实生活中缺失的美和与命运作斗争的力量。同时,从大自然生物的生死荣枯以及社会事物的自然更替中,诗人还懂得了死亡只是一种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这个规律是不受人的意志所左右的。第六章是这篇论文的结语部分。济慈的生命是短暂的,就像一颗耀眼的流星一样一滑而过,却给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研究和探索济慈的死亡观,对读者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有一定的帮助约翰·济慈简介,亦可帮助读者在更广阔的层面上了解那个时代。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伍晓莉;;向死而生——浅论《野草》的死亡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张国臣;李军;;美丽的死亡——从《夜莺颂》谈济慈的死亡观[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刘治良;;济慈诗歌创作成因探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蒋培君;;论济慈的死亡意识与诗歌创作[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孟祥玲;;审视济慈诗歌的人生意识空间苦难造就的济慈[J];世纪桥;2007年09期

史钰军;济慈六大颂诗诗体初探[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靓;济慈的生死哲学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家玉;朱跃;;莎士比亚《麦克白》原型叙事空间主题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陶震华;试论约翰·济慈审美倾向的“非”唯美性(英文)[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阎立;象征·荒诞·求解——试析布莱克代表作《老虎》的文学意象特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陶震华;《尤利西斯》和《达罗卫夫人》意识流表现之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张锦;李敏刚;;济慈“消极感受力”的智性光芒[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管先恒;中西传统诗歌中不同的自然意识及其哲学内蕴[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凤群;认知语用学中的翻译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吴晓梅;;英汉明喻喻体的文化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吴悦;蔡玉辉;;《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抒情主体析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高红云,谭旭东;英语诗歌中的语音象征[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建民;贺莹;;新世纪《野草》研究综论[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伟光;英国浪漫主义的乌托邦情结[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高伟;文学翻译家徐志摩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李振中;追求和谐的完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吴贇;政治 *** 与隐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龙瑞翠;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交融式”宗教范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刘春芳;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情感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肖学周;闻一多诗学语言问题[D];河南大学;2010年

吴向廷;论穆旦诗歌的历史修辞[D];北京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倩;论狄更斯《圣诞赞歌》的浪漫主义倾向[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张烨;西方近代自然语言观对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李家;信仰、永生、普爱[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张晶晶;论济慈诗歌中的意境创构与精神价值[D];辽宁大学;2011年

姚亮;论闻一多诗歌中的“死亡”书写[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杨善根;大地之诗永不止:济慈自然诗歌的生态审美[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宋延辉;场域—惯习理论观照下徐志摩对英语诗歌的翻译[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齐娟;对柯尔律治《古舟子咏》的生态解读[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翟宗杰;浪漫范畴下的中西浪漫主义诗歌[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黄昀;[D];安徽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章燕;济慈的“客体感受力”说与现代诗歌美学的关系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周桂君;“虚静”理论视域下的“消极能力”说——中国古代哲学理念与济慈诗论比较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04期

高伟光;;英国浪漫主义的有机论美学观[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刘治良;;济慈诗歌创作成因探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王卫东,赵兰芳;死亡意识与艺术活动[J];思想战线;2002年06期

钱超英;对浪漫主义的超越:约翰·济慈的美学历程[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章燕;诗歌审美在文本与历史的互动与交流中——关于济慈《希腊古瓮颂》的批评[J];国外文学;2002年03期

章燕;走向诗歌审美的人文主义——谈济慈诗歌中的社会政治意识与其诗歌美学的高度结合[J];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04期

191 评论

冷火秋烟

1. 共同过失犯罪成立之我见,经济与法,2002年第2期;2. 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兼评《合同法》第四十七条,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3. 试述如何保护新的保险品种,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4. 论我国调解担保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5. 高职《经济法》教学方法改革,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6. 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7. 个人所得税扣除额标准质疑,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4期;8. 诊所式教学在财经院校法学课程中的应用,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9. 《物权法》遗失物拾得制度的缺陷与完善,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10. “限塑令”对我国制定《循环经济法》的启示,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11. 论《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得与失,吴志攀主编:经济法学家(2008),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12. 《统计法》修订的不足与完善,统计研究,2010年第7期;13. 浅论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责任,统计与咨询,2010年第6期;14.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新论,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8期;15. 专题演讲讨论法在环境法教学中的应用,商业经济,2010年第7期(下);16. 法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研究,辽宁省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编:辽宁经济法前沿(2010),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版;17. 《统计法》修订的成功之处,理论界,2011年1月;18. 统计依法行政的地方法治保障—以辽宁统计地方法规的完善为例,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第8期;19. 实验教学在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应用,辽宁省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编:辽宁经济法前沿(2011),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版;20. 统计四大工程建设的法制保障研究,统计研究,2011年第11期;21. 渤海湾溢油事件中相关法律责任探讨,行政管理改革,2011年第12期;22. 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保障对策,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第11期(上);23. 科教融合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中国高校科技,2012年第12期;

217 评论

相关问答

  •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投稿

    1. 英语教学情感因素及其培养策略,《中国教育学刊》(CSSCI来源刊)2010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2. 认知语言学的四个指导原则,《淮北师范大

    假小肥仔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年节民俗流变及其作为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郑州大学学报CN41-1027/C 2009.3独著 7500字 中文核心(CSSCI收录)2.《河南省非物质文化

    重庆渝祥居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说到英文论文,就不得不说到几个文献索引,比如SCI,EI,SSCI等。其中,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是目前国际上

    ChenYeZhang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温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教育背景1994年7月贵州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7年7月贵州大学中文系汉语史专业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导师王锳教授;2001年7

    蛋蛋妹妹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投稿

    我也投了稿,想问您您投稿的结果是吗 编辑部是在北京吗

    karenhoney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