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海棠
写文章的方法,以精神为主,以气韵补充。曹丕、苏辙品评文章,以气韵为主,是这样的。但是气韵随着精神变换,精神浑厚则气韵充盈,精神悠远则气韵飘逸,精神雄伟则气韵高洁,精神变幻则气韵奇异,精神深沉则气韵平静,所以精神是气韵的主导。写专门的论文以讲道理为主,则不能全部展现文章的奥妙。如果人不熟读经书洞彻道理,则写出来的文章就浅陋空荡。人如果没有组织文字的才能,则文字纵然再多,都不适用。所以道理、书籍、组织文字的能力,是写文章的要素,如果写文章又是另外一回事。比如好的工匠手持工具,没有土木、材料,纵然又优美的风格高超的本领,从何下手呢?但是如果有土木、材料,而不善于处理它们的人很多,终究成不了好的工匠。所以文人,就是好的工匠。精神、气韵、声音、节奏,就是工匠的本领,道理、书籍、组织文字的能力,就是工匠的材料。这里“精神”应该指文章的主旨,“气韵”应指文章的节奏。
晓布丁2011
《论文偶记》,清代刘大櫆撰文论,共一卷,载于《海峰文集》卷端,是在方苞“义法”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散文的艺术问题。全书论文主旨有四点:一、主张“古人文字最不可攀处,只是文法高妙”,因此比方苞更重艺术形式。“义法”说中的思想义理固然重要,但“行文自另是一事”。二、拈出“神气”作为文章的极致。“神”指作家的精神朗健,与文章的生气灵魂。“气”是由“神”而产生的文章的气势。三、发明于字句以求音节,于音节见神气,所谓“因声求气”的古文要诀,成为桐城派的不易之论。四、主张文贵奇、贵高、贵大、贵远、贵简、贵变、贵瘦、贵华、贵参差,丰富了古文艺术的趣味。刘大櫆一生仕途不达,在方苞的“程朱学行”、“韩柳文章”一身二任之中,显然偏在发扬后者。方宗诚《桐城文录序》,说他论文、作文,“以品藻音节为宗”,“义理不如望溪之深厚,而藻采过之”。就探讨散文的艺术性而言,《论文偶记》作出了重要贡献。
好奇的小米
(原文)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曹子桓、苏子由论文,以气为主[2],是矣。然气随神转,神浑则气灏[3],神远则气逸,神伟则气高,神变则气奇,神深则气静,故神为气之主。至专以理为主,则未尽其妙。盖人不穷理读书,则出词鄙倍空疏[4]。人无经济[5],则言虽累牍,不适于用。故义理、书卷、经济者,行文之实,若行文自另是—事。譬如大匠操斤[6],无土木材料,纵有成风尽垩手段[7],何处设施[8]?然有土木材料,而不善设施者甚多,终不可为大匠。故文人者,大匠也。神气音节者,匠人之能事也[9],义理、书卷、经济者,匠人之材料也。写文章的方法,以精神为主,以气韵补充。曹丕、苏辙品评文章,以气韵为主,是这样的。但是气韵随着精神变换,精神浑厚则气韵充盈,精神悠远则气韵飘逸,精神雄伟则气韵高洁,精神变幻则气韵奇异,精神深沉则气韵平静,所以精神是气韵的主导。写专门的论文以讲道理为主,则不能全部展现文章的奥妙。如果人不熟读经书洞彻道理,则写出来的文章就浅陋空荡。人如果没有组织文字的才能,则文字纵然再多,都不适用。所以道理、书籍、组织文字的能力,是写文章的要素,如果写文章又是另外一回事。比如好的工匠手持工具,没有土木、材料,纵然又优美的风格高超的本领,从何下手呢?但是如果有土木、材料,而不善于处理它们的人很多,终究成不了好的工匠。所以文人,就是好的工匠。精神、气韵、声音、节奏,就是工匠的本领,道理、书籍、组织文字的能力,就是工匠的材料。 这里“精神”应该指文章的主旨,“气韵”应指文章的节奏。
论文文献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以下是我为大家带
使用ENDNOTE,或NOTEEXPRESS都是可以的。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追求更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和质量成为追求。现阶段,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设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多,工程建设的质
因为如果不北伐,蜀国的国力在不断的减少,这样耗下去,蜀国必定不攻自破,所以刘禅坚持北伐,要获得更好的土地和更多的城池。
[1]王安迪. 电影《阿甘正传》中后现代主义精神的呈现[J]. 戏剧之家,2018(01):83-84.第 1 页[2]郑鹤彬. 电影《阿甘正传》与美国文化[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