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爱默
【论文摘要】 随着中国汽车产销量不断的提高,一些实力不断壮大企业不再满足把眼光只停留在国内市场,纷纷摩拳擦掌欲在国际市场上大展拳脚。本文引入SWOT分析法,从战略管理角度对我国汽车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分析。通过对我国汽车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以及对外部环境存在的机遇和挑战的分析,以此来提示我国汽车生产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时既不能盲目冒进,也不能裹足不前,应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企业的出口发展战略。 【论文关键词】 汽车 出口 优势 劣势 机遇 挑战 2006年是中国汽车产品出口的丰收年,中国汽车企业产品出口相比2005年又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出口量较上年增长一倍,达到创纪录的34万辆。其中轿车超过9万辆,3倍于2005年的数字,各种利好消息也不断出现,如华晨汽车与欧洲HSO汽车贸易公司签订了3000辆中华轿车出口欧洲的协议,HSO汽车贸易公司将在未来几年内为华晨赢得5万欧洲用户、吉奥1000辆皮卡出口到伊拉克、奇瑞公司接到美国一家公司采购的5000台发动机的订单等等。如此高的产品出口势头,充分体现出了中国供应海外汽车市场的潜力,以及中国对全球汽车制造商构成的潜在竞争压力。虽然我国汽车产品出口呈现出如此可喜局面,但在出口过程中,亦暴露出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客观、系统地分析与思考。 一、优势分析 1.低成本优势巨大 中国出口产品的低成本是一个被广泛认可的事实,其中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大大低于国外,几乎所有的本土企业都享用着这样的廉价资源。据统计吉利造车的平均劳动力成本是每小时美元,而如果把医疗卫生福利、退休金等考虑进去,通用汽车的平均每小时劳动成本是美元。即使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一倍,吉利的每小时劳动成本也只有7美元,仍不到通用汽车的十分之一。” 在俄罗斯,长城赛弗SUV售价比同类亚洲产品要低35%左右,陆风SUV在欧洲市场的售价仅为万欧元,奇瑞曾宣称,其将要进入美国市场的产品会比同类产品的价格低30%。 2.企业产品出口意识在不断加强 中国汽车企业的出口意识正在不断地加强,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方面是国家的政策支持,由于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多数企业采取低价竞争策略,所以导致产品利润日益降低,而出口可以得到可观的出口退税和国家给予的出口创汇奖励,通常出口所获利润要高于国内销售利润;另一方面由于各汽车生产厂家纷纷增添新设备、新生产线使得各生产厂家的产量大幅度的提高,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要消化这些过剩的产能,就必须采取出口策略。 二、劣势分析 1.产品质量、安全性的差距 我国汽车产业在加入世贸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与世界知名汽车制造企业的产品相比较在质量和安全性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这些差距很多是基础层面上的,比如说原材料、特殊工艺的水平、安全性、制造设备和产品设计。国产汽车的质量在国内市场的表现就可见一斑,在出口产品没有大的改进和提高的情况下,投放国际市场与洋品牌一较高低,更是相形见绌。如陆风在出口欧洲200台汽车后,在经过欧洲—民间汽车组织以时速64公里对陆风汽车进行正面碰撞试验后得出的结论是:驾驶人员将受到严重损伤,甚至“有可能威胁生命”。华晨公司在欧洲的BS6产品介绍会上就承认,BS6型轿车按欧洲标准进行撞车试验时仅达到五星中的二星标准。 2.缺乏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是近来比较流行的词语,即拥有多方面专业知识和多种技能的人才,具体到汽车出口领域,是指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精通国际贸易业务、对汽车产品和业务链有相当了解的人才。由于我国汽车出口是从近几年开始大规模发展的,很多企业从2003年才正式启动“走出去”战略,将国际市场提到与国内市场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所以人才储备不足,缺少独当一面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制约出口业务大发展的主要因素。 3.品牌知名度不高 目前中国汽车在世界汽车市场上的品牌认知度与日本和欧美汽车在当地多年经营已确立的品牌知名度还存在着较大的距离。从国际汽车品牌竞争力的综合指数看,我们仅仅是美国的,日本的,德国的,韩国的。我国汽车产业要想大举进军国际市场,只能依靠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来担当重任。有一句话说得好,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服务,一流企业卖品牌。中国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过程中,必须加强品牌建设的力度。售后服务和广告宣传等工作则是其中必须花大力气解决的重要问题。 4.售后服务网络不健全 我国大部分汽车出口企业尚未建立售后网点和体系,很多企业根本就谈不上售后服务,而出口量较大的企业在海外所谓售后体系离方便、快捷、多网点、高标准等要求还相差甚远。以丰田公司为例,他们开发市场,先以售后服务开始,前期运行的是配件和服务的准备工作。我国汽车出口达到了40个国家和地区,但是我们目前尚无一家出口企业的客服系统设置了中东、非洲等国家语言的专职服务人员。再反观一下,上海大众的客中心设置了德语服务,北京现代设置了韩语服务。我国相当多的汽车企业抱着出口一辆是一辆的心态,根本不考虑售后服务问题,结果造成了只管“生”不管“养”的局面,一旦车子出现问题,消费者根本找不到相应的维修站。这样不仅损害了自身的利益,也影响了整个中国汽车业在海外的声誉,限制了中国汽车业在海外市场的发展。 5.市场开发工作显得薄弱 我国汽车产品出口,给人的印象就是说的多做得少。诸如一些企业象放卫星一样的出口计划根本没有实现,一些企业的出口计划中途搁浅。这说明,我们企业在国外市场开发工作方面,缺乏系统的规划。我们对国外市场真正的需求还是缺乏针对性的了解。我们前期的市场调研工作也没有深入。如果把国外市场看作一个大的细分市场对待,把4P、4C、4R等相关工作落到实处,出口自会有别样的天地。 三、存在的机遇 1.中国汽车产品的海外需求不断增长 中国汽车的海外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轻型载货汽车,而本土生产的高端车型正在逐渐取代某些进口。另外,一向被认为缺乏竞争力的自主品牌轿车已经批量地进入国际市场,雄心勃勃的中国汽车企业正在积极尝试海外扩张,出口产品到欧美主流汽车市场。 在汽车产品出口中,汽车零件、附件及车身占有很大比重,2005年出口金额达到85亿美元,同比增长51%,占汽车产品出口的43%。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市场比较集中,按照顺序分别为: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韩国,其中,向美、日两国出口汽车零部件的金额占出口总金额的近50%。出口企业以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企业为主,这两类企业出口金额占出口总金额的56%。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轿车产品出口迅速增加,数量达到31125辆,同比增长 224%,其中绝大多数是自主品牌轿车,出口市场也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主流汽车市场转移。 2.政府大力支持汽车产品出口 国家政策鼓励发展汽车出口贸易。早在1985年国务院发表的128号文件中,一些与汽车有关的产品就被列入国家重点支持出口的机电产品,在外汇分成、原材料进口、出口奖励、补贴等方面就享有与其他产品不一样的优惠政策。近20年来,虽然机电产品出口鼓励政策不断调整,但有关政策一直鼓励汽车出口贸易的发展。2011年国家下调了许多产品的出口退税额度,但汽车的原有的出口退税率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维持。 3.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准完全竞争时期 高速增长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575万辆和585万辆,占全球汽车总销量的9%和全球汽车消费增量的23%。2000年~2005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销售复合增长率达到37%。今年1~5月累计销量已经达到207多万辆,超过去年同期。 迅速扩容的市场成就了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及成长,市场份额越趋分散,自主品牌汽车2005年市场份额合计达到25%。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同样迅猛,2005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销售收入达到2168亿元,2000年~2005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汽车零部件在汽车行业所占比重也不断上升,2005年已接近40%,中国汽车市场正在进入一个准完全竞争的时期。 四、面临的挑战 1.低价政策带来的副作用 由于近几年中国汽车的出口量增速极快,而出口平均价格又逐年递减,所以马来西亚、俄罗斯、美国等国家都提出了“中国汽车威胁”论。美国人明确提出:中国汽车进入美国市场的速度将比日韩快,中国出口汽车将在5年~10年内对美国产生威胁。美国和日本在汽车制造业领域的争端从来没有停息过,当年日本汽车进入美国也曾受到百般刁难,丰田对美国作出了一定的妥协,最终在美国市场扎根。中国汽车如果一味地利用低价冲击国际市场,并拿出一副以低价冲垮对手的架势,而不给自己留丝毫回旋余地,无异于为自己树立起众多强大的敌人,丧失良好的出口环境。 2.管理落后、出口产品价格竞争混乱 目前我国的出口产品由于出现严重同质化倾向,所以难免恶性竞争,自相残杀。据悉,2005年全国出口整车万辆,出口企业却多达1025家,其中出口额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仅有两家,出口额在1亿美元以下、3000万美元以上的也只有8家;而出口不到10辆汽车的企业有600多家,一年出口仅一辆汽车的“企业”竟然达到160家!这恐怕是全世界都绝无仅有的稀罕事。低价无序的恶性竞争将直接导致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增多,目前中国汽车行业遭遇的反倾销案例已有8起之多。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虽然汽车行业目前还不会过多地遭遇反倾销,从长远来看,随着出口规模的扩大,未来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产品很可能面临反倾销风险。 3.壁垒森严 目前,世界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汽车产业,纷纷设置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障碍,如俄罗斯经贸发展部对外洽谈委员会副总经理安德烈·库什尼连卡表示:俄罗斯的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亚洲国家生产的低档汽车,一旦俄罗斯面对大量来自东南亚国家低档汽车进口冲击,将会“立即提高相应的汽车进口关税”。更值得关注的是,奇瑞和吉利正将俄罗斯作为下一个重点开拓的海外市场目标。马来西亚的关税从早期的100%下降到目前的50%,在国内售价3万元左右的吉利豪情,在马来西亚的报价达到10万余元之高。如果说东南亚、俄罗斯国家的高关税贸易壁垒,尚难以阻止中国廉价汽车大批量涌入的话,欧美市场实施的排放、安全、环保等严格法规标准,则是中国整车打开市场空间的最大障碍。美国交通部的安全标准、联邦空气污染控制标准和平均燃油经济标准,都比20年前日本车进军美国时的要求严格得多,而目前大部分中国产汽车还不能达到美国标准。 4.知识产权纠纷 近两年来中国汽车企业和国外一些汽车企业的有关知识产权的纠纷不断出现,如丰田汽车起诉吉利、通用汽车起诉奇瑞、本田汽车起诉双环和丰田汽车调查比亚迪F3等多宗国外汽车企业起诉国内汽车厂家侵权的事件发生。这些知识产权纠纷不仅损害了中国汽车企业的形象,还会使中国汽车走向国际市场道路变得举步维艰。 5.人民币汇率升值 由于从2005年开始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不断在下跌,人民币汇率不断在升值,对于中国出口产品影响较大,汽车产品出口也不例外。由于中国的汽车企业出口车型都集中在经济型轿车领域。和其他行业国际市场相比,在汽车领域,中国仍然是廉价路线。显然,人民币升值,必然引起汽车出口价格上涨,无益于国际竞争。 中国汽车企业要想走向国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的一些知名跨国公司同场竞技,就必须要不断修练内功,提高自身竞争实力,同时还要全面了解国际市场中的各种环境因素,力争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一旦出击国际市场,就要战必胜,攻必克,这样才能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这不仅关系到出口企业本身的长远利益,更关系到中国汽车产业的长远利益。 参考文献: 白明:入世后中国汽车出口贸易成长分析,世界机电经贸信息2011年,10期 复合型人才缺乏影响我国汽车产品出口,中国汽车报,2006年7月7日 金学军:也门汽车市场在调研,商务部网站【 abstract 】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automobile production constantly, some strength growing enterprise no longer meet the eye only stay in the domestic market, are manoeuvring to make in the international paper USES the SWOT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our country automobile products export competitiveness is the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hina's automobile enterprises, as well a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existing i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alysis, in order to prompt the auto production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can not blindly aggressive when towards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lso can't rush in 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 shoul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ir enterprises make the export of this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trategy.【 key words 】 auto export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in 2006, is China's auto products export crops, compared to Chinese automobile enterprise's products export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in 2005, exports year-on-year growth, a record 340000 more than 90000 cars, 3
大头妹Angelia
摘 要] 当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趋严重。加强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掌握其中的特点、规律,并积极的探索如何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利益的相关保护体系,对维护我国贸易和经济的正常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技术性贸易壁垒 新形势 应对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的新形势 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数量空前增长 技术性贸易措施由于具有形式上的隐蔽性、名义上的合理性和技术上的复杂性,被各国越来越多的选用。从WTO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通报量来看,2007到2009年各成员国向WTO通报的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分别为875、1031和1251项目,呈现出迅速增长的势头。自1995年WTO成立至2009年初,共有106个成员向WTO提交了10026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通报。 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扩散效应更加明显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扩散效应主要体现在国家间的扩散和行业的扩散。国家间的扩散主要表现为当某一国宣布对某种产品实施禁令之后其他国家纷纷效仿,造成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家越来越多。另外,行业产品之间的扩散效应表现为所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行业越来越多,技术性贸易壁垒从一种产品扩散到相关产品,甚至扩散到其他相关行业。 3.安全、环保和能效要求更加苛刻严格 在当前经济发展格局下,世界各国对产品安全、环保和能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和突出。2009年,WTO的TBT通报中,能效通报达54个项目,比2008年增长一倍多,而针对我国出口产品影响较大的具体技术性贸易措施主要在工业品出口方面,主要是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技术标准要求、认证 要求、包装及材料的要求、产品的人身安全要求、环保要求等;第二在农产品、食品出口方面,主要是食品中农兽药残留要求、食品添加剂要求、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限量要求、细菌等卫生指标要求,以及加工厂、仓库注册要求等。 二、目前我国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本情况 1.受损金额巨大,并逐年呈上升态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外贸进出口总额已经从1980年的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亿美元,中国已成为继美国、德国之后的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然而,我们不能不看到目前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外贸出口造成了严重影响。 2009年4月~5月,国家质检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2008年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出口企业影响的调查。调查显示,2008年我国有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同程度的影响(2007年为年为年为),全年出口贸易直接损失亿美元(2007年为亿美元、2006年为亿美元、2005年为亿美元)。 2.受冲击的行业多,结构范围广 根据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相关报告,近年来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冲击呈逐步扩大趋势。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较大的行业排在前五位的是机电仪器、农食产品、纺织鞋帽、木材纸张非金属和化矿金属。具体来看,纺织服装类受欧盟、美国影响最大,受影响合同金额分别为23亿和5亿美元,其中对欧出口在行业受影响总额中约占;塑料、橡胶、皮革、毛皮及制品类产品受欧盟、美国影响严重,合计占该类产品受影响合同总额的;珠宝、家具、灯具、玩具、游戏及运动设备类受美国、欧盟影响最大,分别为和;车船航空器类受影响较小,受影响合同总金额近亿美元,主要受东盟、美国、欧盟影响;木及木制品、纸及纸制品、陶瓷、玻璃及制品受欧、美影响最大,合计影响合同总金额的。 3.主要受发达国家的影响居多,新兴工业国紧随其后,且影响加速 目前对中国出口构成主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占总受限比重的90%,其中40%企业受欧盟限制,27%受美国限制,25%受日本限制。而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及部分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也紧随其后较多地采用更为隐蔽、符合WTO规则的TBT措施,来限制我国产品出口,这些国家的比重占8%。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企业在欧盟、澳大利亚、美国遭遇技术壁垒最多,向欧盟出口的企业100%会遭遇技术壁垒。在我国,高达73%的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在欧盟遭遇壁垒。至于农食产品,向欧盟、日本和美国出口企业遭遇技术壁垒的比例分别达61%、50%和44%。化工品出口企业,遭遇欧盟、美国、日本技术壁垒的比例分别达44%、41%和34%。玩具出口企业,遭遇欧盟、美国技术壁垒最多,均达40%。陶瓷出口企业遭遇美国技术壁垒的情况特别显著,比例达53%,向欧盟、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出口的企业遭遇技术壁垒的比例在12%~17%之间。 4.东中西部地区受限不均衡,现行技术标准难达要求 从国内的出口贸易量总体来看,造成目前我国出口屡遭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现行的技术标准尚未达到适应国际市场先进产品生产的技术规范需要。 然而,由于我国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在产业技术发展水平上存在巨大差距。因此,同样是出口生产,在东、中、西部地区出口到国外遭遇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情况,都不相同。 从上表可以看出,根据国家质检总局按调查的六大类产品统计,我国宁夏、新疆、湖南、云南等中西部省区出口企业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比例均在80%以上;而天津、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东部地区出口企业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比例相对略低,在66%~77%之间。只有个别省市如重庆、甘肃、吉林、青海等,这一比例低至37%~50%之间。 三、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技术性贸易壁垒新的发展特点对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更好地应对,都应做好充足的准备,政府、企业、协会联手形成合力至关重要。 企业方面 一是企业要了解WTO规则和贸易救济调查的相关知识。 二是企业在遭遇贸易摩擦案件时要积极应诉,团结作战一致对外。 第三,企业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在研发、生产、营销、会计等方面要规范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第四, 企业要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良好的外贸经营秩序,遵守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主动抵制低价竞销等扰乱出口经营秩序的行为。 第五,企业要逐步增强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及时了解国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调整产品结构,提升竞争力。在出口市场的选择上,实现“产品多元化”和“市场多元化”,尽力减少和分散风险。 政府也应做好应对工作。有关部门应积极主动通过多渠道收集信息,为企业应对做好信息咨询、培训等工作,并应善于采用国际贸易规则保护自己 利益,如特别应充分重视和利用复议的权利,即根据WTO原则可以对技术壁垒的不合理内容提出异议,为本国企业出口争取主动便利条件。 行业协会方面也应该主要增强协会的服务功能,作好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为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发挥作用。 英文的没有找到 需要这个也可以帮到你一些吧 呵呵 文发网 可以提供免费全文参考 同时还提供论文写作指导 与发表的服务
低碳经济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
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中最核心内容是“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撰写时可以先写这一部分,以此为基础撰写其他部分。下面我为大家分
手机营销方面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
发送给你10来篇相关论文了,查收下哈~ 希望对你有帮助!以后还需要检索论文的话可以再向我或者其他举手之劳队员提问哦,举手之劳助人为乐!——百度知道 举手之劳团队
三,全球自由贸易环境下科技标准化作用的双重性研究 在GATT/WTO在规定第20条的安全例外中,明文规定进口国可以保护人类健康,枯竭资源,依据国家主权原则,制订